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之间的竞争跨越了边界之限,市场界限越来越模糊,那些新型的企业大都突破了原有的行业界限,进入了无边界竞争状态。企业如果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持不断的创新。传统行业的竞争已经基本饱和,企业如果要获得持续发展空间,就必须转向边界之外进行创新。毫无疑问,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颠覆创新的竞争时代,而颠覆创新的基础,便是无边界延伸、跨行业融合。在这个产能过剩的时代,跨越边界,进行行业融合,将会激发无限的新创意和新商业模式,为消费者创造更多、更优的价值,自然也将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石泽杰所著的《无边界竞争(企业如何应对失控的未来)(精)》的出版受到很多企业家的支持。并为企业如何面对未来指明了出路!
在无边界竞争时代,很多企业开始迷茫和焦躁不安。但这是一个优胜劣汰的年代,企业如果想要突围,就必须突破边界,重新定义自己的市场。石泽杰所著的《无边界竞争(企业如何应对失控的未来)(精)》共分为五篇,第一篇分析了变幻莫测的现实环境,第二篇分析了无边界竞争战略产生的基础条件和无边界竞争战略的内涵,第三篇阐述了无边界竞争的思维方式,第四篇给出了无边界竞争的实操指南,第五篇描述了在无边界竞争时代我们应有的思维变革。
第一章 战略失控
时至今日,行业的界限已经被打破,一市场的界限也已经被打破。也就是说,行业和市场都已经没有了边界。因此,有人就说,我们目前已经进入了商业未知时代。
何为商业未知时代?就是难以确定方向,难有规律可循。正因如此,过去那些行之有效的经营战略,如今已然丧失了其作用,甚至不再正确,也就是我们题目所说的战略失控。
在这个战略失控的当口,没有拿到船票的企业在着急转型,已经拿到船票的企业,也只敢说自己拿到了站台票。传统企业在转型,互联网企业也在转型。在经济转型期,每个人都在焦虑,没有一家企业有安全感——动荡、无常、迷茫、模糊,甚至疯狂。
有关战略失控的局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囝信息对称
毋庸讳言,过去商业利润的获得,大多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所谓信息不对称,指的是在市场交易中,产品的卖方和买方对产品的质量、性能等所拥有的信息是不相对称的。通常产品的卖方对自己所生产或提供的产品拥有更多的信息,而产品的买方对所要购买的产品拥有更少的信息。
当然,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一方,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在市场经济建立初期,企业由于比消费者掌握更多的信息,显然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而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不对称现象逐渐被打破,信息对称如今已越来越成为常态。对于企业来说,曾叠驾轻就熟的各种经营手段,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得心应手了。
几年前,企业推出一款产品,给这款产品想出一个有记忆点的广告语,通过传统媒体(电视、广播、纸质媒体等)的广告传播,再通过全国的渠道推广,就一定能让这款产品获得销量,并且获得知名度。
时至今日,这些传统的营销规则统统失灵了,因为互联网的兴起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接受信息的方式与量级。
消费者不再只是因为电视或报纸的精美广告而作出购买决定;那些地段优越、装修豪华的店面的销量也大受冲击,因为这些都无法改变消费者越来越少走进卖场购物的尴尬。今天的消费者已经习惯在互联网上主动搜索信息,在社交网络中与朋友分享他人的购买体验和使用心得,他们不再是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变成了主动的信息“搜索者”和“分享者”。
通过智能手机我们便可以选择一家口味不错的餐厅,不必像以前需要花费金钱和时间试吃才能得到结果,因为互联网可以把所有之前在这家餐厅用餐的食客的反馈及时告知你。 互联网让信息变得对称,也改变了企业的营销规则。有数字统计表明,最近三年发生在营销领域的变化超过了过去五十年。
美国西北大学整合营销传播教授,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开创者唐·舒尔茨说:“过去的营销者喜欢控制一切,他们控制包装设计、广告、促销、公关和新闻媒体,但是今天我们已经无法再这样控制下去了,因为借助互联网,整个市场的控制者已经由品牌变成了消费者,我们无法全盘控制也就意味着营销需要改变了。”“我们今天大多数市场营销的规则和实施方法都是在20世纪形成的,显然其中的很多部分已经不能再适应今天的时代了。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具有交互性的新营销体系。”
善用搜索,善用数据,运用科学的行为模型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和需求,已经成为广大企业营销工作开展无法回避的事情。
可以说,传统经济时代,一切的生意都源于信息不对称。但是,互联网的出现却改变了这一切。互联网不仅是一张平行的网,而且还是一张没有边际的网,它把整个世界都联系在一起,使偌大的地球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
P3-5
失效的边界
举目四望,我们兀的发现,市场的边界已然失效!——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科技、信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同架起了一座可以畅通于任何行业和企业的桥梁,使得各个行业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特别是那些拥有互联网背景的新型企业组织,我们已经很难界定它的边界在哪里。
苹果公司以电脑起家,却兴盛于智能手机,如今又延伸进入手表行业。以搜索引擎起家的谷歌,却在全球搜索市场拥有巨大的优势;它又是一家广告公司,在广告市场也同样有着绝对的优势;目前已延伸到了可穿戴设备、无人驾驶汽车、手机等领域,又可以说它是一家科技公司。
这样看来,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环境里,各种新型企业组织的涌现打破了过去的竞争法则,企业的界限已被彻底突破,企业的发展再也无法遵循传统规则。传统的企业竞争要追求企业定位,只有定位准确,产品才能抢占人们的心智,企业才能在商战中胜出。而今天,这一逻辑显然已经失灵,企业连自己的界限都很难划分清楚,更遑论定位?
过去,做企业要强调专注,讲究谨慎延伸。对于那些传统的企业而言,专注或许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好方法,而在今天的新商业环境之下,未来有着太大的不确定性和未知性,过度专注甚至可能将企业推向万丈深渊。那些轰然倒下的巨头,如诺基亚、柯达、索尼等,就是因为太过于沉湎于自己的界内优势,没有及时把目光转向界外,从而未能进行及时转型的结果。之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或许是因为“只缘身先在此山中”吧。
我们经常会发现,颠覆本行业的企业经常来自于外部。人们憧憬新能源电动汽车的时候,它的幕后推手不是老牌的福特、通用,也不是以精细管理著称的丰田,而是来自行业之外名不见经传的特斯拉。属于政府垄断经营企业的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它们有本事屏蔽同行业竞争者进入,可微信却从电信边界之外突起,使得人均短信应用下降了20%,通话时间下降了5%,竞争力不可小觑。
我们发现,新商业时代诞生了一些新型的企业组织。而这些新型企业组织具备着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都没有无边界可言。
企业之间的竞争跨越了边界之限,市场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些新型的企业大都突破了原有的行业界限,进入了无边界竞争。如果苹果公司不是建立在跨越边界进行技术整合,把电脑的技术和思维应用到手机领域,这家公司或许早已经不存在,更不要谈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了。
毋庸讳言,我们已然进入了一个颠覆创新的竞争时代。而颠覆创新的基础,便是无边界延伸,跨行业融合。在这个产能过剩的时代,跨越边界,进行行业融合,将会激发无限的新创意和新商业模式,为顾客创造更多、更优价值,自然也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促进中国企业的经济转型。
在竞争过度的今天,企业如果想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持不断的创新。而传统行业的竞争已经基本饱和,企业如果要想获得发展空间,就必须转向边界之外进行创新。以福特、通用、丰田等为代表的老牌汽车,拥有全球近乎90%的市场份额,行业内部上升空间极为狭小,如果继续创新就必须转向行业之外的新能源领域。令人惋惜的是,获得这一突破的不是边界内的企业,而是边界之外的特斯拉。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市场也无边界地延伸到了全球的各个领域。苹果在2004年花费1。5亿美金研发的iPhone手机,产品上市后第一代手机就卖掉610万台。iPhone是创新产品的成功,但更是以全球无边界的市场作为基础的成功。
纽约理工大学商学院刘贤方院长曾经说过:“历史上一些革命性的技术进步,大多来自于极少数天才人物的创新。可是,一个行业,随着发展,逐步迈入成熟期后,重大的技术发明也就越来越鲜见,因为技术和产品都很完善了,且因为前人的无数努力,几乎所有可以挖潜力的新路子都已被探索过,再要创新也难。那么,重大突破往往产生于跨行业的整合——或在技术,或者其他资源。”
毫无疑问,无边界竞争的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知识的进步,知识的进步也必然推动人们思维意识的变化,人们思维意识的变化当然会促进各种现有事物的结合。
正因为人的需求无边界,所以企业的发展自然也无边界。如此看来,无边界竞争战略将是企业胜出的唯一路径。
思维比工具更重要
本书中谈到很多关于科技、信息、互联网的内容,但是笔者要表达的其实更多的是思维,因为思维比工具更重要。
企业要有所创新,首先要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对企业重新进行定义。
我们以田忌赛马为例。孙膑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赢了齐王,但是孙膑并没有换掉田忌的马匹,只不过是对参赛三组马的对阵方式进行了调整,结果则与原来的比赛成绩大相径庭。我们说,田忌赛马完全是一场智力游戏。从一定意义上讲,无边界竞争时代的商业活动就是这样的一场游戏。
如今的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我们已然生活在了一个无国界的世界,而且全球一体化进程仍在呈加快方式演进。随着世界市场一体化的发展,资源获取将更加便捷,企业可以以海淘方式随意利用全球资源,贸易将更加自由化,以资本流动带动商品流动的方式将成为世界市场一体化的新特点。从长远的眼光和角度看,世界市场一体化必将使世界共同繁荣。
因此,置身于无边界竞争的时代,要在这个越来越呈现为网状的世界里有所作为,我们就不能不清楚地意识到思维创新的重要性,不能不在基因改变上痛下功夫,不能不在边界突围上深谋远虑。
石泽杰
201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