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楩、罗浮散客编著的《六十家小说贪欣误(插图)》是《六十家小说》和《贪欣误》的合集。
《六十家小说》小说家话本集,明代洪楩编印,又名《清平山堂话本》,现存《雨窗》﹑《欹枕》两集的残本,仅12篇;又残本3册,书名不详,存15篇,藏日本内阁文库。《贪欣误》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六十家小说贪欣误(插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明)洪楩//罗浮散客 |
出版社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洪楩、罗浮散客编著的《六十家小说贪欣误(插图)》是《六十家小说》和《贪欣误》的合集。 《六十家小说》小说家话本集,明代洪楩编印,又名《清平山堂话本》,现存《雨窗》﹑《欹枕》两集的残本,仅12篇;又残本3册,书名不详,存15篇,藏日本内阁文库。《贪欣误》是一部明代短篇小说集,共六回,约五万字。每回演述一个故事。此书对了解明代市井生活有认只价值。 内容推荐 《六十家小说》出现在明嘉靖年间,由詹事府主簿洪楩(子美)以“清平山堂”名义刊刻,由于问世不久即散佚了,连书名也鲜为人知,后人仅能从明、清两代的零星记载中知其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等六集,每集收短篇小说十篇,共六十篇,故名“六十家小说”。主要描写当时社会的商人生活,兼有小吏的悲欢离合、读书人的功名仕进、妓女的荣辱际遇等。 《贪欣误》是一部明代拟话本小说集。全书共六回,叙述六个故事,主旨在劝惩,着意告诫世人要戒除贪财恋色、狂妄傲世等恶习,说教意味比较浓重。原书作者题“罗浮散客”,仅知其为明人,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 《六十家小说贪欣误(插图)》为这两部小说的合集。 目录 六十家小说 贪欣误 试读章节 卷之四 合同文字记 入话: 吃食少添盐醋,不是去处休去。 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 话说宋仁宗朝庆历年间,去这东京汴梁城离城三十里,有个村,唤做老儿村。村里有个农庄人家,弟兄二人,姓刘:哥哥名刘添祥,年四十岁,妻已故;兄弟名刘添瑞,年三十五岁,妻田氏,年三十岁,生得一个孩儿,叫名安住,年三岁。 弟兄专靠耕田种地度日。其年因为旱涝不收,一日,添瑞向哥哥道:“看这田禾不收,如何过日?不若我们搬去路州高平县下马村,投奔我姨夫张学究处趁熟,将勤补拙过几时。你意下如何?”添祥道:“我年纪高大,去不得。兄弟,你和二嫂去走一遭。”添瑞道:“哥哥,则今日请我友人李社长为明证,见立两纸合同文字,哥哥收一纸,兄弟收一纸。兄弟往他州趁熟,‘人无前后眼’,哥哥年纪大,有桑田、物业、家缘,又将不去,今日写为照证。”添祥言:“兄弟见得是。”遂请李社长来家,写立合同明白,各收一纸。安排酒相待之间,这李社长对刘添祥说:“我有个女孩儿,刘二哥求作媳妇,就今日说开。”刘大言:“既如此,选个吉日良辰,下些定礼。”不数日完备,刘二辞了哥哥,收拾了行李,长行而去。 只因刘二要去趁熟,有分教:去时有路,回却无门。正是: 旱涝天气数,家国有兴亡; 万事分已定,浮生空自忙。 当日,刘二带了妻子,在路行了数日,已到高平县下马村,见了姨夫张学究,备说来趁熟之事。其人大喜,留在家。光阴荏苒,不觉两年。 这刘二嫂害着个脑疽疮,医疗一月有余,疼痛难忍,饮食不进,一命倾世。刘二痛哭哀哀,殡葬已毕。又过两月,刘二恹恹成病,医疗少可。张学究劝刘二休忆妻子,将息身体,好养孩儿安住。又过半年,忽然刘二感天行时气,头疼发热。正是: 福无双至从来有,祸不单行自古闻。害了六七日,一命呜呼,已归泉下。张学究葬于祖坟边刘二嫂坟上,已毕。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安住在张家村里一住十五年,孩儿长成十八岁,聪明智慧,德行方能,读书学礼。 一日,正值清明节日,张学究夫妻两口儿打点祭物,同安住去坟上祭扫。到坟前将祭物供养,张学究与婆婆道:“我有话和你说。想安住今已长成人了。今年是大通之年,我有心待交他将着刘二两口儿骨殖还乡,认他伯父。你意下如何?”婆婆道:“丈夫,你说得是。这的是阴骘勾当。”夫妻商议已定,教安住:“拜了祖坟,孩儿然后去兀那坟前,也拜几拜。” 安住问云:“父亲,这是何人的坟?”拜毕,学究言:“孩儿休问,烧了纸,回家去。”安住云:“父亲不通名姓,有失其亲。我要性命如何?不如寻个自刎。”学究云:“孩儿且住,我说与你:这是你生身父母。我是你养身父母。你是汴梁离城三十里老儿村居住。你的伯父刘添祥。你父刘添瑞同你母亲刘二嫂,将着你年方三岁,十五年前三口儿因为年歉,来俺家趁熟。你母患脑疽疮身死,你父得天行时气而亡,俺夫妻两口儿备棺木殡葬了,将孩儿如嫡亲儿子看养。” 不说万事俱休,说罢,安住向坟前放声大哭,曰:“不孝子那知生身父母双亡?”学究云:“孩儿不须烦恼!选吉日良时,将你父母骨殖还乡,去认了伯父刘添祥,葬埋了你父母骨殖。休忘了俺两口儿的抚养之恩!”安住云:“父亲、母亲之恩,过如生身父母,孩儿怎敢忘恩?若得身荣,结草衔环报答!”道罢,收拾回家。至次日,交人择选吉日,将父母骨殖包裹了,收拾衣服、盘费,并合同文字,做一担儿挑了,来张学究夫妻两口儿。学究云:“你爹娘来时,盘缠无一文,一头挑着孩儿,一头是些穷家私。孩儿路上在意,山峻难行,到地头便稍信来,与我知之。”安住云:“父亲放心,休忆念!”遂拜别父母,挑了担儿而去。 话休絮烦。却说刘添祥忽一日自思:“我兄弟刘二夫妻两个都去趁熟,至今十五六年,并无音信,不知有无?”因为家中无人,娶这个婆婆王氏,带着前夫之子来家,一同过活。一日,王氏自思:“我丈夫老刘有个兄弟,和侄儿。趁熟去,倘若还乡来时,那里发付我孩儿?好烦恼人哉!” 当日春社,老刘吃酒不在家。至下午,酒席散回家,却好安住于路问人,来到门首,歇下担儿。刘婆婆问云:“你这后生寻谁?”安住云:“伯娘,孩儿是刘添瑞之子,十五年前,父母与孩儿出外趁熟,今日回来。”正议论间,刘大醉了回来,见了安住,问云:“你是谁?来俺门前做甚么?”安住云:“爹爹,孩儿是安住!” 老刘问:“你那父母在何处?”安住云:“自从离了伯父,到路州高平县下马村张学究家趁熟,过不得两年,父母双亡,止存得孩儿。亲父母已故,多亏张学究看养到今。今将父母骨殖还乡安葬,望伯父见怜!” 当下老刘酒醉。刘婆言:“我家无在外趁熟人,那里走这个人来,胡认我家?”安住云:“我见有合同文字为照,特来认伯父。”刘婆教老刘:“打这厮出去,胡厮缠来认我们!”老刘拿块砖,将安住打破了头,重伤血出,倒于地下。 有李社长过,问老刘:“打倒的是谁人?”老刘云:“他诈称是刘二儿子,认我又骂我,被我打倒推死。”李社长云:“我听得人说,因此来看。休问是与不是,等我扶起来问他。” 李社长问道:“你是谁?”安住云:“我是刘添瑞之子,安住的便是。”社长问:“你许多年那里去来?”安住云:“孩儿在路州高平县下马村张学究家抚养长成,如今带父母骨殖回乡安葬。伯父、伯母言孩儿诈认,我见将着合同文字,又不肯看,把我打倒,又得爹爹救命。”社长教安住:“挑了担儿,且同我回去。”即时领安住回家中。歇下担儿,拜了李社长。 社长道:“婆婆,你的女婿刘安住将着父母骨殖回乡。”李社长教安住将骨殖放在堂前,乃言:“安住,我是你丈人,婆婆是你丈母。”交满堂女孩儿出来:“参拜了你公公、婆婆的灵柩。”安排祭物,祭祀化纸已毕,安排酒食相待,乃言:“孩儿,明日去开封府包府尹处,告理被晚伯母、亲伯父打伤事。” 当日歇了一夜,至次早,安住径往开封府告包相公。相公随即差人捉刘添祥并晚婆婆来,就带合同,一并赴官。又拘李社长明正。当日一干人到开封府厅上,包相公问:“刘添祥,这刘安住是你侄儿不是?”老刘言:“不是。”刘婆亦言:“不是。既是亲侄儿,缘何多年不知有无?”包相公取两纸合同一看,大怒,将老刘收监问罪。 安住告相公:“可怜伯伯年老,无儿无女,望相公可怜见!”包相公言:“将晚伯母收监问罪。”安住道:“望相公只问孩儿之罪,不干伯父伯婆之事。”包相公交将老刘打三十下。安住告相公:“宁可打安住,不可打伯父。告相公,只要明白家事,安住日后不忘相公之恩!” 包相公见安住孝义,发放各回家:“待吾具表奏闻。”包相判毕,各自回家。朝廷喜其孝心,旌表孝子刘安住孝义双全,加赠陈留县尹,全刘添祥一家团圆。其李社长选日令刘安住与女李满堂成亲。一月之后,收拾行装,夫妻二人拜辞两家父母,就起程直到高平县,拜谢张学究已毕,遂往陈留县赴任为官。夫妻偕老,百年而终。正是: 李社长不悔婚姻事;刘晚妻欲损相公嗣; 刘安住孝义两双全;包待制断合同文字。 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P23-25 序言 在我国唐、宋时期,民间流行一种“说话”艺术。“说话者,谓口说古今惊听之事,盖唐时已有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话”亦称“话”,“话”即“故事”,“说话”即相当于后世的说书。“说话”的艺人叫“说话人”。“说话人”有“专家”,即根据其所说的内容不同而分科,南宋时就有“说话四家”之分。“专家”之一是“讲史”,专门讲述长篇历史故事,要连续讲若干次才能说完;另一家“小说”,则是专门讲述基本上能够一次讲完的短篇故事。“说话”中的这两“家”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甚大。 “说话人”敷演故事时所凭依的底本叫“话本”。“话本”最初并不是书面的著述,它只是“说话人”所说的故事的书面记录或底本。随着“说话”的发展,“话本”因被整理、刊印而逐渐成为读物,进而又出现了“拟作”,即文人模仿“话本”形式而创作的书面文学作品,使“话本终蜕为著作”(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成为保有“说话”艺术特色的书面文学。经历这样的过程之后,“说话”艺术中最具长篇规模的“讲史”类话本最终发展成为章回小说即历史演义;而“小说”类话本则演变成为后来的白话短篇小说即“拟话本”。冯梦龙的《三言》和凌濛初的《二拍》是拟话本小说的开创性和代表性作品,而关于拟话本兴起之前的宋元话本,迄今我们知道其最早的结集是《六十家小说》。 《六十家小说》出现在明嘉靖年间,由詹事府主簿洪楩(子美)以“清平山堂”名义刊刻,由于问世不久即散佚了,连书名也鲜为人知,后人仅能从明、清两代的零星记载中知其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等六集,每集收短篇小说十篇,共六十篇,故名“六十家小说”。一九二九年,藏书家马廉(隅卿)将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十五篇残存的宋元话本小说的照片付北平古今小品书籍印行会影印出版,因残本版心有“清平山堂”字样而将书名题为“清平山堂话本”(见本书1-15卷);一九三四年,马廉又将他得到的属于“雨窗”“欹枕”两集中的十二篇残存话本小说影印出版(见本书16-27卷);后来,阿英(钱杏邨)又发现了同属于《六十家小说》中名为“翡翠轩”和“梅杏争春”的两篇小说的残页(详见本书“附录”)。以上这二十九篇小说除了三篇是文言小说,其余都是宋元话本旧作。在后来整理出版时,一九五五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和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排印本,都沿用了“清平山堂话本”的书名。现在广为人知的《清平山堂话本》一书,实际上是《六十家小说》的辑佚本,是一部保存了未经润饰的宋元话本原貌的珍品。由于是出于民间创作,全书主要描写当时社会的商人生活,兼有小吏的悲欢离合、读书人的功名仕进、妓女的荣辱际遇等。这次“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推出此书,一是恢复了这本宋元话本集初刻时的原名,二是借鉴前贤,作了一些整理、补缀,以新的面貌呈献给读者。 此次同帙推出的《贪欣误》,是一部明代拟话本小说集。全书共六回,叙述六个故事,主旨在劝惩,着意告诫世人要戒除贪财恋色、狂妄傲世等恶习,说教意味比较浓重。原书作者题“罗浮散客”,仅知其为明人,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