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4年,美洲原住民西雅图酋长说:“如果没有了动物,人类将会变成什么样?如果所有的动物都灭绝了,在动物身上发生的事很快就会落到人类头上。我们知道,地球并不属于人类,丽人类却属于地球。我们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紧密相连。一如血脉将一家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样,地球遭受的一切都会落在其子孙头上。生命之网并非由人类织威,人类只是其中的一根线而已。他对这个网所做之事都会落在自己头上。”
乔·柯德尔等著的《动物星球丛书(共3册)》包含三部作品:
No.1《犀牛脚上的鞋子》——29位全球顶级兽医和他们的野生动物朋友;
No.2《喵了个咪啊去哪儿了?》——史上最搞笑,最心酸,最艺术,也最充满爱意的“失宠”海报。
No.3《我要我们在一起》——动物与人类,18个温暖心灵的故事。
《动物星球丛书(共3册)》收录三部作品。
露西·斯佩尔曼、泰德·真岛编著的《犀牛脚上的鞋子》:
一只海鳗被确诊为患有厌食症……野牛群的希望就是一位来自巴黎的女医生……一位兽医不顾一切地想要通过弄清鲸鱼妈妈的死亡之谜来解救鲸鱼宝宝……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让读者见识到了这些珍禽异兽以及珍爱它们的医生之间的感人故事。从为一只重达三千磅的河马做根管治疗,到一个悲痛欲绝的医生想尽一切办法渴望拯救病重的狐猴,这里是动物园兽医与科学家,通过精诚合作所展开的动物救援爱心行动。我们看到的,是训练有素的专家与时间和困境赛跑,来拯救世界上珍奇动物的生命。你听过为一群脚步受伤的犀牛设计鞋子的事情吗?你听过一只袋鼠经过人类施以的脊椎外科手术后而重获新生的故事吗?这一个个故事,每每撞击着我们的灵魂,感动着我们的心扉。正是这些令人难忘的故事,让医生和他们的病人走得越来越近。本书中收集到的故事,触动心灵有之,不同寻常有之,可以称之为一部关于探索真善美的著作,更是一部无与伦比的尖端医学纪事,是任何一位动物爱好者、科学爱好者以及故事迷们的必读之作。
乔·柯德尔编著的《我要我们在一起》:
为了帮助17岁大的狗狗史努比回到1500英里以外的家,南希·托普可谓费尽了周折:恳请司机帮忙、贴告示、拜托兽医、寻求动物协会的帮助,直至发动了一场历时一周、跨越五大州的爱心接力;吉恩·弗菜明为一只生下来就没有脚的鹅设计了鞋子。并用牵狗的皮带拉着它直到它学会走路;
野猪布巴失踪几个月之后。帕精西和布迪·索恩的口袋里依旧装着布巴最喜欢吃的巧克力,在德克萨斯州的各个农场上寻找着它……
《我要我们在一起》是关于希望、忠诚、幽默、同情、生存甚至死亡的故事,但一言以蔽之,这是关于爱的故事。正是那些与我们同在的生灵让人类的生命得以圆满。
伊恩·菲利普斯编著的《喵了个咪啊去哪儿了?》:
思念,是全世界共通的语言。最让人动容的素人创作插画家伊恩·菲利普斯搜罗全世界协寻宠物的告示,流露出人类与动物之间深厚且无可取代的情谊一张张用真心与担忧创作出的协寻启事,诉说着人类与动物间令人动容的思念与无法斩断的牵绊。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协寻启事,在本书作者、加拿大插画家伊恩·菲利普斯的眼里,每一幅都是了不起的艺术创作。他也想看看其他国家的协寻海报长什么样子,因此他走遍英、义、法、葡、荷、德、西、中、日等地,搜集这些「素人创作」。这些创作以文字、照片及插图表现,除了狗、猫、兔子、老鼠、小鸟等常见的宠物,也有人找牛、鼬、蛇、龟等动物,甚至有狼!失踪的宠物被饲主视为好友及家人,因此这些启事充满了动人的诚挚恳求,有些充满无尽希望,有些是孩子以童稚的蜡笔笔迹画出自己的担心与对宠物的爱,也有无俚头的诙谐海报,但都充满饲主对宠物的无尽关怀。
《我要我们在一起》
一天下午,莎伦-迪克豪斯为了阻止这种行为,提议用她女儿们喜欢的彩色瓷杯办一场玩偶茶话会,四岁的劳里突然大发脾气,掀翻了桌子。劳里一天要发四到五次脾气。通常都是冲着自己的姐姐,她会用指甲抓克莱尔的脸,有一天更恐怖,她用一个指南针的尖头捅了她。莎伦恳求克莱尔学会自卫,至少在莎伦赶来帮助她之前保护自己,但克莱尔只是依旧空洞地微笑着。
每天晚上当唐回家时,劳里的恐慌症都会发作,一连尖叫哭泣上好几分钟。她极度害怕男人,不肯让唐接近她,也不允许劳伦来安慰她。只要一有人试着去碰她,不管有多温柔,她的身体都会变得僵硬起来。
平静与礼貌犹如被戳破的轮胎中的空气一样从这个家庭中慢慢地流失着。家中原有的三个孩子和新来的三个孩子相互回避着彼此,因为这三个不合群孩子的存在,那些大一点儿的孩子甚至变得渐渐跟父母疏远了。莎伦寻求了专业帮助。她带新来的孩子们去进行诊断和治疗,跟他们在家里做游戏,试着让他们允许自己拥抱他们,有时甚至要借助强制手段。但是这些孩子还是无法产生信任感,不肯放松,甚至也不肯相信他们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已经变得更好或者更加和善了。
有一天,当孩子们又一次大打出手,莎伦感到自己已经山穷水尽、忍无可忍时,电话铃声响了,是唐从办公室打来的:“让孩子们上车,过来。”
“干什么?”
“你会知道的。”唐说道,然后挂断了电话。
莎伦在命令孩子们上车时声音充满了怒气,因此没有一个孩子敢违拗。六个孩子一起冲进了兽医诊所的候诊室,这惊动了一条有着顺滑的黑色皮毛的大狗,它跳了起来,胸口发出低沉的吼声,保护着它的主人们和他们的宝宝。
唐听到了外面的动静,从诊疗室里走了出来。“他们要搬到城里去,”他向莎伦介绍着这对年轻的夫妇,“他们的这条狗是一条很棒的看门狗,也喜欢孩子们。但是他们在城里没办法养它,也找不到人可以收养它,所以他们把它带来做安乐死。”
“哦,不要!”茱莉抗议道,她甚至比她的父母还要更加热爱动物。“爸爸,你不能这样做!妈妈,我们不能收养它吗?”
莎伦咬住了嘴唇,强忍着不去评论茱莉上一次提出的收养建议为他们带来的麻烦。她瞪着唐,怪他在孩子们和这对年轻夫妇面前将自己置于这般田地。
“它才只有一岁大,非常强壮、健康,”唐为自己辩护道,“但是,当然了,还是看你怎么说。”
一阵愤怒涌上了莎伦的心头。很显然,唐想要这条狗,因为它那顺滑的皮毛很像他十几岁时最喜欢的伙伴拉斯蒂。很显然,他早就知道茱莉会爱上这条狗,因为它看起来很像他们几个月前被偷走的拉布拉多犬小黑。但是他为什么就不能考虑一下她的处境呢?她那么努力地想要维护一个家庭的和睦,她可不想要再多应付一个担惊受怕、无家可归的生物了。
“把它放到狗舍里,以后再说。”莎伦从紧闭的双唇间挤出这样一句话,然后带着孩子们大步走回了车里。
在开车回家的路上,莎伦满心期待着乞求的声音响起。那些小孩子不会的——他们怕狗,正如他们害怕其他所有东西一样。但是连茱莉也什么都没说。突然之间,莎伦意识到她的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如果不是因为这几个新来的家伙的话,她是会同意收养这条狗的。所以现在迪克豪斯家的孩子们又多了一个憎恨这些小孩子的理由。当他们到家之后,莎伦给唐打了个电话,让他把狗带回家,看看到底成不成。
“它叫什么名字?”她在挂上电话之前问道。
“谢妮。”
“如果它跟自己的名字一样蠢的话,那它就别想留下来了。”
P4-6
《犀牛脚上的鞋子》前言
我们可以用下列词语形容兽医:耐心,坚持,关爱,怜悯,奉献,心灵手巧,医术高明……而这些词语还不足以完全描述兽医这一职业,正是他们.为了全人类的动物朋友的福祉,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我和各种生物打了三十多年交道,遇到过全世界许多兽医。无论是给宠物看病,还是给动物园或荒野地区野生动物治疗的兽医,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仿佛生活在相同的模式中。
星期六晚上,兽医和朋友共进晚餐时,完全有可能被叫去医治一头患病的动物。平常时候,这种急诊天天都有——而且事前毫无预兆。有些动物能迅速康复,有的则需要数日或数周甚至数月治疗,才能痊愈。如果患病动物的情况没有好转,兽医会冥思苦想,尝试其他治疗方法,好让动物们再展活力。
面对不能言语、不明事理的动物,兽医们必须足智多谋、富于创造性,给野生动物看病的兽医还得技高一筹。比方说,怎么医治一条厌食的鳗鱼?或者,森林里有头受伤的野生动物,你却找不到它的踪影该怎么办?有些动物会“隐身”,和医生玩捉迷藏。这种时候,兽医既要聪明坚韧,还要有敏锐的直觉,再加上点运气,才能发现患病的动物——不过,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想想看,如何能安抚一只素不相识的动物?比如,船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航行,船上一个巨型鱼缸里有头不安分的鲸鲨,你如何才能让它安静下来?
兽医们每天都会遭遇类似的难题,必须凭借冷静的头脑和超脱的心态才能应付裕如,这真是件苦差事!通常,兽医是无法完全超脱的,他们同样会忧虑悲伤。兽医的命运和动物的命运是交织在一起的。无论是章鱼还是老虎,我们和心爱的动物之间总有种特殊的联系,使得我们无法眼睁睁看着它遭受病痛折磨,自己却袖手旁观。
动物都得益于兽医的照顾。兽医学领域在近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野生动物——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都因此受益无穷。现代技术手段使诊断和治疗更简便有效。目前,兽医的治疗范围是动物园、水族馆、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中心的野生动物。他们在动物保护方面做出了极大贡献,并协助繁殖濒危物种,延长动物寿命。
在露西·斯佩尔曼和泰德·真岛这本妙不可言、鼓舞人心的书里,你将看到兽医是如何在那些难以想象的场景中工作的。这些全世界顶级兽医亲自讲述的故事,能带你游历千奇百怪、让人抓狂的动物世界,你将不虚此行。
故事揭示了动物园、水族馆和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的兽医们的成长之路。他们都是顽强坚韧、受过良好训练的医生,他们充满爱心,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所钟爱的动物。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他们仿佛和动物融为一体。我想所有生灵均是如此,从滑稽可笑的德克萨斯蜣螂到身躯庞大的非洲大象,我们都是地球生命的一部分,惟其如此,我们才息息相关。
救治濒危动物曾经只是个梦想。如今,我希望圈养动物和野生动物都能得到越来越好的医疗护理。全世界有众多珍稀物种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爱,这是可悲的现实。但如果我们都能像书中的兽医一样尊重一切生命,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帮助大自然保持奇妙的生态平衡。
杰克·汉纳
美国哥伦布动物园名誉园长
电视节目《杰克·汉纳的野生世界》主持人
《我要我们在一起》后记
人们为什么会对一只动物如此专情,甚至专情到了令人惊讶的程度?最近我失去了一只爱猫,这件事让我开始思索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这么爱比提?我为什么会因失去它而感到如此痛心、难过?
我是在一年前发现它的。我和一位朋友在山路上散步,我的狗弗雷比在前面领路。突然之间,伴随着高兴的大叫声,一只小猫从路边的灌木丛里冲了出来,朝弗雷比直冲了过去。小猫一边用后腿跳起来,撞在了弗雷比的下巴上,一边因为有了伴儿而发出愉快的叫声。因为事情发生得太猝不及防,狗既没来得及叫也没来得及后退。这只小猫看起来营养充足、干净整洁,很显然并没有在冬天的严寒中待太长时间,这意味着它是从周围不远的哪栋房子里面趁人不注意在开关门的时候冲出来的。我们把它抱了起来,开始寻找它的主人。
“不,”我们在每栋房子里都得到了这样的答案,“不,这小猫不是我们的,但还是谢谢你们。”
我们跑遍了所有的房子,带着暮色气息的雪花不久便飘了起来,我别无选择,只好把这只小猫塞到我的羽绒服里,把它带回家——我不能养它,因为我已经有两只猫了,只是暂时收容它一会儿,第二天就把它送到动物保护协会那里去。当我们下山的时候,我们被它给逗乐了,因为这只把头靠在我的外套拉链上的小猫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说话。它那热情的叫声并不是喵喵的声音,声音中也不含一丝不安。事实上,它们听起来很像是一种欢快的“哇哦”声,有时生机勃勃,有时带有一丝疑问,有时还会像摇滚歌手那样破碎成两三个音节。不管是谁在说话,它都会看着他发出“哇哦”的声音,像是打算把他们引进这段谈话似的。
到家之后,当它遇到原本住在这里的那两只猫时,它嘴巴里一直不停地发表着评论,此外它还吃了点冷鸡肉做晚餐,探查了一下屋子。哪怕等到我把它放到厨房的柜子上面一个铺着毛巾的柳条篮里之后,只要谈话的音量一改变它还是会把脑袋探出来,愉快地发表自己的观点。
它对于交谈的执著实在是太讨人喜欢了,所以等到早上的时候原本去动物保护协会的计划已经变成了到兽医那里检查这只小猫的健康状况和性别,以便收养它。尽管这只小猫看起来像个男生,年纪也不大,但我还是开始觉得它是只情绪激动的母猫,不然它为什么会那么多话呢?但是兽医打消了我这个念头,宣布它是只公猫,大约九周大,状态良好,耳朵里没有虫子,毛里也没有跳蚤。
“所以,”我在回家的路上说,这只小猫坐在我旁边的前座上,爪子规规矩矩地塞在身下,“你只是一只非常爱说话的小家伙。”
“哇哦,哇哦。”它高兴地同意道。
从那以后,它的名字就一度成了“小家伙”,后来又变成了“小不点儿”。
尽管我一直都偏爱有着毛茸茸尾巴和屁股的长毛猫,但我觉得小不点儿也不丑——很少会有真的很丑的猫——它只是长得平淡无奇而已。它是一只虎斑猫,一只家养短毛猫——按照一位朋友对它的描述,它是一只平凡的猫——斑纹皮毛上有着深色的条纹,有着白色的爪子和尖得出奇的脸。好处在于它一尘不染,它的眼睛闪烁着对世界的爱意和兴趣。它不仅仅是好奇,更是想参与,急着要去帮忙打开所有的门、盒子、信件和垃圾袋,并且只要有选择的话,它一定会选择睡在人的怀中或者腿上,抑或钻到被子里靠着人的后背。当没有人体可以用的时候,它会挤在弗雷比的前爪中间。
它从不咄咄逼人,总是很平静温和;它从不惊慌失措,总是精神愉悦。哪怕在探望我的一位九岁的外甥时被拖了一整天,它也没有怨言。它跟宠爱它的弗雷比一起玩了好多自己发明的游戏。它不会在家具上磨爪子,并且只有当我不在家的时候才会坐到那张天鹅绒椅子上。不管什么时候,当我走进一间屋子而它在里面睡觉时,它都会起身对我打招呼;不管它在田野上逛得有多开心,它都喜欢被人拎起来抱在怀中。深情款款,反应迅速,富有爱心,善于交流,它实在是最理想的猫了。
我无法不让小不点儿享受这一切,它热爱野外。如果能够重来一次的话,我是否还会有勇气让它自由自在地漫游?或许,如果我知道仅仅一年之后我就将失去它,我不会。但是将来哪一天当我再养猫时,如果它愿意的话我会在等到它足够大时放它在田野上漫步,因为动物跟人一样,如果想要从人生中获取最深层次的享受,找寻最深层次的意义的话,那就要做让它能够获得最大快乐的事情。
了解我失去小不点儿的悲痛的朋友们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不再养宠物了。当你失去它的时候那种感觉实在太痛苦了。”这种感觉的确很痛苦,但是哪一种更糟呢?失去的悲痛还是心中蓄满了爱意但却无处释放的空虚?
最棒的是拥有,其次是曾经拥有,从未拥有过甚至连第三也排不上:它压根就没有位置。如果我曾经在凯迪去世、切斯特被浣熊咬死或者弗雷比中风的时候说“我再也没办法承受这种痛苦了”的话,我也就会错过跟小不点儿一起度过的这纯爱的一年了。
“温柔和完全的信任还有交流和真相。随着一个人渐渐长大,这些东西变得越来越重要,”艾丽丝·默多克的小说《大海啊,大海》中的一个角色这样说道。我相信的确如此。同时我也相信这些东西在其他人身上很难找到,最多只能找到一部分——并且也很难给予他人,至少无法完全地、轻易地给予。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我们的身体累积着岁月的负债,我们的心灵也累积着伤痕,这让我们无法给予温柔、信任、交流和真相。但是在与动物的关系中就不会如此。我从未对小不点儿说过一句气话,从没忽视它或者取笑过它,从来没有不回应,一直都精心呵护着它。尽管它仅仅是一只猫,但小不点儿让我做到了那个不受人情世故所困的自己。
我是不是说得太夸张了?是的,有一点儿。抑或夸张了很多。宠物不会提供一个完整的人生,它们只是让人生更完整。不管你与其他人的关系有多糟,这种关系依旧宝贵,并且是极其必要的。动物并不能替代他们,我也从来没有想要暗示说它们可以。我只是在试图探究为什么我和这本书中描写到的人们会跟某个动物产生如此密切的联系,为什么我们会愿意不顾这么多的麻烦,付出如此多的关心。
我们也许属于有时会被人带着贬义称之为“狂热的动物爱好者”的那堆人,但我们有着自己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