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民,资产阶级革命家,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华革命党、广东非常大总统府及国民党政府中担任要职。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自传》一书即是其自己写的一部传记。从他幼年开始讲起,到1912年7月再任广东都督为止的一段经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胡汉民自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文献丛刊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胡汉民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胡汉民,资产阶级革命家,国民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也是国民党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曾先后在南京临时政府、中华革命党、广东非常大总统府及国民党政府中担任要职。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自传》一书即是其自己写的一部传记。从他幼年开始讲起,到1912年7月再任广东都督为止的一段经历。 内容推荐 作者在《胡汉民自传》一书中,回顾了自幼年至1912年7月再任广东都督的经历,着墨的重点在求学,追随孙中山进行反清斗争,以《民报》为阵地与保皇派进行论战,民国成立后在总统府秘书长任上的作为等,是民国史研究方面的较为重要的参考资料。后节录姚渔湘的《胡汉民先生传》,简述了胡汉民的生平,并介绍其政治、外交、军事、教育、党务方面的主张。 目录 胡汉民自传 一、家世与少年时代 二、前清钳制汉人之政术 三、清廷之排外与媚外 四、游学日本与退学归国 五、就任梧州中学总教习与宣传革命 六、再度游学日本与对梁启超之批评 七、初见总理与参加同盟会 八、编辑《民报》及与保皇党之论战 九、对由日退学归国问题之意见 一○、使用青天白日旗之决定 一一、随总理赴南洋与亲历镇南关之役 —二、策应河口起义 一三、黄冈起义之经过 一四、对杨度与刘光汉之批评 一五、在南洋对保皇党之斗争 一六、劝汪兆铭勿行暗杀 一七、任南方支部部长与策划广州新军起义之经过 一八、设法营救汪兆铭 一九、筹划辛亥三月二十九广州起义 二○、广东之光复与出任都督 二一、出师北伐 二二、清除粤省反动分子 二三、改选广东省会议员与应付英人办法 二四、对党人之观感 二五、袁世凯之阴谋 二六、从总理至沪转宁与襄助组织临时政府 二七、在临时政府时期之作风 二八、迁就南北和议之真相 二九、同盟会之改组与各省都督之更动 三○、随同总理游历武汉 三一、复任广东都督 胡汉民先生传(节录) 一、幼年家世 二、从事革命 三、广东都督 四、讨袁护法 五、主持广东政务 六、共党把持赴俄考察 七、出国考察 八、从事著作 九、病卒广州 十、思想与著作 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余父文照,为江西庐陵县延福乡青山村人。累世业农,至祖父宦游来粤。父治刑名,就幕州郡。母文姓,江西望族,能为诗,且解音乐、围棋。余以千八百七十九年出生于广州番禺县。幼即从父母流寓博罗、茂名、德庆等县。父性廉介,其客州郡,稍不合,即拂衣去。生五子二女,食齿繁,故家常贫。母极勤俭。余幼时最见爱于母,既就学,记忆力独强,由是父亦爱之。幼年事无足述者。惟记于六岁时随父母至高州,途中雇挑夫,给以工资。辄为夫头干没,夫役咸咒骂,夫头方施施然从二烟馆出,各夫见之,复无如何,余甚怪各夫之懦。又七岁时,寓高州府衙,与老仆过衙中审讯处,适刑扑犯人,犯人号呼如豕啼,余急走避,数月不敢出。此二事印象颇深,故稍长亦未尝有叱责婢仆之事。其时太平天国失败,满清为中兴时代,仍以八股科举取士。余十—二岁时,日能诵数千言,遂尽读所谓十三经者,更及史记、古文辞之属。下笔为古文时,文俱斐然可观。一八九一年秋,父病殁,由是无力从师,仅自修于家。一八九三年母复病殁,凡两月始克举殡。家庭生计,盖有不堪言状者。 父教至严,而余则极孝。父患病以误信庸医者言,沉绵数月,余闻长兄进谏而为父所斥,则亦默然退。至父病革,余哀且愤,骤入厨取刀欲斫杀某医,叔父某掩入,夺其刀,举家以为将自杀以殉,母哭尤哀,余亦伏地哭,而某医闻声逃,十年不复见矣。母死以家计故,与长兄清瑞各课徒糊口。兄与余友于最笃,兄治经最力,余不能也。余年始十六,门徒有十七八岁者。既课徒,复须自修,且时应考书院,博膏伙以赡养弟妹。尔时中国学子皆不识所谓卫生之说,惟夜继日,穷年苦攻。父母见背,而一兄一姊两弟,皆以医养不足,相继殂谢,以是常忧伤憔悴,而壮年体弱多病,俱缘于此。幸而知识欲颇盛,又能为诗,忧愁有所发舒,故不致发生厌世思想。十五六岁从书籍中见顾亭林、王船山诸人著述,深感满洲政府以异族宰制诸夏之无理。适有中日之役,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使当时学界为之激昂,辄攘臂而谈时务,顾皆无要领,于余心未餍。独孙逸仙博士忽谋革命于广州,则以为空前奇举;然其时实未识孙先生为何如人,且无由与通;惟有间从耶稣教会信徒来往,稍知—二,因孙先生本为教徒。其时耶教乃官府所慑畏,间有秘密出版之书籍,亦由教徒密为输卖,教徒尔时常有同情于反对政府者。如是者十年,其后则反是矣。清廷败于日本,其腐败而无能力之弱点,无从掩蔽,少数较开通之官僚稍欲引进嗜新敢言之士,以与顽固者角胜,其动机亦缘于帝后党派之争。清朝袭用中国从来宗法社会制度,西太后以女主握政权者二十余年,谓之垂帘听政。至光绪帝载活既长,名虽归政,而在朝大官大抵为太后所任用。有翁同龢者,为帝师傅,欲拥帝而排斥后党,于是文廷式、康有为辈由是不次进擢。中日之役,以海军年费辄移入内务府为颐和园用(太后所居),为召败之一因,军事当局之李鸿章,亦抗疏言之。后党多老朽,既败于强敌,则亦稍敛,以让所谓维新变法之新进,此一八九六、七、八年政局之情形也。 P1-4 序言 出版说明 文献史料是认识和研究历史的基础,民国史研究自不例外。为了给民国史研究者和爱好者提供史料利用上的便利,我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等学术机构合作,推出“民国文献丛刊”。 “民国文献丛刊”首批图书中,经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授权,列入了原属“传记文学丛书”和“传记文学丛刊”的一些作品,包括《刘汝明回忆录》、《银河忆往》、《逝者如斯集》、《颜惠庆自传》等十九种。 由于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个人的政治立场的影响,一些作品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时代局限和政治色彩,一些个人视角的描述与评论,难免有不符合事实之处,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各派政治势力和社会组织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除了作必要的技术处理外,基本保留了作品原貌。希望各位读者在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着眼于其文献价值,辨析真伪,而获得本真的历史事实。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一四年七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