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梁全炳、姚曼华、梁镝著的《肖邦与波兰音乐家》内容涉及肖邦所处时代、其家世、创作、感情等情况,介绍了音乐大师们对肖邦的评价;较为详实地阐述了华沙肖邦比赛的历史和特点;还对肖邦的几位波兰音乐家做了介绍。梁全炳: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俄文专业、华沙大学波语系。曾供职于外交部、社科院、文化部并任驻波文化参赞。资深翻译家、获“波兰文化功勋章”和“光荣归于艺术家功勋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肖邦与波兰音乐家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梁全炳、姚曼华、梁镝著的《肖邦与波兰音乐家》内容涉及肖邦所处时代、其家世、创作、感情等情况,介绍了音乐大师们对肖邦的评价;较为详实地阐述了华沙肖邦比赛的历史和特点;还对肖邦的几位波兰音乐家做了介绍。梁全炳:毕业于南京大学外文系俄文专业、华沙大学波语系。曾供职于外交部、社科院、文化部并任驻波文化参赞。资深翻译家、获“波兰文化功勋章”和“光荣归于艺术家功勋章”。 内容推荐 由梁全炳、姚曼华、梁镝著的《肖邦与波兰音乐家》这部文集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幅立体生动的肖邦画像。书中既有涉及肖邦家世、所处时代背景的描写,也有他的双亲和师长、友人的叙述;既有对肖邦学习生涯和举办音乐会的介绍,也有描述他的恋爱经历和享受爱情与友情的篇章。书中关于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以及肖邦风格的阐述,对准确理解“肖邦”、“演奏”“肖邦”颇有助益。选编几篇关于波兰音乐家的文章,是因为这些音乐家深爱肖邦,致力于传承肖邦的音乐。 目录 序 前言 01 肖邦:家世 02 肖邦的生日究竟是哪一天 02 肖邦出生前波兰已失去独立地位 04 青年肖邦和辉煌风格 05 几位德国音乐家以及诗人海涅眼中的肖邦 06 珍贵的记忆——几个学生忆肖邦 07 肖邦关于弹奏他自己作品的提示 08 严师肖邦 09 历史新发现纠正了肖邦传记中原有的错误 10 莫舍莱斯与肖邦 11 肖邦与他爱过的四位女性 12 作为钢琴家的肖邦 13 作为钢琴教育家的肖邦 14 伟大的肖邦——波兰大地之子 15 三位波兰专家谈肖邦练习曲的原创性 16 肖邦素描 17 法国浪漫主义巨匠德拉克鲁瓦高度评价肖邦 18 可敬的简·斯特林 19 永恒的雕像 20 肖邦手稿还乡记 21 华沙国际肖邦钢琴比赛 22 第十四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刻上了中国印记 23 第十四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后的感想 24 肖邦优先——华沙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的基本原则 25 第十五、十六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中的”新”情况 26 非凡的帕德雷夫斯基 27 肖邦之后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希曼诺夫斯基 28 少年阿图尔·鲁宾斯坦 29 阿图尔·鲁宾斯坦参加安东·鲁宾斯坦钢琴比赛 30 阿图尔·鲁宾斯坦发现了维拉一洛勃斯 31 阿图尔·鲁宾斯坦谈钢琴教学和一些著名钢琴家的演奏 32 阿图尔·鲁宾斯坦谈对一些音乐家和音乐作品的看法 33 从毕加索作画得到的启示 24 影视作品中的阿图尔·鲁宾斯坦 25 从<我的漫长岁月)中认识阿图尔·鲁宾斯坦 26 最终成为大钢琴家的阿图尔·鲁宾斯坦 37 当代波兰大钢琴家——齐迈曼 附录一 1.肖邦亲自编号并于生前出版的作品目录 2.肖邦身后出版的作品目录 附录二 历届华沙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获奖者名单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同年,尼古拉受雇的工厂停业,老板离开了。尼古拉一时也曾想过回法国,据说,都订好了驿站马车票,但因病未能启程.不过看来,即使在面临曰益严重灾难的时刻,他内心也无多大离开波兰的愿望。总之,他不但留下来了,而且强烈地希望投身到在波兰继续发展的事件中去1 1794年,在塔代乌什.科希秋什柯的统领下,波兰爆发了民族起义,以反对横行于波兰的叶卡捷琳娜军队,保卫被废的“五三宪法”和国家主权。四年前还怕被征入伍而不敢回国的法国青年尼古拉,此刻在波兰大众奋起斗争的感染下,不顾身在异乡,毅然加入了杨.基林斯基领导的华沙国民近卫队,要和波兰人一起,为把外国军队赶出首都华沙而出力。服役几个月后,他晋升为上尉,据说还受了伤。起义军开始虽然打了胜仗,但后来越来越弱,敌不过沙俄军队和从西边攻过来的普鲁士军队。在抗击的最后几天,尼古拉.肖邦上尉随军在华沙东岸布拉加地区抵抗苏伏罗夫的军队。11月4日夜,他所在的部队接到撤回华沙西岸的命令,而把守卫的阵地交给了其他军队。这一调动救了他一命。第二天苏伏罗夫占领了布拉加,不仅砍杀了守卫的士兵,而且屠杀了许多市民.在那里,共牺牲了数千人。 波兰第三次被俄、普、奧瓜分是起义失败的必然后果。波兰国家随之灭亡,被从欧洲地图上抹去.华沙及其以西的土地并入普鲁士,占领者以“三国神圣同盟”的名义签订了瓜分文件,理由是“波兰人无力独立治理自己的国家”. 即使在此情况下,八年前把波兰选定为自己人生奋斗之地的年轻法国移民也没有想离开。多年后他可能说“这是天意”!两次离开波兰的打算都被疾病阻碍了,于是决定不违天意,再也没有尝试过要走。此刻他已长成男子汉,自然更加独立,更有主见。他决心更深入了解新的环境、生活和习惯,与之打成一片。他的波兰化的进程已不可逆转。在周围环境中,他根本未想到要强调自己不同的民族身份。何况,在波兰知识分子中,外国姓氏并不少见,所以这对他来说不是问题。 此外,他的规划并不意味着对自己原来祖国文化的漠不关心。相反,在那段“普鲁士统治下的”华沙的艰难岁月里,尼古拉在刻苦学习波兰语言的同时,系统地补充了自己有限的法国文学知识。这既是自然而然的需要,又是出于要成为知识分子的志向一一他决定把自己造就成一个职业教师,以培养有教养的波兰家庭的孩子。他的法语知识和德语知识(在家乡洛林学得)成了他的王牌(波兰贵族庄园正寻找这样的教师呢)。与帕茨一家的亲近关系也为这个来自洛林农村的小伙子开辟了直接通向波兰贵族家庭及其沙龙的道路。尼古拉不隐瞒他是法国人,但对自己出身农家却只字不提。从此,他只说自己来自斯塔尼斯瓦夫的南锡. 19世纪90年代末,他在艾娃.翁晨斯卡村长的家里一一她的庄园中一一第一次找到了梦寐以求的职位。艾娃是马切伊.翁晨斯基伯爵的遗孀,她的丈夫在科希秋什柯起义中牺牲。尼古拉是在战场上认识的马切伊。他到这个家庭为两男两女(4个孩子)做家教,长达6年。4个孩子中最小的叫玛丽亚(生于1’789年),后来成了瓦莱夫斯基伯爵夫人,在拿破仑向俄国进发的途中,她成了其情妇,在波兰民间被称为“一夜皇后”。 1802年,尼古拉.肖邦的施教才华引起了翁晨斯卡女伯爵的女友、家住热拉佐瓦.沃拉的路德维卡.斯卡尔贝克伯爵夫人的兴趣。她想请他当自己5个孩子(主要是lo岁的大儿子)的家庭教师。得到女村长的同意后,这位“抢手的”教师就搬到了新庄园,那是位于乌特拉塔河岸的一座安静的、二层的宅子,周围一圈都是茂密的杨柳树和野栗子树。路德维卡太太一个人管理着热拉佐瓦.沃拉,她丈夫斯卡尔贝克是个游手好闲、花天酒地的人,他为躲避债权人的逼债逃到国外去了,实际上是抛妻弃子。于是,妻子把丈夫告到法院,提出离婚申诉并获胜,最终摆脱了丈夫债务的纠缠。 所以,当尼古拉搬进热拉佐瓦.沃拉时,感觉那里是女人主宰的天地。除了女主人外,家务由身背债务的孤女克热扎诺夫斯卡掌管。唯一的男性主人代表就是伯爵夫人的大儿子、才10岁的弗雷德里克.斯卡尔贝克。教他学习法语就是尼古拉的主要任务。 P5-P6 序言 粱全炳同志和他的夫人姚曼华长期从事外事工作,1984年被派常驻波兰,从事对波文化交流工作。粱全炳曾任驻波兰大使馆文化参赞。他们并非音乐圈内的人,但热爱音乐,又在肖邦的故乡波兰居住了12年之久。他们亲历了几届华沙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认识了不少音乐界人士,并把工作和兴趣结合起来,不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而且还收集了不少有关肖邦和其他波兰音乐家的趣闻轶事,写了些介绍文章。 退休后,他们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时间,除集中精力翻译了波兰著述家的音乐专著外,还写了不少普及波兰音乐的文章,既自娱又娱人。由于成绩显著,受到波方的重视和认可。波兰政府曾先后授予梁全炳“波兰文化功勋奖章”和波兰“荣誉归于艺术家”银质奖章,姚曼华则更荣获波兰总统亲自授予的“骑士十字勋章”。我从他们刊登在《钢琴艺术》上的文章中,早就了解到他们所做的工作。他们的文章大都材料扎实、內容丰富多彩。最近,在上海音乐出版社的支持下,这些文章得以结集成书,是一件可喜的事。文集中各篇自咸一个故事,连起来又提供了大量信息,知识性和趣味性兼顾,可读性极高。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作者通过对肖邦生活多方面的描绘。把一个立体的、栩栩如生的天才作曲家呈现在读者面前,为我们更好地、多层面地理解肖邦的精神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材料。都说野史之于正史可以互为补充,他们的文章就是有力的佐证。这一类与普通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很契合的书,业内人士很少涉及,而他们作为非专业人士却如此热心,不为名不为利,持之以恒耕耘不息,令人钦佩。文集面世前我得以先睹为快,谨写此数语以为序,向各位推荐,与大家共享。 后记 本文集中,最早的文章载于1989、1990年的《世界博览》,最晚的一篇完成于2014年。这样算来,写作时间跨度已达25年。因此,各篇文章的风格有些差异,所用素材的来源也难免不一致,甚至内容偶有重复,这些都要请读者理解和谅解。作者之一的姚曼华开始写第一篇文章时,完全是出于兴趣。碰上有趣的材料就写上一篇,投给相宜的刊物.较多的文章较集中地写在2000年之后。那时,我们己接受了翻译波兰钢琴教育家斯门江卡的《如何演奏肖邦》这本专著的任务。为了解决译文中遇到的难题,不得不阅读了一些波兰参考书,从而了解到与肖邦有关的不少有趣的人和事。之后,便开始编写了几篇相关的文章,发表在《钢琴艺术》上,没想到竟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鼓励,使我们认识到这些“小东西”对中国读者还有些用处。于是我们决定继续努力,借助波兰学界的学术成果来加深中国读者对肖邦其人其事的了解,尤其对肖邦音乐的认识和理解。今天,当这些“小东西”结集出版时,我们首先要感谢波兰的肖邦学家们。没有他们具有价值的著作,就没有我们的文章. 上海音乐出版社的编辑王琳女士、顾问李名强教授和社长费维耀先生,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有力的支持、指引并最后拍板,我们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在文集出版之际,对长期给予我们专业指导的周广仁先生、我的学长于润洋教授和李其芳教授再次表示由衷的谢意。 由于我们毕竟是外行,文中出现差错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赐教,谨致谢忱。 粱全炳 2014年11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