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文明的确立,远比一个文化的确立复杂得多、困难得多。众所周知,确立一个文明起源的三个要素是,文字、城邦和冶炼术的出现并用于复杂的祭祀礼仪活动。那么8000年前的中国上古时期,具备这些基本条件吗?中国如何建立自己的文明起源标准,正是周宜兴著的《中华文明8000年》所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她的诞生、形成和发展历程;她文明的创世先祖与文化传承的脉络;她独有的阴阳二合而一的哲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本书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中国一直缺少一个关于祖先创世的完整故事。本书第三部分给出了一个关于伏羲与女娲婉约而优美的故事,以弥补这一缺憾,期望能得到读者的认可。
冀本书能给读者提供一点关于中国远古文明的思考与想象!
周宜兴著的《中华文明8000年》一书,是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确立中华文明5000年的基础上,依据考古最新成果、古籍和口传历史,对中华远古文明以历史文化的全新视角,分析论证并提出了“中华文明8000年”的基本观点。
一、作者提出了建立中国文明的起源标准。西方学者所确立的文明起源标准是建立在欧洲与近东的考古基础上的,它起源于畜牧业的繁荣发达,而中华文明源于农业经济的成熟,两者差异较大。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以西方的文明标准来考量中国的远古文明,束缚与不适应显而易见。建立中国自己的文明起源标准,为提升中国在文明起源研究领域话语权,确立中华文明8000年论断基石,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全新的阐释,提出了作者的基本理解与认识。
三、提出了伏羲与女娲的创世故事。每一个民族都有关于自己祖先的创世故事。中国的创世故事多彩缤纷,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统一、令人信仰的创世故事。作者根据民间口头流传和典籍记载,结合最新考古发掘研究的最新成果,给出了全新的始祖创世故事。
第一编 建立中国的文明起源标准
一、必要性
中国的远古文明起源于农业生产的成熟,所以中国的文明是农耕文明;欧洲文明、近东文明则大多建立在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上,两者之间有着较大的不同。提出人类文明起源标准的两个学者,一个是美国芝加哥大学近东考古和历史研究方面的权威学者克拉克洪教授;一个是英国剑桥大学研究欧洲考古和考古史的格林·丹尼尔教授,他在《最初的文明:文明的起源与考古学》(1968年出版)一书中提出了文明起源的标准。这一标准是在10年前克拉克洪从考古学的角度提出的文明起源标准的基础上,加以完善的。丹尼尔所确立的文明起源标准在世界考古界影响很大,是西方考古专业大学生的必读书,从而使这一理论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我国考古与历史学者也采用这一标准来研究中国的文明史。不过丹尼尔的标准对中国的考古与文明起源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为这一标准是在对欧洲与近东考古与历史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本没有考量或参考中国的考古成果与现实。为弥补这一局限性,探索建立中国自己的文明起源标准就十分必要。
夏商周断代工程所确立的中国5000年的文明史,遭到西方和国内一些学者的一再诟病和反对,他们所以说不!依据的就是克拉克洪和丹尼尔所建立的文明起源标准!中华文明起源在5000年的基础上还有向上拓展的空间,很多人对8000年文明充满着期望。
二、建立中国文明起源的标准
根据中国近几十年考古成果、古籍文献记载、民间口传历史和近现代考古学者的研究成果,特提出以下五条文明起源标准,与读者讨论。
1、农业生产的成熟和农作物成为人类的主要食物。
2、示意文字的诞生,人类从实物记事进入符号记事。
3、具有社会管理功能的聚落(或城市初型)出现。
4、彩陶礼器和大量陶质器物在祭祀、生产、生活中使用。
5、乐器与乐谱的出现,音乐在祭天、祭祖的礼仪活动中广泛应用。
这五条标准中,1、5两条是中国文明起源标准所独有的,完全符合中国远古文明的实际。2、3、4条,基本上是对克拉克洪与丹尼尔三标准的尊崇与延续,但不是照搬,而是根据中国实际有所演变。这五条标准是笔者近年学习思考后提出的,冀能引起广议、批评、改造、完善、认可。
为了便于讨论,以下5节,将对所提五条标准的依据分别加以阐述。
(一)中国农耕文明的起源
2010年4月,《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科学通报》第55卷第10期上所载《甘肃省大地湾遗址距今6万年来的考古记录与旱作农业起源》一文中指出:“本文报道了2006年对中国北方重要旱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的大地湾遗址的发掘成果。Dadiwn06探方……为大地湾遗址人类活动建立了可靠的年龄框架,在此年龄框架下,对距今6.0万年以来的文化遗物的研究显示,Dadiwan06探方提供了中国北方从旧石器文化到新石器文化发展的持续记录,表明这里的人类依次经历了原始采集狩猎、先进采集狩猎、早期农作物栽培和成熟农业4个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建立了中国北方人类由采集狩猎经济到旱作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P5-7)
中华民族的起源、最早的文明、最早的祖先,一路走来的漫漫之途,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卓绝,创造了怎样的文化?这个问题,一直是海内外15亿华人共同求索的民族情缘,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2000年9月,“夏商周断代工程报告”通过国家验收。报告进一步确证了中国上下5000年文明史的真实存在。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文化工程所取得的成果,海内外学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但人认定报告所确立的5000年文明史是真实存在的,同时坚信中国的文明史,还有向前探寻的空间。于是就有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新理论构想的提出。
我是这一主张的坚定支持者。在2006年出版的《雨润后世八千年》一书中,我明确提出了“中华文明8000年”的主张。同年10月,在“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上,我向与会学者阐述了这一主张。2007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二次大会发言中,我作了题为“启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掘并研究龙文化的根”的专题发言。在人民大会堂的讲台上,我提出了“中国文明史在5000年的基础上,可向前推3000年左右”的观点。当年,在全国政协会场内外,在各大报刊引起了热议。
10年来,我一直追逐着中华文明8000年的命题不断求索,以证实中华民族是世界最早文明的创造者,圆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尽管这是一个非常迷人的命题,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和认可,但中华文明8000年的设想,必须要有充分而严谨的科学论证才可立论。
一个文明的确立,远比一个文化的确立复杂得多、困难得多。众所周知,确立一个文明起源的三个要素是,文字、城邦和冶炼术的出现并用于复杂的祭祀礼仪活动。那么8000年前的中国上古时期,具备这些基本条件吗?中国如何建立自己的文明起源标准,正是本书所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共同体。她的诞生、形成和发展历程;她文明的创世先祖与文化传承的脉络;她独有的阴阳二合而一的哲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本书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中国一直缺少一个关于祖先创世的完整故事。本书第三部分给出了一个关于伏羲与女娲婉约而优美的故事,以弥补这一缺憾,期望能得到读者的认可。
冀本书能给读者提供一点关于中国远古文明的思考与想象,有更多和我一样的草根学人,热衷于中华文明8000年的探寻!
2011年伏羲文化兰州——天水论坛,于2011年6月18——6月21日,在兰州天水两地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伏羲文化研究者,就伏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伏羲文化的学科体系。与会者在天水伏羲庙、卦台山拜谒了伏羲,在大地湾参观了遗址博物馆,感受了开创上古文明的伏羲文化之深远与博大,论坛发布《天水宣言》:
伏羲与伏羲文化诞生于8000年前的古成纪。
以大地湾遗址为代表的古成纪地域的先民,8000年前已经完成了黍的驯化,进入到成熟的农业经济时期。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从这里萌发。
原始乐土,“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伏羲诞生此时、此地,以“一画开天”之睿智“开天明道”,始有文明肇启,天下一统,中华文化开源生根。
一、伏羲造书契以代结绳,用符号、图形、数与数码、示意文字取代实物记事。开创宇宙万物阴阳二元之新知,造太极,画八卦,建易学,立“天人合一”之大道。“至哉坤元,万物资始,乃顺承天”,人类顺从自然的大道传于天下,遍布中华大地的新石器时期的多元文化,渐次归于一体而形成伏羲文化。
二、伏羲以骊皮为礼规范婚娶制度,实行部落间交叉血缘的婚配,定封姓氏以别血统,为中华民族的健康繁衍开创先河。婚娶产生了家的观念,以家为单元的社会形态,促成聚居社区的出现。大地湾遗址布局有序的先民聚居区,表明城郭的雏形已经显现。
三、伏羲创建部落联盟的管理机制,立九部,设六佐,以龙纪官,木德王天下。以龙图腾昭示四方,始有龙文化诞生。中华龙传承至今已有8000年而遍全球。
四、伏羲观日月星辰运行规道而修历法,分四时八节指导农耕生产,为其后的中国历法奠定了基础。中国彩陶起源于8000年前的渭河流域,伏羲时期彩陶工具、器皿,礼器、乐器已经广泛应用。伏羲氏族开创中国古代崇拜天,祭祀天的礼仪先河。
五、大约7000年前,伏羲氏族从古成纪出发,沿渭河、黄河经陕、晋、冀、鲁到达豫中,在古宛丘建起城邦。伏羲氏族把农耕文明经中原向中华大地传播约双千年,其后有炎帝、黄帝、蚩尤三大集团逐鹿中华大地,后经尧、舜、禹进入夏、商、周三朝。夏有“连山”,商有“归藏”,周有“周易”,对先天易学有继承,有发展。伏羲先天易学思想,由文王、周公、老子、孔子……历代大家继承创新,发扬光大,丰富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至今。
悠悠中华,在“天人合一”大道引领下越过8000年,并将引领现代人共建和谐世界。
人文始祖伏羲和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永恒的文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