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迎春编著的《文化翻译视域下的译者风格研究——牡丹亭英译个案研究》对《牡丹亭》的英文译本进行个案研究,选取许渊冲译本和白之译本,借助“AntConc3.2”和“Text Preprocessing”文本分析软件对两个译本的语言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描述。语言文化特征主要是从音韵、潜台词、典故等方面的翻译探讨两者的区别。许氏注重音韵,对潜台词、典故的处理以意向为主,同时又兼顾陌生化的审美原则。白之则更注重语义,试图以字面对等的方式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在戏曲文体方面,许氏注重戏曲作为特殊文体的特征,注重其上口性和表演性,兼具文学性的特征;白之则更注重文学性,但是上口性和表演性方面略有欠缺。
曹迎春编著的《文化翻译视域下的译者风格研究——牡丹亭英译个案研究》从文化翻译的视角下出发,厘定了文化翻译的内涵,探讨了译者在文化翻译中的各种角色,并建构译者文化翻译风格的批评模式。通过对《牡丹亭》许渊冲译本和白之(Cyril Birch)译本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归纳了两位译者的文化翻译风格。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译者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架构
第2章 文化翻译
2.1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
2.2 文化翻译的内涵
2.3 文化翻译与文化阐释
2.4 文化翻译与文化传播
2.5 文化翻译与意识形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文化翻译视域下的译者
3.1 文化翻译视域下译者的角色
3.1.1 文化的阐释者
3.1.2 文化的中介者
3.1.3 文化的传播者
3.2 文化视域下译者文化风格形成的因素
3.2.1 文化势态
3.2.2 译者的文化心理
3.2.3 译者的翻译思想
3.3 译者文化风格
3.3.1 译者风格
3.3.2 译者风格分析模式
3.3.3 译者文化风格分析模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以《牡丹亭》英译为例的译者文化翻译风格研究
4.1 《牡丹亭》简介
4.1.1 《牡丹亭》的译介
4.1.2 海外舞台上的《牡丹亭》
4.1.3 《牡丹亭》英译研究
4.2 《牡丹亭》英译语言标记研究
4.2.1 语音分析
4.2.2 词汇分析
4.2.3 句子分析
4.3 语篇标记分析
4.3.1 修辞分析
4.3.2 叙事风格分析
4.3.3 文体形式分析
4.4 文化特色词分析
4.4.1 典故
4.4.2 专有名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许渊冲、白之文化翻译风格对比研究
5.1 语言层面: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5.2 审美层面:文学性与上口性
5.3 文化层面:深度描写与浅度描写
5.4 文化价值观:文化相对论与文化通约性
5.5 译者文化翻译效果实证研究
5.6 对古典戏剧翻译的启示
第6章 结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