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树全、阎伯群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廊坊霸州卷)》 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本书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本书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本书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本书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廊坊霸州卷)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胡树全、阎伯群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廊坊霸州卷)》 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本书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本书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本书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本书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内容推荐 胡树全、阎伯群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北廊坊霸州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传说 六郎城传说 白马红缨桥 借寒风 南方人和小石磨 扳倒井 五音石 六郎堤 盐河春鸟 老堤晚渡 普净和尚和龙泉寺 西山龙王庙 野茶花 飞鱼口 苏武牧羊扬芬港 望水塔 东淀仙女 康仙庄 台山无山 台山的传说 大宁口的传说 “胜芳”的由来 胜芳文昌阁的传说 方官堤 方观承路过堂二里 八士庄 牤牛河的传说 牤牛河的由来 神牛 鱼木草 卢公祠 老君堂 十八罗汉过河 九里横堤的传说 白冠与黄图 荷花灯的传说 穿心河的故事 平口的传说 龙灯会 乾隆御览秋千会 马莲道 陈公塔 松花蛋的由来 文昌阁的“短木匠” 秃娘娘的传说 吴邦庆的故事 红灯笼 朝歌城的传说 显城 走百病 王伦的传说 秃尾巴老李 苏小三 淀神庙为何没神像 包公与地梨 故事 神灯 郝天官的故事 文丞相雨夜题词 大雁传书 李歌 孝女燕氏 杨六郎大摆牤 牛阵 披甲营 包裹庄 望儿楼与遥祭台 霸州元帅 浣衣皇后 神医 王遴赶考 王遴赖婚 太监王大用 大红萝卜 铁膀子薛树英 朱洪武 嘉庆梦得吴邦庆 挂甲庄 墨蟹 聪明的县太爷 审笸箩 唐知县买毛驴 唐知县审砖头 争儿案 韩复榘微服私访 撞出个科员 借机“劫富” 施巧计“济贫” 韩复榘的主意 韩复榘还乡 韩复榘曾经要拆孔庙 蔡石联姻 百里?姻缘?陈相会 张雁休妻 马生 浣儿舍命 借种 狐狸拜月 狐狸盗丹 小佛像 灵芝草 宝葫芦 葫芦娃娃 枣核儿子 夜走丰都城 烂眼张三的故事 毛爷的传说 白马 判官 熏衣裳 十八缸元宝 火石 诚信 元宝 三太爷点戏 土地爷报恩 小鞋匠进京 邓老爷逐客 投生 对联风波 孟二和尚 能掐会算的人 送烧纸 莲年有鱼 瞎子和聋子 治瘟神 财主的奖励 巧解灯谜 债君赖账 杠箱会的“钦差大老爷” 青蝎子算卦 大冒和小冒 小迷糊抱孩子 乡音 锔碗 银鱼片 找病 乾隆爷下江南 霸州活茬硬 刷了 骗爷 百善孝为先 笑话 三怪应招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胜芳有个“抬杠铺” 圣贤愁 用眉毛过年 吃肉 小毛驴归谁 董二陪姑爷 哑谜 傻姑爷 岳父考姑爷 三个烟鬼 五兄弟 女婿戏丈人 谁不会说 试读章节 六郎城传说 讲述:郝保群57岁干部 记录:吴成西 1986年1月采录于信安镇 大宋时,杨六郎把守的三关之一一淤口关,就在今天的信安镇。那时,杨六郎把淤口关作为主营,率领将士奋勇守关,多次击退辽兵进犯,人民得以安居乐业。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逐渐成了一个美丽的城池。人们为纪念这位民族英雄,就把这座小城称为六郎城。如今虽已过去千百年,仍流传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白马红缨桥 六郎城北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河,河面挺宽,河水挺深。这里没有桥,南来北往的人们,总是相互搀扶着走浅滩,这样,河水常常淹死人,可这正是阻挡辽兵的天险。 杨六郎初来这里屯兵把关时,看到这儿没有桥,心里很是高兴,辽兵插翅也难过来。可日子不多,百姓们过河的难处,让他发了愁,他想,我们杨家辈辈忠心报国,处处效力于民,在这事上也不能光想自己守城,也得为百姓的难处想想呀。于是,他就带领屯兵和当地百姓们在河上架起了一座木桥。 就在木桥架起不久,就传来辽兵南犯的消息。人们清楚,虽然辽兵很怵杨六郎,但是有了这座桥,给宋将守关带来很大困难。此时,杨六郎也犯了愁,他一人担负着把守淤口、益津、草桥三关的重任,这三关又都相距五六十里,顾这儿顾不了那儿,一关失守,三关难保,大宋江山难说了。手下将领劝他赶紧拆掉这座桥,杨六郎说:“不行,大桥不能拆,淤口关还得把住。” 这一天,一个探军急急忙来向杨六郎禀报:“辽兵在三关以北安营扎寨,他们听说这里修了桥,准备先在这儿破关南进,一股辽兵已在二十里外的大草甸子扎下了大营。” 杨六郎一听,就知道辽兵要瞒天过海,他们想让我们重点把守这一关,趁其他两关空虚,取关南进,但是这一关也不能轻视。一人指挥守三关,首尾难顾,怎么办呢?杨六郎想来想去,就跟淤口关的守将说:“你们在这里把守,我去益津关和草桥关。” 说话杨六郎就要启程,随从刚要去槽头牵那匹白云马,就被他拦住了。他吩咐将领们,把这匹白云马留下,昼夜拴在桥南边的树林里,他不回来谁也不许动。布置停当,他骑着给他另选的一匹白马奔向益津关和草桥关。将士们知道这是杨六郎摆的“白马阵”,施的“空城计”。 就在这天夜里,辽兵真的开始攻关了。大队人马摇旗呐喊,战马嘶叫,可是刚到河边就突然停住了,吓得当头儿的出了一身冷汗。因为他们看到树林里拴着一匹白马,马脑门上拴的红缨子在夜里就像团火。辽兵都认得,一看就知道是杨六郎的。这匹马听到桥北的喊声,四蹄乱刨,“咴咴”长嘶,那河水也忽然蹿起了大浪头,几乎要漫过桥面,那桥被浪头冲得东摇西晃,眼看就要塌了。辽兵乱喊:“杨六郎在这儿,杨六郎在这儿……他使神法了,不能往前去呀!” 城里的将士们看见辽兵被蒙住了,挺高兴。可是他们又担心辽兵知道了底细,趁机攻进关来,那就砸了。这真是麻秆打狼——两头害怕,这边不敢出城,那边也不敢进城,相持多半夜。快天亮的时候,辽兵首领见仍没有杨六郎的踪影,才醒过梦来,知道上了杨六郎的当,马上传令擂鼓助战,过河攻城。这下城里的人可慌了,把心都提到嗓子眼了。恰在这时,杨六郎从益津、草桥两关得胜归来,大声喊:“不要慌,我回来啦!”他威风凛凛,立马桥头,吓得辽兵息鼓停步,再不敢近前了。杨六郎大喊一声“杀”,大队人马冲出城来,杀得辽兵死的死,逃的逃。 这一仗过后,人们就把这座桥,称为白马红樱桥,赞颂杨六郎一人守三关的大智大勇。 借寒风 杨家和北国辽邦连年交战,都把对方的战术战法摸了个八九不离十。杨六郎深知北国辽邦善于骑马射箭,就围着城修了高高的土墙,挖了又深又宽的壕沟。又知道他们不怕冷,怕热,并在秋后天冷时向南进犯,就围着城墙挖了一样深、一样宽、一样距离的四十八眼井,一进数九隆冬,就在土墙上泼了一层又一层的水,冻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冰,整个城墙像冰墙一样,辽兵根本爬不上来。辽兵三战三败,死伤不少,很是恼火。后来,他们就想改变攻城季节,天寒地冻的时候不攻,冰融雪化,天气暖和了再攻。可北国辽邦的士卒,一热就头晕脑涨,连气都喘不上来,更甭说打仗了。怎么办呢?他们就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越练身体越壮,后来就练得冷热都不怕了。 这一年,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五六万辽兵就从北往南开过来,在离城十里以外扎下了大营。他们说:“现在看你杨六郎还能不能往城上泼水冻冰!”为了取笑杨六郎,就差使者送来战书。杨六郎展开一看,倒吸了一口凉气。原来辽兵递了这样的战表:你杨六郎冬天在城墙上泼水冻冰不算能耐,如果你现在能让城墙冻上冰,我们就甘拜下风,从此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看着这个战表,杨六郎心里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不答应吧,明明要让他们瞧不起;答应吧,现在河里的冰都化成水了,怎么能把水冻上?可我堂堂大宋将领,杨门之后,不能装熊包哇!先答应他,慢慢再想办法。他满不在乎地对使者说:“告诉你们主帅,城墙冻不上冰,我把城让给你们。”使者说:“你说话算数吗?”杨六郎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决不反悔。”人家一走,他可就发上愁了。日头从东往西转,春夏秋冬挨着过,刚开了春就想过冬天,这怎么行呢!可到时候真要把城交给人家,这可就不是光丢人的事了。但也不能空口白牙说着玩呀。愁得他在大营里待不住了,就到街上来回溜达。一个摆摊算卦的把他叫住了:“元帅,我看你心里有烦闷事,在下愿意赠送一卦。”杨六郎点了点头,就把和辽兵打赌的事说了一遍。这位算卦先生让他抽一个签,看了看说:“月有圆缺,天有阴晴,要知冷热,尽在气象之中,要解其难,问问百姓。”还告诉他,走一百家问一百个人,这个赌,辽兵就算输了。 杨六郎不大信,但也无计可施,只好按照算卦先生说的走了一百家,问了一百个人。然后他就连着几天瞧星星,望月亮,看太阳,瞅云彩。突然这几天,白天特别热,像到了夏天一样。谁知半夜三更,寒风大起,桃树杏树红花绿叶全冻掉了,地里的青苗都冻死了。杨六郎心中一阵高兴,连夜把士卒和百姓叫起来,用盆端水顺着城墙慢慢往下倒,还没等流到城墙根底下,就冻成了冰了,然后再接着倒。就这样,一层一层挂满了冰溜子。全城的人取水筑冰城,冰溜子越挂越厚,天光放亮,一座冰城已经筑好。P3-5 序言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序一) 罗杨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到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