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一大千》是作者就他和大千居士长期交往之所见所闻,对居士长达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尤其是后半生艺术活动及海外生活等,所做的一部翔实而生动的记录。作者黄天才,作为张大千先生生前的好友,用自己的视角来解读张大千的艺术人生。除了对张大千书画艺术的解析,作者还从大千对古书画的鉴赏辨识,对历代名家名迹的临摹仿造,以及对文物收藏的聚散处理等多个方面,描绘了艺术大师张大千的丰满形象,并记录成书纪念大千先生以及当年和作者一起陪随大千先生同游同聚的故友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五百年来一大千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黄天才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五百年来一大千》是作者就他和大千居士长期交往之所见所闻,对居士长达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尤其是后半生艺术活动及海外生活等,所做的一部翔实而生动的记录。作者黄天才,作为张大千先生生前的好友,用自己的视角来解读张大千的艺术人生。除了对张大千书画艺术的解析,作者还从大千对古书画的鉴赏辨识,对历代名家名迹的临摹仿造,以及对文物收藏的聚散处理等多个方面,描绘了艺术大师张大千的丰满形象,并记录成书纪念大千先生以及当年和作者一起陪随大千先生同游同聚的故友们。 内容推荐 张大千一生传奇,其艺事浮沉六十五载,半生流浪海外诸地,心系故国,情浓于技,蜚为一代国画大师。八十五载做人行事可谓来去分明、玉洁冰清。
《五百年来一大千》作者黄天才记者之笔,详述与大千交半生事。张大千的博闻强识、张大千的奇才异能、张大千的红粉情事……张大千鲜为人道的绘事幕后,皆由他一一详释。 目录 一 张大干的日本情结 二 宇宙难容一大干 三 髯翁胸次有庐山 四 空余涕泪对梅丘 五 少年狡狯惹是非 六 且安笔砚写敦煌 七 大风堂名迹沧桑 八 几件名作的故事 九 恨不相逢未娶时 十 张大干自写尘埃貌 十一 张大千奇才异能 试读章节 购藏书画 大千在日本收购古书画,除了经由书画界的熟朋友介绍之外,他也常常去逛古董文物店或旧书店。东京神田神保町一带是他常去的地方,他也常到神田邻近的“汤岛圣堂”流连,那是东京“孔庙”,里面设有一个“书籍文物流通会”,不时有一些线装古书珍本发售,书画古董亦多。 大干在古董文物界的名声传开之后,除了一些特别珍贵的书画他会亲自前往鉴赏之外,对于一般书画文物店家,他不克一一走访,就只好要求店家带了东西来让他过目选购。大千讲究排场,他每次到了东京,居停安顿妥当,就订于某月某日几点钟在某旅社某号房看画。届时,与他经常交往的店家,各自把一些可能获得大干青睐的古书画带去,让大干逐件审阅。这样的看画场面很好玩,各路店家掌柜提着日式方形包巾包好的书画文物来“赶集”,大伙坐在旅社套房的外问静静地等着,活像前来求诊的病家在等着叫号看病,有的还带有年轻伙计做助手,或夫妻同来。大干看画很快,无论是卷轴或整本的册页,他稍一展阅,就可判定画件的身价,不中意的,马上卷回或合上退给店家。有时,有的卷轴只展开到一半就被卷回了,一眼看去可以入目的,他会稍加留意,多看几眼,通常也不过费时三两分钟,满意的就回卷好轻轻放置一边。 大千看中的书画,不多问价,也不和店家讨价还价。经常和他有往来的店家,知道他是好主顾,卖东西给他,可以卖到“好价钱”,但也不敢漫天喊价。因为买主是行家,你要是狮子大开口,惹恼了他,成了他的拒绝往来户,那就得不偿失了。大干不会亏待任何携件来求售的店家,凡是没有画件被选上者(通常,多数店家都不会被选上),大干一律各发给日币一千元作交通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日币一千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我曾多次陪大干看画,见他看画如此快速,难免会觉得他“太马虎”,不够精细。有时,他拿起一支卷轴,开展不到三分之一,凑近一瞄,马上就回卷淘汰,似乎很难令人心服。一次,我从日本回台湾,见到叶公超先生,谈到这个问题,不想被公超先生抢白了一顿。记得,公超先生瞪眼望着我说:“你认为大干看画太马虎,不够精细,那是因为你功力不够!我给你打个比喻:你在外边打电话回家,告诉你太太今天事忙,不回家吃饭,对方拿起电话,喂——一声,你就知道是你太太了吧,马上就会告诉她,你不回家吃饭的事。我不相信你还会盘问对方:‘你真是我太太吗?你娘家姓什么?我们是哪一年结婚的?……’你该不会闹这样的笑话吧?大干看画是何等眼力!行家看画,先看气韵,那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气韵不错的,才值得细看,气韵不行,管他画家是谁,就不必浪费精神了。”大千先生连续多年在日本收购古书画,凭他的眼力、财力,的确颇有斩获,并且在日本收藏界及古董文物界留下许多逸事美谈,但同时也让他遭遇过一些痛心甚或伤心的事,加深了他对日本好恶难分的情结。日本的“失宝事件”,提起来始终耿耿于怀,大叹人心不古。 一次,大概在一九五五或一九五六年间,大干做客东京,被人骗去了他花费巨金甫买到手的清朝大画家吴历(渔山)所绘的一轴手卷《白傅湓浦图》。 这件曾见诸收藏界著录的名迹,早先为清末民初江苏名收藏家邵松年所珍藏。据邵所著的《古缘萃录》记载:这个手卷是“纸本、设色……枫树盈坡,芦花映水,一舟斜泊,小舫傍之,舱中三客,一妇抱琵琶,更有书童舟子……岸上匹马四人,逡巡其际,江天秋冷,波月双圆,数点归鸦,群飞撩乱,墨并画中逸而神者也。”画页之后,又有清季收藏名家吴大潋等的题跋。邵松年过世后,此图辗转为香港收藏家高燕如所珍藏。 此画后来如何归由大干收藏,大干又如何在日本失去此画,其详细经过,我并不清楚。只是多年后,一次偶然听大干谈起失画的事,经我再向丁经章打听,才知道其大概。后来又经大干的老友朱省斋在香港报纸上撰文谈及,我才知道其详情。据说,大千一九五五年旅游到了东京,旅途中听说香港高燕如有意将此图出让,大干急电香港,以重金把图卷买下,并嘱人交旅运公司托交泛美航空公司班机带来东京。 泛美班机抵达后,电话通知旅运公司派人去提取。旅运公司派了一个职员去提货。不料,提货员回抵公司后,检点货品时,单单就少了这一件画作,据说是遗忘在营业汽车中了,结果遍寻不着。一件国宝级的画作,就这么糊里糊涂地丢失了,一直未找回来。 要是说大干的这个吴渔山手卷丢失得荒唐而冤枉,那么,大干的另一件旷世奇珍,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卷》被剽窃的经过,那就更是离奇、曲折而几乎令人难以置信了。 这两件名迹,虽说它们同属“国宝级”,然而,在艺术价值上,吴历的《白傅湓浦图》手卷是不能和黄山谷这个书卷相提并论的…… P15-1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