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刚编著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第2版)》无论在理论体系、语言范式方面,还是在内容构成、知识结构方面,都很好地实现了中与外、古与今的有效融合与创新。从理论体系来看,“修齐治平”思想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对接,确保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在逻辑框架上的有效衔接;从语言范式来看,该书用现代管理学语言来阐释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管理思想与方法,避免了语言范式不兼容的“两张皮”现象;从内容构成来看,该书包容了传统文化各学派有关管理问题的积极、适用思想,涉及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学、战略管理、企业竞争、市场营销、企业社会责任等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领域,对相关管理思想展开论述的素材来源于古今中外的论著及实践,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从知识结构来看,该书用大量的篇幅讨论了西方主流的管理理论普遍不太关注的管理者自我管理问题,是对现有管理理论体系的有力补充,表现出很强的开放性。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第2版)》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修齐治平”的逻辑思维以及西方管理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综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各学派的思想精髓,构筑了一个将传统管理思想运用在现代企业中的逻辑框架,从而较好地实现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与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在理论体系、语言范式上的对接。
全书共分四篇。第一篇“修己”将传统管理思想运用于指导企业管理者自我修养的提升过程,从思想意识、品德修养、言行举止、修养途径等方面,弥补了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对管理者自我修养关注不够的不足。
第二篇“安人”将传统管理思想运用于指导企业员工队伍建设与管理过程,从领导艺术、管理方式、团队协作、创新与权变等方面,不断完善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人力资源管理与领导学等方面的内容。
第三篇“谋攻”将传统管理思想运用于指导战略管理、企业竞争与市场营销过程,从环境分析、战略选择、竞争方式、系统思考、辩证思维、危机管理等方面,与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进行了有效的对接。
第四篇“定邦”将传统管理思想运用于指导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过程,强调企业应正确处理义利观,重视社会资本的积累,确保与各利益相关者建立和谐互动的良好关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本书自版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被许多高校和企业选为教学用书或培训教材。第二版是新版,沿用了版的基本逻辑框架,同时基于作者刘刚近年来新的感悟,增加了传统管理思想如何更好地在现代企业中运用的内容,特别是对相关制度建设展开了系统的思考,此外,还对部分案例进行了适当的删减与更新。
第一章 导论
一、文化传统、管理情境与管理理论
二、中国与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与融合
三、传统管理思想的逻辑框架:不同学者的观点
四、传统管理思想的逻辑框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
五、将传统管理思想运用于现代企业的制度建设
第一篇 修己
第二章 反求诸己
一、君子求诸己
二、自胜者强
三、厚德载物
四、静以幽
五、君子慎独
第三章 三达德与为将五德
一、智者不惑
二、仁者不忧
三、勇者不惧
四、为将五徳
第四章 三忘精神
一、发愤忘食
二、乐以忘忧
三、不知老之将至
第五章 三贵之道
一、动容貌
二、正颜色
三、出辞气
第六章 四毋追求
一、毋意
二、毋必
三、毋固
四、毋我
第七章 修己之道
一、力行与学文
二、博学慎思
三、与朋友交
四、三省吾身
第二篇 安人
第八章 上下同欲
一、上下同欲者胜
二、通志与众
三、始于足下
第九章 无为与有为
一、无为而治
二、抽身谋大计
三、君逸臣劳
第十章 在位谋政
一、不出其位
二、赏罚孰明
三、赏罚有信
四、世事洞明与人情练达
第十一章 莫贵于人
一、为政在人
二、有贤且知
三、选贤课能
四、富贵敬誉
第十二章 和而不同
一、和与同异
二、和造大事
三、心和见异
第十三章 法德相济
一、法者王本
二、为政以德
三、刚柔相济
第十四章 事因于世与悬权而动
一、事因于世
二、不谋于众
三、悬权而动
第三篇 谋攻
第十五章 求之于势
一、善战者任势
二、因敌制胜
三、攻而必取
四、守而必固
第十六章 正合奇胜与中庸之道
一、正合奇胜
二、避实击虚
三、以迂为直
四、中庸之道
第十七章 务在知时
一、兵不贵久
二、后于人以待其衰
三、君子时中
第十八章 阴阳调和
一、阴阳谓道
二、反者道之动
三、弱者道之用
第十九章 不争之德
一、不争善胜
二、合纵连横
三、上兵伐谋
第二十章 知难而退
一、善败者不亡
二、走为上计
三、有舍才有得
第二十一章 祸福相倚
一、安危相易
二、安不忘危
三、临事而静
第四篇 定邦
第二十二章 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
一、忠恕之道
二、穷则独善其身
三、达则兼济天下
第二十三章 义与利
一、义利统一
二、见利思义
三、义以生利
四、义以为上
五、义利观与企业社会责任建设
第二十四章 无信不立
一、天不容伪
二、诚者天道
三、诚以诚应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