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入《分叉的想象》这本书里的文章,是十余年来作者冷霜在问学路上留下的一些印迹。大体以新诗史研究和当代诗歌批评为主,其余可归于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的范围。全书共收14篇文章,包括《当代文学中的“日常生活”》、《重识卞之琳的“化古”观念》、《从“水泥柱体”说起》等。
《分叉的想象》是作者冷霜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新诗的论文精选,内容涉及鲁迅、废名等现代作家的作品及其思想的研究,卞之琳、林庚、张枣、萧开愚等优秀诗人的经典文本的细读和诗学观念的探讨,旁及“诗人批评”、“打工诗歌”等当代诗歌现象的分析,“被压抑的现代性”、“跨语际实践”等海外中国学重要论述的评论等。作者长于从语言、形式的细节入手,解剖文学作品中的观念肌理,进而揭示作者思想、观念与历史之间的关联互动,文思缜密,视野开阔,既擅抽丝剥茧,也能见微知著,时时往复于文学的“内外之间”,而融通为独到的见解。
第一辑
新中国成立前后废名思想的转变——以《一个中国人民读了新民主主义论后欢喜的话》为中心的讨论
表达即挣扎——论《野草》
当代文学中的“日常生活”
在两次“重写文学史”之间————读《回顾一次写作——<新诗发展概况>的前前后后》
想象中国的方法?——试论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一说中的几个问题
喧宾夺主,还是客随主“变”?——评刘禾《跨语际实践》
第二辑
重识卞之琳的“化古”观念
分叉的想象:重读林庚1930年代的新诗格律思想
第三辑
诗歌细读:从“重言”到发现——以细读张枣《镜中》为例
减法所不能删除的——细读萧开愚《安静,安静》
爵士乐的自由即兴与王敖的诗
从“水泥柱体”说起
“打工诗歌”的美学争议
第四辑
论1990年代的“诗人批评”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