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信仰为经营之魂
企业要长远发展,我认为需要从四个方向努力:一要像学校一样具有文化和创造力;二要像家一样富有关怀和凝聚力;三要像军队一样具有拼搏和执行力;四要像佛教一样具有信仰和生命力。
佛法中的许多义理和智慧能够给予企业经营者启示,如企业也可以像佛教一样建立信仰。我是一名僧人,但是也可以看作佛教这个大“企业”中的一名员工。古今中外的僧人都住佛寺、穿僧袍,这与当今要求着装、仪表统一的现代企业有异曲同工之妙。历经百代,如今的僧人们依然恪守佛教的教义与戒律,传播古老的佛法。佛教也曾经历过灾难和洗劫,然而支撑着它不断发展、香火不断延续的就是信仰。信仰一旦深入人心,就不会因为暴力侵袭而消失,也不会因为时代发展而磨灭。只要人活着,信仰的种子就会生根发芽,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传。
中华民族的崛起也需要信仰,这种信仰包括民族的精神与文化信仰,是中国人民万众一心的前提,也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一个人缺失了信仰就容易失去做人的准则和底线,那些利欲熏心、自私自利的人往往没有高尚的道德和悲天悯人的情怀,看待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自己、都是利益;同样,一个人没有信仰就会缺乏人生方向,像断线的风筝,随风漂泊,无处着落。换言之,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把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当作信仰,深深根植在血脉之中,那么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便指日可待了。
中国有无比辉煌的历史伟绩和灿烂的文化传承,这些给了我们极大的骄傲和自豪,也给了我们重塑辉煌的勇气和信念。禅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儒、道两家的结合使禅宗汇聚三教精华并形成了独特的本土特色。如今禅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欢迎,在世界各地都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和推广。有人统计过,现在美国每十个成功人士中就有四人有禅修的习惯,他们每天通过静坐来修身养性。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要建立良好、积极的企业文化。这需要经营者有包容的心胸、高远的境界和坚定的信仰。而一个人的境界、情怀来源于他的学识和思想,学识与思想进~步沉淀便成了信仰。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经常问自己: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去哪里?这些自问的目的是让我们看清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处于什么位置,以及未来的方向在哪里。对自己、对未来有了清晰的认识才能尽量避免走错路。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因此企业的经营者除了反观自身之外还要考虑社会和他人,考虑企业要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考虑怎样才能吸引人才并且入尽其才。韩信之勇需要刘邦的发掘,魏徵之志需要唐太宗的欣赏,经营者亦是如此,若想招纳贤才,就要有大肚量和大眼光。
经营者能否给员工创造一个畅所欲言、集思广益的平台?能否接受下属的建议甚至顶撞?能否加强企业、团队的凝聚力,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才智?刘备的三顾之礼与虚心求教打动了躬耕南阳的诸葛亮,于是才有了隆中之对和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前秦的苻坚刚愎自用、不择贤愚,最终导致淝水之败。这些历史典故也许读者们已经看了无数遍,但是其中的哲理与思想永远都不会过时,每每思之,都会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为己即是魔,为人即是佛。一个人的欲望膨胀到一定程度时,便成了恶魔,因为在欲望的驱使之下,人有时会丧失理智与心性,做出伤天害理之事,过后悔恨已来不及了。一个人功勋有多高、成就有多大、能力有多强,都不能作为个人崇拜的借口。
人要多读经典,那些历经大浪淘沙流传至今的精华之作凝聚了古人无穷的智慧。向明君贤臣学习谦逊,向学者文豪学习知识,向佛陀菩萨学习修行……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安下心把手上的每一件事、每一份工作做好就是一种修行。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不停地去修福报,去行善,去帮助他人。
心决定着我们的人生方向和人生道路,一切追求都来自内心深处的渴望,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看清自己的内心,找到心底的梦想。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渴望与追求,像一湾湖水,平静下来后才能看到水底的石块、水藻、游鱼。要静心就要打破执着,通过修行参破我见、我爱、我痴、我慢,成就一个更纯粹的自我。
每个人的思想最深处都隐匿着一个引领者,他引领着我们的意识与身体,方法与方向。他如果是自私的,我们便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名望、地位;他如果是无私的,我们便和善、喜乐、懂得为他人付出。经营者的自私是企业发展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企业的瓶颈往往是人的瓶颈、心的瓶颈。
你愿不愿意把多年积累的经验与别人分享?你愿不愿意把自己的亲戚从公司管理的职位上撤下来,让新人、能人上任?你愿不愿意把企业交给子女放心地让他们去接管?不能放下权力、利益、自我,就无法获得轻安、自在。有的人死死地将权力抓在手心不肯下放,坐在一个高不可攀的位子上享受众人追捧的快乐,寻求各种借口干预别人的事务。被尊为西楚霸王的项羽,虽然也能够亲自探望生病的战士,但是他总是握着官印久久不肯封荫下属,也许这样狭隘的心量正是他最终没能成就霸业的原因。
“我慢”就是高高在上、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有些人总喜欢抬高自己、贬低别人,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较,看到漂亮的人就自恃才高,看到有才的人就自恃家境好。“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认识到自己不足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很多人活在自我编造的假象中不愿自拔,这便是“我痴”。真正的修行是看清自己,了解自己的缺点、长处,能够准确定位自己并能找到正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该往哪里走,修行到最后才能实现自我超越。外在的身体可以被打败、被消磨,内在的心灵却坚不可摧。只要明心见性,就能获得坚韧的力量。
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