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你不知道的心理学(解密身边之不可思议)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张博辉编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为什么人人都需要学点心理学呢?因为它距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时刻陪伴在我们的左右。当你在跟人交流时,心理学知识会让你知道怎样沟通*有效;当你的心中产生迷茫、困惑时,它会让你知道原因在哪里;当你想解决一些问题时,它会教你找到更有效的办法……学会心理学,能让我们的拥有更加幸福的人生。

《你不知道的心理学(解密身边之不可思议)》由张博辉编著。

内容推荐

在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之下,拥有喜怒哀乐的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遇到心理问题,有的人选择逃避、不重视;有的人不知道怎样寻求帮助;有的人害怕、担心。所以就需要这样一本书,来抚慰那些承受巨大压力的心灵。

由张博辉编著的《你不知道的心理学(解密身边之不可思议)》共分6章。第1章介绍心理学的一些背景知识以及心理学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第2章讲述社交活动与心理学的联系;第3章专门剖析各种不正常的心理活动;第4章挖掘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第5章论述与情绪有关的心理问题;第6章传授大部分人都没注意的心理知识。

在这本书里,你可以了解到:原来,疯子不是傻子!原来,拖延症不是个小问题!原来,爱情会发生得如此迅速!原来,男女的差异不光是生理!原来,各种精神病还有办法治……。

你所耳闻的分裂症、催眠、强迫症这里都有;你所不知道的即视效应、斯德哥尔摩、恐惧症这里也有。希望看完此书的你能爱上心理学,为你和你身边的家人、朋友或是你自己的生活提供一些帮助,让大家的生活都因为心理学而变得更加美好。

目录

第1章 我们与心理学

 1.1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2 心理学与精神病学

 1.3 心理工作者做什么

 1.4 心理学与生活

第2章 我的社交世界怎么了

 2.1 刻奇:朋友圈里的“刷屏”与滥情感伤

2.1.1 一群人的自我欺骗叫作刻奇

2.1.2 刻奇,是一切真实的反面

2.1.3 你我都有的kitsch时刻

 2.2 表演型人格:你以为他们只是爱“晒”吗?

2.2.1 男性自拍与表演型人格障碍

2.2.2 女性是表演天才

2.2.3 “取悦”本身就毫无价值

 2.3 从众心理:只有羊才需要羊群!

2.3.1 炒股,要适可而止

2.3.2 买房,要量力而行

2.3.3 “抢红包”里的从众

2.3.4 为何从众

 2.4 认知偏差:怎样与这个看不惯的世界相处?

2.4.1 我们都在犯错

2.4.2 男女认知,各有偏差

2.4.3 人类的十大认知偏差

 2.5 网瘾:家长心中的洪水猛兽

2.5.1 被妖魔化的网络世界

2.5.2 矫正中心治什么

2.5.3 解决真正的问题

第3章 正常的另一面

 3.1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人可以被驯养

3.1.1 女人,你为什么不反抗

3.1.2 爱上加班的你是否正常

3.1.3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

 3.2 成功恐惧症:盛名之下的退缩

3.2.1 害怕失败还是不敢成功?

3.2.2 做个成功的女人好难

3.2.3 成功后会发生什么?

 3.3 拖延症:当今的“时代病”

3.3.1 拖延患者的自我拉扯

3.3.2 拖延的魔爪

3.3.3 摆脱拖延

 3.4 强迫症:不只是强迫这么简单

3.4.1 为什么门总是锁不好

3.4.2 中国式强迫

3.4.3 你以为的专一很可能是强迫

 3.5 人格分裂症:“我”可能不止一个

3.5.1 电影与现实

3.5.2 天才分裂者

 3.6 精神分裂症:说地球语的外星生物

3.6.1 精神病可能是天才的常态

3.6.2 退后!我要开始分裂啦!

第4章 拿什么证明你没问?

 4.1 阴暗面:一半天使 一半魔鬼

4.1.1 人之初性本善吗?

4.1.2 在背后说人坏话的对与错

4.1.3 内心的阴暗与生活的美好

 4.2 吊桥效应:真有“一见钟情”吗

4.2.1 无疾而终的留学异国恋

4.2.2 旅途中的“艳遇”后来都怎样了

 4.3 成败在己:做自己的“大师”

4.3.1 为什么错的总是他

4.3.2 正确归因让我们成熟起来

 4.4 踢猫效应:负面情绪也会传染

4.4.1 小心职场的“踢猫效应”

4.4.2 其实你可以安抚好自己

 4.5 即视效应:那瞬间看到了我的“前世今生”

4.5.1 知觉与记忆的相互作用

4.5.2 即视感的其他几种传说性的解释

4.5.3 平庸生活的调剂品

 4.6 时刻催眠:人人都有“阿Q”病

4.6.1 操纵其实很简单

4.6.2 人生处处是催眠

第5章 情绪发动?

 5.1 乖孩子,怪孩子

5.1.1 懂事儿的背后

5.1.2 我成了大家都讨厌的“乖”孩子

5.1.3 让他当一个熊孩子

 5.2 谁的青春不矛盾

5.2.1 叛逆有科学道理

5.2.2 自虐式青春

5.2.3 我们的青春有多矛盾

 5.3 影视分级背后的心理分析

5.3.1 模仿犯罪

5.3.2 低年龄的暴力

 5.4 多赚钱就幸福了吗?

5.4.1 幸福的人都相似,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5.4.2 如何赚回我的幸福感

 5.5 失眠其实很可怕

5.5.1 是什么让你睡不着

5.5.2 晚睡强迫症

5.5.3 远离失眠

第6章 那些不知道的心理毛?

 6.1 大脑也有性别之分

6.1.1 男女差异是生理和心理的差异

6.1.2 男女差异始于娃娃时期

6.1.3 男女差异不是先天的

 6.2 你真的会沟通吗?

6.2.1 暴力沟通随处可见

6.2.2 “会说话”的秘密

 6.3 绝对清洁就舒服了?

6.3.1 洁癖有时是一种文化传统

6.3.2 洁癖不是现代人特有的

6.3.3 洁癖强迫症的背后

 6.4 我们对抑郁一无所知

6.4.1 我们都误解了抑郁症

6.4.2 抑郁症是哪儿来的?

6.4.3 男女的抑郁差异

6.4.4 对于抑郁我们能做什么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外界刺激主要包括:适应问题(环境改变后不能适应,如搬家、换工作、毕业后刚走上工作岗位),恋爱婚姻问题(失恋、父母对自己选择的恋人不满意、恋人之间闹矛盾、夫妻矛盾、自己有婚外恋情、配偶有婚外恋情、离婚等),人际关系问题(如与单位同事或朋友或邻里之间闹矛盾,姑嫂、婆媳等亲戚之间的矛盾等),性问题(性生活不和谐、功能性障碍等),子女教育问题,重大丧失(如丧偶、丧子、下岗、失业、伤残、灾难等)。

即便是心理健康的正常人遇到这些问题时,心情也不会好,但一般人大都没有去心理门诊咨询的习惯,心中的郁结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迁,渐渐地也能化解了。但这可能不是以最佳方式解决的。如果有心理医生的帮助,会对解决问题更为有利。人们能尽快地从打击中恢复过来,更快地恢复正常状态,同时也会提高今后应付这类问题的能力。因为这些人是心理健康的人,所以只需浅层次的心理帮助一一心理咨询,就能解决问题了,而且只要一次或几次咨询就可以了。这些人之所以被称为“正常”,是指他们的人格比较健全、完整,符合一般人心目中“正常”的标准,别人没有觉着他们“怪”或者“与旁人不一样”。

稍重一点儿的是心理障碍(图1.15)。这个名词听起来很严重,其实,患有心理[漳碍的人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这人太怪”“你太多虑了”“你想得太多了”“他太爱冲动了”“他脾气太大了”“她太害羞了”“她太孤僻了”“她怎么总像在演戏似的”“她特别情绪化”“他太固执了”“他太自卑了”等现象。

这些人也能像常人一样地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社交圈子和自己的家庭,但一般说来,他们的生活质量不高,在工作、学习、生活、人际、恋爱婚姻、子女教育等各方面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成为心理障碍。像这些问题,大多数人往往自我调节或求助父母、亲朋、老师等帮助来调节,当通过这些调节方法仍无效果时,就需要找心理咨询医生寻求帮助了。

如果只是向他们进行一般浅层次的心理咨询,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因为根源在于他们有不健全的人格。只有健全其人格,才能根本地解决他们的问题。因为不健全的人格是从小到大、经过多年慢慢形成的,所以纠正起来也相当困难,需要长期的(一年或几年)深层次的心理帮助一一心理治疗才能达到目的。经过治疗,他们在生活各方面的问题会越来越少,最终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最严重的当属精神病,当面对一些不可理喻的人时,我们常常会用一些精神攻击法,比如说他们是“傻子”“神经病”或者“精神病”。有谁想过:这三者其实是有区别的。打个简单的比方。要去解决一个问题,如果他选择了大家能想到的最笨的方法,或者想不出什么方法来,我们就说这个人是“傻子”;精神病可能也会选择笨方法或者没方法,但是,一个精神病也有可能想出大家都能想到的好方法,甚至是大家谁都意想不到的想法。

而“神经病”则是另外一种病,指神经系统有器质性病变,通过物理化学的检查手段(如CT、脑电图、脑地形图、解剖、化验等),能发现神经系统组织结构或化学成分上与常人不一样,是器质性病变(图1.16)。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我们的大脑和脊髓,它像树干一样立在中间,而外周神经系统则是与之相连,像根须和枝桠一样延伸出来的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与精神病在情绪和思维等方面的障碍相比,这些都是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神经病就是这些神经出现病变产生的问题,比如神经性耳聋啦,半身不遂啦,等等.而精神病是功能性疾病,目前的医学水平尚未能发现其神经系统与常人有何变异,但他们的言语、行为、思维、情绪等各方面的表现与常人不一样。

精神病有很多种类,也有少数几种精神病人的缓解期表现与常人差不多,只要不犯病,就能大致正常工作和生活;有些精神病的早期表现类似于神经衰弱,但更多的精神病人是慢性衰退的趋势,似乎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里,很难与正常入交流和沟通,几乎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

精神病人(图1—17)一般都没有自知力,他们认为自己“很正常”“我没病”,发病时通常需哄骗或强迫入院治疗。

精神病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他们的异常上,也就是脱离大家公认的“正常”。这些异常是包括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的混乱。比如,精神分裂病人的思维障碍、躁狂病人的情绪高涨、阴性症状患者的意志活动减退,还有重度抑郁症病人的自杀行为等。大家眼中精神病人的智力低下,往往要归因于精神病在认知、情感等症状方面出现的问题,也有一部分是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造成的反应迟钝。一些精神病可能有智力低下的表现,但并不是都会如此,许多精神病患有智力正常,甚至超常。

P11-13

序言

心理学有时离我们很近,有时离我们很远;心理学看似神秘,却又平凡。

有的人认为自己懂心理学;有的人认为心理学不过是算命先生招摇撞骗的手段而已;有的人认为“心理学是无聊的人发明出来的”;有的人身处心理谜团中,却又不能自拔。

那么,心理学到底是什么呢?我们通过阅读此书,一起来研究。

尽管心理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心理学家却仿佛总是喜欢把玩一些晦涩难懂的词汇,例如精神分裂症啦、抑郁症啦、人格分裂症啦、催眠啦……为心理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一下子就把我们拒之于心理学大门之外,好像那些只是心理专家需要研究的事情。

而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面纱,让普通人都能看清心理学,解开那些不为人知,却近在身边的秘密。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心理学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足音已经越来越近。其实,它本来就不是遥远的。从你一出生,心理学就时刻陪伴着左右,影响着你的一生。我们从早到晚,无论做什么,似乎都隐含着许许多多的心理学小道理。比如,有的人出门后总是担心家里的门没有锁,有的人愿意忍受家暴。此外,或许会令我们惊讶的是:有时能看到年纪很小的孩子也会怒火冲天地打架!朋友圈里,那么多人又开始炫富了……想想看,这些人究竟怎么啦?

为什么人人都要学点心理学呢?因为心理学是救世济人的一门好学问。

当你跟人交流时,心理学知识会让你知道怎样沟通最有效;当你心中产生迷茫、困惑时,心理学知识会让你知道原因在哪里;当你想解决一些问题时,心理学知识会教你最有效的办法;当你好奇心爆满时,心理学知识能够满足你的求知欲;甚至,有时,心理学知识还能帮助你找到异性的朋友!

心理学就是这样有趣。它不是未知的,也不是无解的。当它离我们越来越近时,我们应该主动去接近它、了解它。心理是人与其他动物共有的东西,而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懂得学习和利用这些心理窍门,让人类社会更加和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