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
1
在并不久远的过去,俺们豫西南乡间流传着一首顺口溜:
腰里揣上百元钱,
过了襄樊下四川,
保你不会单身回,
一个俏女跟后边。
自然,这顺口溜中讲的“好事儿”如今早已过去。
可我却总忘不了那个过去,因为我的二嫂就是在那时来的。
没人去领二嫂,她是自己来的。二嫂来的日子是阴历七月的一个后晌,那个后晌,我和爹娘一起,正在村边的一块红薯地里翻薯秧。
那个天空瓦蓝、阳光毒热的后晌,从此便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我们翻有将近一埂薯秧时,焦枝铁路上过来了一列客车,在离我们里把远的柳林车站歇了两口烟工夫,从车上就晃下来一些人。388次!我听见七旋在不远处叫。我记得我当时看了他一眼:逞能!用得着你说,这时候往北开的车,谁不晓得是388次,开往洛阳?
火车喘了一阵子气,就又哐嗵哐嗵地跑了。下车的人转眼间也就散开了,我看见有三个人往我们这边走来,我没有在意,我以为是村里或邻庄里有谁下襄樊回来,我又开始翻薯秧。
翻薯秧这活儿不累,但就是需要眼睛,你得看清那些横爬竖缠的薯秧各是哪棵上的,把它们从地上扯起,翻到埂上去,目的是不让它们的秧子在地上随便扎根,不让它们就地再生些小红薯,把总棍那儿的红薯的养分夺走。干这活不能左顾右盼,所以我就没再注意那三个走近了的人,直到那一声怯怯的招呼响起:“大娘,能不能给个红薯吃?”
我闻声扭过脸去,看见有三个人站在红薯地边,正在望着娘,娘住了翻薯秧的手,抬眼默默打量他们。站在前边开口说话的是一位姑娘,中等身个,穿着旧裤褂,脸有些黄瘦,可眉眼挺秀气,辫子很粗,怪耐看。她的口音有些蛮,我听着和后庄里老景家的四川媳妇语音不差上下,便知道她是四川人。姑娘的身后是一个老太太,那老太太的年纪看上去比娘要大,而且她身子很弱,喘息声很重。最后边站的是一个小伙,但他已差不多算不得一个小伙了,黄皮寡瘦,身子怕冷似的伛着,手指如鸡爪一样干枯弯曲,他显然是在病着,两眼无光无神,显出不少迟钝,眸子看人看物时都很空茫,仿佛对诸事已不感兴趣。
娘打量了他们一刹那之后,便伸手去扒红薯,那阵儿红薯还没长成,扒出的红薯很小,娘边把三个不大的红薯朝那姑娘递,边抱歉说:“红薯还没长大,还得一个多月时间!”那姑娘接过红薯,朝娘鞠了一躬,并没去一旁的水沟里洗,而是撩起衣襟三两下把它们随便擦擦,先递一个给那老太太,后拿一个给那小伙,随后她自己便也急急地去咬另一个红薯。三个人的吃法令我害怕,都是没命地咬,没命地咽,仿佛都想一口就把那红薯吞到肚里。我估计他们是几顿没吃饭了,就很快地协助娘又为他们扒了几窝红薯,把十来个小红薯抱到水沟边洗洗,又默默放在他们面前的草上。那时他们三个已在地边土埂上坐下,仍是嚓嚓地嚼着咽着。那老太太的牙咬这种生红薯显然吃力,她那种咀嚼样子让人不忍看下去,我望了一眼娘,我看见娘也满脸都是难受。
当他们三个又把那十来个小红薯吃下去时,娘慌慌地开口道:“你们不能吃了,新下来的红薯太暴,一次吃多了会胀肚子,这样吧,俺再给你们扒些带上,你们待一阵再吃,好吧?”P1-4
不仅是为了纪念——“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文库总序/野莽
牺牲
向上的台阶
瓦解
周大新主要著作目录
不仅是为了纪念
——“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文库总序
野莽
尚书房请我主编这套大型文库,在一切都已商业化的今天,真正的文学不再具有20世纪80年代的神话般的魅力,所有以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文化团队与个体,已经像日光灯下的脱衣舞者表演到了最后,无须让好看的羽衣霓裳做任何的掩饰,因为再好看的东西也莫过于货币的图案。所谓的文学书籍虽然也仍在零星地出版着,却多半只是在文学的旗帜下,以新奇重大的事件冠以惊心动魄的书名,摆在书店的人口处引诱对文学一知半解的人。尚书房的出现让我惊讶,我怀疑这是一群疯子,要不就是吃错药由聪明人变成了傻瓜,不曾看透今日的文化国情,放着赚钱的生意不做,却来费力不讨好地搭盖这座声称走向世界的文库。
但是尚书房执意要这么做,这叫我也没有办法,在答应这事之前我必须看清他们的全部面目,绝无功利之心的传说我不会相信。最终我算是明白了他们与上述出版人在某些方面确有不同,私欲固然是有的,譬如发誓要成为不入俗流的出版家,把同行们往往排列第二的追求打破秩序放在首位,尝试着出版一套既是典藏也是桥梁的书,为此已准备好了经受些许财经的风险。我告诉他们,风险不止于此,出版者还得准备接受来自作者的误会,这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未曾预料的问题。由于主办方的不同,相同的一件事如果让政府和作协来做,不知道会容易多少倍。
事实上接受这项工作对我而言,简单得就好比将多年前已备好的课复诵一遍,依照尚书房的原始设计,一是把新时期以来中国作家被翻译到国外的,重要和发生影响的长篇以下的小说,以母语的形式再次集中出版,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收藏;二是精选这些作家尚未出境的新作,出版之后推荐给国外的翻译家和出版家。入选作家的年龄不限,年代不限,在国内文学圈中的排名不限,作品的风格和流派不限,陆续而分期分批地进入文库,每位作者的每本单集容量为二至三个中篇,或十个左右短篇。就我过去的阅读积累,我可以闭上眼睛念出一大片在国内外已被认知的作品和它们的作者的名字,以及这些作者还未被翻译的21世纪的新作。
有了这个文库,除去为国内的文学读者提供怀旧、收藏和跟踪阅读的机会,也的确还能为世界文学的交流起到一定的媒介作用,尤其国外的翻译出版者,可以省去很多在汪洋大海中盲目打捞的精力和时间。为此我向这个大型文库的编委会提议,在编辑出版家外增加国内的著名作家、著名翻译家,以及国外的汉学家、翻译家和出版家,希望大家共同关心和参与文库的遴选工作,荟萃各方专家的智慧,尽可能少地遗漏一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这方法自然比所谓的慧眼独具要科学和公正得多。 当然遗漏总会有的,但那或许是因为其他障碍所致,譬如出版社的版权专有,作家的版税标准,等等。为了实现文库的预期目的,那些障碍在全书的编辑出版过程中,尚书房会力所能及地逐步解决,在此我对他们的倾情付出表示敬意。
2016年5月7日写于竹影居
《牺牲》收录了作者周大新的三部中篇小说精品:《牺牲》《向上的台阶》《瓦解》。周大新的作品展现出写普通人的目的,是想对整个社会生活做出概略的展现,想打开一扇窥见人们当下精神世界的窗户。他的小说,既散发出一种清新与鲜活的泥土味道,又蕴含着悲怆酸楚般的苦涩与沉重,读后常给人一种欲哭无泪、欲笑无声的审美感受。
《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大型文学丛书的遴选对象为新时期以来活跃在中国文坛,曾经获得多种国际和国内文学大奖,被文坛誉为文学大师和小说大王的知名作家们,如汪曾祺、贾平凹、史铁生、梁晓声、陈世旭、林希、周大新、刘醒龙等100位作家的中短篇小说代表作。
本书为周大新的《牺牲》,作者的小说,既散发出一种清新与鲜活的泥土味道,又蕴含着悲怆酸楚般的苦涩与沉重,读后常给人一种欲哭无泪、欲笑无声的审美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