徐科军,教授,近十几年来主持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完成和在研“863”计划3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多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4版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规划教材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徐科军,教授,近十几年来主持完成和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完成和在研“863”计划3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项目多项。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自动检测技术的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过程检测仪表和自动检测中的共性技术及新进展四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介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以及传感器的静动态特性和标定方法。第二部分介绍电阻式传感器、变电抗式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和电动势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第三部分介绍温度检测、流量检测、物位检测和成分检测。第四部分介绍误差修正技术、MEMS技术与微型传感器、虚拟仪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和软测量技术。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精品教材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可以作为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前言/序言 第4版前言 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国防建设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需要测量外部世界的一些非电量,例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力矩、温度、压力、流量和成分等,以便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这就必须合理选择和善于应用各种传感器和检测仪表。对于电气信息类专业和自动化类专业,信息是基础,而传感器是获取信息的器件;控制是核心,而自动检测是实现控制的前提和条件;立足于系统,而检测系统是系统的反馈环节。在过程控制中,需要检测温度、压力、物位、流量和成分;在运动控制中,需要检测位置、转速和力矩;所以,有“无传感器,就无控制”之说。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精品教材和“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是作者在多年从事传感器及仪器仪表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编写的。本书在讲清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工程的概念,从工程的角度出发来编写教材,而不仅仅作为知识点的介绍,同时注重近年来本领域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根据本科教学的需要,有选择性地将部分新方法和新技术编入本教材中。 全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自动检测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测量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传感器静动态特性及标定知识;第二部分系统地介绍各种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使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第三部分介绍传感器在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将传感器和工程检测方面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温度检测、流量检测、物位检测和成分检测为例,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应用传感器方面的知识去解决工程检测中的具体问题;第四部分介绍自动检测中的共性技术和新发展。 本书由合肥工业大学徐科军担任主编,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马修水、太原理工大学李晓林、内蒙古科技大学李文涛和天津理工大学李莲担任副主编。马修水编写1.1~1.3节、3.1~3.2节、3.4节和第9章;李晓林编写第5章、6.3节、7.1~7.3节和8.2节、7.5~7.7节;李文涛编写1.4~1.5节、第2章、6.2节和10.2节;李莲编写3.3节和第4章;徐科军编写6.1节、6.4节,7.4节、8.1节、8.3节、10.1节和10.3~10.6节。全书由合肥工业大学徐科军统稿。 本书的第1版作为“新编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本科规划教材”之一于2004年出版。天津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王化祥教授担任主审。王化祥教授仔细审阅了书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在第1版编写中,合肥工业大学陈荣保副教授和王文博讲师以及安徽大学孙伟副教授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本书第1版和第2版出版后,被国内很多高校选作教材,使用情况及效果良好,受到同行和专家好评。为了适应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发展形势的需要,以及适应新形势下本科教育的需求,我们对第2版进行了修订,从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出发,较大篇幅地修改了“电荷耦合器件”、“热电偶传感器”、“超声流量计”、“质量流量计”部分,使其内容更加准确和更容易理解;删除了“压磁传感器”和“磁性氧量分析仪”部分;增加了“测量不确定度”;将“变阻抗式传感器”改为“变电抗式传感器”,考虑到电涡流传感器也是基于变互感原理的,所以,将电涡流传感器放在电感式传感器后面介绍。在第2版的修订中,合肥工业大学鲁照权教授和内蒙古科技大学杨立清副教授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在此次修订中,修改了1.5.2节传感器的动态标定部分(李文涛执笔);修改了3.4.6节电容传感器的应用(马修水执笔);修改了5.1节磁电式传感器和5.3节压电式传感器的部分图(李晓林执笔);在7.3节电磁流量计中,增加了当前应用广泛的矩形波励磁方式和信号处理方法的介绍(徐科军执笔),以反映当前检测技术的发展;在7.6节超声流量计中,修改了流量方程式(徐科军执笔),给出了两种流速计算公式,不仅适用于液体超声流量计,而且适用于气体超声流量计;在7.7.1节直接式质量流量计部分,调整和补充了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的介绍(徐科军执笔),以便老师讲授和学生自学;增加了第8章物位检测(徐科军和李晓林执笔),使本教材较为完整地介绍了流程工业五大被测量(温度、压力、流量、物位和成分)的检测技术;修改了原8.4.2节中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结构图(徐科军执笔);修改了原10.2节中微型氧传感器部分(李文涛执笔);增加了每章的思考题与习题(徐科军、马修水和李晓林执笔),以弥补有些章节题目数量偏少和有些章节定性题目偏多的不足。 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参阅了许多专家的教材、著作和论文,还得到国内外有关企业和同行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提供配套的电子课件,可登录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注册后免费下载;本书提供配套的,由徐科军和杨双龙讲授,可登录华信教育资源网:www.hxedu.com.cn下载或扫二维码观看。 对于本版中存在的错误和不妥之处,继续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6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