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瑞士吉尔贝·李斯特所著、陆象淦翻译的《发展史(从西方的起源到全球的信仰第4次修订增补版)(精)》一书为第四次修订增补版。这是一部对“发展”作出理性反思并试图提供出路的著作。长期以来,“发展”似乎赢得了诸多不相称的赞誉。本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以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为研究对象,以一种批判的视角,从历史的、遗传学的角度出发,探寻“发展”的定义,并追溯
“发展”理念从产生至今的演变过程。通过厘清“发展”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进路,本书最后集中回应了“无增长”的争论以及对主流经济范式的质疑,甚至对整个经济“科学”提出质疑。最终作者认为,可以设想存在一条“后发展”道路。
本书研究视野宏大,综合运用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选材丰富翔实,内容恢弘而又独具系统,文风严谨而不失风趣,为我们重新审视“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由瑞士吉尔贝·李斯特所著、陆象淦翻译的《发展史(从西方的起源到全球的信仰第4次修订增补版)(精)》一书是一部对“发展”作出理性反思并试图提供出路的著作。本书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以北方国家和南方国家为研究对象,以一种批判的视角,从历史的、遗传学的角度出发,探寻“发展”的定义,并追溯“发展”理念从产生至今的演变过程。通过厘清“发展”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进路,本书最后集中回应了“无增长”的争论以及对主流经济范式的质疑,甚至对整个经济“科学”提出质疑,最终作者认为可以设想存在一条“后发展”道路。
译序
第四版序言 相信不可能:否认现实
第三版序
第二版序
导论
第一章 定义
日常思维
方法论的警示
一个定义的各种元素
一个引起争议的定义?
作为现代宗教元素的“发展”
第二章 一个西方神话变形记
变形的蕴含后果
西方对于历史解释的基石
结论
第三章 全球化的滥觞
殖民化
国际联盟与托管制
结论
第四章 发展概念的发明
杜鲁门总统的“第四点计划”
一种新世界观——“欠发达”
美国的霸权
一种新范式结构
“发展”的时代
第五章 学说和国际机构的建立
1955年4月18~24日的万隆会议
新的国际“发展”机构
第六章 介乎历史和预言之间的现代化
一种历史哲学
是反共主义还是没有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
异端的声音
第七章 外围与历史研究
美国的新马克思主义
拉美的依附论派
新范式、旧假设
附录
第八章 社会的独立自主——过去之作为未来的模式
“乌贾玛”或曰坦桑尼亚的经验
自力更生的原则
结论
第九章 第三世界主义高奏凯歌
国际经济新秩序
另辟蹊径:达格·哈马舍尔德报告(1975年)
彗星之尾
“基本需要”的进路
结论
第十章 环境——“发展”的新本质
回到古典经济学与人类心灵的补充
“可持续发展”还是永恒的增长?
全球峰会
结论
第十一章 现实主义与善良感情的混合
南方委员会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人道的发展”
第十二章 作为“发展”幻影的全球化
误解的功效
全球化——实现“发展”的最后希望?
作为信仰避风港的虚拟现实
第十三章 从消除贫困的斗争到发展千年目标
问题何在?
何谓穷人?
全面出击
千年目标:成为碎片的“发展”
对“发展”的援助:数字的操纵
结论
第十四章 大逆转?
“发展”风光不再
走向另一种模式?
减贫:一大成绩?
生态:危机的牺牲品
结论
第十五章 超越“发展”——从“无增长”到经济范式的转变
增长的反对者与“发展的信徒”
经济“科学”——一个过时的范式
结论
第十六章 结论
论断
“后发展”
经济范式的枯竭:盲信还是求知?
译名对照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