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
曾经为月刊《好想法》写稿收到的礼物——黑袜子
去年秋天,一位和陕川男子结婚后常住陕川、名叫郑允的朋友来我这儿玩。她去年之前一直住在延禧洞,如今却说自己是陕川女人,还说虽想念延禧洞但觉得这里很吵。的确,首尔就是噪音城市啊!那天,我穿着黑袜子,和这位好久未见的朋友一起喝啤酒,听她讲这样那样的新婚生活。她的脸上满是幸福。不知是不是托了朋友的福,当我脱下黑袜子将它扔到垃圾桶时尽管心里有些难过,但也许是因为和朋友喝了啤酒,觉得连扔袜子也很浪漫了。再见,黑袜子!不过就在我这样和一双小袜子依依惜别的时候,我们家那位同居者订购的物品竟然到了五件。什么呀这是?
4月23日
黄仁淑老师送给我的礼物——豹纹袜
在一个淅淅沥沥下着雨的清晨,我准备去练瑜伽。穿着要扔掉的袜子和想要扔掉的短裤,心情很不好。不知为什么,竟觉得身体成了垃圾。不能一天穿两件要扔的东西呀!顺便说一下,这袜子穿上后看着很漂亮!之前为什么没穿它呢?因为穿着这双袜子度过一天就会觉得脚扎得难受,它就好像容貌美丽却性格恶劣的姑娘!真的,一到晚上我就想将它和我的短裤一起扔掉,而今天感觉像垃圾一样的心情也飞向了某处。爽!
4月24日
在“好市多”购买的五双一捆的超短袜
走着走着,袜子就会滑下一半。就好像人高马大好端端的青年掉了螺丝一样,松垮垮的。
4月25日
灰条纹的黑色长袜
从加拿大游玩回来的堂哥给女儿带的袜子,女儿说她不穿,又把它给了我。因为是新袜子,扔了有些抱歉,不过它就像只臭鼬,所以无论如何也不能留。
臭鼬袜子,你让我的腿看上去也太肥了啊!
4月26日
粉色波点套鞋
今年春天,第一次和丈夫一起到洞山散步赏樱花的时候,我穿着它出门了。丈夫一看到这双套鞋就说:“呀,这个真得扔了。”
4月27日
印有“好想法”LOGO的粉条纹灰袜
我对朋友说我要写袜子离别日记,结果收到的短信是“今天穿了什么袜子”。不知为何,我竟莫名产生了浓浓的恋袜子愁绪。这双袜子因为印上了LOGO,所以我不怎么穿。我从小就不喜欢印有公司LOGO的物品,尤其是印在毛巾上的××乡友会、××银行、××同窗会等字样。它们似乎是贫穷的见证,因为意味着东西不是自己买的,而是将别人给的拿了回来,就好像在大声说这是免费的,很丢人。不过,不像免费的免费品就挺好。如果家中挂着什么LOGO也没有的毛巾,不知为何就感觉自己好像成了富人。
4月28日
巴黎水瓶、苹果汁瓶、伏特加瓶以及尊尼获加蓝牌威士忌瓶
如果将很漂亮的玻璃瓶子擦得干干净净,心情不知为何就会变得非常好,所以我在餐具柜中最宽的一格装满了空瓶子。再也没有可容纳的空间,我只好在别的角落,这里那里继续堆放。打扫庭院时,我挑出水培用瓶中重合的瓶子,扔掉了11个。就在我扔它们的时候,大脑中充斥的想法也只有一个:不然,不扔了?将空瓶子擦干净后,将花或树枝放进去不知道多好看呢。而且看到植物从土中被转移到水里继续茁壮成长,那感觉简直太奇妙了。不过,由于不知哪里又会出现漂亮的空瓶子,所以我也不能一直持续地收集。今天我是光着脚进行大扫除的,所以没有要扔的袜子。取而代之的是这些亮晶晶的玻璃瓶子啊,再见了!
4月29日
“好市多”成捆袜子中的一双紫色袜子
最近,关于“消费”的纪录片变得多了起来,例如《囤积者》《消费物品》《地球这样真的好吗》等。如今的我们,即使物品用腻了也不撇弃。由于这个世界的到来,地球上充斥着垃圾,它开始生病了。所以我总是对被扔掉的东西心怀歉意。平时时间不够,所以丈夫主要通过网购来买东西。那些物品被包装得严严实实,然后送到我家。东西都很好,不过问题是,外包装的体积比物品本身更大,而且结实的快递箱子里十分干净的塑料气泡膜我也没有扔。如今,即使我们不再收集塑料气泡膜或箱子,家里已经有的也够多了,而且我根本就无法将它们扔掉。这样的话,即使每天扔掉一样也没什么用,因为它就好像一个无底洞。不过,还是应该扔掉的吧。慢慢地,一天一个。今天,我穿着要扔的紫色袜子做了意大利杂菜汤,然后将冬天搬到室内的花盆搬回到院子里。啊,春天来了。
4月30日
小乖乖袜
四月初,我种了罗勒。每年我都在这块土地上种植罗勒,但不知何故,今年的罗勒竟然全都死掉了。是因为土壤的原因吗?春天耕了地,那里变得十分肥沃,有肥料就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呀,难道是肥料太丰富了?再好的东西,倘若过了量就会适得其反的啊!我穿着不知何时在梨花女子大学前买下的可爱袜子打扫院子,并在罗勒死去的地方重新种上了香草。希望它们这次能够好好成活。(P4-P8)
跋
没有占有欲的人,气色就与众不同。他们的脸上看不到歹毒和欲望,萦绕着清新的气息。在这样的一张脸面前,我也会不知不觉变得严肃起来。虽然我也很想拥有一张如此纯净的脸,但这并非易事。偏爱漂亮、遍寻美味、比起生活用品更喜欢首饰的我如果要做到这一点,恐怕只能再出生一回了。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物欲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偶尔还是会有极大的贪念,例如想住在有座宫殿的岛上,例如想拥有亨利’鲁索的画《玩球的男人》。每到这时,我都会产生挫败感:“啊,原来我成不了这样的人啊!”
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让自己总是盲目消费、只会持续堆积物品的低效生活稍微有所改观。所以,我才想到了每天一扔的“365日一日一废”工程。也许当时的我想在整理那已呈饱和状态、积得满满的物品的过程中得到休息吧。
一开始,我将一只哪里已磨破或穿着不舒服的袜子扔进垃圾桶。也不知连袜子都无法痛快扔掉的我到底能不能顺利扔掉其他物品。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已经不需要“袜子”了,接下来就是别人也许还用得着的物件。看着它们,我开始想到那些可能比我更需要它们的人,而这个想法被我轻易转化成了行动。我从“什么都扔不了”,变成即使不是垃圾也能“愉快扔的女子”。新鲜的体验,真正的回收站。
后来,我的物件从“扔”拓展到“通过分享再利用”。它们使我意识到,可以扔掉的不仅仅是物品,还可以是失败的想法和徒劳的情感。我还尝试过扔掉烦恼的人际关系、年轻的傲慢情绪。它们像魔法,无法像生活中的物品一样说消失就消失。对我而言,这个项目就好像在变魔术。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这一年里,我并不是只在扔东西。有点儿讽剌,我在扔掉的同时,得到了更多。在将必须扔和不能扔的物品之间进行分类时,我能切实感受到哪些东西才是我更加珍视的。貌似我什么也不扔都行。我想象着用绝不扔掉的东西填满的家。究竟能否过上不扔东西的生活呢?
我想起了马克·吐温。马克·吐温在乘船旅行的途中,碰到了一位因为肺和支气管不好而痛苦不堪的女子。当时,他规劝女子戒烟。可女子沮丧地回答“我这辈子都没吸过烟”。马克·吐温回应道:“啊,这可不行。平时应该抽烟的啊,这样一旦戒烟了,病就会好呢。”这果然是马克·吐温式的回答。现在的我也因同样的理由感到快乐呢。因为平日堆积了垃圾和贪恋,所以才有扔掉它们的今天。这样下去,我们就会期待更加美好的明大。
当快乐的我在某一刻觉得哪怕是添加一件东西都太多时,那一刻需要“一日一废”工程。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越扔越轻松的心情、与人分享的快感、慢慢体会到的珍贵以及全新的生活。
所以,我今天也在一边打扫家中角落,一边探索要扔的物品。好了,今天要扔什么呢?
序
去年4月,一位朋友说一定要向我们家人推荐一部纪录片。那部纪录片的名字叫作《死也不舍弃的人——囤积者》。我怀着看塞伦盖蒂动物纪录片的心情,没抱任何想法,轻松观看了这部片子。至少刚开始时是这样。
纪录片中的人们将外面的报纸、废纸、塑料、废铁、空瓶、木头、广告传单等别人称之为垃圾的东西搬进家中,而且只是堆积着,绝不扔掉。他们从垃圾堆般的杂物中感受安宁,获得慰藉。那是只属于他们的世界。这种执着地收集和储藏物件的行为叫作囤积,而囤积物件的人则称之为囤积者。据说,这全都始于一种名叫“储藏强迫”的精神障碍。那些被“所有物”占领的人们是如何变成这样子的呢?也许,他们并非一开始就有储藏强迫症;也许,他们是为了抚慰或隐藏自己从某处受到的伤痛,才将无数的物件作为盾牌。
“还能那样生活啊!”犹如初次窥探别人相册似的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我环顾四周,发现我们家的问题也不小。越来越多的家当、书、玩具、衣服……之前,托频繁搬家的福,我还迫不得已扔掉了不少行李。可自从六年前搬到延禧洞之后,就再也没有像那样扔过东西了。
想来,我自从搬到现在住的这个家以后,连扔掉一双袜子、一条短裤的记忆都没有。这些年,我的东西既不那么结实也不那么陈旧,没怎么开裂也没有破洞,我也只是偶尔修理或购置一些家电而已。如今,我感觉我的家快要被挤爆了,家中每面墙都被书和玩具填满,衣柜、被橱、收纳箱等也都被各种各样的东西塞得满满当当,连门都没法顺利关上,那些没能归位的衣服、书和杂物甚至还在地板上流浪着。
尽管如此,我依然没有一件要扔的东西。我总觉得如果这个或那个不见了会很可惜,所以即便是现在不用的东西也都没有丢弃。更何况,我的每一样东西都能让我想起我和它之间的故事。到底应该扔掉什么呢?我也是囤积者吗?
这样可不行。我打开衣柜,把装袜子的袜筒倒转过来,将常穿的袜子和不常穿的袜子分了类,发现原来平时不穿的袜子有很多。虽然之前也想过扔掉它们,但最终还是拖到现在都没扔。对,如果只是一双袜子,貌似还是扔得掉的,不然就再穿它一次,然后毫不留恋地扔掉吧。从袜子开始,试着在一年的时间里每天扔掉一样东西,最大程度地过没有束缚的生活吧。而对于完好无损的物品,如果还是会犹豫要不要果断放弃,那就每天将即将亲手送走的物品记录下来再扔吧。这样就有扔掉它的理由了。2013年4月22曰晚11点,我突然就这样从袜子着手,开始了每天画出并记录一件物品然后再将其扔掉的“一日一废”工程。
宣贤京
2014年5月
宣贤京每天都会扔掉家中的一个小物件,袜子、衣服、帽子、包包……同时也会讲述这些物件背后所经历的美好瞬间,并绘图记录下该物件。这个工作,被她称之为“一日一废”工程,她坚持了整整一年。由宣贤京所著的《扔》讲述了正是由于这样的清扫,生活中才会出现更多填充更新、更美好事物的空间,同时也让作者知晓了如何区分哪些东西是有用的,哪些是需要淘汰的,并学会如何去抑制那种想扔掉原本有用东西的冲动,同时又学会关键时刻做出必要清理的魄力。除了这些有形的物品,在那些连我们都不曾察觉到的心灵某个角落,所暗藏着的各种消极的想法、情绪等,也是需要我们每天去关注,去及时清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