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梓林主编的《繁星点点(拥抱更好的自己)/我们共同走过丛书》为一部散文集。书稿分上下篇,上篇以2015年10月13日“北大公益讲座第500场暨深圳第100场”庆典活动的录音整理文稿为主,同时收录10月12日在深圳举办的高端分享会的分享内容和活动后一批志愿者写下“500场感言”。下篇以志愿者的分享文章为主,都是生活中的真实发生,涉及方面广泛。其中,有志愿者在跟随讲座行进中的感悟,有与家人相处的故事,有个人经历的思想修炼与反思。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繁星点点(拥抱更好的自己)/我们共同走过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郭梓林主编的《繁星点点(拥抱更好的自己)/我们共同走过丛书》为一部散文集。书稿分上下篇,上篇以2015年10月13日“北大公益讲座第500场暨深圳第100场”庆典活动的录音整理文稿为主,同时收录10月12日在深圳举办的高端分享会的分享内容和活动后一批志愿者写下“500场感言”。下篇以志愿者的分享文章为主,都是生活中的真实发生,涉及方面广泛。其中,有志愿者在跟随讲座行进中的感悟,有与家人相处的故事,有个人经历的思想修炼与反思。 内容推荐 在郭梓林主编的《繁星点点(拥抱更好的自己)/我们共同走过丛书》中,每一位志愿者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用真实而朴素的语言,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北大公益讲座“以修正自己为目的,以帮助别人为途径”的特殊公益形式,为有缘人创造了一个自由而快乐的道场。正是这样一片星光,互相照耀,互相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个平台其实是自己的需要。这份相信就像一扇门,一旦打开,所有的付出,就会从甘愿变为享受,而享受付出,才会有持续的动力。从这本文集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抱团取暖,在前行的路上,不再孤独,不再纠结。 目录 序 郭梓林/践行“三文主义” 上篇 我们共同走过 柯言/认真相信梦想 王毅/荣耀北大,荣耀自己 吕静/灵魂的求诉 杨玲/灵魂的守望 庞坤/看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刘建新/愉快地被“骗”进来 鲁瑞清/我的慧命之旅 贺晓敏/慧命之光 宋传杰、庞佳婕/小孩与海 杨玲/相信善良,就是相信自己 缪凤现/在一起,真好 吕静/新的里程,新的起航 兴旺/因缘具足 陈仕燕/在付出中成长 韩磊/原来是我的需要 程波/唱出心中的爱 张迪/放下就会得到 陈珂/光明圆融善。求真创造美 郭梓林/我们共同走过 付出从分享开始 提问答疑 柯言/梦想时分 宋传杰/500场,我来了 庞佳婕/难忘的经历 敬萍/500场,我们共同走过 刘念/来就好,爱就好 于利/回家的感觉真好 刘承英/不一样的我 下篇 吕静/生命之受,我愿意接受 吕静/满园春色,尽在人和 鲁瑞清/为了2040年 鲁瑞清/自由,你在哪里 鲁瑞清/超越自我的第一步 吴至民/我相信我的相信 吴至民/从《就这样》谈生命的发生 张松文/这个平台适合我 张松文川参行,我们在路上 彭元/永远坚守“光明圆融善” 兰秀平/苦苦寻觅,自有福音 韩磊/精心准备,随意发挥 韩磊/伟大的开始 贺晓敏/讲座就是讲做 刘春梅/一杯白开水 贾春霞/借我一双慧眼 刘志强/幸运之路 王军华/学习的秘诀:听说行 肖瑶/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 段杰/与北大公益讲座一起飞 张连义/走在光明圆融善的路上 张荩冉/22岁的生日祝福 赵子沣/别了,游戏 赵子沣/那个我 张有兰/我的故事(五则) 谢辉/“文以载道”之花 兰星宇/渐入佳境 吴峰/有一种幸福是被点名 付宝翠/做,才能找到更好的自己 何涛/不得不说的故事 书信:何国生、何小河整理:付宝翠/爷孙心灵对话 何小河/一切为我而来 唐岚/编辑絮语 试读章节 除了上述活动,我在日常生活中,在家里、公司、社区,逮着机会就与人分享北大公益讲座,我想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做吧。在外面做了那么多,为了什么呢?回到家里,我继续在做给自己看。 首先,我看我自己。在2012年之前的我,最大的爱好就是买房子,岳母曾经跟我开玩笑:“你买房子像我买菜一样随便。”我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有一个特别伟大的父母,因为他们穷,他们没有钱给我,没有房子给我,他们只是告诉我:大了要靠自己。所以,他们让我知道,他们让我看见,我来到这个世上唯一或者说最首先的使命是:改善我的家庭的住房,改善我身边人的住房。所以,经过我的努力,我解决我身边亲人全部人的住房。当然,这也跟他们听我的话有关系。但是,还是没有得到持久的快乐,因为物质有了,他们就不珍惜了,怎么办?我找了个办法。白天用这个命去赚钱,晚上践踏着身体去花钱。有一天,我发现,这不是我要的。所以,我决定跟随北大公益讲座找到背后的快乐,看一看快乐是从哪里来。 再来说老婆吧。我老婆真的非常优秀,她是我们体育系的系花,是唯一一个长得像女人的女生。就这么样一个女人,我把她弄到手了,一路走来,风风雨雨20年。中间的过程都不说了。有一天,我结束了10天的课程回到家里,我发现她看我的时候脸都是黑的。我拼命地赶回家就是有一点愧疚,觉得在外面时间太久,老婆照顾老小太辛苦了。这时,一个念头升起来了:“你怎么脸是黑的呢,我们不是讲‘光明圆融善’吗?怎么不笑呢?你要知道我刚下飞机,上面有空姐的。两张脸对比,我觉得空姐好。”这时,又有一个声音告诉我:“庞坤,你老婆1995年跟着你的时候,她可比空姐还美,你看跟着你20年,你把她折腾成现在这个样子,你看她承担了这么多,你飘荡了这么久,你的心还没有停下来。”于是,我知道了,我看见的那个善的面孔,压住了那个黑的面孔,我想应该去改变,我去热情地抱了我老婆一下并轻轻地说:“老婆你辛苦了,对不起,我爱你!”奇怪,她的脸马上就不黑了。 再看看我的母亲吧,我的母亲到现在都没搞定自己的情绪,永远都是自己对。为什么呢?有一天早上七点钟,我哥打电话给我:“老弟,赶快过来帮我看着妈。”声音急促异常。早上七点的电话,不正常,肯定有事。我赶快驾车上高速。途中我回拨电话,问哥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说:“我刚才把妈的碗砸了。”我马上提醒:“无论如何你赶快给妈道歉,她的性格你见识过的。”他说:“你快点吧,我要走了。”我是冲向哥哥住房的,发现哥已经离开了。房间安静,像啥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妈看见我,“过来了?”“嗯,妈,吃饭了没有?”“吃了。”我看见嫂子躲在阳台角落里。我走过去,第一句话就是“嫂子,对不起,我妈性格强,跟我过去一样”。然后,我告诉妈妈:“爸爸在医院,我们还是早点去陪陪他吧。”她说:“你哥神经病,给你打了一个电话,然后,就跑过来,突然跪在我的面前,把我吓了一跳。不就是一个20块钱的包,找不到了嘛。”我连忙说:“妈对不起,是我上次骑车的时候给弄走了,不要怪罪哥哥大嫂。”妈妈说:“你太不像话,害得我白生了一场气。”妈妈还是愤怒。我说是我错了。 其实那个包,我是从来没有看见过的。然后,我陪她到了医院,陪啊陪,劝啊劝,中午一起吃个饭,oK了,我看妈妈笑了,就把她送回家。下午我姐打电话来,说包找到了,在四川家里,是我爸上一次回家带回去的。就20元的东西,咳! 母亲是什么?母亲就是我们的过去。“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百分之一百的接受父母,还要永远感谢父母,看父母不对,就是自己不对。她是错的,我是对的,我还要给她道歉,这就是道德。 P16-17 序言 2015年10月13日,北京大学公益讲座走进了第500场,与深圳的第100场重合,这的确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为纪念第500场,当代中国出版社紧赶慢赶,终于在国庆节前夕,出版发行了《我们共同走过》系列丛书的前三册:《诗与远方》《春潮如歌》《修行笔记》。能为北大公益讲座的成长留下一批文字,并将这三册书作为第500场的礼品,我和唐岚、庞坤三位作者都感到十分高兴和欣慰。 唐岚为这本书做了前期最琐碎的收集整理工作,全部的素材足足有25万多字。从11月4~19日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开始着手编辑这些文字,从中遴选出13万字,汇集成这套丛书的第四册,并拟定这样一个书名:《繁星点点——拥抱更好的自己》。 北大公益讲座虽然是“无组织、无纪律、无收入”,但志愿者“聚起来是一团火,撒出去是满天星”。借助了微信和网络,大家的心其实很近,交流无成本,分享有收获,都是为了拥有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是《繁星点点》的题中之意。 在这册文集中,每一位志愿者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用真实而朴素的语言,分享了自己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北大公益讲座“以修正自己为目的,以帮助别人为途径”的特殊公益形式,为有缘人创造了一个自由而快乐的道场。正是这样一片星光,互相照耀,互相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个平台其实是自己的需要。这份相信就像一扇门,一旦打开,所有的付出,就会从甘愿变为享受,而享受付出,才会有持续的动力。从这本文集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抱团取暖,在前行的路上,不再孤独,不再纠结。这也是北大公益讲座走过500场最大的收获。 我们不会忘记:北大公益讲座的第一个百场,用了500天;然后,接下来的200场,我们用了700天,平均三天半一场;从第301场到第500场,只用了500天,平均两天半一场,曾经还达到过一个月开讲2l场的最高纪录。 一路走来的坚持,印证了一个不容否定的事实:我们这个社会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北京777志愿者陈珂学长,是一位有着丰富舆情工作经验的专家,他说过这样一句话:“非政治、非宗教,宽厚、包容,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蔡元培时代北大最宝贵的传统,也是北大公益讲座的安身立命之道。”这些年,正是因为我们坚守了这些最宝贵的传统,北大公益讲座才能活到今天。所以,志愿者在公益路上共同坚守这些原则精神,何其重要!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更好的明天。 为什么我们要坚持“非政治”?因为我们不懂政治,政治是一门学问,政治是一门艺术,政治是一种社会担当,是人类社会的专业分工。我们自知没有那个本事,我们只是接受社会分工,从做一个本分的公民开始修行。 为什么我们要坚持“非宗教”?因为我们对宗教知之甚少,也没进行过深入研究,更别说得道,所以,也不愿意卷入宗教之争,只是坚持这样一颗初心:愿意为每一个接受我们课程的生命服务。 为什么我们要坚持“非灌输”?没有智慧,做公益,可能适得其反。因为我们做这件事的目的,只是为了修自己,顺带给人一点“莫须有”的帮助,所以,要放下自以为是,绝不苛求于人,也不强加于人,一切只讲随缘顺便。 北大公益讲座的志愿者,都在第一阶课程中看过电影《宇宙旅行》,我们是一群从银河系回来,已经懂得谦卑的明白人,任何狂妄,任何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优越感,都是自以为是;任何想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的想法,都是颠倒梦想,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正如《金刚经》所云:“生知:诸法缘生,未见本性,逐相而转,迷而不觉;佛知:缘生性空,有即非有,当体即空,觉而不迷。” 我们不会去抱怨屋子有多黑,因为我们相信,太阳明天还会照常升起,即使太阳出来了,还是没有看到光,我们仍然会问问自己:有没有能力打开一个小洞,让阳光照进来;而且只要心中有光,即使失明也能见着太阳,因为太阳一直都在。 我们只是愿意成为一支蜡烛,我们知道自己并不能把整个屋子全部照亮;我们只是愿意送给这个世界一束微弱的光,以示光明真的存在,这已经很好了,已经不枉此生了。 这就是北大公益讲座为什么提出“非政治”“非宗教”“非灌输”,并坚持“光而不耀”“默默前行”“低调做小”的理性思考。也是今天以及今后,保证我们能够安全并平稳地继续走在这条路上的自我约束。 常常有人会问:“为什么北大公益讲座‘无组织,无纪律,无收入’,却能坚持数年?‘不做广告,不接受媒体采访,不接受捐款’,还能健康成长?”这是因为我们有“文以载道,美文传道,以文修身”的“三文主义”。而志于求道,乐于美文,文质彬彬,是志愿者的一种精神追求。 志愿者的“以文修身”,其实是一个在快乐中共同成长的过程。只要愿意,人人都可以实现这种精神追求。因为,以当下的经济发展水平,享受具有人文精神的生活,其实与金钱和地位没有太大的关系,与文字打交道,成本很低。记得在四十年前,我上山下乡当知青的时候,一张纸,一支铅笔,就可以“以文取乐”,何况现在,大家都有了手机和微信,写下人生的真实感悟,与人分享,确实是一件不难的事情。 让志愿者与文相伴,在分享中提升文化品位,找到自信,找到人文意义上的快乐,是北大公益讲座课程之后的延伸服务。而这种服务,其实是不需要金钱的,需要的是心,是那份对文字有偏爱并乐此不疲的精神状态。 谨以此文,感谢所有在手机和电脑上敲击键盘写下心得的全体志愿者。 是为序。 后记 我从小酷爱文字,也喜欢写,但总觉着自己出书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儿。可没想到,这三年多来,当我每天用超过90%的时间来做北京大学公益讲座时,儿时的梦却在这里圆了。 20l 5年10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处女作《春潮如歌——走在回归慧命的路上》。这是我在跟随公益讲座出行服务的过程中,记录志愿者生活点滴留下的纪实随笔。 手捧这本装帧精美、印有自己名字的书,那种喜悦和满足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就好像有人曾经告诉过我:“看到自己出版的第一本书,如同看到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一样,爱不释手,去到哪里都想带着,眼里不能没有她!”现在,我似乎也有这样的感觉。 请出版社将书籍邮递了一箱给父母,在l 0月末的好友聚会上,他们分别送给了七个家庭。第二天清晨七点来钟,父亲的老战友——从小看着我长大的一位叔叔迫不及待地打来电话:“昨晚我一回到家,就开始读《春潮如歌》。岚岚太棒了,老唐,你的文章我读得多了,我只能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我会认真读完这本书的!” 听着70多岁的父亲在电话的另一端,兴奋地讲述,我当下的心情是平静而感谢的。我能体会得到父母为女儿的作为感到骄傲,我更加从心底里感谢父母纵容我的任性,让我心无旁骛地自由追求;感谢梓林学长给予的无限鼓励,为大家创造了这样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感谢所有志愿者的相伴扶持,一路前行;当然,我也深深感谢自己,愿意在这条路上无怨无悔地做…… 北大公益讲座五项原则之一:不做广告,不接受媒体采访,不接受捐款。这一点,让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父亲费解:“你们这样如何推广讲座呢?”我告诉他:“这么多年来,所有的课程都是志愿者口口相传,自己体验过了,有感受,才介绍给身边的有缘人。” 事实上,讲座已走过近550场,我们没有做过任何的文字推广资料和视频。以前,了解讲座的唯一窗口是梓林学长《思想统治企业》的搜狐和新浪博客,从中可以追溯到最早一期的课程;后来,有了微信之后,我们开设了公共平台,每天发布一篇讲座相关的消息和分享文章;而如今了解讲座最便捷的途径,是梓林学长的微信个人相册,这里成了北大公益讲座的新闻发布站,每日更新,时时播报讲座的最新动态。 大批的志愿者也会转发梓林学长相册的分享内容,让家人和朋友了解自己关注的方向,同时也是在传播讲座。很多学长会说,当时我就是看到朋友圈的转发分享,才希望进一步跟进的。 关于思想,想是气体,说是液体,留下文字才是固体。北大公益讲座提倡“文以载道,美文传道,以文修身”的“三文主义”,是希望志愿者能享受诗情画意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其实并不远,坐下来,拿起笔,开始写,就有了。 出版过29部著作的梓林学长常说:“当人‘为用而学’时,很快就能学会;为发表而写,就越写越想写。”他非常了解大家的需要,于是开放了自己的个人相册和博客空间,只要志愿者愿意静下心来写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形成文字,很快就可以在这两处公开发表。 其实,在这个看似虚拟的空间内,有将近8000多位海内外的北大公益讲座志愿者在关注,还有无数志愿者的朋友和家属在关注。所以,每次分享文章发表后,梓林学长相册后的跟帖评点和各个慧至堂的热烈回应,对作者都是莫大的鼓舞,形成一种良性的正面循环,更加激发了作者的创作欲望。越来越多的志愿者以自己的作品公开发表为荣,而每天的相册和平台内容,也成为志愿者之间深度交流的重要话题。 微信畅行的这两年中,我们累积了大批志愿者的优质分享文章,这些也成为策划出版《我们共同走过》系列丛书之四《繁星点点——拥抱更好的自己》的初衷缘起——把众多志愿者的作品变成铅字固化,结集出版,留下来,送出去,作为2016年的新春贺礼,这将是一份满载笃实祝福的礼物——圆满一群蓝衣志愿者的梦。 我在收集整理书稿期间,发现很多志愿者都曾经有过“作家梦”“诗人梦”,由于种种原因,渐渐淡忘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梦想。而今当他们重新拾笔,将自己的生命故事用文字展现出来,都不禁被自己感动了。 《繁星点点》的“上篇”,以2015年10月13日“北大公益讲座第500场暨深圳第100场”庆典活动的录音整理文稿为主。庆典活动进行了近六个小时,来自海内外的21位志愿者在台上分享了自己与讲座的因缘和伴随成长的感悟,同时收录了10月12日在深圳撵办的高端分享会的分享内容,以及纪念活动后一批志愿者写下的真挚动人的“500场感言”。这两场活动让大家更加坚定自己的相信,也激发了众多志愿者为自己而做的强烈信心。后续的感言,也对当时的盛况作了有益补充,500场的美好瞬间已经被这些文字锁定,必将传递给更多有缘人。 《繁星点点》的“下篇”,以志愿者在修行中的分享文章为主.那些个性化的真实发生,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有志愿者在跟随讲座行进中的感悟,有与家人相处的故事,有个人经历的思想修炼与反思。这本书创下一个纪录:一家三代四人在同期发表分享文章,而作者中年纪最长的已经87岁,最年幼的只有10岁。大家在同一个平台上共修,各自做各自的功课,这就是北大公益讲座的魅力——有着无限延展的空间。 一直以来,我承担着每日梓林学长个人相册、微信公共平台以及讲座系列丛书的编辑整理工作。这些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帮助别人其实是成就自己。每天大量地阅读,修改志愿者的分享文章,从中锻炼并提升自己的敏锐思维和写作能力。看到大家享受着文字带来的乐趣,我也由衷地喜悦,也更加理解古语所云:“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所有的做都必须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对人真正有帮助,才可能走得更远! 《我们共同走过》系列丛书已经与多位志愿者约稿,希望在若干年内,大家能结集出版自己的专著:北京鲁瑞清学长的《瑞雪清江》,赣扪、I张松文和刘念夫妇合著《文念共存》,深圳吕静学长的《静思静语》,深圳贺晓敏和冯亚光夫妇的合著《纳言敏行》,深圳付宝翠、何涛和何小河学长一家三口合著的《翠谷河涛》,深圳李大文、段杰夫妇合著的《行正文杰》,深圳王建芬学长的《芬芳四溢》,大余吴峰学长的《无峰不山——人生是一次次攀登》,还有很多很多的约定……而所有的这些约定都是荣耀自己、荣耀家人的机会。只有做,才会有;只要做,就会到! 北大公益讲座为每位志愿者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相信会有更多的志愿者,为了一个更好的自己,拿起手机或键盘,重温“文学梦”,留下真实隽秀的文字,在践行并传播“光明圆融善”生活态度的同时,享受自己的思想可以变成铅字的无穷乐趣——写出人生至美。 这是善的呼唤,这是爱的回应,爱让我们更加美丽,爱让我们才华横溢。在浩瀚无垠的星空中,繁星点点,相互照耀;心心相印,彼此成就。在生命的每一分钟,让我们拥抱更好的自己,让生命从此走向慧命! 2015年12月9日于深圳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