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文明史(下)(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罗伯特·E.勒纳//斯坦迪什·米查姆//爱德华·伯恩斯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菲利普·李·拉尔夫、罗伯特·E.勒纳、斯坦迪什·米查姆、爱德华·伯恩斯著的《世界文明史(下)(精)》试图扼要考察人类自远古至今追求文明的历程。在书中,各重要地区或国家均有所涉及,欧洲、北美、中美和南美、英联邦、中东、东南亚、非洲、印度、中国和日本都得到适当重视。该书在美国不断再版,其一贯目的就是让学生既了解到各主要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独特成就,又了解其局限,并让学生关心当代问题。

内容推荐

《世界文明史(下)(精)》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菲利普·李·拉尔夫、罗伯特·E.勒纳、斯坦迪什·米查姆、爱德华·伯恩斯等著的一部在美国有相当影响的著作。它初版于1955年,此后屡次修订再版,至1991年共出版了八版。80年代中期,我馆曾出版了该书1974年第五版(中文本共分为四册),在读书界引起了一定反响,并曾被列入《家庭书架》。此次我馆购买了该书最新版即第八版的中文版权,重新组织翻译出版。

新版扼要考察了自远古到20世纪90年代初人类文明演化的历程,内容涉及各主要地区和国家。它保留了第五版的基本特色,即关注人类在文化、思想、制度和知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在叙述政治史时侧重于介绍它们与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史相关的内容;注重人类文明的继承性和不同文明的碰撞,既注重各主要人类文明的独特成就,又让人了解到其局限性;插图丰富,且与行文密切配合。与第五版一样,新版以西方文明为重点,虽关注拉美、亚非等地区问题,却难脱西方文化中心论的影响。但与第五版不同,新版更加强调各个文明与民族互惠、互相依赖的一面。它在吸收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旧版做了彻底的修订增补,重写了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内容。可以说,这是一部全新的著作。

目录

 第二十二章 近代欧洲早期的经济和社会

一、资本主义、重商主义和商业革命

二、殖民与海外贸易

三、农业和工业

四、人口模式

五、社会或等级内的生活

 第二十三章 专制主义时代

一、专制主义的吸引力与正当性

二、路易十四的专制主义

三、中欧和东欧的专制主义

四、英国的例外

五、战争与外交:一种国家体系的产生

六、18世纪的开明专制与有限君主制

七、18世纪的战争和外交

 第二十四章 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

一、科学革命

二、启蒙运动的基础

三、启蒙思想家的世界

四、科学的进步

五、艺术和文学中的古典主义与革新

六、巴洛克风格音乐和古典音乐

第五编 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及其后果

 大事年表(五)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及其后果

 第二十五章 法国大革命

一、大革命的来临

二、旧制度的覆灭

三、一个新阶段:激进革命

四、拿破仑与欧洲

五、维也纳协议

 第二十六章 工业革命

一、英国工业革命

二、欧洲大陆上的工业革命

三、铁路的到来

四、1850年后的工业化

 第二十七章 工业化的后果:城市化和阶级意识(1800—1850年)

一、农村居民

二、城市化与生活水平

三、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

四、城市工人阶级的生活

五、中产阶级的世界观

六、中产阶级世界观的早期批评者

 第二十八章 自由主义的兴起(1815—1870年)

一、保守派的反动(1815—1830年)

二、自由主义运动在西欧取得的成果(1815—1832年)

三、法国和英国的自由主义(1830—1848年)

四、法国1848年革命

五、1850年后法国的英国的自由主义

 第二十九章 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建立(1815—1870年)

一、浪漫主义与民族主义

二、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建立(1800—1845年)

三、1848年的民族主义、自由主义和革命

四、民族国家的建立(1850—1870年)

五、拉丁美洲的革命与民族国家建设

第六编 西方成为世界的中心

 大事年表(六)西方成为世界的中心

 第三十章 国际工业化的发展和竞争(1870—1914年)

一、新技术

二、变革的范围和规模

三、新资本主义

四、国际竞争:英国与德国

五、国际竞争:帝国主义

 第三十一章 中产阶级受到挑战

一、社会主义的挑战

二、科学和哲学的挑战

三、文学艺术的挑战

 第三十二章 寻求稳定(1870—1914年)

一、德国:寻求帝国的统一

二、法国:纷争不息的第三共和国

三、英国:从温和到好斗

四、俄国:通向革命之路

五、寻求稳定:西方其他国家的情况

六、国际竞争:通向第一次世界大战之路

 第三十三章 西方冲击下的中国、日本和非洲(1800—1914年)

一、帝国主义与中国革命

二、日本演化为一个现代化国家

三、欧洲帝国主义扩张世纪中的非洲

 第三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端初起

二、战事的严峻考验

三、战争中的革命

四、停战与和平

 第三十五章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西方

一、共产主义俄国极权主义的兴起

二、极权制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的兴起

三、纳粹德国的兴起

四、两次大战之间的民主国家

五、两次大战之间年代的思想文化趋势

 第三十六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二战爆发的原因

二、战争爆发

三、和平协议

第七编 世界文明的产生

 大事年表(七)世界文明的产生

 第三十七章 英联邦

一、加拿大自治领

二、澳大利亚联邦

三、新西兰自治领

四、东印度公司和英王统治下的印度

五、独立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第三十八章 中东和非洲

一、中东

二、南非共和国

三、非洲的兴起

四、过渡中的独立非洲

 第三十九章 东亚的爆发

一、中国的民族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日本帝国主义的巅峰和新时代的开始

 第四十章 拉丁美洲的进步、贫穷和革命

一、19世纪的社会和文化冲突

二、20世纪墨西哥和南美洲的进步和贫穷

三、危机与革命

 第四十一章 新的大国关系和变化中的世界秩序

一、苏美对抗的四十年

二、欧洲经济复兴和走向一体化的运动

三、帝国的没落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四、争夺世界统治权的道路与后果

 第四十二章 世界文明的种种问题

一、核时代中制造战争与缔结和平

二、工业化国家中的政治和社会变化

三、第三世界的问题

四、知识和文化类型

五、生态和人口问题

六、科学技术的成就与限度

附录 公元700年以来主要国家统治者

索引

地图

一、1713年的大西洋世界

二、专制主义时代

三、旧制度下的法国

四、1812年拿破仑帝国疆土最大的时代

五、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的欧洲

六、工业革命

七、德国统一的历程(1740—1871年)

八、意大利的统一

九、独立前夕的拉丁美洲(约1800年)

十、殖民主义在非洲(至二战前夕)

十一、列强和帝国主义在亚洲(至1940年9月1日)

十二、1878年柏林会议后的欧洲

十三、奥斯曼帝国的解体1683—1923年

十四、1914年一战前夕的欧洲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和近东造成的领土变迁

十六、1918—1945年的苏联

十七、1939年9月1日二战前夕的欧洲

十八、二战前夕的大英帝国和英联邦

十九、今日印度

二十、今日中东

二十一、1990年的非洲

二十二、今日拉丁美洲

二十三、冷战时期的欧洲

二十四、二战后殖民主义的衰落

试读章节

第二十二章 近代欧洲早期的经济和社会

我们应当珍重和爱护我们在遥远的国度从事的那些贸易,因为它们除了促进航运业的发展、致使船员人数有所增长外,从那里返运回来的货物对王国的益处远非就近进行的贸易所能比拟。

——托马斯·曼,《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1630年

在欧洲的几乎每一个国家中,公民都区分为贵族、教士和平民三个等级。……虽然柏拉图设想所有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和特权,但他也把他们划分为管理者、士兵和劳动者三个等级。凡此种种均表明,即使用最通俗的术语来表述,没有一个国家,无论是真实存在的国家还是想象中的国家,其公民能享有一切真正平等的权利和特权。一些人总是拥有比其他人更多或更少的权利和特权。

——让·博丹,《共和六书》,1570年

经济变革

在研究近代早期的欧洲社会时,谁都无法不去注意变革,注意那些在1600年后两百年间强大到足以促成法国大革命这一剧烈政治动荡和工业革命的因素。毋庸置疑,这一时期最深刻的变化发生在经济领域。到18世纪后半期,始于16世纪、伴随着西班牙征服者而开始的杀人越货的海外扩张,随着欧洲成为庞大的世界性贸易体系的中心而告结束。这一不断扩展的全球范围商业造就了为它服务的机构,改变了那些受到了其难以抗拒的原动力冲击的人的生活方式。银行和联合股份公司提供资金进行国际商业投机。城市中新型工场应市场对制造品的迫切要求而产生。随着国际银行业发展成为一种高度复杂的行业,从事该业的人也就成为有权势者。随着城市工场强加了新的工作条件和习惯,城市的艺匠不得不心有不甘地屈从于自己不熟悉的种种要求。

新的经济现实与旧的社会制度

就总体而言,欧洲社会并不乐于屈从于新的现实。民族社会不得不接受变革,但它们在许多方面依然按照中世纪的等级制界定自己:地主和农民,贵族和农奴。每一等级都被认定是有机的、神授的社会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也都要承认并担负起其固有的义务和责任。在这一由神预先确定的社会结构中,独立的实业家或被剥夺了一切的劳工被认定应安于什么样的地位呢?在前一章中我们曾分析过总的危机。新旧现实之间的这种紧张状态因这一总的危机而进一步加剧。经济发展和经济混乱引起的变化,是在下述背景下产生的:一方面17世纪时欧洲许多地区因平民和宗教骚乱而陷于分裂,另一方面战争和疾病以及时好时坏的气候——随之而来的是灾荒——致使出现了人口统计数字波动无常的这一具有同等危害性的循环。这些就是与欧洲大多数仍被束缚在土地上的男男女女最为息息相关的变革,而这些人,正如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古贝尔观察到的那样,“死亡位于生活的核心,恰如坟墓是村落的核心一样”。因而,本章所关注的是代表着变革的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致使变革复杂和困难的习惯和传统。

一、资本主义、重商主义和商业革命

资本主义之界定

近代世界早期的商业和工业是由资本主义和重商主义的推断制约的。用最简单的术语概括,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分配和交换制度,其中积累的财富被私人用来进行旨在获取利润的投资。它的本质特征是私人实业、市场竞争和牟利经营。一般说来它涉及工资制度这一支付工人报酬的方法,即一种不是建立在工人创造财富的基础上,而是以他们乐于彼此竞争的程度为基础的支付方式。资本主义是对中世纪行会半静止的经济的直接挑战。在行会制度下,生产和贸易被认为是为了社会的福祉进行的,只收取合理数量的报酬,而不是去获取无限的利润。资本主义则是一种旨在鼓励越出地方水平、在国家和国际上进行商业扩张的制度。行会师傅既无金钱(资本)也无专门知识去组织和指导进行超出其城镇之外的商业活动。较大规模的商业活动要求富裕且有经验的实业家提供资源和识见。这些人通常以大片范围的商人起家,最后发展成为银行家,他们有实力投资数量巨大的制造品,如有必要,则把产品囤积起来,直至可以卖到高价才出手。资本主义实业家对国际贸易的类型有所研究。他知道市场在那里,知道如何以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操纵市场。

重商主义的中世纪根源

资本主义是一种意在奖励个人的制度。相反,重商主义学说强调政府直接干预经济政策以增进国家的普遍繁荣。重商主义绝不是一种新思想。它实际上是中世纪的下述观念的变种:任一特定城镇的民众都构成一个具有共同财富的社区,这类社区的经济利益仰赖其民众是否愿意接受上帝或其统治者交派给他们的以促进整个社会福祉的任何任务。成为社会中某一等级的成员就可确保他们享有该等级的特权。对穷人而言,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免受不公平价格之苦,免受挨饿之忧。反过来,作为这种保护的代价,社区的成员乐于把自己置于行会规章和城镇法规的严格管制之下。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