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巩世锋编著的《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是对中国共产党陇东地方党史的一个回顾,也是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历史地位的记录。对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敌人多次重兵“围剿”下为什么能够巍然屹立、坚持红旗不倒,对于根据地群众为什么如此衷心拥护共产党,衷心爱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同志,我们从革命故事中都能找到答案。

通览全书,140多个故事立意高远、叙事朴实、细节丰富、情节生动、抒情感人。无论描写人物还是叙述事件都把革命先辈的个人风范同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所讲故事通俗流畅,生动抒情,行文融史、情、景于一体,有着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不仅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又是一部难得的供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学习的地方党史辅助读本。

内容推荐

巩世锋编著的《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是一部系统、全面、完整地以讲故事的形式反映陇东革命斗争历史的书籍,包括南梁曙光、抗战岁月、解放风云等三编共88个回目50多万字。该书浓缩了甘肃庆阳老解放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历史,集中讲述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王孝锡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真实、生动、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陇东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全过程。

目录

开篇

第一编 南梁曙光

 第一回 遭匪患陇东大乱 遇天灾民不聊生

 第二回 王孝锡志存高远 唤民众献身革命

 第三回 赴兰州整理党务 风云变被迫离甘

 第四回 奔武汉千里寻党 回秦陇家乡播火

 第五回 太昌镇首建支部 旬邑城武装暴动

 第六回 别亲人大义凛然 慰爹娘铁血诗魂

 第七回 搞兵运敌营建军 三道川聚义受挫

 第八回 刘志丹太白收枪 倒水湾整编武装

 第九回 林锦庙三军会师 蓄精锐新堡整编

 第十回 三嘉塬首举红旗 寺村塬初建政权

 第十一回 遭“左”倾平原喋血 西华池起义成功

 第十二回 瞎折腾屡战失利 谢子长含辛茹苦

 第十三回 谢子长民族英雄 为革命虽死犹生

 第十四回 转角镇正式建军 下渭华全军覆没

 第十五回 王泰吉耀县起义 陈家坡挽救红军

 第十六回 长奔袭智取城寨 西华池再歼顽敌

 第十七回 包家寨战略决策 莲花寺整编武装

 第十八回 郭宝珊举旗造反 新堡川宣布起义

 第十九回 南梁堡活捉梁匪 李炮匠坑中献身

 第二十回 堡垒村铜墙铁壁 小石崖除霸灭匪

 第二十一回 袭教堂驱赶洋人 设圈套谭匪上当

 第二十二回 齐努力开辟南梁 子午岭星火燎原

 第二十三回 一支队前赴后继 刘永培半坡暴动

 第二十四回 荔园堡建立政府 习仲勋首任主席

 第二十五回 新政府作风清廉 好政策人人称颂

 第二十六回 打土豪分田分地 习仲勋南梁赶集

 第二十七回 豹子川创办红校 转嘴子书声琅琅

 第二十八回 搞宣传倾注心血 除陋习革故鼎新

 第二十九回 反“围剿”众志成城 习仲勋阻敌东迁

 第三十回 李德贵舍生忘死 中草药医治伤员

 第三十一回 徐治贵威武不屈 黄克秀血洒疆场

 第三十二回 攻曲子飞夺棉衣 陷长武陇东震动

 第三十三回 王立成虎穴往来 郭廷藩半夜脱险

 第三十四回 徐海东板桥历险 习仲勋迎接亲人

 第三十五回 毛泽东夜宿三岔 洪德城痛击马匪

 第三十六回 布阴霾错误肃反 党中央拨云见天

 第三十七回 刘志丹英勇献身 千古业代代颂扬

 第三十八回 党中央欲迁洪德 扩苏区红军西征

 第三十九回 李凤存喜迎红军 习仲勋转战环江

 第四十回 河连湾人驻省府 山城堡夜间战斗

第二编 抗战岁月

 第四十一回 捉匪首接受任务 擒武二夜掏贼窝

 第四十二回 赵老五策动叛乱 剿悍匪同仇敌忾

 第四十三回 邓小平驻防王录 留借据一段佳话

 第四十四回 援西军驻扎镇原 抗战急军民奋起

 第四十五回 教导师进驻庆城 蔡大姐宣传抗日

 第四十六回 八路军留守陇东 “王善人”有口皆碑

 第四十七回 反摩擦有理有节 顽固派失败告终

 第四十八回 “三三制”民主建政 投豆豆行使权利

 第四十九回 整“三风”联系实际 裁冗员精兵简政

 第五十回 花豹湾地主逞凶 重农耕减租减息

 第五十一回 军爱民军政团结 民拥军亲如一家

 第五十二回 封棒儿拦路告状 “马锡五审判方式”

 第五十三回 杜老五谋财害命 破冤案乌鸦告状

 第五十四回 何爱香因奸杀夫 苇子坑黄牛鸣冤

 第五十五回 吴南山汉中谋生 人虎穴破获大案

 第五十六回 大生产有吃有穿 展览会盛况空前

 第五十七回 张振财特等英雄 张清益首创义仓

 第五十八回 工商业一起发展 办金融增加收入

 第五十九回 王旅长带头纺线 白河部屯田垦荒

 第六十回 七分校陇东办学 豹子川造就英才

 第六十一回 一斗麦创办剧团 毛主席题词鼓励

 第六十二回 新社火边区红遍 皮影戏推陈出新

 第六十三回 庆阳城创办陇中 学知识培养人才

 第六十四回 《陇东报》特色鲜明 “写稿经”文理俱佳

 第六十五回 红歌谣血火熔铸 代代传唱响全国

 第六十六回 孙万福吟诗编歌 感党恩歌颂领袖

 第六十七回 汪庭有创作《十绣》 郭兰英《三绣总理》

 第六十八回 新秧歌又唱又舞 刘志仁艺术英雄

 第六十九回 张寒晖《边区十唱》 红艳艳山丹开花

 第七十回 寺村城为民除害 李县长田头赔瓜

第三编 解放风云

 第七十一回 敌逞凶进犯陇东 迎王震军民振奋

 第七十二回 西华池重创胡匪 敌旅长何奇丧命

 第七十三回 邓大妈智救伤员 一家人骨肉情深

 第七十四回 八路军破敌碉堡 元霄节激战望宁

 第七十五回 刘占山智取军火 地下党智葬叛徒

 第七十六回 赵铁娃红河丹心 王存仁民兵英雄

 第七十七回 野战军西出陇东 破顽敌痛击胡马

 第七十八回 彭德怀屯字鏖兵 宁县城“五八”惨案

 第七十九回 谢兰英掩护旅长 水沟畔刘琨得救

 第八十回 拒强敌回汉并肩 剿顽匪威振西北

 第八十一回 国统区坚持斗争 地下党无名英雄

 第八十二回 王寨塬官逼民反 闹解放宣布自治

 第八十三回 金家塬浴血奋战 王玉成孤胆英雄

 第八十四回 迎内战发展武装 保边区参军参战

 第八十五回 巧用兵三战三捷 布空城敌人丧胆

 第八十六回 连锅端三打柳堡 破敌策智取山河

 第八十七回 万青山负伤得救 董凤鸣伤员之母

 第八十八回 田大妈养育心鲁 军和民骨肉情深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开篇

当你沿着西长凤高速公路驱车从陕西凤翔路口北上,通过“甘肃第一桥”长庆桥高架桥,涉过滔滔不息的泾河,映入眼帘的这广阔的平原、碧绿的田野,就是“北控羌胡,南辖关陕”,形胜甲天下的庆阳市。在这里,从高空俯瞰,是一片平原,粗犷、雄浑,世所罕见。如果你置身沟壑,那平原就破碎成山了。粗看,山是浑圆的、苍老的,山山都刻下深深的皱纹。细看,一山与一山不同,一岭与一岭迥异。山的特点非常随意,那弧形沟头或大或小,或长或短,绝不雷同。这就是陇东黄土高原一种独有的景观。

庆阳市,古称北地,习称陇东。现在管辖环县、华池、庆城、镇原、宁县、正宁、合水七县和西峰区,面积2.7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 256万多。庆阳市东接陕西省的宜君、黄陵、富县、甘泉、志丹等县,北邻陕西省吴旗、定边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盐池县,西与宁夏的同心、固原县接壤,南与省内的泾川县及陕西的长武、彬县、旬邑县相连。

在中国历史地理上,庆阳“东抵榆林,西界黑水,南接泾渭,北控宁塞”,是“三边襟喉,关辅藩篱”,“为诸夏之要害”。在中国人文地理上,庆阳市虽属中国西部,却处于这个西部的东部。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陕甘、甘宁、秦晋地域的划分,秦陇、河套的板块学说,泾渭文明、汾洛文明的脉络理论,黄土文明与黄河文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陕甘宁边区与陕甘宁盆地称谓等,都与庆阳有着密切的关联。从陕甘边苏区到西北革命根据地,再到陕甘宁边区,庆阳又称陇东革命根据地。由于陇东革命根据地人民经历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全过程。庆阳又有了陇东老解放区的称谓。

中国共产党在陇东的早期活动,开始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1927年,西北早期共产党员、甘肃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的王孝锡,先是投身学生运动,宣传革命,唤起民众觉醒。接着,他以国民党中央特派员身份赴兰州整顿国民党甘肃党务,并改组了中共甘肃特别支部,担任组织部长。“八七”会议后,王孝锡奉党的指示回到家乡宁县太昌镇,建立了甘肃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中共彬宁支部,并参加和领导了旬邑起义,在陕甘交界的宁县、长武、旬邑、彬县一带播下了革命火种。正当他传播马列、唤起民众的时候,国民党甘肃政府逮捕了他,将他重兵押解到兰州后杀害,时年25岁。

此后,这里又有一位共产党员以另一种方式向旧社会发起挑战。1930年,刘志丹在合水策划了“太白收枪”,与反动派展开了武装斗争。从此,随着红军队伍的大发展,陕甘边苏区迅速扩大。1934年11月,一座丰碑在子午岭深处的华池县南梁荔园堡巍然耸立。以习仲勋为主席的陕甘边苏维埃政府的成立,给古老的子午岭带来了春色,在大西北撑起了一块明亮的天空。在此前后,陕甘边苏区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领导核心,克服“左”的右的干扰,坚持党的正确路线,使陕甘边与陕北连成一片,形成陕甘根据地,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唯一完整存在的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和各路红军北上抗日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甘边苏区,推动了陇东地区革命形势的蓬勃发展。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和中央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使陇东北部成为更加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曲子、环县、赤庆、固北、定环等县苏维埃政府在陇东境内相继建立。这期间,在迁驻环县河连湾的中共陕甘宁省委、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和时驻新正县境内的中共关中特委、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华池、曲子、环县、赤庆、固北、定环和新宁、新正等县的陇东人民,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支援前线,全力以赴投入巩固陕甘边苏区的伟大斗争。西安事变后,中共陕甘宁省委工作团、关中特委和进驻南部的红军各路主力部队紧密配合,广泛发动庆阳、合水、镇原、宁县、正宁等统战区的抗日救亡运动,推动了陇东地区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P1-2

序言

前言

陇东,指现在的甘肃省庆阳市。这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甘肃省唯一的革命老区。早在大革命时期,西北早期共产党员、甘肃党组织创始人之一王孝锡,回到家乡宁县太昌镇建立了甘肃最早的农村党支部——中共彬宁支部,在陇东播下了革命火种。20世纪30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在这里开展武装斗争,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7日,一座丰碑在华池县南梁荔园堡巍然耸立,以习仲勋为主席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宣告成立,在大西北撑起了一块明亮的天空。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后,这里又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陇东人民积极开展大生产运动,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全中国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涌现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张振才、特等文教英雄刘志仁、艺术英雄汪庭有、特等民兵英雄王存仁、边区劳动英雄孙万福、高隆清等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陇东地委书记马文瑞、专员马锡五、华池县长李培福等党政领导干部,受到了毛主席题词嘉奖。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德环、习仲勋、刘伯承、李富春、谢觉哉、蔡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先后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为陇东革命根据地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陇东革命根据地,虽然偏于中国西北一角,却是中国西北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是西北第一个红色革命政权的诞生地,是西北红军发展壮大的摇篮,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八路军挺进抗日前线的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武装力量的指挥中心和后方保障基地,是解放大西北的战略基地。陇东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是第一部系统、全面、完整地以讲故事的形式反映陇东革命斗争历史的书籍,包括南梁曙光、抗战岁月、解放风云等三编共88个回目50多万字。该书浓缩了甘肃庆阳老解放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历史,集中讲述了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王孝锡等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真实、生动、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陇东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全过程。本书是对中国共产党陇东地方党史的一个回顾,也是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历史地位的记录。对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敌人多次重兵“围剿”下为什么能够巍然屹立、坚持红旗不倒,对于根据地群众为什么如此衷心拥护共产党,衷心爱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同志,我们从革命故事中都能找到答案。

真实是历史的生命,细节承载着历史的真实。在以往关于庆阳革命历史的研究中,研究者的理论著作通过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梳理历史脉络,亲历者的回忆文章则通过具体事件、具体人物提供历史事实。往往是理论专著过于严肃刻板,让读者触摸不到历史的心跳;回忆文章局限于个人经历,让读者难以把握历史的全貌。《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广泛吸收前人的成果,把历史脉络与历史事实,尤其是事实中的细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红色革命历史更加真实可感,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又有较强的可读性。

读《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不同于读其他的革命历史著作,读者不是置身于历史事件之外学习历史,而是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情节融入到历史事件之中回顾历史。大量的历史背景交代、山川景物描写、人物性格刻画、故事全景呈现、风土人情衬托,情景交融,让读者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

庆阳老区的革命历史研究,经过广大党史工作者3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的作者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又倾心于庆阳革命历史研究,他曾采访了许多革命前辈、老红军、老战士、老区群众以及重要革命事件的亲历者,取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他在大量真实生动的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注重细节的考证,注重情节的展现,注重环境的交代,就使该书在写作形式和表现风格上有所创新。

通览全书,140多个故事立意高远、叙事朴实、细节丰富、情节生动、抒情感人。无论描写人物还是叙述事件都把革命先辈的个人风范同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老一辈革命家和革命先烈产生了深深的敬意。所讲故事通俗流畅,生动抒情,行文融史、情、景于一体,有着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不仅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又是一部难得的供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学习的地方党史辅助读本。

后记

后记

最后一次修改完《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书稿,掩卷沉思,细细回味。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激励、鼓舞、支撑我的并不是什么奖状和业绩,更不是什么荣誉、职务和头衔,而是我从中学时代就萌生出的一种激情,一种澎湃的激情。在三年困难时期,靠它我饿着肚子完成了中学学业,成了村里唯一一个没有辍学的学生。“文革”正酣,秩序大乱,我失去上大学的机会,回到了农村,零落成泥,体验了艰难,经历了磨炼。缘于读书,走上记者之路,在担任甘肃人民广播电台记者22年时间里,靠它我熟悉社会,精熟业务,适应工作。不惑之年,走进大学,背《离骚》,诵《诗经》,靠它我终于圆了上大学的梦想。管理庆阳电视台的十多年里,我开阔眼界,担当责任,不断提升自己。总之,激情使我产生兴趣,热爱生活,坚定毅力,执着奋进,逆境抗争,笑迎未来。激情使我非常有限的一点能力、智慧和天赋得到了成倍的发挥。如果没有激情伴随和支撑,我断言我的人生是颓废的、乏味的。

感到欣慰的是,即将退休,临近花甲,我的激情没有丝毫淡化或消退,反而看到眼前“为霞尚满天”的灿烂情景。我觉得这是最关的金色的收获季节,是自由支配自己的最惬意时光。已经饱蘸笔墨书写了三十多年庆阳的现在,我还想以自己采访和积累的革命历史资料,再写写庆阳的过去。谁料,天不佑人,一场生死大病顷刻把我推到了绝望的边缘。面对绝望,仍然是内在的激情和平静的心态把我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从2002年患病、手术到后来的化疗、养病直至2008年,我在病床上躺了将近6年时间。在老家的平房里,我开始翻阅尘封已久的庆阳革命历史资料和昔日的采访笔记。

2009年初,庆阳市委、市政府决定编写一部全面、系统介绍庆阳红色文化的书籍,庆阳地委原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王钊林先生推荐我担任《陇东革命根据地》一书主编并执笔。那时我大病初愈,激情进发,大胆接受了编著任务。之后,忘掉疾病,发挥特长,拨冗命笔,不到两年时间,就编著完成了洋洋40多万字的书稿。《陇东革命根据地》(送审稿)完成后,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在百忙之中审阅了书稿,给予较高评价,当即决定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并欣然命笔作序。同时,委托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织专家对书稿进行了审读。2011年4月,《陇东革命根据地》一书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前夕,甘肃省委宣传部把《陇东革命根据地》作为全省纪念建党90周年重点图书,在兰州举行了首发式。

《陇东革命根据地》书稿送中共党史出版社后,我和高文同志接受了庆阳市委、市政府编写《陇东红色歌谣》一书的任务,2011年6月该书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接着,我又开始了《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书稿的编著工作。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编写,三易其稿,反复修改后于2012年年底定稿。这是一部系统、全面、完整的以讲故事的形式反映陇东革命斗争历史的书籍,该书稿完成以后,曾一度无人问津,我也感到心灰意冷。正在这时候,恰逢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前夕,我被列为有贡献的老共产党员,甘肃省副省长、中共庆阳市委原书记夏红民等领导到家里慰问我的时候看到了书稿,并且阅读了书稿的内容概要和目录。2013年6月28日,夏红民书记批示:“同意资助出版,但不作序。请市财政局、宣传部、党史办分别在资金、立项、审读、报批等方面予以落实。”随后,在时任庆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栾克军,市委常委、秘书长闫晓峰等领导的关心和重视下,市委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党史工作室很快落实了书稿的立项、报批、审读和出版经费等工作,使我十分欣慰和备受鼓舞。

《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书稿,由甘肃文化出版社送到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后,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资深专家李荣珍同志进行了审读。她在准备纪念南梁苏维埃政府成立80周年活动的繁忙工作中,抽时间认真对洋洋50多万字的书稿进行了仔细审读,最后经过时任省委副秘书长、省党史研究室主任杨元忠复审后,以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名义写出了审读意见,审读意见说《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书稿已经我室专业人员审读,现将审读意见反馈如下:一、《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是一部以故事形式反映陇东革命斗争历史的书籍,所取故事时间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结束,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领导陇东人民为求得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的史脉主线,主题思想较为明确。二、《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选取史料客观宽泛。史料来源有党史部门编写的书籍,有老同志回忆录,还有作者本人实地采访等,其真实性和可信度高。三、以章回标题立目,以故事情节取胜,是本书稿的特点。故事生动鲜活,文笔通顺流畅,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同时对书稿结构、编排等提出了具体修改意见。这里,我们应该记住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2015年,鉴于《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的题材具有特殊性,依照《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第三条第八款“涉及中共党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选题”必须备案的要求,甘肃文化出版社将书稿提请上级部门审核备案。书稿被送往中共党史研究室进行了审读。审读意见认为:该书政治导向正确,重要史买正确。该书写得不错,最重要的特点是用中国传统的章回体形式,将民主革命时期陇东革命老区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与鲜活的革命历史故事结合起来,既有宏观论述,又有微观描写,全面生动地反映了革命战争年代陇东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的重大贡献。同时,该书语言流畅,通俗易懂,读起来很吸引人,是宣传党的光辉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书。专家们还提出了一些具体修改意见。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审读意见使我又一次感到欣慰和鼓舞。

在这本书编著和出版过程中,中共甘肃省委原副书记马西林给予了热情鼓励和关心,并题签了书名。庆阳地委原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王钊林,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永洲,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任张桂山,市社科联主席马启昕,市文广局副局长庆阳广播电视台台长缪中发,陇东报社原副总编辑高文,庆阳市地税局李毅等同志在书稿编著、资料提供、审读、立项、封面设计和印务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谢忱。书内三幅插图剪纸《送郎当红军》《新秧歌》和《做军鞋》,是20世纪80年代初庆阳民间艺术大师张玉珍女士为我们编写的《陇东革命歌谣》一书插图提供的剪纸作品。如今,我再次把她的遗作作为本书插图的时候,对这位早已辞世的艺术大师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在本书即将付梓印刷的时候,我还要对担任本书责任编辑的甘肃文化出版社吴艳丽同志、庆阳市瑜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赵立民同志表示感谢,因为这本书也有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

编著好《陇东:说不完的革命故事》一书是我的初衷和追求,但由于个人水平所限,本书错讹、疏漏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研究庆阳老区革命斗争历史的专家和广大读者斧正。

我即将进入古稀之年,面对浮躁的社会,愿有生之年,激情依然。

巩世锋

2015年9月5日于西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