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编著的《幸福是尘埃里开出的花朵》通过60个故事,七个章节,分别从工作、婚恋、孩子、家庭、癌症、死亡、生活七个方面,讲述了给人们造成痛苦和困扰的常见心理问题。通过故事的讲述和进展,让读者看到在痛苦中挣扎却不放弃的灵魂,让读者看到每一个生命都有其自身的力量、资源和化解问题的方法。相信读者能够从故事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引发对自身生活的反问和思考,进而让自身的故事朝向期待的方向发展。希望在每一个困难的时刻,能按图索骥,或者去找心理咨询师讲讲你的人生故事。故事还传达出一个理念:看心理咨询师是一种健康行为。
李春编著的《幸福是尘埃里开出的花朵》从心理咨询师的视角,以咨询的形式分别从工作、婚恋、孩子、家庭、癌症、死亡、生活七个方面,展现出人们遇到的常见的心理问题,并通过对话和沙盘游戏的方式,描绘了痛苦的出现、存在和消失的动态过程。故事让读者体会到:以勇气在痛苦中前行,才是生活的真心英雄。
本书主要采用后现代心理学的叙事疗法,去倾听故事,改写故事、疗愈生命。
起舞的女子
洗澡舞!
我居然跳了洗澡舞?可能吗?这是我吗?
慰问演出结束后,躺在宾馆的床上,我反复问自己:这怎么能是我呢?搜寻记忆中的每个细节,我被自己惊诧到了!
这个已经二十年没有唱歌、没有跳舞,几乎不在任何公共场合发出声音的人,居然能在全体机组人员面前大跳洗澡舞,而且还随意地把脖子上挂着的哈达当成了洗澡舞的道具。随着音乐,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旋转、起舞、轻轻哼唱……
是我!那就是我!
在太爷爷、奶奶、妈妈的陪伴下,在月色如水的院子里,在树影婆娑的大枣树下,在啃剩的西瓜皮所散发的甜味儿里,那个用纱巾做成水袖、红绳梳起发髻、红窗纸贴出红脸蛋的六岁女孩子,在尽情地表演黄梅戏《天仙配》。她就在太爷爷的掌声里、在奶奶和妈妈默契配合绕着毛线的悠闲里、在矮墙头上趴着的邻居们的注视里,自由自在、翩翩起舞、放声高歌、无拘无束……
这个在世事中被磨练了四十五年、逐渐披上一层层铠甲的女子,这个被知识、头衔、职位压得越来越沉重的女子,这个被生活一层层剥离了本性、离人群越来越远、行动越来越沉稳优雅的女子,如何在瞬间被触动而重回六岁的光景?
我一遍遍地问自己。
是因为巨大的脚手架上悬挂着“职工文化到基层、心理健康到机组”的大红标语吗?是因为码放整齐的管片上飘摇着的五彩气球吗?是因为机组队员火红的石油工装所散发出的热情吗?还是因为我身着红色棉服也已融化在这火一般的热情里?
都是,也都不是。
咨询室里的张大哥,一面措辞谨慎地述说着他的三个梦,一面仔细地观察我,在内心反复掂量着我的分量,权衡着到底该讲多少心里话。我看到他眼睛中灵光一闪,我知道,我过关了。他的梦被描述得更详细、更真切,他对梦与现实之间的探寻也变得更真实与迫切。
我的确无法预测他梦里的情景是否会变成现实,或者已经是现实。一个又一个的梦,看似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所有的情绪都指向一处——对家庭完整性的焦虑。我们都知道,梦里的情景不是真实的,但梦里的情绪是真实的。
在他急切地注视里,我对他说:“我知道你在担忧,这种感觉让你很不舒服、很不踏实。但是,你能否告诉我,从小到大,是否你的每一个梦境都变成了现实呢?”
他思忖良久,眼光一闪,对我说:“我知道了,谢谢你!”
舞台上的张大哥,接过儿子给他写的信、画的画,眼睛湿润了。一只大手穿过黑色的眼镜框,拭去了眼角的热泪。接着,主持人把气氛推向高潮,他从码放整齐的管片背景墙后,端出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这是张嫂亲手包的饺子,是张大哥最爱吃的韭菜猪肉馅。我顿时明白了,在风尘仆仆来的路上,被百般护佑的小冷藏箱里装的竟然是这个宝物。
接过饺子的张大哥,双手微微发抖;吃着饺子的他,脸上的拘谨变成了“盛开的花朵”;端着饺子分发给观众的他,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重回舞台发表感言的他,虽寥寥数语,却充满了自信和骄傲;匆忙下台的他,转眼就融入了那一片红色之中,难分难辨……
张大哥内心澎湃的温暖,已经化成滚滚热泪;他醒时的担忧、梦里的困惑,已经变成黄昏里的一阵秋风,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想:今夜,张大哥梦里的张嫂该是千娇百媚、温柔如水……
作为一名随队心理咨询师,我感谢老天,能让我有幸见到生命的多样性和流动性,能让我于每一个变化的瞬间,在生命的最深处与人相遇。
一个人的故事,是众人的故事。
有多少穿着红工装的石油人,在聚少离多的日子里,重复着张大哥的昨天和今天,重复着一个个担忧、苦恼、等待、盼望、欣喜和坚持的故事?我迷离的泪眼透过飘摇的彩旗,在一片欢腾之中,将祝福投向中国南部苍茫的夜空……
沉浸中,猛然听到有人呼唤我的名字。在一片掌声里,我起身离座,不,是那个六岁的女孩子,走向舞台。
她迎风起舞、轻轻哼唱、水袖飞扬……P2-4
序言
心理咨询师在中国绝对是一个新的职业。人们常说物质需求的满足达到一定水准后,人们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会随之而浮现、提高和强化。各类声称可以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职业也就应运而生、顺势而长。我不敢说全体中国人民物质需求的满足都上升到了非得关注个人心理需求的地步,但至少在我国大中型城市中,对于中上收入阶层的人们来说,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师等都早已不再是陌生、新奇的事物了。
有了心理咨询师职业,就要有入职的考核标准、升职的进阶标准、为达标而必须参加的培训和进修课程,以及为获得达标证书而进行的考试等复杂过程。前劳动部曾委派心理专家制定了一个心理咨询师职业标准,并颁布相应的考证制度。据说,截止到2015 年中期,全国已经有超过50 万人通过了心理咨询师考试,拿到了部级认证且盖有国徽章的国家三级或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申请人数和拿证人数都直逼火热的财会和律师职业资格认证,从这些绝对数字似乎可见人们对心理服务职业的预期之高。当然,拿到证书后又有多少人真正开始从业了?在从业过程中他们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继续得到专业指导和提升?又有多少人能为有需求的求助者提供合格、甚至高质量的心理安抚和心理咨询服务呢?这些可能都是无法得知其详的数字了。许多人相信从业者与拿证者之间的比例一定不是很高的。从这些相对数字似乎又可推论,心理咨询职业发展的环境条件又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一方面人们的心理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合格从业咨询师又很不足,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复杂而多揣。从宏观而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法律法规与政策管理权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专家队伍眼界与名利得失考量,等等,皆可成为心理咨询行业在我国发展的有利或无利的制约因素。从微观而言,“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心理咨询从业者”则是最先跳入人们视野中的相关因素。有人开玩笑说:现在考证的人员中鱼龙混杂,有卖白菜者干烦了,便去考个咨询师证;有编程者做累了,也去考个证。但当他们拿了证后,仍将心理求助者当作大白菜或者计算机的时候,心理咨询行业也就离自欺欺人的算命先生的行当不远了。现代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职匹配”是一个职业能否有效开展服务、能否被人们普遍认可的一个关键。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认知风格、情绪情感。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有着不同的要求:推销者需外向、能言、热情;秘书者则要细致、自控、冷静。只有“人职匹配”了,工作才能顺利有效、出色出彩,而从业者也才能顺心有趣、出神入化。
那么心理咨询师需要具有怎样的个性特征呢?国际应用心理学界对这个问题还在进行着争论和探讨,尚未达成全面的、一致性的共识。但基本的共识在心理学界早已有之,比如心理咨询从业者要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要善于自省反省……总之,他们要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平等待人之心。在心理咨询师之前早已存在的职业中,护士和幼教老师是最能体现人类相互关注、关心、关怀、关爱的职业。护士每天的工作就是接触、安抚各类痛苦不已的病人,她们要以病人之心体察对方。与医生抢救生命的主要功能相比,她们更主要的是去减轻病人的痛苦。没有同情心、同理心的人是做不好、也做不了护士职业的。而幼教老师每天要以等同幼儿身高的姿势、以回归幼儿心理世界的态度与幼儿们相互沟通、交流。只有这样,她们才能了解幼儿,才能被幼儿认同,也才能做好幼儿教师的工作。没有平等待人之心的人,又如何能够弯腰低头地从事这一职业呢?因为护士和幼儿教师职业的从业者多为女性,所以在许多男人心目中,最适合做老婆的女性也多为护士和幼教老师。
所以我曾经异想天开地设想,在选择心理咨询师从业者时,与其广撒大网、大海捞针,还不如就从护士等成熟职业从业者中进行选拔,这样一开始就能够很好地做到“人职匹配”,使心理咨询从业者至少具有最基本的个性特征和素养,再加以必要的心理咨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及督导实习,心理咨询师就不会那样“鱼龙混杂”“东郭满街”了吧?
犹如天降证言一般,正好此时《幸福是尘埃里开出的花朵》的作者请我为该书写个小序。而我发现该书作者的职业生涯不偏不倚,刚刚好是一个从护士蜕变为心理咨询师的绝佳典型。她职业生涯的前半生是护士,曾经做过护士长和护理部主任,这应该是护士职业的最高职称等级了吧?其后半生则转为从事心理咨询,考取了二级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在我国,心理咨询职业尚无最高职称等级,规划中的一级国家心理咨询师因乱象和争议,始终没能面世。我以为《幸福是尘埃里开出的花朵》一书的面世,或许是从业心理咨询者的一项最高奖赏,它从旁佐证了该书作者在心理咨询职业中也能做得很好,尽管她没有获得相关的最高学历,也没有最高的职称。
我极赞同作者在书中引述他人的一段话:“一个人有多深,治疗就能做多深。拼到最后,技能已无关紧要,咨询师本人才是最好的工具。”在《幸福是尘埃里开出的花朵》一书中,你读不到高深莫测的咨询理论,看不到玄妙无比的咨询技术,但你能用心听到一颗从护士到咨询师一贯的同情心、同理心的跳动,嗅到各位男女石油工人、技术人员和基层干部受到心理呵护后散发出的生命花朵的芬芳。她的书将其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见证的若干故事串联起来,平实地铺陈求助者们的心理问题、心理困惑、心理需求,以及他们在陪伴、倾听、点拨后出现的心理顿悟、心理改变和心理满足。她所描述的故事都很像是在护士的安抚护理下,病人祛除病痛、满脸笑意离开病房的情景;也很像是幼儿在老师们的陪伴下,迎着阳光绽放生命的过程。个体的心理问题可能源自于人物关系、人人关系、人神关系,在中国文化下,则更多出自于人人关系。与家人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与领导的关系,甚至与陌生人的关系皆可成为烦恼之源。本书中充满着人与人之间心的交流,以及交流之后的释放、轻松、顿悟等。心理咨询不就是一种特殊的助人自助的人际交流吗?科学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心理咨询门派的疗效相差无几、不分仲伯,且多数咨询的疗效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咨询师们大多是在凭着各自助人的意愿、信念和经验实施着心理服务,所以咨询师本人才是咨询的最好工具,而不是抽象的理论和技巧。
想做好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健康维护和促进工作,心理咨询师就要承担起重要的社会责任。当然,就我国心理咨询职业的发展现状而言,它还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我们有很多的“咨询大咖”,有更多数量的咨询专家,以及他们所开办的各种、各级别的长短培训班、研讨班,但咨询从业者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仍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哪怕是仅仅满足一小部分先富起来的城市人群,也还是力所不能及的。如何使源于西方的心理咨询职业在我国落地生根,不仅要为那些有钱有闲阶层的人们提供服务,而且也要让那些真正的草根百姓前来分享心理抚慰。在目前这仍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当地百姓的心理安抚和心理咨询需求尽人皆知,在满足民众实实在在需求的过程中,公益及宗教团体人士和社会义工志愿者实际上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而在各类心理咨询师团体提交的心理援助总结报告中,更多见到的是各种统计数字。或许读完《幸福是尘埃里开出的花朵》一书,会给我们回答上述问题带来一些启发。我国心理咨询师队伍的建设还是要回归“以人为本”的初衷,每位从业者都要以满足他人心理需求而满足,而非刻板地遵从某种程式化的理论和技术。求助者从心理困惑和痛苦中解脱出来、开心而正常地生活下去,这才应该是咨询是否成功的最终判断标准。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 张建新
于北京林萃路北楼334 室
二零一五年八月八日
本书应献给所有的人,她能让人发生改变。让家变得温暖。
——中国石油中心医院院长,王伟刚
毕淑敏曾说:“心理医生给求助者唯一的药就是信任。”这一点在每一个故事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信任,让真实的人性在这里释放、释怀……
——秦工汉威商贸公司董事长,杨海东
有故事的人遇到李春老师是幸运的,因为在这里,故事可以流动、流畅。生命也因而转折、转变……
——中国传媒大学,曾海波
李春老师就像春风,轻轻吹走来访者心灵的雾霾。
——中国石油直属工会副主席,王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