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兵临城下872天(列宁格勒保卫战)/直击二战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列宁格勒保卫战是近代史上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的围城战。兵人著的《兵临城下872天(列宁格勒保卫战)》以第一人称的写作方式,从士兵和指挥官的视角,结合大量翔实的史料和精美图片,再现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全过程,既有对战争背景和主要人物的介绍,也有对参战武器的介绍,是角度新颖的军事历史读物。

内容推荐

缺少食物,缺少能源,疫病蔓延,轰炸机在天空肆虐,每天都有大量居民死在街头……这简直是人间地狱!德军牢牢地围住了列宁格勒,企图困死里面的居民,也企图彻底毁灭这个城市。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战争中的列宁格勒居民们,生活了将近两年!苏联军民同仇敌忾,最终以无畏的姿态和气概赢得了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胜利。

英国《旗帜晚报》评价说:“在人类所经受过的、不可思议的考验中,列宁格勒的抵抗是人类取碍辉煌胜利的榜样。”

兵人编著的《兵临城下872天(列宁格勒保卫战)》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为读者生动讲述了这次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目录

第1章 “巴巴罗萨”行动

 隐藏在东线的危机

 闪击Il闪击!闪击

 以列宁命名的城市

 兵力部署

第2章 围城战的序幕

 “闪击战”遭遇“人海”战术

 围拢的铁环

 芬兰的“复仇”

 封锁波罗的海

第3章 水深火热中的不屈反抗

 绝望中的换帅

 进攻计划受阻

 游击队的成立与组织

第4章 季赫温争夺战

 攻防双方的新计划

 攻占季赫温

 苏军反败为胜

第5章 冬季的交锋

 寒冬围城

 操之过急的攻势

 柳班战役

 第2突击集团军遭困

 西北方面军的攻势

第6章 闪烁的“北极光”

 第2突击集团军的覆灭

 “北极光”出台

 “北极光”的暗淡

第7章 “火花的与“极星理

 斯大林放射“火花”

 “火花”灿烂绽放

 苏军再接再厉

 仓促进攻的失利

 不断扩展的游击活动

第8章 血腥之夏

 高昂的代价

 “黑豹”防线

 反击的序幕

第9章 高歌猛进

 屈希勒申请撤退

 德军逐渐崩溃

 苏军急于求成

第1O章 艰难的胜利

 列宁格勒解围

 苏军兵败纳尔瓦

 苏军再败芬兰前线

 尾声

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时间表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早在《我的奋斗》中,他就表达了想要入侵苏联的愿望——日耳曼民族要向东寻求生存空间,消灭“劣等的斯拉夫民族”,夺占他们的资源。

20世纪20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国悄悄地展开了军备的复兴行动,秘密地与苏联展开军事合作。德国将大量军事专家和技术人员派往苏联,帮助苏联建设兵工厂,研制新式武器。后来成为德国空军总司令的戈林以及60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德军王牌飞行员曾协助苏联训练空军,德国“空降兵之父”斯图登特帮助苏军建立了伞兵基地。苏德战争爆发之前,苏联甚至在德围的帮助下,建成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潜艇部队。作为回报,苏联允许试图复兴武装力量的德国,在苏联研制和生产《凡尔赛和约》禁止德国拥有的武器,包括重型火炮、飞机和化学武器。1926-一1927年,后来的德国“装甲兵之父”和“闪击战之父”古德里安,曾将伪装成农用拖拉机的德军坦克运往苏联喀山进行试验和演习。苏军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时,甚至邀请古德里安编写演习大纲,使他能够初步实践机械化战争的思想。

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后,本着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希特勒中断了德国与苏联的军事合作。1938年,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希特勒假惺惺地恢复了与苏联的军事合作。苏联向德国提供原材料和石油,德国向苏联提供武器装备和技术。1939年8月一1941年6月,苏联向德国提供了石油、棉花、磷酸盐、铁矿、铬矿、锰矿和有色金属等4.7亿马克的战略物资,德国向苏联提供了“吕措号”重型巡洋舰和相关设备,以及舰炮、鱼雷、水雷、潜望镜、坦克、通信设备、新型飞机和火炮的样品,300多种机床,发动机和汽轮机。1941年6月之前,常驻苏联的德国专家达到了700多人。

在“互相帮助”的情况下,双方也不忘相互掣肘。德国继续宣传苏联的残暴,试图对其民族进行瓦解。1940年5月,就在法兰两战役激战正酣之时,苏军突然开进罗马尼亚边境,要求吞并比萨拉比亚地区。岁马尼亚是德国重要的石油来源地,苏军的行动显然威胁到了德国的命脉。1940年6月,苏军占领了岁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地区。同时,苏联向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发出了最后通牒。8月,在苏联的外交逼迫和武力威胁之下,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加入”了苏联。在德国无暇东顾的情况下。希特勒只好承认苏联的既得利益。当西线和巴尔于半岛的局势稳定下来之后,他准备向苏联发起进攻。一旦击败了苏联,英国就无法独立支撑下去,而且能够夺取大量的粮食、石油和作为奴隶的劳动力。

德军在西欧和巴尔干半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这让希特勒的信心极度膨胀。苏联“肃反运动”和苏芬战争中苏军拙劣的表现,也使希特勒相信苏联内部已经“腐朽”。他认为:“只要临门一脚,就能让整个破烂的房屋轰然倒塌。”  为此,德军制订了巴巴罗萨计划。巴巴罗萨是德国历史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里德里希一世的绰号,即“红胡子”,音译为“巴巴罗萨”。在战略目标上,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存在一定分歧。德军将领认为,德军应该直扑苏联首都莫斯科。希特勒认为,莫斯科只具备政治象征意义,德军应该首先拿下波罗的海地区和乌克兰,夺占那里的资源才是首要目标。

此时,苏联的国力已经有了很大幅度的提升。20世纪30年代末,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世界第一的美国。1941年6月,在苏德边境上,德军与仆从国军的规模已经超过了苏军,但也只是在人数上占优势,苏联全国的兵力总数仍然超过德军。飞机、坦克、火炮和迫击炮等技术兵器的数量,苏军反而超过了轴心国集团。

然而,苏联方面也存在大量问题,导致他们在苏德战争之初陷入了极大的被动。“肃反运动”,使大量苏军指挥员惨遭杀害或迫害,大量“政治过硬”但毫无军事指挥才能的军官攫取了军队的指挥权。德军指挥官、技术兵种的官兵经验丰富、训练有素,能够抵消苏军技术兵器的规模优势。在德军积极准备入侵苏联之时,苏军也制订了进攻德国的计划。只不过,德军的“海狮”计划迷惑了苏军,让他们以为德军的重点始终在西线。苏联情报机关和参谋人员发出德军即将入侵的警报,斯大林却非常相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约束力,认为德军不会入侵——即使入侵,强大的苏联红军也能够将德军赶回去。在这种情况下,苏德边境地区的苏军都没有进入警戒状态。苏联空军的飞机整齐地停在机场上,无线电机故障频发,缺乏加密的信息经常被德军截获和窃听。苏联陆军的部队之间缺乏通信手段,有限的无线电联系方式也比较落后。例如,苏军将步兵代称为“铅笔”,将坦克代称为“盒子”,这些代称几乎立即就能被德军参透。大量先进的重型火炮没有配备足够的弹药,且缺乏有效的运输工具进行部署。苏军坦克数量庞大,装备良好,但后勤乏力、保养不足,坦克兵缺乏经验。P3-5

序言

一场世界之战,两大阵营,六大主要战场,60多场重大战役。

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0多个自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这是人类战史前所未有的的激烈与残酷,承载的英勇与哀伤,给后人留都足以让它成为经典。要想真正了解这样一场浩大的战争,我们不能只是纸上谈兵,纵观全局,我们应该有一个真切的、务实的视角。

于是我们从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多部由个人撰写的战后回忆录中,选取了一系列战争中真实存在的人物形象,借他们曾经“直击”战场的经验、对战争最真切的感触,来告诉世人真正的战争究竟是什么。

在文中,你可以像大多数历经血与火的战场的老兵一样,回忆战场的冰冷,也可以像某位元帅一样思索战况,考虑战局走向,如窥看,如亲历,就像你亲临了战场,拥有了那些遥远、真实而充满硝烟味道的回忆。而无论是哪一个人的回忆和讲述,都是我们观察战争、理解战争的绝佳方式。

在他们的诉说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战机厮杀于不列颠上空,铁甲集群征战于东线冻土,航空母舰对决于中途岛,百万士兵登陆诺曼底,从波兰到马其诺防线,德军坦克的铁蹄践踏了欧洲大部分土地;从不列颠到莫斯科,反法西斯同盟国背水一战挫败法西斯的狂想;从珍珠港到中途岛,庞大的舰队点燃沸腾的海洋;从斯大林格勒到瓜岛,反法西斯同盟国绝地反击变换攻守的战局;从诺曼底到柏林,东西两线的大军将红旗插上大厦顶端……

直击战争背后的战争,破译真相背后的真相。让我们直击二战,还原战事,再现真实而充满亲历感的战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2: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