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临夏县史话/临夏回族自治州史话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杨万民主编的《临夏县史话》是“临夏回族自治州史话丛书”之一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临夏县这片热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里程。主要介绍了临夏县的历史地理、建置沿革、历史名人、地方文化、民俗特产,以及近年的一些发展情况等。书稿内容详实,材料丰富,语言通俗,是了解和研究临夏州历史文化的必备书。

内容推荐

杨万民主编的《临夏县史话》是一部反映临夏县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亮点的通俗读物,是世人了解临夏县的窗口、走近临夏县的桥梁,具有存史镜鉴、传承文明、促进发展的重要意义。

目录

历史悠久话沧桑

 历代建置看沿革

 双城地名有来历

 西羌故地古袍罕

 西秦建都十九年

 魏蜀争夺干戈频

 前赵后赵战前凉

 论恐热战尚婢婢

 李闯王激战西川

 明清时期韩土司

 马永琳双城抗清

 王震大军渡黄河

 剿匪平乱保政权

 河州脚户走四方

 北塬渠水泽万家

 移民迁居万顷塬

 红星牧场几变迁

 唐蕃古道六集市

钟灵毓秀好风光

 玉带蜿蜒大夏河

 露骨积雪太子山

 变幻莫测五山池

 天然氧吧三岔坪

 水天一色莲花台

 闻名遐迩大庙山

 巍峨挺拔乾元塔

 佛教名刹潮音寺

 远近闻名磨川寺

 韩集拱北历史远

 藏传名胜八里寺

 曲径通幽三皇观

地方文化呈异彩

 文物古迹多遗址

 古关险隘今何在

 城池烽墩遗迹存

 古堡屯寨知多少

 墓葬石刻随处寻

 典雅古朴是砖雕

 木雕彩绘显神韵

 微雕葫芦蕴精妙

 民族刺绣绽奇葩

 花儿山场歌如潮

 秧歌表演闹新春

 先锋傩戏底蕴厚

 贤孝眉户在传承

 孟氏镟艺称绝技

 金氏接骨疗效奇

“三马”家族故事家

 西北“三马”看渊源

 马占鳌胜后降清

 马千龄从商入仕

 马海晏一战扬威

 民族英雄马福禄

 马安良权倾甘肃

 “艳电”抗英的马麒

 “戎马书生”马福祥

 起义将领马鸿宾

 痛击日寇的马彪

 马良臣功在桑梓

 马鸿逵主政宁夏

 开明人士马廷斌

 乱世枭雄马步芳

 劝降功臣马丕烈

 传奇人物马仲英

才俊英烈人敬仰

 清代进士张理堂

 陇上名师徐绍烈

 杏林名医古世忠

 为国捐躯六英烈

 战功卓著三少将

 西路红军四战士

 “花儿尕老者”李富

 平弦艺人李永滋

 西棍名家侯尚达

 边塞画家徐登举

 文史研究者赵忠

 乡土作家王维胜

 葫芦大师高宝福

 雪域骄子鲁鸿宙

时代新歌抒豪情

 城镇建设展新姿

 快速通道亮名片

 清真产业在崛起

 扶贫攻坚捷报传

 双联行动结硕果

 高效农业助增收

 造林风暴绿山川

 水利开发促发展

 畜牧养殖成支柱

 民营经济增活力

 莲花花椒品质优

 “巧姑”布鞋兴产业

 黄酒名牌“五山池”

 “博强”鲜蛋俏市场

 藏式家具领风骚

后记

试读章节

马永琳双城抗清

清朝后期,政治腐败,临夏地区经济凋敝,百姓生活极度贫困,反抗清政府的武装斗争此起彼伏。

光绪二十年(1894年),青海循化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新老教徒之间因教规争议而发生争执,新派遂向循化厅、西宁府和兰州总督府提出上诉。清政府责令河州总兵汤彦和调处。汤派华寺马永琳到循化调解。当时沿海军事吃紧,甘军多东调作战,防营空虚。马永琳早有反清之意,遂乘机暗中策动韩奴勒“先打循化,再攻河州”。时任陕甘总督杨昌溶派西宁府陈嘉绩和道员徐锡祺等前往循化查办,决定对老教采取镇压政策。一到循化,关闭城门,杀害老教韩月保、韩五十一等11名阿訇,并开炮轰击城下声援群众,激起民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三月初八,韩奴勒、韩六十、马占禄等率1500多人围攻循化城。清廷令固原提督雷正绾驻河州弹压,雷派汤彦和率清兵8营前往救援。汤彦和刚愎自用,刚到循化白庄,不问情由,将当地新老教徒当作“反贼”,下令“不分新老,一律剿办”。循化新老教派放弃旧怨,联合起来组成反清军,对抗清军。反清军击溃前来进攻的凉州练军王正垄,王尽弃粮饷、军械,弃积石关逃往白塔寺。反清军此战声名大振,一时海原、固原、西宁、乐都、化隆、洮西等地群众相继响应反清,声势不断壮大。时在河州的马永琳、马永瑞也乘机起兵,于五月十九日聚集数千人围攻河州城,雷正绾急调汤彦和撤兵回救河州。

六月十一日,汤彦和部到达双城。反清军采用周世祥的建议,用缓兵之计,将汤部稳住在双城,派马四虎面见汤彦和,声称“只要议和,送黄金三千,金马驹一个,以资犒军”。汤答应议和要求,安排议和事项,而反清军积极备战,调兵遣将,抢占有利地形,马永琳派兵埋伏在梁家山墩周围及双城东面一线,以截断清军归路。七月十三日下倾盆大雨,马永琳乘有利时机,率数万人马在黑夜发起对双城的猛烈攻击,清兵8营顿时乱作一团,各自为战,被马永琳大败溃逃。时值大夏河暴涨,清军跳河逃命,多被淹死,只有数百人逃走。汤彦和得到随军参赞马福禄的保护,从槐树关逃往兰州。同时,韩奴勒率40001人进入积石关内,击毙清军提督李日新、总兵刘润山等。清廷将总督杨昌浚、提督雷正绾以“措置乖方”,河州镇李良穆、李祥兴、汤彦和、王正垄及管带叶占奎等“败军覆将”,总兵陈宗瑶“临敌纳妾”等罪名分别革职,调喀什提督董福祥带马步39营来甘镇压。十月初,董福祥派马安良部从康家崖渡洮河。十月十八日,马安良兵临河州城,诱降首领马永琳、马永瑞等,并收编其部众,尔后进行残酷杀戮。马永琳、周世祥被枭首示众,杀害首领137人。接着以办理“善后”为名,到四乡搜捕杀害2000多人。群众痛恨地说:“不怕大炮吼,但怕清军办善后。(蒲渊海)

王震大军渡黄河  1949年金秋时节,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胜利进军,挺进大西北。8月4日,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发布解放兰州,进军青海、新疆的命令。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率领由一军、二和附六十二军组成的近10万大军,发起兰州战役的左翼进攻,在战略上断绝马步芳退路,为西进青海、直捣西宁作准备。8月22日,解放军顺利解放临夏,突破马步芳兰州防线的左翼。明23日,永靖县宣告和平解放,解放军某营教导员申宁带领部队进驻永靖县城,陆续到达的后续部队驻扎在黄河以南及大夏河东西长约10公里、宽5公里的碱土川和喇嘛川。

解放军进驻永靖县城后,立即开始组织人力、物力,准备抢渡黄河。集结在永靖地区的主力部队一军在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率领下,从8月23日开始寻找渡口和渡河工具。贺炳炎和廖汉生亲自到莲花嘴察看地形,找当地老人、水手们了解情况,研究渡河办法,并召见何儒德等人商议,决定依靠群众的支持,在莲花嘴渡口架设浮桥。何儒德等临委会成员立即行动起来,根据部队首长的安排部署,分赴黄河两岸村庄,进行宣传动员,消除群众恐惧和疑虑,群众纷纷回到家园,并积极行动起来,忙着给部队腾房子,备灶具,找柴草,磨面粉。妇女们主动给解放军缝洗衣服,做军鞋,制炒面;水手们自愿献出皮筏。于是很快就从党家滩一带借到船磨2只,组织工匠修复了原有的旧大船3只,同时,从黄河南岸蒋杨家、黄河北岸崇王家组织水手16名,委派杨世秀为河南船头,王玉佩为河北船头,具体负责架设浮桥的技术工作。在部队首长的亲自指挥下,军民密切配合,昼夜奋战,架设浮桥,个个劲头十足,干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独臂将军”贺炳炎身先士卒,用左手抡起大锤使劲锤打铁钉,累得汗水淋漓,战士们劝他休息一会,他却坚持抡着大锤,干个不停,仅两天时间,从黄河南岸用5只木船(其中船磨2只),搭架1座简易浮桥直到中流。

P20-21

序言

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助推实现全面小康

中共临夏县委书记 安华山

临夏县人民政府县长 马正业

《临夏县史话》是一部反映临夏县历史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特色、亮点的通俗读物,是世人了解临夏县的窗口、走近临夏县的桥梁,具有存史镜鉴、传承文明、促进发展的重要意义。

临夏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马厂、半山、马家窑、齐家、辛店等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历史上曾是羌人聚居地和古袍罕所在地,是中原文化与吐蕃等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汇处,是唐蕃古道的重要驿站、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和茶马互市的重要地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汉、回、东乡等各民族在漫长历史岁月中相互融合,和谐共处,形成独特的民俗和淳厚的民风。土门关、槐树关、老鸦关地势险要,梁家墩、孟家墩、朱家墩烽火相传,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干戈频仍,先后发生过汉羌战役、双城战役等许多著名战事。明末闯王李自成曾率部过槐树关转战双城、新集一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率十万大军也从这里抢渡黄河,挺进青海、新疆。同时,这里也涌现出了不少名垂青史的人物,如英勇抗击八国联军、血战北京正阳门、以身殉国的清“振威将军”马福禄,革命先驱胡廷珍、侯巨卿,新中国开国少将鲁瑞林、侯世奎、黄德魁,越战烈士郭文辉,一等功臣韩廷富,以及曾受到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的剿匪英雄马来者卜等。清末至民国初期,这里也是西北“三马”家族的发迹地。

这里山川水林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太子山露骨积雪,五山池宛若仙境,大夏河玉带蜿蜒,三岔坪山林叠翠,万顷塬麦浪滚滚,莲花湖水天一色,旅游资源富集,开发潜力巨大。砖雕、木雕、雕刻葫芦、布鞋、刺绣、傩戏、“花儿”、秧歌、贤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传承,手抓羊肉、河州包子、临夏酿皮等特色小吃闻名遐迩,西藏百益、甘肃弘业、青海雪峰等民营企业享誉四方,“五山池”黄酒、“古袍罕”白酒、“莲花湖”蚕豆、“大红袍”花椒等地方特产走俏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临夏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按照摆好“三个主战场”、打好“三个硬仗”的总体发展思路,坚持项目带动,狠抓招商引资,全力促进临夏市县一体化同城化发展,基本结束了“有县无城、有城无人”的历史,全面拉开了北部塬区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序幕,迅速掀起了西南山区扶贫攻坚的高潮,初步形成了以县城为核心、土桥镇为次中心、各乡镇为卫星社区、生态文明小康村为辐射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全县上下呈现出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强劲势头。同时,大面积实施特色种植、畜牧养殖、特色林果、劳务、布鞋、创业六大富民多元产业进千家万户工程和“水电路气房、教卫文就保”十大民生工程,人民群众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史为鉴,可以阅古知今;修史资政,旨在开创未来。在《临夏县史话》出版之际,特向关心支持本书出版工作的上级领导,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人士及全体编撰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我们坚信,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淳朴善良、勤劳智慧的39万临夏县各族儿女一定能够循着历史的踪迹,放眼美好的未来,发扬优良传统,理清发展思路,与时俱进,抢抓机遇,攻坚克难,苦干实干,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转型跨越发展,实现与全州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是为序。

2015年4月

后记

当这套丛书完成之时,我们感觉如释重负。能够深入细致地书写地处古丝绸之路重镇上的一个自治州和它的主要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向外界展示这块热土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让外界因为此书而对临夏产生更多的关注,我们甚感欣慰。

临夏州地貌复杂独特,文化多元绚丽,多民族和睦聚居,伊斯兰文化特色突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展示临夏州的历史文化、发展新貌,传递临夏州各民族共同发展、团结进步的正能量,是本书的策划者、编写者们的神圣职责。编纂一套既有历史客观性,又有阅读趣味性;既有地方百科知识,又能突出临夏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史话”,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潜在精神需求的大事。

政协临夏州文史委员会能够承担丛书的组织和编纂任务,体现了临夏州委、州政府对我们的信任,也是人们对我们这些年文史工作的肯定。在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级政协领导的参与指导下,经过州、县、市编写人员两年多来的共同努力,这套丛书终于完成。丛书共分12册,即《临夏回族自治州史话》《临夏回族史话》《临夏东乡族史话》《临夏保安族史话》《临夏市史话》《临夏县史话》《康乐县史话》《广河县史话》《东乡县史话》《积石山县史话》《和政县史话》《永靖县史话》。

本丛书编纂的原则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客观真实地反映历史中闪光的东西;始终坚持利党、利国、利民的立场,以传播正能量、增强自信、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宗旨。为此,哪怕是_件小事,只要其中蕴含了团结奋进的正能量,我们都会尽量查访写出。比如,在临夏数千座清真寺中,刘家峡清真寺是一座历史不长的小寺,其修建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伟大和当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贯彻党的政策的坚定性、灵活性以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因此编者们两度赴永靖实地采访,还原其感人的历史细节。回族红军革命烈士马金福的史料在临夏存之甚少,撰写者跑了许多单位了解,都不太理想,最终在兰州一党校里了解到这位英雄较为详确的事迹。为了集思广益,进一步完善书稿,我们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并请省内对临夏文史有造诣的专家参与书稿审定,几度座谈,有些分册的篇目甚至几易其稿。编纂中我们着眼丛书全局,力避重复,即“州史话”中反映了的人或事,县、市史话简略述之。同时我们要求文章尽可能做到以故事叙史,以“小(个体)”见“大(事件)”,以求通俗易懂,老少咸宜。

在丛书工程告竣之际,衷心感谢州、县、市各级领导给予本丛书编纂的支持和关怀,衷心感谢参与丛书编纂的各部门、各单位的密切配合,衷心感谢各位主编、编者的辛劳付出,衷心感谢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对这套丛书的最终审定和关心,衷心感谢为本丛书提供图片的我州摄影家朋友们及相关人士的全力支持,也衷心感谢出版、印刷部门的戮力协作。

由于编者学识有限,经验水平不一,虽几易其稿,恐仍有疏误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读者纠其未谐,匡其未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夏回族自治州委员会

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二〇一五年四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0:4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