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集(廖奔戏曲评论集)》是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人才培养资助项目“戏曲评论高级研修班”教材之一,是著名戏剧理论家廖奔先生近年戏曲评论合集。
本书共四十余篇,有对20世纪中国戏曲发展创作历程的描述,有对作品和作家的解读;有对戏曲生存现状的调查和发展的展望。
《反刍集(廖奔戏曲评论集)》收录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廖奔先生戏曲评论40余篇。书中既有对20世纪中国戏曲发展历程纵向的描述,也有对当下戏曲创作整体面貌横向的研究;既有对某部作品的剖析,又有对某个作家创作轨迹的解读;既有对地方剧种生存现状的调查,也有对京剧艺术发展的展望。
蝉蜕的艰难——20世纪中国戏曲蜕变历程的宏观描述
戏曲三十年:与时代共进
戏曲生态八论
戏曲:从迷蒙走向坚实的探索——评川剧《潘金莲》
郑怀兴剧作的个性及其超越价值
地方剧种的舞台个性——看豫剧现代戏《倒霉大叔的婚事》
舞台氛围的整体传递——桂剧《泥马泪》印象
同传统人格理想的含泪告别——评剧《风流寡妇》的内在意蕴
现代形式感的舞台铸合——由川剧《四川好人》引发的思索
舞台现代美的重创——长春评剧院《美神》观后
文化撞击中的迷惘——论湘剧《山鬼》的象征意蕴
梨园悲曲《节妇吟》
沟通历史与现实的审美场——在京剧《曹操与杨修》座谈会上的发言
雄浑、苍凉的历史审美——京剧《甲申祭》祭
昆曲、文人情趣与新文人剧——看昆剧《少年游》随感
与郭启宏论昆曲《司马相如》书
图兰多——文化语境的置换
从鲁迅作品意象到越剧《孔乙己》
热辣·纯情·浓郁·温馨——看川剧《金子》
火红的龙舟闹起来——看荆门花鼓戏《闹龙舟》
从小说到戏曲舞台的转型——谈京剧《骆驼祥子》、越剧《孔乙己》的改编
群莺唱出绕粱声——看上海昆剧团演出《牡丹亭》
警惕:大制作的误区——看上海越剧院新版《红楼梦》有感
依形取神 翻古为新——温州南戏新编系列剧目展演观感
守望的意义——论黄梅戏《徽州女人》
高墙夹隙里的生命状态——看晋剧《大院媳妇》
准确的文化定位——看豫剧《香魂女》
现代派意绪与评剧的结合——评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谈
传统的智慧——阅读《金刀记》
正气的颂歌——看中国京剧院《瘦马御史》
清歌一曲颂梅郎——看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
清丽·凄美·深沉——感受甬剧《典妻》
活泼欢快新南戏 古色古香《错立身》
老百姓心中的村官——看豫剧现代戏《村官李天成》
梨园正气的历史颂歌——看裴艳玲演新编京剧《响九霄》
观念挪移与文化阐释错位——美国塞氏《牡丹亭》印象
东西方文化撞击中的梅兰芳
人因品而见高 艺由境以入神——纪念盖叫天诞辰110周年
人民记住了常香玉
豫剧苦戏大师崔兰田
杨兰春与豫剧发展——《杨兰春传》序
尚长荣的意义——兼及新时期京剧艺术的继承与创新
古典优雅——谈王仁杰
黑土地上戏之灵——白淑娴与龙江剧艺术研究
为地方戏说几句话——兼评余秋雨先生“文化淘汰论”
论地方戏
中华戏曲文化美学及其现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