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经营战略全史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日)三谷宏治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哈佛商业评论》优秀经管类书籍榜首图书!

日本商业图书大奖获奖图书!

三谷宏治经营管理力作,中国大陆强势发行。

《经营战略全史》带你重踏世界名企百年经营之旅,深度展现经营战略、名企成长从0到1的艰苦卓绝。

《经营战略全史》为创业者、企业经营者、MBA课程学习者提供权威的理论讲解与实战范例!

50位世界殿堂级经营战略大师的饕餮盛宴:泰勒、梅奥、法约尔、安索夫、钱德勒、安德鲁斯、巴纳德、德鲁克、亨德森、波特、明茨伯格、克里斯坦森……

囊括全球近100本必读商业图书之理论精华:

《创新者的窘境》《蓝海战略》《精益创业》《从优秀到卓越》《基业长青》《第五项修炼》《企业再造》《世界是平的》……

内容推荐

在三谷宏治所著的《经营战略全史》中,人们可以学到两件事情:一是“经营战略论如何解决当时社会及商业面临的问题”,二是“现代创新理论的构造”。前者对一直学习经营学的人来说是极好的温习材料,而后者则是对有志于商业经营的人极好的指南。

这本书并不是学术书籍,也不是经营咨询类商业书籍。它是一本以泰勒和梅奥为开端的、描绘100年经营战略理论变迁的、前后300多页的“故事书”,因此本书并没有偏重学术、咨询或者企业中的任何一方面。

如果你学习经营战略,无论是入门还是结业,敬请阅读本书。

目录

序言

第1章 近代管理学的三个源头(1910—1930年代)

 “巨匠们的午后”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与人际关系学始祖梅奥

 ·泰勒如何将“科学管理法”导入充满怠工、不信任和恐惧的19世纪的工厂

 ·福特创造的大规模生产系统催生出的“大众富裕阶层”

 ·梅奥发现“人的社会属性”

 ·专栏马斯洛的梦,释迦的觉悟

 ·法约尔定义“企业活动”并制订整个公司的“管理流程”

第2章 近代经营管理的创始(1930—1960年代)

 “巨匠们的午后”2:经营战略之父安索夫与最初的经营史学家钱德勒

 巴纳德以“经理人员的职能”激励了那些为世界危机而苦恼的顶尖人物

 德鲁克:将经营管理的实用性推广到全世界的“传道师”

 安索夫:带来“市场竞争”理念的真正的经营战略之父

 钱德勒:真的说过“组织跟随战略”这样的话吗?

 鲍尔:创立麦肯锡公司,推进“结构战略”

 “巨匠们的午后”3:战略设计之父安德鲁斯与定位学派领头人波特

 安德鲁斯:推广“战略设计手段”,深信战略即艺术

 专栏SWOT分析法的真面目

 科特勒:市场营销领域的德鲁克

 专栏产品生命周期战略的冲击导致“市场营销的死亡”

第3章 定位学派的大发展(1960—1980年代)

 “巨匠们的午后”4:麦肯锡公司的构筑者鲍尔与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创立者亨德森

 亨德森主持:波士顿咨询公司的诞生及“时间”“竞争”“资源分配”的飞跃

 专栏“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是外部环境与竞争的结合

 格鲁克主导的麦肯锡的逆转

 定位学派的佼佼者波特

 专栏战争与经营战略:从克劳塞维茨、兰切斯特到孙武

第4章 能力学派的群雄割据(1980—1990年代)

 佳能与本田:鲁莽的日本企业的跃进

 专栏丰田生产系统:库存即是恶!

 “巨匠们的午后”5:《追求卓越》的作者彼得斯与《时基竞争战略》的作者斯托克

 反定位学派的彼得斯等人的热门作品《追求卓越》

 因标杆管理法而复活的施乐、西南航空和福特

 斯托克在东京的作品《时基竞争战略》

 哈默:危及自身的破坏性再造

 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面向未来的成长战略——核心竞争力

 专栏味之素的核心竞争力经营

 福斯特主持的麦肯锡的革新战略

 革新者们从特曼创立的硅谷而来

 圣吉与野中的“组织学习”

 巴尼在“资源基础理论”中提到的资源优势

第5章 定位论与能力论的统合与匹配(1990年代—)

 “巨匠们的午后”6:归来的佼佼者波特与能力学派的领头羊巴尼

 波特在世纪末发起的反击:什么是战略?

 明茨伯格的“组织结构”经营战略

 卡普兰与诺顿提出的管理方法:平衡计分卡理论

第6章 21世纪的经营环境与战略诸论(2000年代—)

 “巨匠们的午后”7:年轻的天才熊彼特与“颠覆性创新”的克里斯坦森

 企业行将消失:世界环境的不安定化与不确定性

 世界在膨胀!“新兴国家抬头”与“复杂化”

 打破分界线!产业、企业、机能的融合与重组

 世界聚焦的经营主题:“创新”“领导能力”“学习”“网络”“社会性”“全球化”

 克里斯坦森主张的催生“颠覆性创新”的“领导力”

 BOP、新中间层和戈文达拉扬的“逆向创新”

 埃文斯所洞见的“网络”的本质

 专栏“测量”的力量改变经营

 组织学习的新动向:未来中心、知识产权战略及工作转变

 “巨匠们的午后”8:从竞争到协调的格拉顿与不竞争的蓝海战略者莫博涅

 “社会”吸引了当世伟才

第7章 最后的答案:“适应性战略”(2010年代— )

 沃茨的打击:不从历史中学习,而是从集体智慧和对照实验中学习

 施密特和佩奇领导的谷歌超级试错型经营

 哈福德在《适应性创新》中指出的理想组织的陷阱

 专栏日本军队失败的本质与美国军队失败的本质

 IDEO布朗的设计思维:快速、轻松、实际体验

 专栏从不预判流行的时装品牌ZARA

 总结:攀登经营战略这座大山

 布兰克与莱斯从实践中总结出的“精益创业”

 波士顿咨询公司的里维斯提倡适应性战略

补章 俯瞰全体的B3C框架(1996年— )

 “巨匠们的午后”(番外篇):德鲁克与我

 为撼动“巨象”而生的B3C框架

 用B3C框架定义战场

 用战场战略大步前进

结束语

试读章节

泰勒如何将“科学管理法”导入充满怠工、不信任和恐惧的19世纪的工厂

年轻的泰勒的挫折与忧郁

这个叫作经营战略全史的故事,就从一个名叫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1856—1915)的人说起。为什么要以他为开端?因为他正是一切的起源。

这位考入哈佛大学法学系的天才入学不久就因眼疾而退学,成为了水泵工厂的一名见习工人。那个时候他19岁(年龄会有前后1年的误差,下同)。22岁的时候他转入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工作,很快就从机械工提升为工厂的组长,并致力于提高生产率的研究。

从那时候往前倒推100年,英国工业革命的中心从织布机和纺纱机的改良转移到了冶铁技术的改良。动力装置(蒸汽机)的开发催生出了铁路和蒸汽船。

商业发展的中心地域扩大到了德国和美国,托马斯爱迪生(1847—1931)的发明实现商业化使得电能被广泛地应用,街道和工厂在夜里也能亮如白昼。

但那时的工厂中到处充斥着怠工、不信任和恐惧。那时的工资体系是单纯的多劳多得制,本来应该是干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但是,一旦工资过高时,管理人员会擅自调整工资水平,这样一来到手的工资就没有什么变化。“只会工作没有用”,于是怠工行为开始蔓延,以至于努力工作的人反而成了罪人。而管理者方面只会用“上进者有奖”(以斥责与解雇的形式)来应对这种情况。

年轻的泰勒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决心改变这种两败俱伤的现状。

“科学管理法”带来生产率的急剧上升

为提高生产率,泰勒做了许多实验与研究。他用秒表计算时间,用尺子计算移动距离,彻底改变了当时“经验测量”的方式,用精确的测量代替了目测。

在伯利恒钢铁公司研究铁锹作业期间,他认识到了计划与管理业务的重要性。

当时的伯利恒钢铁公司每天有400—600名工人。这些工人的工作是用铁锹铲起并搬运矿石或粉末。每天要搬运的矿石大小和形状不同,工人们就根据各自的喜好选择不同大小的铁锹。想要轻松的人会搬运小块的矿石,而自觉力气大的人会选择大块矿石搬运,直到累得精疲力竭。由于各人的工作方式不同,每个人的工作量也没法统一计量。

泰勒选了两个人开始了实验。他首先分析最适合的重量,最终明白了最适合的重量应该是每锹21磅(9.5千克)。结合各种搬运对象的形状以及每锹21磅的标准,他准备了8种不同型号的铁锹。

他的优化研究甚至具体到铁锹下铲的速度与高度、上扬的时间,并且优化了工资体系,提出了为超额工作量支付超额工资的阶梯型工资制度。

但是这样一来,除了现场监督人员之外,还需要增加计划管理人员,以便根据当天的工作内容来分配人员,并发放不同型号的铁锹。这当然会产生新的成本。

那么,这样的改革结果如何呢?

作业人员每天的平均工作量从16吨增长到了59吨,是原来的3.7倍。与此同时,作业者的日平均工资从1.15美元提高到了1.88美元,提升了63%,而整体的成本降低了一半还多,从每10吨72美分降低到32美分。劳资双方都获得了更大的收益。

能够刺激劳动者的因素是工作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因素

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时代开始,泰勒就取得了众多的专利权,35岁的时候他已经独当一面了。除了伯利恒钢铁公司之外,他还改革了许多企业,使劳动者的工资得到了提高。

最终他把自己取得的所有成果汇成了一本书:《科学管理原理》(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1911)。那时泰勒55岁。

P6-9

序言

经营战略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由不同的起源发展出不同的流派,流派的发展蜿蜒曲折,流派之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如果把经营战略的历史当作对手,那么它一定是最为复杂、最难对付的对手。

但无论多么复杂的对手从本质上看都是相同的。它们之中仿佛有一条脉络,只要你抓住了这条脉络,它们就会成为你最强有力的武器。而本书的目的就是帮你抓住这条脉络。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几十年间的经营战略历史,我们应该说“1960—1980年代之间是定位学派占有压倒性的优势,80年代以后则是能力(组织、人事、流程等)学派占有优势”。看,简单至极吧。

前者的领军人物不言自明,迈克尔·波特(1947— )被称为活着的管理学传奇;后者的领头人众说纷纭,我们姑且认为是杰恩·巴尼吧。

定位学派的观点是“外部环境很重要,在盈利行业占有竞争优势者胜”,。而能力学派则认为“内部环境重要,企业自身的优势才是取胜关键”。双方都得出了“对方的理论会拖垮企业”的研究成果。

双方的争论与14—15世纪英法百年战争颇有相似之处,只是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争论出统一的结果。

大泰勒主义与大梅奥主义的战争阴影

上述两大派的战争中还有另一场引入注目的战争:可称为大泰勒主义的“定量分析论”和暂时称为大梅奥主义的“人际关系论”之间的争论。

定位学派中几乎都是信奉“经营战略的制定可经由定量分析和定型计划流程解决”的大泰勒主义者。

“安索夫矩阵”“SWOT分析”“经验曲线”“市场增长率一相对市场份额矩阵”(产品·投资组合矩阵、PPM)“商业系统”“五力分析”等一系列人所共知的分析工具都是这个派别创造的。他们以此制定战略,改变产品的生产流通环节以及组织结构。

然而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之后,那些信奉弗雷德里克·泰勒(1856—1915)等人、将定量分析及定型计划流程奉为圭臬的大企业却陷入了经济衰退的大潮之中。于是以通用电气公司为首的几家奉行大泰勒主义的公司实施了分权化、总公司取消分析部和战略担当等整改措施。

另外,相当一部分能力学派(约半数)坚定地认为“企业活动应侧重于人际方面”。其中就有人际关系论始祖——乔治·埃尔顿·梅奥(1880—1949)流传下来的一个流派。

“优秀的领导能力无法打分”“组织的柔软性无法量化”“如何划分学习组织”,这些理论确有其道理。想想看,谁能把史蒂夫·乔布斯定量分析呢?

但波特提出了反论。他的说法是:在战略开发方面,总要用到分析技法,而那些无法被分析的因素很难被大企业容纳,反过来说,“基于人际关系论的经营战略模式恐怕只适合独裁者”。

常用的第三种方法:试错法  活跃在经营战略学全领域的超级通才亨利·明茨伯格(1939— )这样认为:“一切依照实际情况。当外部环境较重要时就使用定位学派理论,当内部环境较重要时则使用能力学派理论。”

笔者认为这才是优秀的方式,因为这并不局限于哪一种理论。但是,这样包罗万象的方式恐怕也只有明茨伯格这样优秀的人才能运用自如。

当21世纪来临时,经济和技术发展变化的速度都突飞猛进,现有的定位学派或是能力学派的理论都将迅速地陈腐化,无论是大泰勒主义还是大梅奥主义都将难以施展拳脚。这将是一个革新的时代。

适应新时代的将会是适应性战略。若要详细解释,则可以这样说:不试行不知错,想要知道应该适用定位学派理论还是能力学派理论,就使用试错法吧。

战略制定和计划流程将因此而改变,若认真试行试错法,甚至连企业的生存方式也将改变(开放化)。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由败转胜,这其中就有适应性战略的功劳。以上就是简略版的《经营战略全史》,各位以为如何?

向过去学习的意义1:原创的力量

行文至此,笔者仿佛听到了这样的呼声:“只要学最新的知识不就好了”“不需要学习过去流传的那些陈腐老旧的知识”。

……

挑战追本溯源,挑战易读性、趣味性

因笔者未能作出最充分的调查研究,故而许多事情未能一一查明。

不过,与旧公司的同事详谈,并参考了第一手的英文版书籍之后,我有了新的想法。我开始认真地思考现在流行的理论真正的源头在何处。

最终的结果是,本书正文是从活跃在20世纪开端的前辈们开始描写的。泰勒、梅奥、法约尔,这三位巨匠创立的“思路”是经营战略理论的基础中的基础。

本书追求的另一个目标是易读性和趣味性。诚然,追求通俗易懂会造成叙述简略从而导致偏差,而趣味性则是严肃的学术书籍中本不该出现的因素。

但是,不这样做就很难向普罗大众传播经营管理思想。所以笔者在书中各处都夹杂了“巨匠们的午后”这样臆想中的对谈。于是就有了泰勒对梅奥、安索夫对钱德勒、波特对巴尼等9个也许发生过,或者如果真的发生,将会很有趣的对谈。

笔者的目的是希望读者能够更加贴近这些巨匠们。他们虽然是行业的巨匠,但并非高高在上的神,他们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再次强调:这些对话都是虚构出来的。)

本书的内容与使用方法

本书大纲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20世纪初的三派理论的开端,1950年前后的近代经营管理理论的创立,之后是60一80年代定位学派的统治,80年代中期开始能力学派的中兴,90年代后期定位学派的卷土重来,然后是2000年代结构学派登场。最后是最近10年的经营战略理论的解说,以及适应性战略的实际意义。

本书将以各派思想的中心人物为焦点,阐释各种思路的由来、巨匠们做出了怎样的功绩以及该派思想的后续发展。

本书的后半部分罗列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和关键性图表。

本书的使用方式有以下几种: .

·教科书式:浏览经营战略理论的流传、史实及相关条目

·百科事典式:可查找条目的相关信息

·小说式:可欣赏经营战略理论的诞生与发展

笔者深信,即使是深谙此道的资深人士,也可从本书中领略到新的视角与观点。因为本人即属此种情况。本书内容浅显易懂,适合推荐给经营理论的初学者,高校学生也可自如阅读本书。

那么接下来,由经营战略理论的巨匠们上演的跨越100年的冒险剧即将开始了。

后记

你现在在哪里?

本书中涉及的登场人物132位,书籍72本,公司110家。纵览20世纪初期开始的100年,介绍了90余个经营战略的概念,包括其背景及发展变化。

不知道各位读者的公司或者组织目前处在这庞大经营全史的哪一部分?

处于什么样的事业环境、拥有怎样的定位?为了在某个定位上取得成功,培养出了怎样的能力?是否已经达成了既定目标?

万一(恐怕是大多数情况下)以上这些因素都处于模糊和不充足的状态,就应该尝试新的做法了。

说是新的做法,但也没必要一定自己创造。每天都在登场的“新”概念,其实早在15—40年前就被先人们提倡过了。

于是问题就成了倾听哪些先人的说法,怎样去实现这些说法。

应该选择适合自己公司状况与能力的一种经营战略,改良并使之成为自己公司的东西。

那么,你选择哪个?

前面所列举的这许多经营战略理论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广为人知(在日本则另当别论)并被多数企业实践过的理论。

同时要指出的是,“几乎所有”的理论都因“难以实行”或被当作“无法得到成果”的不完整理论而舍弃。

如果不这样做,就无法产生新的经营战略理论。举例来说,如果产品生命周期战略真的是完美无缺的,其后就不会产生任何市场理论。因为“市场已死”。但它是不完整的,所以又产生了新的战略。

爱嘲讽的超级多面手明茨伯格曾经说过:“所有的理论都是错误的”,但是“管理者又必须选择其中一个”。

物理学出身的社会学者哈福德还说过:如果试错经营失败,公司消失的话,“那就让它消失吧”,“应注意的(不是企业)是自我(自身)的成长”,“(作为个人)要有失败的勇气”。

本书的价值所在

从以上角度来说,本书存在的价值也许是“不做无谓的失败”。希望本书可以成为读者个人进行全面迅速的试错型经营的助力。

为此,我在本书中花了一番功夫:评传或学派介绍,针对这一点,笔者将本书制作成包含当时社会状况的故事形式,以总览式的叙述使概念容易理解。

②在文中,介绍了相关的书籍、论文和人物,并附上照片和书籍图片,关键性概念也用图解方式介绍。这样一来就可以用一本书理解全体经营战略概念,便于学习。

③对于公司或组织(有意或无意)采用的“战略类型”或其“构建方式”,理解其意义、特征和局限。

多数的日本公司还停留在(、超)古典主义的波特与安德鲁斯(SWOT分析)式的经营战略阶段。恐怕这是因为以前的经营者大多在哈佛商学院学习过吧。

如果想认真地审视自己公司的状况,并思考今后应使用什么“战略类型”或“构建方式”,这本书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但是,留给我们慢慢思考的时间恐怕不多了。因为现代社会追求的不是深思熟虑之后的行动,而是高速的试错行动。

我与经营战略:波士顿咨询公司、埃森哲、英士国际商学院

在大学学习物理学之后,我进入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9年半(其中英士国际商学院一年半),然后在埃森哲工作10年,总计将近20年的时间我都在从事经营咨询工作。

在这期间,我在波士顿咨询公司接触了乔治·斯托克和菲利普·埃文斯,与马丁·里维斯共同完成过项目,也结识了许多麦肯锡公司的知己。曾在埃森哲公司与迈克尔·波特陷入争论,也曾在英士国际商学院听过金伟灿的授课。

在职场社交网站领英(LinkedIn)上调查一下,就会发现本书中登场的每个人物与其他人都只隔着一到两个人,这么说世界果然很小。

2006年,我开始致力于面向社会人士、家长、老师以及孩子的教育活动。每年我都为数千人演说、讲课,并且不断地出书。

我的目的是,提升所有人的想象力和决策能力。因此我在著作中追求“易读性”和“趣味性”。

直到去年夏天,Discover 21(日本的一家出版社)给了我这本书的启示。他们问我:“能不能写一本50年跨度的经营战略史?”

我回答:“50年跨度哪里够,要从源头开始写才有意思。”于是我开始了痛苦并乐在其中的奋斗。

百年知识之旅的终点

我先是花了整整一个月,制作了一份年表。然后用了一个半月写正文,又用了三周的时间插入图片。我的目的是“易读性”和“趣味性”。

写作的原则是:决不能歪曲史实,又要将这1 00年来经营战略史庞大的智慧与实践经验汇集在一本书中,还要让初学者也能轻松读懂。所以本书的原稿都事先通过了家人的阅读。

希望本书也能让MBA学位持有者和经营爱好者感受到十二分的乐趣,至少我本人是这样的。

写作的连续程度连我自己都感到惊讶。

我总览并整理了分散的知识,能将其中的冲击性和趣味性带给大家是对我最大的奖赏。

最后,让我在一长串感谢中结束这本书——

感谢向我投来这份庞大“题目”的Discover 21出版社的社长干场弓子,感谢在庞大的编辑工作中坚持到底的原典宏,感谢给本书带来崭新设计的吉冈秀典,感谢为各位巨匠们注入生命的插画作者长崎训子,感谢为我制作了许多精美插图的荒井雅美,感谢将我培养成经营战略顾问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和埃森哲公司,还要感谢长期以来一直支持我的家人和许多位朋友。

谢谢你们。

2015年4月

金泽工业大学虎之门研究生院教授

三谷宏治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5: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