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食野之/新人文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莫常红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舐犊情深:爸爸的爱

“漫画大王”丁午,于1969年下放到团中央所属机关归属的河南信阳黄川黄湖五七干校,其时,妻子、女儿和岳母(女儿小艾称婆婆)留守北京。父亲丁午给女儿小艾写了很多封信,在他患癌远行之后,这些图文并茂的信件得以整理出版,是为《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版)。

怜子未必不丈夫。这本小书,饱含着一个父亲拳拳的舐犊之情。

在特殊的年代,一个艺术家,放下了画笔和油彩,拿起了镰刀和斧头,到偏僻的农村接受改造。繁重的体力劳动、匮乏的食物供给、持续的学习批判,这是不少知识分子遭逢的日课,是他们必得挨受的炼狱(可参杨绛《干校六记》和季羡林《牛棚杂忆》)。

从身体到心灵的“洗澡”殊少浪漫,更是夹杂着不人道的血腥,这些遭遇和变故,如何向八到十岁的孩子说呢?在信中,丁午回避了自己遭受的不公平遭遇,他强烈地表达思念之情,他盼望女儿快快写来长长的信,在收到女儿的来信时,又禁不住欣喜若狂。女儿及女儿的来信成为丁午心灵的慰藉,宛如沙漠中的一处绿洲。在艰难的处境中,他又如何呵护一颗幼小的心灵?他有所隐讳却又巨细无遗地记录并告知女儿的,是他的幽默淡定,苦中作乐。

丁午的劳动是超负荷的:有时早晨四点就出发,很晚才收工;扛粮食要负重170多斤;有山头一样的木工活儿等着完成;丁午也有伤病,或发烧,或患痢疾,砖头砸了脚,锯子崩了眼,手上流了血;食物虽能从大自然索取,但煮鱼没有油,糖果也不如北京的好吃……这些艰难困苦,在父亲笔下,都是小事一桩;而现实生活中的那些开会和运动,都大而化之,略掉了残酷的现实和内心的苦痛,只将美好的事物和乐观的态度传达出来,只将正能量的部分传递给成长中的孩子。正是这苦中作乐的乐观心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传达出一个父亲最浓烈、最深切的大爱。

尽管阴云密布,虽然痛苦连连,也由父亲默默地承受,故作轻松,强颜欢笑,为女儿撑起一片充满爱意的晴朗的天空。在集中营为孩子表演一段滑稽的喜剧;在被抓走之前和孩子与家人踢一场足球;在警察到来之前在沙滩上教女儿开车……这是电影《美丽人生》《毒太阳》和《撒玛利亚女孩》中的场景,这些戏剧性的安排,都表现了父亲无私的爱。

近日询问一位老人的家世,也深深地体会到父爱之浓烈。在运动中遭遇不公,她的父亲,几个中学的学区校长,被迫远走他乡。在自杀之前,他潜回故乡,四方打听,只为谋得与妻女见上一面。老人将深埋心底的故事讲述出来,泪流满面!

我将本书推荐给患有眼疾的老人,想借丁午的书告诉她:你的爸爸,也特别特别爱你!

高歌而进的无厘头

——《小顾聊绘画》读后  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后后现代主义,在我看来,于颠覆传统、解构经典、消除中心方面,最通俗的理解与做法,就是无厘头。按照《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官方”的说法,无厘头来自粤语,是无来头的方言,本来毫不相关的事物,拉郎配,乱点鸳鸯谱,生剌剌地拼凑在一块儿,从而产生幽默的、讽刺的效果。

香港是无厘头的老巢。港片,尤其是喜剧的港片,无厘头俯拾皆是,泛滥成灾。这股思潮,这种审美,是与现代后现代脱不了干系的。流水汤汤,顺之者昌。顺势而行,即便邯郸学步,也可以混迹其中,滥竽充数;反之,不识时务,逆流而动,开历史的倒车,在炎热的夏天还穿厚厚的羽绒服,一定令人侧目齿冷。

虽然,我对无厘头提不起多大兴致,余生也“顽固”,不能接受时新的拼盘,欣赏不了最新潮最革命的艺术。比如说《大话西游》,被很多人奉为经典,剧中的人物与台词,据说,充满了反叛精神,富有机锋与哲理。然而,我就不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赖声川的《暗恋桃花源》,“暗恋”的部分,尤其是多年之后病房重逢的段落,把人世与爱情刻画得多么无奈啊。但“桃花源”的部分我就看不懂,欣赏不了,感觉不到它的好。听影视分析的老师讲解名实之间的缝隙,纵然口吐莲花,我还是觉得,加诸《蒙娜丽莎》的那撮上翘的胡子,杜尚搬上展览因而名之为《泉》的坐便器,不是永恒的美的艺术,那是调皮孩子的一次戏仿,一出恶作剧。在本质上,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及《舌尖上的宿舍》同出一辙,有小聪明但不是大智慧。毕加索的那些诡异的线条,究竟美在哪里呢?看过克鲁佐拍摄的纪录片《毕加索的秘密》,我的榆木脑袋似乎有些开窍,高级的艺术深不可测,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近日,在美术馆东街的三联书店,我被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了,对无厘头有了新的认识。《小顾聊绘画》(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令人上瘾,让人亢奋!可不,原本打算喝一杯咖啡抵御瞌睡虫的,不成想,作者的睿智与无厘头,惹得我精神抖擞,仿佛打了鸡血,一向一本正经的谦谦君子,禁不住发出吃吃的笑声。

我读过翻译家傅雷的《西方美术二十讲》,也读过贡布里希老爷子的《艺术发展史》,这都是权威的读本,对于西方绘画的历史,两位都是解人,都是画家的知音。学习专业的美术史,循此可以窥得艺术的门径。然而,这样的高头讲章,你得沐浴斋戒,焚香膜拜;阅读此类专业书籍,你不会在早班拥挤的地铁中,不会在医院等候挂号叫号的走廊里,不会在枕上厕上马上的环境中阅读,而《小顾聊绘画》,则是完全可能的——这正是我的阅读经历。

在这样的地方阅读,纯粹是因为这样一本趣味读物,你拿起了就放不下。它是无厘头,作者小顾将印象派的大师们唤作苹果男、舞女控、幸福画家、光影大师,你一点都不觉得突兀、生涩、做作,相反,你认同他的看法,并为他化用当前时尚潮流的语汇拍案叫绝。“艺术家天生的是艺术细胞,后天学得的只能是癌细胞!”面对如是隽语,你还能不佩服作者的睿智?作者撷取艺术家最有戏剧性的人生故事,排比对照分析画风的演变和超越,知识性、趣味性和审美性化为一体,引人人胜的文本和精心构建的形式相得益彰。——别忘了,小顾是搞设计出身,以完美的形式呈现正是他得心应手的本色当行。P2-5

目录

书里书外

 舐犊情深:爸爸的爱

 高歌而进的无厘头

 活着,为了尊严地活着

 马背上的玄想与创造

 花上海,海上花

 我们已是被围的一群

 大佬与诸侯:王蒙PK何立伟

 《禅与文化》编后记

 枯槐聚蚁无多地,秋水鸣蛙自一天

 走近历史中的毛泽东

 瓜田李下的老马

 知音莫逆

 弱水三千,吾取一瓢饮

 解忧,前往杂货店咨询

 走起!边走边啃腌萝卜

 给你看一捧尘世中的恐惧

 一部政治寓言

 诗人的生活不能没有颤抖

 弱者的武器

 临逝川之水

 看穿栅栏她们放声歌唱

 牵手撒手间的现代舞

 在真实和虚构之间徜徉

 自由的边界

 自由的版图

 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座传播学研究的里程碑

声屏世界

 规训与惩罚

 黄金时代与冷暖人生

 看《归来》归来

 在密码的丛林听风

 战争之王

 讲述与见证 舌尖和舌头

 孤独求败

 迷幻的酥油灯

 生活,有戏

 我拍我秀

 情系兴安岭

 华氏911的温度

 遗忘与复活

 分你一条洁白的连衣裙

 探险的风旗

 “电影眼”的万花筒

 对自然诗意的观照

 历史的声音与齿锋

 被利用被忽略的普通人

 人戏不分,雌雄同在

 香港的大磡村和荷里活

 让我感觉你的呼吸你的心跳

 “暗”解

 共享夜的妖娆

 坏孩子的天空

生命风景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诲我殷勤深著意

 接触作家、导演戴思杰

 遭遇老蒋

 郭敏

 柏存

 历史钩沉:兴勃亡忽之周期率

 项王非政治家

 燕大、燕园和司徒雷登

 游戏趣味与游戏精神

 旧书摊 老朋友

 掌声响起来

 多点时空:路径交叉的花园

 情人间的礼物

 当你老了,青丝成灰……

 想象中的村庄与故乡

 面朝南方,油菜花开

 我心中的团堡岭

 南瓜故事

 鱼腥草物语

 养蚕的日子

 爆米花:乡村过年的记忆

 乡村拜年

 欧游札记:好人一生平安

 欧游札记:一路同胞

 亲亲大自然(节选)

序言

新人文:在思想与行动之间

王晓纯

“人文”一词,用法不一:古人将之与“天文”对举,今人把它与“科学”并列;它还常用来概称一种无论西方还是东方都存在的、崇扬人性与人道的主义或精神。

“人文”与“天文”对举,最早出现于《周易》。《周易.贲卦》彖辞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语。根据后人的解释,“文者,象也”,即呈露的形象、现象。于人而言,包括人世间的事态、状况,并可以引申到个人气象与社会风貌。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强调:“文明以止,人文也”。文明总是与人文密不可分。人而文之,方谓之文明。在中国传统中,“人文”主要指人类社会的礼乐教化及其典章制度和道德观念。而文明在其本质上,乃是人类对“人之为人’’在思想上的自觉和这种自觉在实践中的表现。

“人文”与“科学”并列,与西方近代分科之学的出现与发展有关。伴随科学与技术的勃兴和迅猛发展,人类社会传统的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尤其通过科学与工业革命不断推波助澜,甚至形成了科学与人文所谓“两种文化”之间的分裂。

“人文”作为一种精神或主义,泛指从古到今东西方都出现过的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关注人的精神和道德、重视人的权利和自由、追求人的旨趣和理想的一般主张。

当代中国思想者的研究视域从来没有离开对中国社会的人文关注。如今,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新时期呼唤新人文,也不断催生看新人文。

新人文是一种新愿景。现代社会使人在工具理性和技术统治面前常感无力,物质的丰富与精神的幸福之间往往失衡。新人文将目光聚焦人本身,重塑价值理性,高扬人性的尊严,唤起内心的力量,促进个性的自由发展,让梦想不再贫乏,让精神充满希望。

新人文是一种方法论。唯人主义和唯科学主义是现代性的基本组成部分,但两者的分隔也有渐行渐远之势。新人文试图重新发现科学与人文的内在融通,增进科学与人文的互补互用,让科学更加昌明,让人文之光更加夺目。

新人文是一种行动哲学。继往圣、开来学不是思想者的唯一目标,在理想与现实之间需要架设坚实的桥梁。新人文力图夯实人文基础,作为社会的良知而发出社会公正和正义的呼声,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让思想冲破桎梏,用行动构筑未来。

鉴于以上种种,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新人文》丛书,奉献给关心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新人文建设的广大读者。

内容推荐

《食野之》是作者莫常红的一本书评、影评、散文随笔集。书稿由三个部分组成:“书里书外”“声屏世界”和“生命风景”,那些感动作者的一册图书、一部电影,以及人生路上遭遇的人、碰到的事和触发的情感,汇流成这本《食野之蘋》。一如书名,作者博采杂草,蕴藉于胸,发而成文,本自作消遣,今结善缘而成集,于作者,嘤鸣以求其友声;而于读者,可循其目录,增广见闻,见月而忘指,或可博得刹那的共鸣与会心的微笑。

编辑推荐

重读这些文字,反省自己,还真是一个充满幻想而无所作为的文艺青年。那个从小就爱胡思乱想的孩子,那个黑不溜秋衣衫不整的少年,如今已经开始谢顶。青春的岁月,也就这样浑浑噩噩地溜走了,一如从指间漏掉的流沙。

《食野之》收录多篇莫常红先生的随笔,观点独到犀利,涵盖面广,涉及生活影视图书的方方面面,能有共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0:4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