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者在张商英的注释、王氏的评注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理解,对《素书》逐句加以注释、翻译、解读,并配以古代案例。
黄石公编著的《素书全集》与同类书籍相比,其解读就事论事,很多地方针对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书中对个别生僻字加以注音,并做了详细的解释,有助于扫清读者的阅读障碍。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素书全集》言简义精,内涵极其丰富,是读者提升自身修养和为人处世能力的较好读物,对人生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素书全集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汉)黄石公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编者在张商英的注释、王氏的评注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理解,对《素书》逐句加以注释、翻译、解读,并配以古代案例。 黄石公编著的《素书全集》与同类书籍相比,其解读就事论事,很多地方针对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书中对个别生僻字加以注音,并做了详细的解释,有助于扫清读者的阅读障碍。 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素书全集》言简义精,内涵极其丰富,是读者提升自身修养和为人处世能力的较好读物,对人生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内容推荐 立功立事不可不读的智谋经典,修身齐家必欲一览的养性奇略。 味其言率,明而不晦;切而不迂,淡而不僻;多中事机之会,有益人世。 成功的人要读此书,以求尽善尽美;失败的人也要读此书,以求亡羊补牢。每个人都应该读读此书,以求更好地把握机会。 《素书》的内容涉及治国安邦、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道.几乎每一句都能作为格言,而且一针见血,见解精辟。全书论点鲜明,却无论证,全在读者自己的体悟。为了方便阅读,编者逐句对原著加以注释、翻译、解读,并配合古代案例。案例绝大部分摘自史籍,详加翻译,颇有借鉴意义。解读就事论事,直击要害,很多地方针对社会现实。 黄石公编著的《素书全集》文字流畅,语言简洁明了,案例紧扣原著论点,解读自成一格。 目录 序 原始章第一 成事的五种基本品质 道可道 以德服人是完美 仁者无敌 无大义,难成功 为人处世要得体 有所立必有所恃 看清形势很重要 成功的人善于把握机遇 道高修名 正道章第二 真正令人感动的是德行 诚信是成事之本 成功的人善于总结 成功对人的要求很高 人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讲道义才能走得远 做领导要勇于吃亏 求人之志章第三 纵欲是成功的大敌 不能忽视小错误 酒色是健康和成功的定时炸弹 学会远离领导的猜疑 成功无止境,学习不能停 缄口沉默少是非 为人还是低调好 想成功,眼光要长远 君子必慎交游 做人要厚道 一个好汉三个帮 让小人走远点 老祖宗不能丢 三思而后行 为人要讲原则,做事要有手段 该闭嘴时就闭嘴 坚忍不拔是成功必需的品质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多动脑子好做事 能伸能屈真丈夫 做人做事德为先 做好事是快乐之本 态度决定一切 借我一双慧眼吧 人苦不知足 为人要专一 成功需要沉下心 得自己该得的 贪婪是死亡的铺路石 做人不能太骄傲 用自己信得过的人 自私的人走不远 遵义章第五 人至察则无徒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请闭上鸟嘴 法令要统一,说话要算数 发脾气让人很受伤 众人面前,记得给人留面子 爱护下属的领导是好领导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私心是败事的根源 裙带关系害处多 选拔人才要公正 什么样的领导才是好领导 为人要实在 领导要严格要求自己 功过要分明 团结重于泰山 该放手时就放手 领导不要太小气 承诺要慎重 请神容易送神难 心存侥幸坏处大 人不能忘本 不要揪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 用好人,好用人 不要以私心用人 保持自己的优势 不要和用心险恶的人商量大事 保密很重要 可持续发展是真正的发展 尚武精神不可丢 贪污需严惩 领导要宽仁 亲信人才 德比刑更有效 赏罚必信 赏罚要分明 领导要有一双好耳朵 做人不能太贪婪 安礼章第六 领导者的胸襟要开阔 有备方能无患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可轻视基础 事在人为 谋事在人,成事在时 领导要稳重 谦虚亲和得人心 用人要信人 自信的人容易成功 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 样的下属 小人难与共处 跟着好领导才有前途 事业兴盛在于人才 人才流失,事业衰亡 成大事者需大胸怀 满招损 选拔人才需要过人的眼光 虚有其表者终将原形毕露 做事要抓关键 迈步之前要看路 好领导还要好帮手 人不能伤元气 强根固本,事业不衰 损害根本就是自掘坟墓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将灾祸消灭在萌芽状态 居安要思危 福气来自有道 思虑要周密,做事要周全 好人亲近好人 坏人勾结坏人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美人容易相互嫉妒 聪明人容易相互算计 权势相当的人容易相互倾轧 争夺同一利益的人容易拼得你死我活 具有共同气质的人惺惺相惜 多认识些能让自己进步的人 大难当头,站在一起的人都是朋友 志同道合者为朋友的前途 着想 同行是冤家 高手喜欢相互切磋 尊重规律 领导要以身作则 聪明人善于利用规律 通大道才能成大事 《素书》原文 附录一 黄石公素书考 附录二 钦定四库全书·素书提要 附录三 史记·留侯世家 附录四 黄石公传 试读章节 秦、隋短命 秦朝与隋朝曾盛极一时,但都非常短命。秦始皇横扫六合,统一中国,建立了千秋功勋,在政治上也颇多建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他又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以严刑峻法来统治国家,一人犯法,全家全族,甚至乡里四邻都要被连坐。官吏如狼似虎,老百姓动辄得咎,犯人多到了“赭衣(赭衣为罪犯所穿红褐色的衣服)塞路,囹圄(监狱)成市”的程度。不但如此,秦朝的刑罚还花样繁多,而且十分严酷,死刑就有车裂(五马分尸)、腰斩、烹醢(烹就是把犯人扔进大鼎里煮死,醢则是把犯人剁成肉酱)、磔(千刀万剐),犯人死的时候非常痛苦。死刑之外,还有肉刑,如墨(在犯人的脸上刺字并涂墨)、劓(割掉犯人的鼻子)、刖(砍掉犯人的脚)、宫(男子割去生殖器,女子幽闭)等,百姓无法忍受,痛苦不堪。 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大兴土木,百姓的徭役负担十分沉重。他派尉屠睢攻打越人,又让蒙恬率兵攻打匈奴,每次征伐,人数都是几十万。他穷奢极欲,修建十分豪华的阿房宫、骊山陵墓,倾天下的财力来满足一人之欲,不管百姓的死活。丁男不足,又征发妇女进行运输,百姓被沉重的徭役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 由于征伐、修建大量的宫殿耗费巨大,秦始皇又加重盘剥百姓,当时的赋税负担异常沉重,百姓一年的收人大部分都上交给官府。长期的徭役征发,使得全国的精壮劳动力都在当兵或者充当民工,土地无人耕种,百姓都无法生存了,官府却严厉地催缴赋税。百姓卖儿鬻女仍无法支撑,走投无路而吊死在路边的比比皆是。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在赵高的怂恿下,继续加重对百姓的压迫。百姓无法忍受,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公元前206年,曾盛极一时的秦王朝土崩瓦解,赢氏王族也被消灭殆尽。 隋朝一度十分强盛,北击突厥,南下灭陈,四夷朝贺。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诛杀贤臣,高颎、贺若弼、薛道衡等功臣名将都被他无故杀死。他营建东都洛阳,工程规模浩大,用时却只有一个月,征发的百万劳工,死亡十之六七。他又开凿大运河,急于求成,劳工死伤无数。他穷兵黩武,三征高句丽,派出的百万大军,只有几千人活着回来。大量劳动力被征发去运输粮饷,修造战船。百姓因为修建战船而被迫日夜浸泡在水中,下半身被泡烂生蛆。隋炀帝的罪恶恰如农民起义军在讨伐他的檄文中所写的那样:“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人民无法忍受,纷纷揭竿起义,强大的隋朝在公元618年宣告灭亡。隋炀帝自知作恶多端、众叛亲离,对左右很不信任,常把毒药带在身上,一旦情况突变自己还能落个全尸。结果,还是被部下缢杀在江都,萧后后来也被人当作礼物送给了突厥可汗。 无道亡国,秦二世、隋炀帝是最典型的例子,足为后世鉴戒。 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明君,在位期间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强盛局面,其功绩也只有汉武帝能与之相提并论,他统治的时代也是中国人一直为之自豪的时代。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帝位后,深刻借鉴隋朝的亡国教训,顺应天道,勤政爱民。他认为百姓是国之大本,“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他十分爱惜民力,很少兴修宫殿,尽量避免烦扰百姓。唐太宗患有气疾,但他长期居住在潮湿低矮的宫殿里,不允许大臣为他修建豪华的宫殿。突厥侵入边地,大臣奏请唐太宗征发百姓,修建堡垒以抵御突厥的骑兵。唐太宗却自信地说:“突厥连年发生灾祸,颉利(突厥可汗)不想着安抚人民,却来侵扰边地百姓,他的死期不远了。我应该为百姓扫清突厥的贼寇,哪里用得着烦劳百姓去修建堡垒呢?” 一年,都城长安发生蝗灾。唐太宗在自己的花园中看见了蝗虫,立即捉住几只,向上天祈祷:“粮食是百姓的命根子,你们(蝗虫)却把它们吃掉。我宁愿你们吃掉我的五脏六腑。”说完就把蝗虫放进嘴里,要吞下去,左右大臣认为不可,说蝗虫是一种邪恶的东西,吞下去可能会引起疾病。唐太宗则说:“我替百姓受灾,还怕什么疾病呢?”说完就把蝗虫吞了下去。史书上记载,唐太宗吞下蝗虫后,当年的蝗灾就消失了。虽然记载的内容比较离奇,但唐太宗的一番爱民之心表露无遗。 他还经常和大臣们探讨隋朝灭亡的教训,引以为戒。一次,他对黄门侍郎王珪说:“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发生大旱,隋文帝不许用官仓的粮食赈济百姓,却让百姓迁移到关东(函谷关以东的中原地区)寻求活路。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但当时官仓的粮食仍然可以维持十五年。隋炀帝依仗国家富饶而穷奢极欲,尽情挥霍,导致身死国灭。所以啊,官仓里的粮食就是为了在灾荒时期赈济百姓的,不然再多也没什么用。” 贞观初年,盗贼很多,其中大部分是穷苦的百姓。唐太宗和大臣商议消除盗贼的方法,有的大臣建议采用严刑峻法,唐太宗嘲笑他说: ?老百姓之所以沦为盗贼,主要是因为赋税徭役太过繁重,官吏贪污催逼,他们生活不下去了,才会铤而走险。我应该戒除奢欲,节省费用,减少徭役赋税,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提拔任用清廉的官吏。这样老百姓就能安居乐业,自然不会去做盗贼了,哪里还用得着去施行严刑峻法呢?”唐太宗说到做到,几年之后国家便安定下来,百姓生活富足,社会秩序稳定,人们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出门做生意的商人甚至敢携带巨款露宿在野外。 唐太宗还对侍臣说:“君主依赖国家而存在,国家依赖百姓而存在。剥削压榨百姓来满足君主的奢欲,就像是割掉自己身上的肉来缓解饥饿,肚子饱了,命也就没了。国君一个人暴富,但国家灭亡了,钱再多也没有用。因此,国君的危险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心的欲望。君主的欲望太多,耗费也就多,耗费一多,就会想着去搜刮百姓。百姓困苦,国家就危险了,君主离灭亡也就不远了。我常常考虑这个问题,因此不敢放纵自己的欲望。”P3-5 序言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 晋乱,有盗发子房冢,于玉枕中获此书,凡一千三百三十六言,上有秘戒:“不许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人不传,亦受其殃。”呜呼!其慎重如此。 黄石公得子房而传之,子房不得其传而葬之。后五百余年而盗获之,自是《素书》始传于人间。然其传者,特黄石公之言耳,而公之意,其可以言尽哉。 余窃尝评之:“天人之道,未尝不相为用,古之圣贤皆尽心焉。尧钦若昊天,舜齐七政,禹叙九畴,傅说陈天道,文王重八卦,周公设天地四时之官,又立三公以燮理阴阳。孔子欲无言,老聃建之以常无有。”《阴符经》曰:“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道至于此,则鬼神变化,皆不逃吾之术,而况于刑名度数之间者欤!” 黄石公,秦之隐君子也。其书简,其意深,虽尧、舜、禹、文、傅说、周公、孔、老,亦无以出此矣。然则,黄石公知秦之将亡,汉之将兴,故以此《书》授子房。而子房者,岂能尽知其《书》哉?凡子房之所以为子房者,仅能用其一二耳。 《书》曰:“阴计外泄者败。”子房用之,尝劝高帝王韩信矣。《书》曰:“小怨不赦,大怨必生。”子房用之,尝劝高帝侯公子雍齿矣。《书》曰:“决策于不仁者险。”子房用之,尝劝高帝罢封六国矣。《书》曰:“设变致权,所以解结。”子房用之,尝致四皓而立惠帝矣。《书》曰:“吉莫吉于知足?’’子房用之,尝择留自封矣。《书》曰:“绝嗜禁欲,所以除累。”子房用之,尝弃人间事,从赤松子游矣。 嗟乎!遗粕弃滓,犹足以亡秦、项而帝沛公,况纯而用之,深而造之者乎! 自汉以来,章句文词之学炽,而知道之士极少。如诸葛亮、王猛、房乔、裴度等辈,虽号为一时贤相,至于先王大道,曾未足以知仿佛。此《书》所以不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也。 离有离无之谓“道”,非有非无之谓“神”,有而无之之谓“圣”,无而有之之谓“贤”。非此四者,虽口诵此《书》,亦不能身行之矣。 张商英天觉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