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资聪颖的黄埔宠儿
1904年7月2日,康泽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在康泽幼年时候,父亲便早早地去世了。康泽的母亲历尽艰苦,终于把康泽和他的几个弟弟妹妹抚养成人。康泽从小就在当地的私塾读书,天资聪颖,学习刻苦。
小学毕业后,康泽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安岳县的县立中学,因为成绩突出又敏而好学、与人和善,康泽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在老师、同学和一些邻居的帮助之下,康泽顺利地读完了初中。
在当时那个战乱的年代,因为康泽没有深厚的背景,他不可能依靠家里寻找出路。有感于时局的动荡、政治的黑暗和民众的深重苦难,康泽思考再三,最终决定离开家乡,外出投军,开始了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
1925年,在康泽21岁生日的时候,他来到了广州。参加过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之后,康泽以优异的成绩被黄埔军校录取,顺利地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那时的黄埔军校,正处于三派相争的岁月。
说到黄埔军校的三个派别,还要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说起。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得以成立。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一系列的工人运动,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
虽然共产党在阶级斗争方面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因为封建军阀的大力镇压,工人运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封建军阀的武力和规模使当时的共产党人意识到了自己力量的不足,而当时的中国国民党虽然已经成立了二十多年,同样也不具备雄厚的力量。在共产国际组织协调之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有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其目的在于共同对付强大的封建军阀。
为了实现国共合作的顺利进行,孙中山在旧三民主义的基础上做出了修改,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因为动摇了旧的国民党理论基础,所以国民党内部开始产生了不同的声音。
国共合作虽然实现了,但在孙中山去世之后,国民党内部开始了真正的分裂。其中坚持国共合作和新三民主义的国民党人被称为“国民党左派”或“左派”,他们坚决赞成并支持中国共产党。
而另一部分国民党人,形成了“国民党右派”或称“右派”。右派分为“旧右派”和“新右派”。其中的旧右派指的是以邹鲁、谢持等国民党元老组成的“西山会议派”。而“新右派”则是指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派系。新旧右派虽然时有矛盾,但在革命立场上,还是坚决地支持同一个问题,即反对国共合作,反对新三民主义。
最初的黄埔军校其实是国共两党合作之下的共同产物,像周恩来、聂荣臻、萧楚女、楚雄和叶剑英等老牌共产党人,在黄埔军校建立之初,都曾在其中担任过教职工。而国民党中的左、右派成员,也均在黄埔军校任职。 党派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在所难免地会波及黄埔军校中的学员。事实上,那时的黄埔军校,可以说是一个党派之争的主战场。教员与教员之间在斗争,校领导之间也在斗争,而学员在导师的引领之下,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
几乎每一位进入黄埔军校的学员,都有着过人的才华。这些在黄埔军校就读的学员,很快成为党派之间竞相争取的生力军。此时正是康泽进入黄埔军校的时候。刚一入校,康泽就被卷入了党派之争的浪潮。
那时候,在黄埔军校内部,左派的领袖是国民党代表廖仲恺,在军校学生的眼中,廖仲恺被视为“慈母”一般的人物。廖仲恺是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坚决拥护者,也是左派团体“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的组织创办者,在军校中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当时的右派,缪斌是表面上的领导者,其暗地里的主子却是当时的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在蒋介石的暗中指引下,缪斌以戴季陶的右派理论思想为幌子,在黄埔军校成立了“孙文主义学会”,康泽就是其中的骨干分子之一。
当初孙中山先生还在世的时候,蒋介石为了博取孙中山的信任,极力装出一副极“左”的面孔。他不遗余力地在孙中山面前大肆批判右派言论,做出一副誓与右派抗争到底的样子。因此,孙中山先生把黄埔军校的校长之职交给了他。
可蒋介石当了校长之后,就开始大力培养自己的爪牙,只要是有政治军事天赋的人才,他都会尽最大努力将其招揽到旗下。每一位黄埔学生,都是蒋介石招揽的目标。他十分注意每个人的一言一行,伺机挑选自己的心腹。
P2-5
NO 1 康泽:屠户家走出来的职业刽子手——会察言观色才能左右逢源
天资聪颖的黄埔宠儿
复兴社成立的内幕
赴德考察成立“军委别动队“
入川斗刘湘受委屈
几经沉浮做幕僚
三青团成立始末
与蒋家“太子”的斗法
死亡后的新生
NO 2 戴笠:峥嵘乱世中的一大枭雄——精通“权谋”之道才能成为当权者
游手好闲的浪荡子
从上海滩到黄埔军校
扬扬得意的内战先锋
执掌特务处
玩弄权术的三件宝贝
成为最成功的特务头子
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
给蒋介石下跪
与日本的谍海大战
困雨沟暴尸三日
NO 3 胡宗南:其貌不扬的西北王——枪杆子越多才能爬得更高
小心眼逼死美娇妻
因祸得福入黄埔
从天子门生到西北王
擅用权术笼络人心
火中取栗吃四方
逃离台湾处境不佳
NO 4 郑介民:出身破落的大军事家——只有不停地学习才能位高权重
留学苏俄乱著书
巧施毒计分化桂系
远渡重洋更得宠
暗杀陈济棠
辛苦学习做“儒将”
无心插柳却成荫
结交帝国主义
“国共和谈”时期的小动作
恼羞成怒之下的积极反共
反共缘因恐惧
NO 5 贺衷寒:横行一时的“复兴台柱”——真才实学永远是硬道理
“少年粱启超”崭露头角
投笔从戎入黄埔
很快受到蒋介石青睐
大肆鼓吹换来的宠信
聪明反被聪明误
西安事变之后渐渐失宠
忧郁而终的骨癌患者
NO 6 邓文仪:忠心不贰的“造谣专家”——能说会道是制胜的法宝
赌场中悟到的“革命理念”
初入黄埔成“秀才”
平步青云受青睐
誓做反共急先锋
几经辗转去苏学习
语无伦次的“大喇叭”
四大台柱之一
贪污受贿的恶果
搬弄是非的“大钦差”
心狠手辣酿成血案
NO 7 桂永清:贪得无厌的造谎者——会吹牛也是一种另类的本事
私心作祟险被枪毙
骄兵必败
旱鸭子领导海军
死不悔改
NO 8 梁干乔:自食恶果的“托派先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国民党“托派”人员
投奔老同学戴笠
出人意料的结局——被活活骂死
NO 9 萧赞育:与世无争的侍从秘书——无论什么情况都要沉住气
黄埔军校好脾气的老大哥
从亲共到反共的转变
成为蒋介石的身边人
和蒋介石共同经历西安事变
NO 10 葛武綮:劫后余生成大器——“唯命是从”也是一种过人的能力
黄埔军校的“斗殴”事件
对蒋介石唯命是从的“蓝小人”
从“蓝小人”到“真将才”
NO 11 滕杰:消极工作反被重用——巧妙的后退等于正确的前进
参加聚会的意外收获
为成立黄埔新组织殚精竭虑
西安事变的冷眼旁观
NO 12 曾扩情:甘为他人做嫁衣——做官要有“如履薄冰”的觉悟
举棋不定入歧途
艰辛奔劳只为生存
受赏识扶摇直上
悬崖勒马为哪般?
NO 13 酆悌:满心赤诚的“替罪羊”——表忠心是讨好上司的关键
被蒋介石看重的“小人物”
铤而走险释放周恩来
被蒋介石怀疑,黯然出国
成为纵火案的替罪羔羊
附录1 黄埔军校年表
附录2 黄埔军校历任校长
附录3 黄埔军校初期教员及著名校友
附录4 黄埔文化简介:校训、校歌、校徽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具规模的一所军事学校,该校孕育了无数杰出的军事将领,很多知名的共产党高级将领和国民党高级将领都是出自这所学校。而蒋介石就是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黄埔军校无异于中国军界的一方圣土,是无数有志之士争相报考的最佳之选。
而蒋介石作为这方圣土最大的主人,则渔翁得利,为自己培养了无数的亲信和所谓的“天子门生”。为了维持自己一手操控的国民党政权,蒋介石让这些亲信和“天子门生”成立了很多秘密组织,以推行国民党武的“法西斯统治”。
在蒋介石众多以黄埔精英为基础的组织中,论其重要性和贡献度,有十三个人始终功不可没。他们分别是康泽、戴笠、胡宗南、郑介民、贺衷寒、邓文仪、桂永清、梁干乔、萧赞育、葛武綮、滕杰、曾扩情、酆悌。由于这十三个人都毕业于黄埔军校,故被称为蒋介石麾下的“黄埔系十三太保”。
黄埔系十三太保虽然出身各不相同,性格也十分迥异,却各有所长。他们或玲珑八面,或狠辣无情,或心思缜密,因此,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十三太保出现的地方,一定会伴随着腥风血雨。最重要的是他们对蒋介石万分忠诚,无论蒋介石说什么,他们都会信奉;无论蒋介石做什么,他们都会支持。
可以说,黄埔毕业生是蒋介石独裁统治的主要法宝,而誓死效忠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们则是法宝中最核心的力量。拥有十三太保,蒋介石便如拥有了十三条监护和辅弼的臂膀。在十三太保们的帮助之下,蒋介石俨然成了蒋家王朝的无冕之王。
对蒋介石而言,十三太保就是他手中最大的王牌。而对十三太保而言,蒋介石无异于他们的“衣食父母”。但是,在阴谋和欺骗面前,忠诚只是个哗众取宠的小丑。当权力和利益与忠诚的较量开始后,黄埔系的十三太保也开始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道路,他们有的被蒋介石重用,有的被排挤,有的甚至成为蒋介石的刀下亡魂……
本书以档案的形式,从各个方面介绍了黄埔系十三太保发迹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十三个各具特色的人物的“艰辛”奋斗史,再现了当时那个年代真实的历史风貌,也让我们通过他们的发迹史学到更多为己之道、为官之道、为人之道。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最具规模的一所军事学校,该校孕育了无数杰出的军事将领,而蒋介石就是黄埔军校的第一任校长。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黄埔军校无异于中国军界的一方圣土,而蒋介石作为这方圣土最大的主人,则渔翁得利,为自己培养了无数的亲信和所谓的“天子门生”。在众多以黄埔精英为基础的组织中,论其重要性和贡献度,有十三个人功不可没。他们分别是康泽、戴笠、胡宗南、郑介民、贺衷寒、邓文仪、桂永清、梁干乔、肖赞育、葛武綮、腾杰、曾扩情、酆悌。由于这十三个人都毕业于黄埔军校,故被蒋介石称为“黄埔系十三太保”。
他们虽然出身各不相同,性格也十分迥异,却各有所长。他们或玲珑八面、或狠辣无情、或心思缜密,因些,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他们出现的地方,一定会伴有血雨腥风。最重要的是,他们对蒋介石万分忠诚。可以说,十三太保是蒋介石的重要法宝,而誓死效忠蒋介石是十三太保们最核心的力量。
马强编著的《十三太保发迹史》以档案的形式,介绍了黄埔系十三太保发迹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十三个各具特色的人物的“艰辛”奋斗史,再现了当时那个年代真实的历史风貌。
马强编著的《十三太保发迹史》以档案的形式,从各个方面介绍了黄埔系十三太保发迹的故事,为读者展现了十三个各具特色的人物的“艰辛”奋斗史,再现了当时那个年代真实的历史风貌,也让我们通过他们的发迹史学到更多为己之道、为官之道、为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