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为一代茶道宗师蔡荣章先生的茶道思想经典作品,相当于国际“无我茶会”的官方操作指南。
作者常年任教于高校茶文化研究中心,富于教学经验。本书内容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不同层次读者皆能有大收获。书中,作者蔡荣章先生率直地通过拥有完整系统的一个茶会作品,引领读者一步一步走入其茶会作品的茶道艺术内涵,将泡茶者(亦即此书作者)因茶会作品的创作升华成为茶道艺术家。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 |
分类 | 生活休闲-烹饪美食-家常菜谱 |
作者 | 蔡荣章 |
出版社 |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为一代茶道宗师蔡荣章先生的茶道思想经典作品,相当于国际“无我茶会”的官方操作指南。 作者常年任教于高校茶文化研究中心,富于教学经验。本书内容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不同层次读者皆能有大收获。书中,作者蔡荣章先生率直地通过拥有完整系统的一个茶会作品,引领读者一步一步走入其茶会作品的茶道艺术内涵,将泡茶者(亦即此书作者)因茶会作品的创作升华成为茶道艺术家。 内容推荐 无我茶会是源于我国台湾的一种新茶道形式,也是源生于中国本土的新茶道文化,为当代茶道思想的载体,现已成为世界主要喝茶地区通行的茶会形式,目前正在各地爱茶人群中流行开来。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道思想、一种茶会形式的名称,无我应被解释为“懂得无的我”,“无”中才可以生“有”,无我的无也不是“空”、不是“忘记我”、不是死亡,而是有如光线的无,乃由七彩融合而成,纷杂的生命色彩藉“茶”将之纯化为无,创造一个茶道理想国。 蔡荣章著的这本《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提供了相当精密的一套科学方法,将茶会之前、之后或进行时的“什么、何时、何地、何人、为何、如何”的实际操作技艺一览无。作品以干净清晰的笔触,解释了“无我茶会”是什么,以及如何创作茶会作品。包括场地布局(空气、空间、光线、气温、声响、插花、焚香等)、茶会类型(茶席式、宴会式、流觞式、环列式、礼仪式等)、操作细节(准备、报到、入席、泡茶、奉茶、品茶、联谊、收拾等),甚至到了一种即使无人教您,您看文照做也做得到的细腻程度,它的内容包括“何时开始擦拭自己用过的杯子?不知道喝的是什么茶,可以问吗,可以赞美他吗?茶没泡好,可以做些补救措施吗?泡茶座位上有一只小昆虫在爬来怎办?可以走到景仰的人那儿要杯茶喝吗?”等仔仔细细的问题。人们得到答案后只需照做就能克服,茶会作品就会自动产生。 目录 序: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 第一章 无我茶会的基本形式与做法 001.无我茶会的基本形式 002.无我茶会特殊做法及七大精神 003.无我茶会为何非要单边奉茶不可 第二章 场地问题 004.室内以什么场地为宜 005.室外以什么场地为宜 006.一定要在幽静与风景优美的地方举办吗 007.下雨怎么办 008.举办夜晚无我茶会时,场地需要多亮的公共照 明 009.地形特殊,无法达成连续性队形,怎么办 010.在舞台从事示范性表演时的座位排法 011.作为纪念性无我茶会时,场地如何应变 012.席地而坐时,一个人的空间需要多少,两人相隔的距离该多少,座位前面应保留多少活动空间 013.这个场地能容纳多少人 014.茶会在野外举行,卫生问题如何克服 第三章 场地的准备 015.场地规划图 016.座位的标示 017.号码牌的排列方向 018.“向心坐”与“背心坐” 019.场地有外人走动时,怎么办 020.与围观群众的区隔方法 021.号码牌的制作 022.座位标示图的应用 023.茶会名称的标示 024.音响的设置 025.解说员与表演者的位置 026.纪念性无我茶会 027.座位的控制 第四章 报到时段 028.抽签、签名等报到手续 029.人多时,如何缩短抽签与签名的时间 030.报到人数的掌握 031.人数与座位的控制 032.想让没带茶具的朋友也一起参加茶会,怎么办 033.以无我茶会作为欢迎茶会时怎么做 034.带着幼儿一起参加,应否设置“母子签”,坐折叠椅区者如何抽签 035.“对时”如何实施 036.要设“引导人员”吗 037.茶会进行间要不要有专人负责临时发生的事情 038.缺席的座位号码牌如何处理 039.工作人员何时入场 040.迟到的人怎么办 041.表演者、解说员等的座位安排 042.因无可奈何的原因使得茶会无法依原定时间进 行,如何补救 043.无我茶会是大家一起参与的茶会 第五章 与会者会前的准备 044.无我茶会茶具“精简”的要求 045.无我茶会的基本道具 046.无我茶会的“茶具”应注意哪些使用上的功能 047.如何携带茶具才好 048.保护茶具的包装器材有何应留意的地方 049.带什么“茶”才好 050.“茶”如何携带 051.泡两种茶叶时,茶具如何准备 052.泡茶用水的准备及对保温瓶的要求 053.无我茶会就座的方式 054.坐垫的功能要求 055.会前下过雨,或担心坐在有泥的地方,应增加什么配备 056.无我茶会的服装与鞋子 057.茶会间安排有茶食享用时,如何准备 058.无我茶会泡茶法举例之一:小壶茶 059.无我茶会泡茶法举例之二:盖碗茶 060.无我茶会泡茶法举例之三:抹茶 061.上述泡茶法举例,为何都没有提到温壶、烫杯等动作 062.无我茶会对“夜晚茶会灯”的要求 063.参加无我茶会应达成多少目的 064.如何轻松愉快地享受无我茶会 065.逍遥于茶会的广场 066.无我茶会的茶具就是“旅行用茶具” 第六章 就位与联谊时段 067.每人的坐垫应如何放置才会整齐 068.就座后号码牌如何处置 069.杯子正放还是倒扣的好 070.向围观者奉茶时,对外奉茶的杯子要陈列出来吗 071.安排有“供应茶食”时,带来的茶食要不要摆放出来 072.夜晚无我茶会时,茶会灯放哪儿比较好 073.户外风大时怎么办 074.茶会前下过雨,场地潮湿怎么办 075.户外昆虫的问题 076.“茶具观摩与联谊”何时开始、何时结束、有何替代方案 077.茶具观摩的礼节 078.如何发挥联谊的效果 079.如何对围观群众发放“简介” 第七章 无我茶会的泡茶与奉茶 080.无我茶会使用“简便泡茶法” 081.何时开始泡茶、何时开始奉茶 082.第一道如何奉茶, 杯子放在哪里 083.奉茶时,杯子由谁拿取, 无法蹲下的人如何奉茶, 走动不便的人如何奉茶, 盲友的茶会如何应变 084.第二道以后如何奉茶 085.奉茶时要不要说“请喝茶”, 被奉者要不要说“谢谢” 086.奉茶一定要依前后的次序吗 087.奉茶时从座位的哪一边出去 088.奉茶时遇“空位”及“不泡茶者”,怎么办 089.若许多位“品茗后活动”的表演人员未能一起泡茶,如何让他们有茶喝 090.若设有解说员,如何奉茶给他 091.如何奉茶给围观的人 092.泡茶杯数与泡茶次数如何决定 093.泡两种茶时,如何操作 094.泡茶用水不足时,如何补充 095.茶会间若安排有茶食享用,如何进行 096.茶会没安排供应茶食,可因自己泡抹茶而提供茶食吗 097.纪念性无我茶会等特种场合的奉茶法 098.对围观者的询问及要求,如何因应 099.奉茶间的礼节 100.什么时候开始喝茶,从哪一杯开始喝 101.喝茶时应快快地喝还是慢慢地喝 102.茶叶浸泡期间,做什么才好 103.泡茶进度超前或落后时,有何调节的方法 104.如何避免摄录像破坏气氛 105.无好恶之心的真谛 第八章 品茗后活动与收拾 106.何谓“品茗后活动”,如何进行,与“会后活动”有何不同 107.品茗后活动如何与演出者协商 108.品茗后活动要不要设置表演台 109.泡完茶,要不要当场清理茶具 110.如何预防收拾茶具后,壶盅的残水外流 111.收拾茶具前之擦杯动作,意义何在 112.何时开始擦拭自己用过的杯子 113.收杯礼节 114.茶具如何收拾 115.泡茶结束后还剩有茶汤怎么办 116.个人泡茶位子的复原 117.茶会如何结束 118.公共设施的收拾 119.茶会后全体合影 120.有些“人”或“事”需要特别感谢或说明时,怎么办 121.无我茶会表现的茶道艺术 第九章 茶会进行间 122.奉茶方法发生了错误怎么办 123.别人奉给您的茶少了一杯,怎么办 124.所泡的茶倒不完怎么办 125.遇到自己喝不下的茶怎么办 126.不爱喝茶,或今天不能喝茶,但又喜欢参加茶会,怎么办 127.奉茶时,发现自己的前一杯茶尚未被喝掉,怎么办 128.收杯时,遇到剩有茶汤怎么办 129.茶没泡好,可以做些补救措施吗 130.泡茶时发现水量或泡出的汤量明显不足,有何应变方法 131.可以倒一杯给反方向的芳邻吗 132.杯子的卫生问题 133.不知道喝的是什么茶,可以问吗,可以赞美他吗 134.后一道茶奉完,可以走到景仰的人那儿要杯茶喝吗 135.会后可以与别人交换茶具作纪念吗 136.茶会结束后可以再约些人原地继续泡茶吗 137.无我茶会可以使用非茶的饮料吗 138.无我茶会错误多的地方 139.无我茶会的“自由”与“法制” 第十章 主办单位的会前准备 140.举办无我茶会的时机 141.如何拟定无我茶会的名称 142.勘察场地 143.有哪些工作需要专人负责 144.谁是无我茶会的工作人员 145.“公告事项”的制作 146.“会前说明会”的举办 147.“工作检查表”的应用 148.茶会记录 149.如何掌握参加的人数 150.无我茶会的各项进度需要多少时间 151.参加无我茶会的人,应如何识别 152.无我茶会要义图 第十一章 茶会的推广 153.无我茶会推广工作如何进行 154.将无我茶会列入茶道教育课程 155.四学分的无我茶会课程安排 156.无我茶会又为茶道加了藩篱吗 157.无我茶会道场的设置 158.无我茶会茶具完整性的重要 159.无我茶会的机动性与扩充性 160.如何使无我茶会的风格与特性突显出来 161.无我茶会是随意还是严谨 162.无我茶会为什么不设贵宾席与长官致词的时间 163.无我茶会进行间为什么不放音乐 164.“品茗后活动”演出人员好也是参加无我茶会的人 165.推广性无我茶会的举办 166.无我茶会在其他场合的应用 167.无我茶会的英、日、韩译 168.什么是无我茶会的国际组织 169.无我茶会需要统一的会旗与会歌吗 170.无我茶会的传播 171.无我茶会的字面意义是什么 172.无我茶会不只是一种茶会形式 173.一人到千万人的无我茶会 174.无我茶会的四美 175.无我茶会是要求精致的一种茶道体系 176.无我茶会对个人与群体的影响 第十二章 无我茶会简史 177.无我茶会的创办 178.无我茶会的出生背景 179.为什么有无我茶会的诞生 180.从独饮到无我茶会 181.第一次无我茶会的举办 182.第一次公开举办的无我茶会 183.第一次国际无我茶会 184.无我茶会专书的出版 185.第一座无我茶会纪念碑在武夷山 186.从“无我茶会推广委员会”到“国际无我茶会推广协会” 187.无我茶会大事年表(1989 ~ 2015) 第十三章 对外解说稿 188.无我茶会解说稿 跋1:无我茶会的理想国 许玉莲 跋2:论蔡荣章的《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 许玉莲 试读章节 从绿茶、乌龙茶到红茶,各种茶有各自不同的色香味与茶性,我们应该尊重它们,并以它们的立场冲泡它、表现它、欣赏它。 四、努力把茶泡好——求精进之心 每一个人喝到的数杯茶不一定都泡得很好。往往会喝到一杯泡得又苦又涩或淡而无味的茶,这时可能会有两种情绪反应:“哪一个人泡的?那么难喝。”或“泡坏了,我可要小心。”茶道上当然尊崇后者的态度,因为“泡好茶”是茶道最基本的要求,茶都泡不好,遑论其他大道理。有如学音乐,连琴都没能弹好。还谈什么以音乐表达艺术境界?学美术,连彩笔都应用得不好,还谈什么以线条、色彩表现想述说的境界?所以无我茶会开始泡茶后就不准说话了。以便专心把茶泡好。 无我茶会奉茶时会为自己留一杯,便于了解自己的茶泡好了没有,有何缺失下一道赶紧补救。把茶泡坏了,对不起别人,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茶。长辈常告诉我们:把一件事情做好是为人最重要的修养。 五、无需指挥与司仪——遵守公共约定 无我茶会是依事先排定的程序与约定的做法进行的,会场上不再有人指挥。例如排定八点半布置会场,负责排放座位号码牌的茶友就要开始到场工作:九点报到,负责抽签的茶友就要将号码签准备好让与会的茶友抽签。抽完签的人依号码就座,将茶具摆放出来,然后起身与其他茶友联谊,并参观别人带来的茶具。九点半开始泡茶,大家自动回到自己座位,负责报到抽签等工作的茶友这时也归队。泡完第一道茶,起来依约定的奉茶方式奉茶,自己被奉的数杯茶到齐后开始喝茶。看大家大致喝完了第一道茶,开始冲泡第二道,泡妥第二道茶,持茶盅出去奉第二道茶,接着喝第二道茶……喝完最后一道茶,若排定有品茗后音乐欣赏,则静坐原地,聆听音乐,回味回味刚才的情境。音乐结束后,将自己用过的杯子用茶巾或纸巾擦拭一下,持奉茶盘出去收回自己的杯子。不用清理茶具,将自己的茶具收拾妥当,结束茶会。这期间没有人指挥,大家一个程序一个程序地依计划进行。 事先都已经排妥,并约定好了,为什么还要指挥?经常参加无我茶会,就可以养成遵守公共约定的习惯。 六、席间不语——培养默契,体现群体律动之美 “茶具观摩与联谊”时间一过,开始泡茶后就不可以说话了。等待茶叶浸泡期间,让自己沉静下来,体会一下自己存在于这个空间的感觉,体会一下自己与大地、与周遭事物结合的感觉。奉茶间,大家在一片宁静的气氛下,您奉茶给我,我奉茶给他,彼此间有如一条无形的丝带牵引着,展现一波波律动之美。这时的话语是多余的,甚至连“请喝茶”、“谢谢”的声音都是不必要的,大家照面时只要鞠个躬,微微一笑就够了。 这一节的“无声”、“默契”与上一节的“无需指挥”,让茶会的进行有如宇宙的运转、季节的更替那般自然,那么不露刀斧味。 七、泡茶方式不拘——无流派与地域之分 无我茶会的泡茶方式是不受限制的,这包括因流派、地域而造成茶具、茶叶的差异,如茶具可以是壶,可以是盖碗,茶叶可以是叶形茶,可以是粉末茶,以及泡茶方法、风格等都不受任何限制。茶具不同、茶叶不同、服装不同、语言不同、国度地域不同,但大家在同一茶会方式下努力把自己带来的茶泡好,泡好了茶,恭恭敬敬地把茶奉给抽签遇到的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 茶具、泡法不拘,又要接纳、欣赏各种茶,这不表示怎么泡都可以了吗?但是无我茶会有“求精进之心”一条,当您选定了茶席与泡茶的方式,就要把茶席布置得您当时所能的最好,将茶泡到您当时可能的最好。 服装不拘,也不要求与会者执行过多的礼貌,但在“求精进之心”的原则下,两者都要做出符合当时情境的需要。 P8-11 序言 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 茶道艺术家重视茶道艺术内涵,他可以从泡茶过程、奉茶给品茗者的往来之间、大家品赏茶叶茶汤茶器间(以上这三项简称为“泡茶”),将茶道的艺术内涵表现得很好,借着上述所说的“泡茶”,创作出自己的茶道艺术作品。 茶道艺术家除了利用“泡茶”来表达、创作、享用茶道之外,还可以借用“茶会”的形式来完成上述所说的表达、创作与享用。借用的茶会可以利用既有的茶会形式,也可以创作一个新的茶会形式。利用既有的茶会形式是侧重于表达与享用(表达之间当然还可以有“泡茶”方面的创作),但若就“茶会”这个媒介而言,想要有创作就必须创造出新的茶会形式。这就是现在我们要说的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 回顾一下历来的茶会作品,最早的可以举出“曲水茶宴”。不知道是谁创作了“曲水茶宴”。只知道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他们对“曲水流觞”已经玩得很好,唐代吕温等一群文人因为不谙饮酒,相约在“曲水流觞”时以茶代酒而产生了“曲水茶宴”(见吕温《三月三日茶宴序》)。现今各地茶界都还不断进行着曲水流觞式的茶会。 第二个例子是日本的茶室茶会,这是时当中国明代,由日本茶道先驱者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等人创建的茶会方式,至今仍然被应用,而且被视为日本茶道的代表形式。 接下来要举出英国下午茶,也说不清楚是谁创作的,有人推介给维多利亚女皇(1819—1901)的女侍臣Anna Maria Russell,Duchess of Bedford(1783—1857)。这种喝茶时间、环境、茶具、茶法、茶点等习惯流传至今,还在各地大行其道。 第四、第五个例子是由我创建的无我茶会与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无我茶会于1990年在台北陆羽茶艺中心创建,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于2010年在漳州天福茶学院(即今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创建。这两种茶会形式实施这些年来,已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形成常态性的茶会方式。 我们经常看到茶友们设置各式各样的泡茶席来展示自己的茶道艺术,如果他的泡茶表现得很好(包括了泡茶、奉茶、茶汤),我们只能说他创作了一件泡茶作品,但不能说他创作了一件茶会作品,因为他使用的是既有的茶席式茶会,不论他是独自一个茶席还是集合数个茶席。如果他组织了数个茶席,并在这些茶席间建构了一定的连锁性关系,而且形成了一个整体有机的效果,这时我们才可以说“他创作了一件茶会作品”。 既然指的是茶会。那必然是一些人或一大群人的聚会,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完成一件作品,势必就像交响乐团或戏剧一般的艺术形态,只是它表现的是茶道而已。 “无我茶会”是一种茶道思想、一种茶会形式的名称,无我应被解释为“懂得无的我”。“无”中才可以生“有”,心中充满了财富、名誉、地位、美丽与忙碌,幸福无从产生。无我的“无”也不是白痴、死亡的无,而是有如光线的无,乃由七彩融合而成,纷杂的生命色彩借“茶”将之纯化为无。 后记 论蔡荣章的《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 《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是当代茶道研究工作方向的新一章,此书直接跳过一些仍然产生困扰的课题如:何谓茶道何谓茶艺?泡茶者的身份应命名为事茶或司茶?已经掌握一定茶道学识、拥有实践及专门从事茶道活动的工作者该被称为茶人好呢还是被称为大师好呢?……此书作者蔡荣章先生率直地通过拥有完整系统的一个茶会作品,引领读者一步一步走入其茶会作品的茶道艺术内涵,将泡茶者(亦即此书作者)因茶会作品的创作升华成为茶道艺术家。 茶道艺术家、茶会作品二词之用,是蔡荣章先生的先见与期许,它让大众更加清晰知道,茶、茶道、茶道艺术的本质在哪里,让茶道艺术家理解自己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及该努力的方向,以及如何创作茶会作品。 我们认为茶道艺术应有的元素有:一、学术做基础,二、有情感和理念支撑它的内涵,三、有具体的形式将之呈献,四、被社会大众接受,并且喜欢、追随着重复做。这样它才会成为一件艺术作品。 一、无我茶会的学术基础:读者可从《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第二章至第十章了解它有相当精密的一套科学方法,将茶会之前、之后或进行时的“什么、何时、何地、何人、为何、如何”的实际操作技艺一览无遗,甚至,到了一种即使无人教您,您看文照做也做得到的细腻程度。它的内容包括“何时开始擦拭自己用过的杯子?不知道喝的是什么茶,可以问吗?可以赞美他吗?茶没泡好,可以做些补救措施吗?泡茶座位上有一只小昆虫在爬来怎么办?可以走到景仰的人那儿要杯茶喝吗?”等仔仔细细的问题。人们得到答案后只需照做就能克服,茶会作品就会自。动产生,参与茶会的人服从的是这件茶会作品的学术底蕴而不是因为它是谁发明的。 二、无我茶会的内涵:在《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第一章茶会架构里说得非常清楚,作者通过这种形象化的程序来举办茶会,是为了表述人们内心敏锐的感情与强烈的理念,谓之七大精神:无尊卑之分、无报偿之心、无好恶之心、求精进之心、遵守公共约定、培养默契体现群体律动之美,以及无流派与地域之分。 三、无我茶会呈现茶道内涵的具体形式:是在抛弃了多余的语言、色彩、器物、声音、茶类、茶法、地域、民族等藩篱后,只锁定一个原则“泡茶、奉茶、喝茶”来完成。意思即当人们要反映心里真实之精神比如“无尊卑之分”时:入座要抽签决定座位,不可选择位置或选人来奉茶或选择要喝什么样的茶。这份意念难以用说话表达,无我茶会就用一套精致的系统实施,并人人亲自用自己的身体做出来,将之体现出来让大家看得到这份茶道精神。《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第一章茶会架构,开宗明义叙述了茶会进行时简单又强烈的形式要求:1、围成圈圈,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人人喝茶。2、抽签决定座位。3、依同一方向奉茶(向左或向右)。4、自备茶具、茶叶与泡茶用水。5、事先约定泡茶杯数、泡茶次数、奉茶方法,并排定会程。6、席间不语。 四、无我茶会的被社会大众接受,并且喜欢、追随着重复做:读者可从第十一章茶会推广的方法及意义、第十二章茶会的简史、第十三章对外解说稿的内容了解无我茶会于1989年创设至今,自主性举办无我茶会的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美国、马来西亚、法国、意大利、新加坡、英国、汶莱、阿根廷等地,无我茶会被运用的次数不计其数,已经成为很多茶友学习泡茶享受茶道的途径。直至2015年。每两年一次的国际性规格无我茶会已经举办了15届,国际无我茶会持续举办的方法是让参与的各地区负责人自动成为每一届领队会议一员,自愿承办下一届。无我茶会在行政上贯彻“无”的精神:没有设立“管理总部”,不必申请或审核,无诸多繁文缛节,减轻大部分人事负担,造就大家建立同样信念去做,这种“有之前的无”的茶道思想影响着近代二十年各地泡茶者对茶道的诠释。 《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是以蔡荣章先生最初创办无我茶会的操作手册及《无我茶会180条》一书为蓝本,再加入蔡荣章先生经过二十五年实践无我茶会的实实在在功力,以干净清晰笔触书写无我茶会核心价值的十七篇最新力作(文章题目如下:无我茶会为何非要单边奉茶不可、无我茶会是大家一起参与的茶会、逍遥于茶会的广场、无好恶之心的真谛、无我茶会表现的茶道艺术、无我茶会错误最多的地方、无我茶会的“自由”与“法制”、无我茶会要义图、无我茶会又为茶道加了藩篱吗、无我茶会有用吗、无我茶会传播、无我茶会不只是一种茶会形式、无我茶会的四美、无我茶会的出生背景、从独饮到无我茶会、四学分的无我茶会课程安排、无我茶会对个人与群体的影响)集合而成。其观念的炉火纯青,看“无我茶会为何非要单边奉茶不可”一文:太过社交性也降低了对茶的专注,我们还提醒大家不必太关心喝到的是哪位茶友所冲泡的茶呢。其对茶道艺术的肯定,看“无我茶会表现的茶道艺术”一文:享用茶道艺术当是以茶会全场为对象,只怕大家太关注整场的演出效果而忽略了茶,事实上是极易导致这样结果的,所以我们提出纯茶道的理念,要大家把重心放在茶上,放在茶道艺术的核心上,只要这么做了,就是茶道艺术,而不是品茗环境艺术,不是泡茶艺术,不是道德艺术。大家会说:我不是在泡茶吗?没错,但这个前提必须充分把握住茶道的核心:茶,茶汤。 最后小结,茶会作品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它必须能使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的人们互相理解,产生共同感受,互相接受。并且融入当地风俗人情,成为其追随者的生活态度,才是一个经得起考验的茶会作品。大前提是,这个茶会作品必须提供一套强而有力的系统,让系统自己说话,最好谁也不要拥有它,它会自己活出新生命。《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一书以学术做奠基,以艺术为中心,发出叫人臣服的光芒,我们可预见,此书将成为茶道艺术研究的一部巨著。 书评(媒体评论) 在“无”与“有”间,我们只说到抛弃了这个建构了那个,但事实上,新的“有”也可以抛弃的。我们要掌握自己,掌握自己下一秒钟起的新生命,自己希望新生命是怎样的就建构那样的“有”,新的“有”要在“无”的土壤上才能生长。“无”的观念很重要,“无”的作用很重要,它可以改变命运,可以重新塑造命运。无我茶会就是体认“无”的茶会,“我”只是作为主体,作为对“无”的衡量标准,“无我”不要连在一起作为一个词汇解释。 ——蔡荣章,现代茶道思想家、无我茶会创始人 《无我茶会——茶道艺术家的茶会作品》以学术做奠基,以艺术为中心,发出叫人臣服的光芒,我们可预见,此书将成为茶道艺术研究的一部巨著。茶道艺术家、茶会作品二词之用,是蔡荣章先生的先见与期许,它让大众更加清晰知道,茶、茶道、茶道艺术的本质在哪里,让茶道艺术家理解自己应具备怎样的素养及该努力的方向,以及如何创作茶会作品。 ——许玉莲,茶道大师、《茶铎八音》《喝茶慢》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