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哲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汉学家、哲学家,是中西比较哲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对中国哲学独特的解读和翻译,改变了一代西方人对中国哲学的看法,使得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思想越来越被西方人理解和接受。田辰山编著的《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安乐哲卷)》所编选的内容来源于安乐哲先生从20世纪90年代至2011年期间所出版的九本书,其中有的已有中文版,有的章节却是首次翻译成中文。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安乐哲卷)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杨朝明主编 |
出版社 | 华夏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安乐哲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汉学家、哲学家,是中西比较哲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对中国哲学独特的解读和翻译,改变了一代西方人对中国哲学的看法,使得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思想越来越被西方人理解和接受。田辰山编著的《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安乐哲卷)》所编选的内容来源于安乐哲先生从20世纪90年代至2011年期间所出版的九本书,其中有的已有中文版,有的章节却是首次翻译成中文。 内容推荐 孔子文化奖是由中国文化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设立的国际奖项,是中国文化部的最高奖项之一,主要表彰对全球儒学研究和孔子文化传播做出突出贡献的团体、个人和非政府组织。《孔子文化奖学术精粹丛书》是自2009年首届孔子文化奖设立以来,历届个人奖获得者的部分论著汇编。每卷书以“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为核心,以获奖人最具学术创见的观点、概念等为主旨,选录了作者最具学术影响力和学术创新性的文章、著述、演讲录等。 《安乐哲卷》为其中一册,由田辰山、杨朝明编著。安乐哲——中国文化的传播者、阐释者。他是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汉学家,中西比较哲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他主张会通中西,全面诠释中国哲学的内涵,构建了独到的中西比较哲学方法论体系,消解了以往西方学者对中国哲学的一些误读与隔阂,为中西哲学的互相理解与深层对话开辟了新的道路,有力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目录 第一编 中西哲学阐释方法 做负责任的文化比较 一、“归纳概括”在比较文化研究中的必要性 二、比较文化研究离不开“类比法” 三、做中西语义环境的类比比较 四、注重文化差异的重要性 五、宇宙观、历史叙述差别 扫清通向中国之路的障碍 一、中国文化缘起与西方没什么关系 二、想看到兔,中国人画了一只鸭 三、圆和方的差别 四、通向理解中国之路的十二道障碍 五、关于路障的几点结论启示 六、第一问题思维与第二问题思维 第二编 孔子儒学与“一多不分” 孔子儒学的“一多不分”阐释视域 一、“一多不分”是唐君毅首先提出的 二、“一多不分观”与《易经》的宇宙论 中国的宇宙观 一、中国的生态宇宙观 二、“气”:中国道德宇宙观 三、“生生不息”:性命宇宙观 四、孔子天道观:吾道一以贯之 五、“情景化”宇宙论内涵 六、儒学的强“审美感” 七、孔子儒学的不寻常宇宙观念 八、“心场”宇宙观与历史观 九、孔子儒学历史观 孔子儒学的“一多不分”互系思维语言 一、“形而上学”与语言 二、古汉语的“形而上” 三、“心场(焦点 场域)”语言 四、宇宙论对汉语语法的影响 五、相对于陈述本体,儒学为过程性语言 六、“求道叙事”的行进式语言 七、汉语是阐发“如何”的语言 八、儒学为类推话语 九、古汉语为审美性语言 十、中国哲学的西方语言翻译问题 第三编 以人为中心与以关系为本 孔子儒学中“人”的观念 一、人是创造者 二、人性观 三、孔子儒学的个性观 四、“焦点 场域”视野的“人”观念 五、孔子儒学与西方鲜明反差的“人” 孔子儒学的关系观与是非观 一、儒学的关系观 二、子为父隐:非抽象是非观 三、儒家人生观——对“仁”的成就 四、做人、成仁:人生“角色”的圆成 五、德:善天地人万物之道 六、儒家社会组织的艺术感 第四编 中西比较阐释的儒学语汇 本、诚、耻 一、非西方式超验的“本”“源” 二、诚:创造性 三、耻:以“关系”为条件 道与德 一、人道 二、“道”是智慧,不是知识 三、德 四、非“形而上学”之“德”(vi 和、理与君子 一、“和”是最高文化成就 二、理 三、君子 四、君子:“仁”的典范含义 礼 一、关系与角色之体现 二、非强制性参与 三、“礼”的互为性 四、由“神性中心”向“人为中心”的过渡 五、“礼”与“教” 六、“礼”与“身” 七、“礼”与“义” 八、“礼化之我” 九、礼:不是西方的r 仁、忠、恕 一、“仁”是滋养关系 二、对“仁”不可做心理分析式解读 三、“仁”是宇宙观 四、忠 五、“恕”由己出 圣人 一、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二、圣人行,彰显宇宙意义 三、独见前睹,与神通精 四、乐大师:“神人以和” 学、思、知(智 一、“学”与“知” 二、学而不思则罔 三、“学”与“思”相辅相成 四、填平“知识”与“智慧”之间的沟壑 五、“知”不是心理学 六、“知”与“仁” 七、知:先言而后当 天 一、“天”译为Nature不可取 二、“天”谓“自己然也” 三、“天”观念的历史演进 四、“天”与“超验” 五、天道 六、天命:天地之中以生 七、“天人”场域观 性别观、孝和谏 一、“阴阳”的动态平衡 二、孝:德之本也 三、谏:儒家社会批判性参与 信、心、性和义 一、信 二、心 三、性 四、义 正名与政 一、正名:名分设立 二、“政”,正也 编选参考文献, 乐哲先生学术年谱 编选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