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平衡的失败(附光盘唐玄宗的得与失下)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于赓哲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百家讲坛《开元盛世》主讲于赓哲教授,带您品读玄宗跌宕起伏充满传奇的一生,从盛世危机中汲取经验和教训。

安史之乱表面看是唐玄宗用人失误的结果,背后却有着统治者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平衡的失败(附光盘唐玄宗的得与失下)》着重勾勒了玄宗平衡政策下,杨国忠、李林甫、安禄山、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等著名人物的命运浮沉。特别对玄宗和肃宗不可调和矛盾的根源与影响,做了条分缕析的分析。翻开此书,告诉你大唐盛世为何会出现断崖式衰败。

内容推荐

开元盛世后隐藏的种种矛盾,最终以安史之乱来了一个总爆发,把所有人都卷入了巨人的漩涡中。从表面上看,这是唐玄宗用人失误的结果,但背后却有着深刻的统治者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于赓哲著的《平衡的失败(附光盘唐玄宗的得与失下)》从唐玄宗的政治平衡术入手,既有对杨国忠、李林甫、安禄山、哥舒翰、郭子仪、李光弼等影响大唐王朝的关键人物的切片式勾勒,也有对杜甫、王维、雷海清等小人物命运的关照。特别是对玄宗和肃宗矛盾产生的原因、经过及其造成的深远影响做了条分缕析的分析。翻开此书,告诉你为何大唐在达到顶峰后会出现断崖式的衰败。

目录

第一讲 天宝煌煌

 兵强国富

 御手调羹

第二讲 玄宗的失误

 喜欢谄媚

 喜欢敛财

 好大喜功

 平衡策略的失误

第三讲 草堂诗圣

 两个落差

 游历四方

 长安不易

第四讲 杜甫看世界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第五讲 泣血的史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代诗圣的陨落

第六讲 乱世之人

 雷海清

 王维

第七讲 杨李之战

 杨国忠的崛起

 王鉷之死:杨李矛盾大爆发

第八讲 李林甫之死

 裴宽事件

 阿布思事件

 悲惨的下场

第九讲 哥舒夜带刀

 边将崛起

 从胡人到胡将

 影响朝政

第十讲 安禄山登场

 出身复杂

 贵人相助

第十一讲 野心禄山

 政治“押宝”

 谄媚帝妃

 皇帝的心思

 启衅边境

第十二讲 委屈太子

 “推长而立”

 化险为夷

 忍气吞声

第十三讲 山雨欲来

 磨刀霍霍

 二虎相争

第十四讲 安杨斗法

 波谲云诡暗长安

 最后的较量

第十五讲 渔阳鼙鼓动地来

 兵不厌诈

 老将出马

 败走洛阳

第十六讲 长安稍安

 自毁长城

 进退失据

第十七讲 长安失守

 潼关失陷

 灵宝“西幸”

第十八讲 马嵬兵变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谁是马嵬驿兵变的幕后主谋

第十九讲 黯然下台

 自立门户的太子

 新皇登基

 地狱般的长安

第二十讲 收复长安

 房绾的危险

 中兴名将

 安禄山之死

第二十一讲 二帝矛盾

 长安光复

 父子之隙

 永王璘之乱

 帝还长安

第二十二讲 雨打风吹去

 回到长安

 最后的时光

 身后的泥潭

 玄宗的一生

试读章节

喜欢谄媚

中年以后,唐玄宗越来越爱听好话,当年李林甫受宠、张九龄失势,就是因为前者善于谄媚,后者坚持原则。

很多皇帝到了晚年就喜欢善谄媚之臣,表现之一就是喜欢祥瑞,唐玄宗也不例外。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例如,天宝刚刚改元,陈王府参军田同秀就前来报告,说他在长安大明宫丹风门上空看到了玄元皇帝。并且对他说:我在尹喜故宅埋有灵符,你们可以取出来。玄元皇帝是唐朝给老子上的尊号,尹喜就是当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时,拦住老子的那个关吏,就是在他的要求下,老子挥笔写下了《道德经》。

这个消息一听就不那么靠谱,但是皇帝相信。他命人前往桃林县函谷关旧址,在所谓尹喜台的西侧,真的挖掘出一个灵宝符,使者回来复命,群臣上表庆贺:天意啊,刚刚改元天宝,上天就赐下这样一个灵宝符,可谓吉兆。大家请求给皇帝尊号里加上“天宝”二字,皇帝大喜,下令于太宁坊设玄元庙,自加尊号为“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桃林县改名灵宝县,田同秀升五品官。

这其实就是个大家心照不宣的政治游戏。群臣私下议论,都认为此符必然是田同秀所埋。但是皇帝好这一口,大家也不好说什么。经过李林甫多年来的“培养”,朝中仗义执言之辈已经越来越少了。

结果,很快又有人东施效颦。清河人崔以清粉墨登场,向皇帝报告说在洛阳天津桥上空见到了玄元皇帝,玄元皇帝说在武城县紫微山埋了灵符。这个崔以清一点想象力都没有,编造出来的故事简直就是田同秀的翻版。玄元皇帝是闹哪样,总找这些不知名的小人物传话。大家一听就知道是瞎编,但是皇帝真就派遣使者前往紫微山挖掘,自然会挖到了。

眼见一年前的闹剧又要上演,终于有人忍不住了。东都留守王倕挺身而出,下令逮捕崔以清,并亲自审问。崔以清最后交待是自己埋下的灵符。王倕立即将此事上报皇帝,意思是想以此警示皇帝。按理说崔以清犯的是欺君大罪,理应重重惩处,但是唐玄宗却担心因此事丢脸,而且怕让大家产生种种联想,于是便轻描淡写判了一个流刑,就让此事过去了。

喜欢敛财

经济繁荣背景下,宫廷财政却吃紧。这是因为唐玄宗的后宫无比庞大,妃嫔众多,子女将近六十人,而且宫女、宦官数量也达到了历史高峰。再加上皇室生活日渐奢靡,所以每天的开支都是个庞大数字。

在国家层面,募兵制彻底取代府兵制,导致军费开支呈几何级增长。官员队伍膨胀,也需要大笔的钱。

对皇帝来说,缺钱是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事实上,唐玄宗历来喜欢财政方面有才干的人。前期重用过宇文融、裴耀卿等,后来还重用杨慎矜、韦坚、王鉷等人。尤其是杨国忠,就是因为会算账,得到了皇帝的信赖。这些人或者在人口管理,或者在漕运,或者在税赋方面,有着较强的能力,能为皇帝、为国库积攒钱财。

以司马光等为代表的儒家历史学家,对这些擅于替皇帝敛财的官员常有各种非议,将他们视为扰民、以谄媚皇帝为荣的一批人。这样的观点客观吗?

他们的所作所为可谓有弊有利。例如宇文融括户,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逃户问题。逃户是人口增长超过耕地增长的结果,均田制的崩溃是当时任何人都无法扭转的。但括户政策客观上给国家增加了税收,也使得部分逃户获得了合法地位,宇文融能做到这份上已经相当不易。

再如韦坚,他整顿漕运,虽然在当时使得沿途老百姓负担沉重,导致民怨四起,但是客观上改善了关中地区粮食运输问题,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这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意义相同。

当然,像杨国忠那样巧立名目为皇帝敛财的人的确值得批判。尤其是唐玄宗统治后期,敛财已经不是为国计民生,而是为了满足奢侈的生活,这一点尤其应该否定。

好大喜功

唐玄宗晚年越来越喜欢追求边功。当然,在某些地区的锐意进取是必要的,例如在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辖区内的经营,是保障西北地区乃至长安安全的必要措施。但是有的边功却毫无必要,例如在西南地区对南诏发动的战争,再如安禄山的那些所谓边功——经常杀死普通边民,将其首级作为入侵敌寇的首级上报,以此换取唐玄宗青睐。

此外,天宝年间,募兵制彻底取代府兵制,临时招募的士兵替代世代以当兵为职业的府兵在边疆打仗,军队的战斗力明显下降。边防节度使私募兵员的情况愈发严重。其中,安禄山招降纳叛充实自己的人马,积攒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为叛乱埋下伏笔。

平衡策略的失误

唐玄宗终其一生在用人上奉行平衡策略。也就是说,在朝臣中引进多股势力,让他们互相配合,同时又互相制约、互相抗衡,自己从中调衡,这一点我们在上册书里已经讲过了。

P9-11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