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大泽乡/跨度长篇小说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谢思球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那段时间,因为要告状,陈胜经常到范富家去商量事情。一来二去,就和范富的小女范秀熟悉了。陈胜帮范家打赢了官司,他的胆略和智慧也赢得了范秀的钦佩,心里不免暗生爱慕。范富有一子两女,儿子前些年服徭役时意外身亡,长女早已出嫁,家中只剩小女。范秀今年十八岁,也早过了当时女子十四五岁结婚的年龄,由于范富一直想在闾右替女儿寻觅一户富贵人家,寻来寻去,没有哪个富贵之户愿意与他攀亲,这才耽搁了下来。一开始,范富嫌陈家家贫,陈胜年纪过大,并不同意这门亲事。但范秀一再坚持非陈胜不嫁,范富见陈胜身强体壮,胆略过人,又有一身武艺,正好可以作为将来的依靠,这才勉强同意了这桩婚事。

当时上午,艳阳高照。陈胜一脸喜气,他在两个媒人的带领下,向范家出发。陈胜的身后,是他的雇农兄弟吕臣,挑着一担彩礼,神采奕奕地紧跟着。婚姻需要三书六礼,才称得上明媒正娶。“三书”指聘书、礼书和迎书,六礼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陈胜目前进行的是第四礼纳征,就是男方向女方下聘礼。过了这一关,标志着订婚阶段结束,下一步就是准备迎娶了。

吕臣挑着的这一担彩礼中,左边的筐子里,是首饰、布帛等物;右边的筐子里,是一只杀死并洗得千干净净的全羊。陈胜家贫,为了置办这些聘礼,他东挪西借,欠下了两千多个秦半两债务。

因此,一路上,陈胜心事重重,有点闷闷不乐。到了范家,范富见自己要求的聘礼都送来了,非常高兴。范秀身着素布长裙,端着张放着几只茶碗的盘子,袅袅娉娉地出来献茶。在走到陈胜身边时,范秀朝他羞涩地一笑。献过茶,范秀就躲到里屋去了,再也没有出来。范秀刚才的一笑,让陈胜所有的不快都烟消云散,他觉得就是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了。

下过聘礼后,陈胜又匆匆赶回家中。刚刚到家,他的一班雇农好友张贺、庄贾等人,在吴广的带领下,来给他贺喜。他们有的抱着一只鸡,有的拎着一瓦罐酒,庄贾不知从哪里还弄来了一条肥大的红鲤鱼。

陈胜,字涉。吴广一见到陈胜,就拱手贺喜道:“涉兄啊,恭喜恭喜啊!这过了三十岁才定下一房媳妇,还是一个嫩娇娘,实在让兄弟们眼红啊。”吴广的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陈胜说:“唉,为了这房亲事,兄弟我欠了一屁股的债呢。”

张贺半趴在陈胜的肩膀上,说:“别愁眉苦脸的,这点债算什么啊?兄弟我才惨呢,就是借再多的债,也没有哪个女人愿意给我当媳妇。”

陈胜叫母亲和妹妹陈雪花赶紧将大家带来的鸡和鱼收拾了,弄了几个菜,大家边喝边聊。

吕臣才十八岁,在陈胜的这班朋友中,他的年龄算是最小的。吕臣说:“你们不知道,今天范秀瞅涉哥那眼神,啧啧啧,不知道有多温柔,连我的骨头都酥了。”

吴广哈哈大笑说:“你这个愣小子,人家范姑娘看的是咱涉哥,你的骨头酥个啥呢?再说,你还没有成家,这男女间的事情,学问大着呢,你知道个屁啊。”

吴广,字叔,陈郡阳夏县人。陈胜和吴广都是雇农,他们早年在替人佣耕时认识并成为好友。陈胜的故里阳城和吴广的故里阳夏都属于楚地,也就是旧楚国的地域范围。

楚人尚武,民风剽悍,地多勇士,民间习武成风,身怀绝技的大有人在。陈胜和吴广为人仗义,爱抱打不平,因此在雇农中很有威望,受到他们的拥戴。陈胜的能力还引起了官方的注意。阳城县的县吏邓说就向陈胜表态过,说等机会合适时,会推荐他担任亭长。

陈胜吴广等一班雇农朋友兴高采烈地喝酒时,一匹快马从大道上急驰而来,穿过写有“陈里”两字的闾门,进入了陈村。

来者正是阳城县吏邓说,他是代表县廷到陈里来传达朝廷征发令的。北方游牧民族东胡犯境,渔阳郡出兵抵御,屡战不胜,边境告急,于是报入咸阳,请求增兵。独览朝政大权的赵高听说后,急令征调陈郡闾左贫民,到渔阳戍边。

邓说在将征发令交到陈村里长手中之后,就驱马向陈胜家中奔来。

邓说和陈胜年龄相仿,精明能干,富有正义感。陈胜此前在替范富到县衙打官司时,认识了邓说,两人还成为了好友,邓说也从中给陈胜帮了不少忙。

邓说走进陈胜家时,大家正在喝酒。见邓说来了,陈胜赶紧站了起来,说:“邓大人光临寒舍,快坐下喝一杯水酒!”

邓说瞅了瞅桌子上的菜,耸了耸鼻子,说:“嗬,菜还很丰盛嘛。可是,我今天没工夫和你们喝酒,有桩急事要和大家说一下。”

P2-P3

目录

第一章 征调戍边

第二章 大泽乡惊雷

第三章 夜袭蕲县

第四章 连克五城

第五章 国号张楚

第六章 烽烟四起

第七章 变异王权

第八章 首折栋梁

第九章 访贤求将

第十章 暗流涌动

第十一章 欲望如火

第十二章 荥阳血战

第十三章 陷入困局

第十四章 分离崩析

第十五章 奇袭函谷关

第十六章 戏水受阻

第十七章 鏖战刑徒军

第十八章 荥阳内乱

第十九章 城父悲歌

序言

历史,总是充满各种偶然性与戏剧性。皇图霸业,气吞山河,或许转瞬便成空,而关键性的因素往往不过是一缕并不起眼的星火。

谢恩球君的这一摞沉甸甸的小说文稿,似乎写满了偶然。偶然的相逢,偶然的暴雨,偶然的对话,偶然的占卜,偶然的举义,却奇迹般地令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帝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曾几何时,大秦帝国的创立者赢政,威震四方,挥斥方遒,不仅自命“始皇帝”,而且扬言帝国基业“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是何等的气魄与襟怀!显然,雄才大略、纵横捭阖的赢政,完全有资格写下这样的期许:“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贾谊《过秦论》)

世事往往比小说更波谲云诡。或许秦始皇做梦都没想到,他苦心经营、百般坐守的“金城千里、万世之业”,却在不经意间毀于两名戍卒之手。更不可思议的是,按当时的规制,这两名戍卒充其量只能算是“边防军小头目”,在大秦帝国的军事系统中,渺小到几乎不值一提。

事实上,如果回到当年的历史时空中,或许这两位戍卒本人,亦未曾预料到后来的局势,斗转星移,一念之间。爬梳并不丰赡的史料,总感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带有太多史家粉饰的成分,但有一点,却似乎毋容置疑:陈胜、吴广之所以揭竿而起,完全事出偶然,如果没有那一场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暴雨,如果没有那一段“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的对话,如果没有那一番“足下卜之鬼乎”的点拨,或许一切都会被改写。

可历史又总是这样理性,严丝合缝,不会留给后人任何“关机重启”的机会。正因为此,历史小说的写作,向来充满挑战性。既要遵循既定的历史脉络,又要布局跌宕的故事情节,学会在史实与虚构之间腾转挪移、海阔天空,之于作家的想象力、把控力乃至思考力无疑都是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奇幻之旅”。

这反而在另一个层面上对作家构成了极大的诱惑力。古往今来,无数作家均跃跃欲试于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四大名著,自不待言,鲁迅、郭沫若、茅盾等现当代名家,亦都曾或多或少涉水于此。仅以“大泽乡起义”题材而言,谢恩球君并不是第一位将之写进小说的作家,据我浅陋所闻,茅盾就曾写过一个短篇,名亦《大泽乡》,但那更像是一番解读史家记录的喃喃自语,引而未发。而谢思球君以皇皇二十余万言,洋洋洒洒,大开大合,又不失精雕细刻,独运匠心,以严密的结构、扣人的情节、灵动的对白、精致的刻画,将一段前后持续时间不到六个月的农民起义“复活”于纸上。

历史小说,离不开宏大叙事,但倘若只有此类,难免面目可憎。而谢思球君的游刃有余之处便在于,对历史人物性格的把握与展现,更多借助于情节本身的自然铺衍,并着力于细节、对白与心理的精巧描摹,情感细腻,合于常情,又耐人寻味。比如有一段写到陈胜“一夜称王”的恍惚感,寥寥几句,便将陈胜“草鸡变成金凤凰”的微妙心理刻画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上朝了,当陈胜头戴着九旒冕,身着金黃的王服,一步一步登上高大的王座时,他感觉有些神思恍惚,难道这一切都是真的吗?他成了号令一方指军数十万军队的楚王?当众臣在博士孔鲋的引领下,行着三跪九叩的大礼,齐声喊着“陈王万岁,陈王万万岁”时,这一切分明又是真的。

难能可贵的是,在角色架构上,除了必不可少的历史主角之外,谢恩球君颇费心神地设置了许多性格鲜明、平中见奇的“小人物”形象,尤其是一些女性形象,如机心满腹的朱妍、本色不改的陈雪花、坚贞刚烈的胜玉等。这些女性角色,或实有其人但历史并无详载,或完全是出于情节铺设的虚构,但却成为本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亮点频现。

当然,在我看来,本书最值称道的,不是字里行间四处洋溢着的权力、财富与人性、人欲的较量,而是人物命运、时局更迭背后内在隐藏着的对于天命与人道的终极思考。

历史小说,终究要回归到对于历史逻辑与进程的探问上。天命与人道,如同一张纸的两面,互为犄角,须臾不离,充满二律背反的思辨意味。古今帝王政客,成就一方霸业,没有天时、地利、人和,恐怕难成其事,即便睥睨众生如秦始皇,亦以天命所归自赋,借助天意,神化威权。但天命,并非宿命,乃时势也,最终还需要与“人事”的契合与融通。以大秦而言,帝国大厦,轰然坍塌,历时不过二世。看似写满各种偶然,却又裹挟着宿命般的必然。70多年后,汉代大儒董仲舒策论回应新政不久的汉武帝征问,便一再条分缕析、鞭辟入里地道出了秦国毀于一旦的终极因由:“周之末世,大为亡道,以失天下。秦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弃捐礼谊而恶闻之,其心欲尽灭先圣之道,而颛为自恣苟简之治,故立为天子十四岁而国破亡矣。自古以来,未尝有以乱济乱,大败天下之民如秦者也。”总而言之一句话,秦因“顺天命”而得天下,却因“逆人事”而失天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陈胜、吴广的成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由于“天下苦秦久矣”,陈胜、吴广遂得时势之利,“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且所向披靡,一路凯歌。胜利在望,陈胜、吴广将天命与人道需合一才能成事的秦亡教训远远抛在脑后,贪图权位,盲目自大,偏听偏信,重蹈覆辙,最终失了人心、丢了性命。张楚政权,半载而止。这或许正应了杜牧的那一番感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夜阑人静,掩卷长思,兴亡只在转瞬间。我们今天读史,读的或许不是历史本身,而是历史背后令人或惊叹、或扼腕、或警醒的得与失、道与法。站在时间的隧道里,唯有这样的回望,才能让我们慢慢体悟“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的真义,才能避免不断重演“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历史悲剧。

[章玉政,安徽枞阳人,高级记者。现任新安晚报社编委、采访中心主任。安徽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皖江文化研究会合肥分会会长。著有《狂人刘文典:远去的国学大师及其时代》《刘文典年谱》《光荣与梦想:中国公学往事》等。]

内容推荐

由谢思球著的《大泽乡/跨度长篇小说文库》以小说的形式,全景式再现秦末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有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有荡气回肠的人性壮歌,有儿女情长的乱世恋情,着重描述了起义军内部的矛盾,详细再现了起义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小说结构宏大,情节紧凑,可读性强。是迄今为止第一部正面描写陈胜吴广起义的长篇历史小说。

编辑推荐

古往今来,无数作家均跃跃欲试于历史题材的文学创作,四大名著,自不待言,鲁迅、郭沫若、茅盾等现当代名家,亦都曾或多或少涉水于此。仅以“大泽乡起义”题材而言,谢恩球君并不是第一位将之写进小说的作家,据我浅陋所闻,茅盾就曾写过一个短篇,名亦《大泽乡》,但那更像是一番解读史家记录的喃喃自语,引而未发。而谢思球君以皇皇二十余万言,洋洋洒洒,大开大合,又不失精雕细刻,独运匠心,以严密的结构、扣人的情节、灵动的对白、精致的刻画,将一段前后持续时间不到六个月的农民起义“复活”于纸上。

《大泽乡/跨度长篇小说文库》由谢思球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0: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