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牛心套保村(中国最美古村落吉林白城)/中国古村落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曹保明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就如岁月的晴雨表,年年岁岁,荒凉和冷落都穿越地球北部的牛心套保这片大苇甸子。

植物的茎叶死了,种子把它的生命传承下来,一代一代生长F去,成为永远苍苍茫茫的传承生命之地;而这里最具有这种生命特征的植物,就是芦苇.蒙语呼勒斯特,芦苇年年割,年年长,割也割不尽,这个最出名的古老的芦苇生长之地牛心套保,是一个蒙语和汉语合并在一起的名字。

这里,许多地名都是蒙汉合璧,牛心套保的“牛心”是汉语,是老牛的心之意;“套保”是蒙语,是连绵不断的山岗之意,其实不完全是山岗,是土岗子和沙丘,是指那一处处土坡子、沙丘都长得像“牛心”,瓤此说来,那遍地的土岗、沙丘都是该与牛心有关…‘

传说很早的时候,牛心套保西北有一个土岗子,叫底失卜岗子,有—个养着上千头骆驼和马匹的老爷,他雇用了一个姓牛的奴仆给他看管这底失卜牧场,这个老奴仆兢兢业业地给他看管着草原和牧场,为了更好照顾牛羊,老奴仆甚至把家都搬到了荒草凄凄的牧场,一年一年地守在那里。

春季,当草甸上的残雪还没有化尽,老奴仆就深一脚浅一脚地领着羊群,抱着一只只在冬季和早春产下的瘦弱的羊羔,去寻找草场。

夏季,大雨滂沱,草甸上生出白亮亮的泥水,俗话叫“起亮子”,老人依然日夜守着荒野上的牧场,把被水淹没的牧场桩子都钉好。

秋季,秋雨一落,寒霜就来了,草原在一夜间变得枯黄,这时节,狼也凶狂起来了,它们日夜偷袭牧场.抓紧吃牛羊,存贮脂肪,养育幼崽儿,以便度过严寒的冬季,老仆人就把自己身上插满用皮子画的墨尔根(草原英雄)画像的旗帜,让旗帜在身上飘荡,领着儿子们去吓唬狼群……

冬天到了,底失卜牧场荒冷无比,大雪一夜间就盖住了一切,牧场的畜圈被厚雪压塌,牧草垛都被大雪掩埋,老仆人拼命抠雪,领着牛、羊、马、骆驼,一次次度过了残酷的严寒冬天。

主人的牛羊一年年地多起来了,肥胖起来了,可老仆人也一年年地老了。

这一年,老仆人终于老得不行r。

一天,他让儿子把他抱到牛爬犁上,老人坐着爬犁去见主人。

见了主人,老人说:“主人哪,我老了,我恐怕是活不了多久了。我死后,你把我埋在底失卜山下,让我头朝着底失卜,脚冲着洮儿河,坟上捅上‘墨尔根’画像的旗。”

老爷说:“行了,我记住了。”

老仆人说:“你答应了?”

老爷说:“答应了。”

于是,老仆人的儿子就把父亲扶上牛爬犁,拉回去了,回去不久,老仆人就过世了。  可是,自从老仆人过世,底失卜一带草原总不消停。春天,草原上雪水一化,淌出的水是红眼锈水,牲口不能喝;长出的草小,牲口也不能吃。到了夏天,就闹开了瘟疫。秋天,牧草早早地枯干了。而冬季,狼看不见背着“墨尔根”画像的人影,就更加猖狂无比,一年之内,王爷失去了许多牛羊。

从那之后,这一带的收成更加不景气,瘟疫之后,灾难也来了,再也没有从前那平安的四季了。这时,老爷再也等不得了,他请来了草原上的博,一个老萨满,给自己算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老萨满博一算,说:“老爷,你忘记了自己的一个承诺了吧?”

老爷说:“没有哇。”

萨满博说:“你忘记了。你好好想想吧。”

终于,老爷想起来了。

老爷说:“可他,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哪。”

萨满博说:“其实世上,没有微不足道的人。假如世上有这样的人,别人以为他微不足道,那就会使人心失掉力量。因为你承诺了,承诺,这是人心灵的品质。那是长生天的心地。你触摸了,可是你说没触摸,于是天在惩罚你。老爷呀,承诺是不该丢掉的呀。”

于是,老爷按着萨满的话,来到老仆人逝去的那块坟场,可是,光阴已逝去了,老仆人已烂成一丘土啦!老爷重新把老仆人进行了安葬。并且,老爷虔诚地捧起坟茔里的一把把土,精心地将它撒在底失卜岗之下了。从此,草原安宁了,重归旧目的模样了。可是后来,撒了老人坟土的地方渐渐地高出甸子,越来越大、越来越高,变成了如牛心样的岗子,而且,一连串地长出许许多多的岗子,连续不断地出现,长大,后来,人们就再也找不见原先的牛心岗子了,再后来,人们就将这里称为牛心套保——连绵不断的牛心样子的山岗之名就这么叫起来了。

牛心套保一望无际的荒甸子,每年都出现大片的湿地和草场,那是由于年年的积水,使得芦苇长势良好。现在的人知道样板戏里的沙家浜是一片大大的苇海,很是羡慕,可是来到牛心套保一看才知道,这里的苇甸子要比沙家浜大出16倍,这里才是真正的北方沙家浜苇海,是地球北部最大的苇海湿地。

P11-14

后记

大东北,原始传统村落成了最后的遗严。

我十分留恋这种天苍苍、野茫茫的荒凉村落。我们去往这样的村落,仿佛就是去认识一下曾经的北方村子,秋天,我和老孔及考察组去的时候,那些村落风貌都还在,老院、土墙,墙上是一些土耗子倒出的洞,墙上晒着辣椒、豆角,房顶上晒着苞米、葵花籽、黄烟、苏子……

冬天再去,主要是走进割苇的岁月,可是,一切都已消失了,村落已变成了新式样,家家户户一样的白板房、蓝房盖,连猪圈和苞米楼都一模一样。如果不细打听,已不知谁家姓了张王李赵,就叫一个村子得了。只有苇甸,依然是从前的模样。

我们踏着白雪,在荒原的苇甸里穿行,让冬季的苇花沾满了衣裳、头上和脸上,去深深地呼吸,把那属于原野的大自然的气息吸进身体里.去感受那失去的往昔岁月。这里其实是一片有故事、有记忆的土地,无论是李局长、李场长、韩场长,他们一说起自己的牛心套保,眼神中就透出一股子发自内心的喜悦,滔滔不绝地述说,仿佛有说不完的事情.这都是这片土地给予他们的收获和感悟。于是,我们也有了沉甸甸的收获。但是,我们所担心的,就是不要失掉牛心套保最后的苍凉。周云戈说,这是地球上最后一片湿地,北方的湿地荒原。

湿地,荒原,是大自然的肺,生命再也不能失去它。我们联合在一起去保护牛心套保,这也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这是生命自觉的选择。

把这片荒原记下来,也是留住了人类和自然的生命的文化,若干年之后,人们会觉得牛心套保村的神奇和珍贵,到那时,所有的生命都会重新去品悟“东北荒原”,让身心重新在岁月中走过,这是穿越生命的历程,是一种幸福的过往,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呀。

今年是没过年先立春,春天来了。我在一个寒冷的早春写了这个故事,东北荒原的故事,预示着让荒原的村落文化更加灿烂绚丽。

2015年2月3日黎明3时

目录

古村落:“天人合一”的美好家园

第一章 村落往事

第二章 打苇子的工具及过程

 第一节 割苇刀

 第二节 搂具

 第三节 打苇的过程

第三章 村落自然资源文化

 第一节 牛心套保渠

 第二节 海坨子苇甸

 第三节 西大洼的“护塘”文化

 第四节 神奇的吴兰孤苇岛

 第五节 套克苏亮子

 第六节 沙坨子

 第七节 心慌泡

 第八节 蒲草湾

 第九节 搂草搂柴火

 第十节 夫妻树

 第十一节 牛心套保三奇

 第十二节 荒野奇迹

 第十三节 牛尾巴狼

 第十四节 打嘎拉

 第十五节 野鸡

 第十六节 田鸡

 第十七节 芦花大公鸡

第四章 苇子的主要用途和种类

 第一节 造纸

 第二节 编织

 第三节 苇子主要种类

第五章 口述史

 第一节 傅桂香口述

 第二节 魏秀芬口述

 第三节 李三勇口述

 第四节 李殿友口述

 第五节 李景芳口述

 第六节 程玉林口述

 第七节 孙永安口述

 第八节 刘兴土院士口述

 第九节 王立国口述

第六章 苇甸村落的歌谣、故事与传说

 第一节 歌谣

 第二节 故事与传说

后记

序言

古村落:“天人合一”的美好家园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苏东坡描写出的是一幅多么富于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致。青山翠竹、粉墙黛瓦,牧笛山歌、蛙声蝉鸣。我们的祖先曾经就是如此诗意地栖居,神话般地生活。这种农耕文明的恬美情境至今保留在山清水秀、文化灿烂的历史名村名镇里,是祖先遗馈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流传的血脉,也是给我们留下美好记忆的精神家同。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汹涌而来的今天,守护和保护好每一处名村名镇就意味着守护好我们的精神家同,这是民族赋予民间文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

人类文明的进化不能没有积累和继承,历史的车轮可以碾过如梭的岁月,但不应拆毁我们心灵回归赦里之路。作为我们精神故里的每个古村落是一个自然的社会单元,也是物质与文化的综合体,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是民族文化复兴的重要源泉。古村落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人生观和自然观产生的居住方式,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是祖先长期适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见证。它如同一部历史教科书.记录和镌刻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如同一条历史长河,至今滋养着中华儿女的心田。古村落不仅仅是一个地点和空间,而且保存着年轮的印痕和光阴的故事,它曾以五千年文脉涵养了一个泱泱中华。梁漱溟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新文化的嫩芽绝不会凭空萌生,它离不开那些虽已衰老却还蕴涵生机的老根——乡村。

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自己的外形和内核,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保护古村落,绝不能被动地对抗岁月的磨蚀,而是更加注重对古村落人文生命的挖掘与扬弃。完整的古村落不仅包括民宅建筑、桥梁、祠堂、古戏台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应包括与之密切关联的各种民俗、生产生活、婚丧嫁娶、民间信仰崇拜、民间艺术等口头的、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解古村落就可以理解中国文化的民族密码和历史细节,读懂古村落就可以读懂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中同文化遗产的丰富性留存在古村落里,中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华闪烁在古村落里,中国文化的多样性散落在古村落里,中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汇聚在古村落里,中华文化的根脉深深扎在古村落里。冯骥才先生曾说:中国最大的物质遗产是万里长城,最大的非遗是春节,最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古村落。

在历史面前我们应该是虔诚的,在文化面前我们应该是卑躬的,在故土面前我们应该是敬重的。人类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曾经付出过惨痛的代价,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很多美好的东西只有当失去时才发现它的宝贵。在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曾经失去了很多充满温馨、充满诗意的村庄,是鳞次栉比的水泥森林再次唤醒了人们对古村落的重新认识。田园牧歌式的居住不仅是古人的生活理想,更是当代人的精神诉求,我们在渴望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也渴望留住那些曾经养育了我们祖辈温暖了我们心灵的原生态、多样性的古村落。

保护与开发永远是一对矛盾,是把古村落作为文化基因完整地加以保护,还是作为生财之道尽快地开发赚钱,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因此,对古村落的保护、建设和开发一定要按规律办事,切忌在开发和建设中造成不可补救的破坏,使历经浩劫而幸存的古村落在不当开发中消亡。各级政府在古村落保护过程中,应本着高度的文化自觉,以历史的情怀、超前的眼光、长远的规划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注重其文化内涵的活态传承,正确地面对历史与现实,正确地处理经济与文化,正确地看待遗产与利益,正确地评判政绩与公益,寻找出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两全之策,逐步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古村落传承保护机制,从而不断增强古村落的魅力和生命力,找回那种“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美好诗意。

内容推荐

曹保明著的《牛心套保村(中国最美古村落吉林白城)》是“中国古村落丛书”的一种,从不同角度展示牛心套保村的风姿和自我感受。全书分“村落往事”“打苇子的过程及工具”“村落自然资源文化”“苇子的主要用途和种类”“口述史”“苇店村落的歌谣与故事、传说”六个部分。

编辑推荐

古村落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有自己的外形和内核,有自己的精神和灵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策划了“中国古村落丛书”系列,《牛心套保村(中国最美古村落吉林白城)》是“中国古村落丛书”的一种,作者曹保明以亲历、亲见、亲闻的游记散文形式,对牛心套保村或描写、或评述、或抒怀、或想象,从不同角度展示牛心套保村的风姿和自我感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6: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