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丝绸之路的故事/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系列丛书”收录了中国人民百年来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不仅有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杰出人物,还有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的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

阅读本书,能帮助青少年树立自己人生的良好的偶像观,能帮助青少年从小立下伟大的志向,能帮助青少年培养最基本的向善心,能帮助青少年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能帮助青少年锁定努力的方向,能帮助青少年增加行动的信心和勇气。

《丝绸之路的故事》为该系列其中一册,由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编写委员会编著。

内容推荐

丝绸之路,是一条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着伟大作用的国际通道。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外人民通过陆路与海路友好往来,络绎不绝,成为传颂千古的佳话。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编写委员会编著的《丝绸之路的故事》重在向青少年介绍丝绸之路光辉灿烂的记忆、历史名人的足迹、连绵不断的石窟、举世闻名的寺庙,还有道不尽的历史故事与传奇逸闻……

目录

第一章 丝绸的起源

 嫘祖制丝

 丝绸之美

 汉初丝绸的对外贸易

 传丝公主

 欧洲人的“丝绸之战”

第二章 华丽的纽带

 古道悠悠起于谜

 丝路多干线

 河西四郡

 雄关如铁

第三章 不没的足印

 龙城飞将军

 汉家骠骑

 “投笔从戎”觅封侯

 塞外互市

 西行取经走丝路

 昭君出塞

 文成公主入藏

第四章 繁华的遐想

 消失的沙漠天堂

 美玉的故乡

 消失的精绝古国

 黑城的传说

第五章 交通大动脉

 汗血宝马

 贸易的繁荣

 交流带来改变

 石窟艺术道不尽

第六章 海上丝绸路

 海上贸易的兴起

 泉州造船通异域

 “南海一号”的猜想

 郑和下西洋

 马可·波罗和他的游记

第七章 探险家的疯狂

 伸向西域的魔爪

 “盗宝特使”——斯坦因

 王道士与藏经洞

 新的疯狂

 今日新丝路

试读章节

嫘祖制丝

在中国久远的历史中,丝绸一直是最受欢迎的外贸产品。产自中国的丝绸由各色商人牵着驼队,通过这条重要的贸易通道运输到亚欧大陆。世界认知中国是从丝绸开始的,它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

中国是蚕丝事业的发源地,是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关于丝绸的起源,民间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嫘祖制丝”的故事流传最为广泛。

黄帝的妃子嫘祖诞生于远古时期的一个原始部落——西陵氏族,少年时的嫘祖便显现出与众不同的聪慧。一天,嫘祖在摘桑葚时,偶然发现了桑虫结的黄茧,便摘来含在口中,由于唾液浸泡加热溶解了胶质,嫘祖无意中顺手理出了茧中的丝线。丝线摸起来非常结实,不像蜘蛛丝那样容易断。聪明的嫘祖顿生编织蚕丝以代替兽皮树叶做衣服的念头。后来,嫘祖将野桑蚕变为家养,又发明了一些缫丝的工具,实现了她以丝绸做衣服的梦想,并从此开启了西陵部落衣着文明时代,结束了穿树叶、披兽皮的生活方式。

嫘祖与黄帝联姻后,辅佐黄帝,教民养蚕,衣被天下,以其不朽的历史功绩,受到人们的无限崇敬。如今,许多地方的百姓仍保留每年祭祀嫘祖的民俗。

除了古老的传说以外,在史料和考古方面也都揭示了中国制造丝绸的悠久历史。据史籍记载,中国利用蚕丝织成衣料,大约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已经会制造丝线、丝带和绢。据史学家推测,在遥远的原始社会,华南、华东及华北地区都覆盖着大片的森林,桑树的生长也非常繁茂,给野蚕提供了极好的生存环境。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原始人类开始用野生的麻和葛来织成衣服,冬天穿兽的毛皮,其他季节穿葛和麻。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了野蚕丝又细又结实,比起麻、葛等纤维要好很多,于是一种新的纺织品——丝织品出现了。1958年从浙江吴兴县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碳化的丝带和绢片等,经测定,其年代距今约有4 700多年。同时,在甲骨文中保留着多个与丝绸相关的字。“丝”字,形状如同丝线缠绕;“缫”字中有水、缫釜及蚕茧;此外,还有续丝的“续”、断丝的“断”,束丝的“束”、用丝线作琴弦的“乐”,以及用丝帛制成的“衣”“巾”等字。

可见,丝绸的出现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丝绸之美

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中国丝绸的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并有了复杂的织机和织造技艺。人们已经可以织造出华美的暗光绸,有了多彩的刺绣,后来又发明了罗纱和织锦以及绫、绉、绮、绸等品种。据记载商代的最后一个暴君纣王的穿着为“锦衣九重”,可见当时丝织品已极其盛行。商周时期的丝绸花纹以几何纹为主,呈现出神秘、简约、古朴的风格。

战国时期的丝绸纹样有了很大突破。1982年初,在湖北江陵西发掘出了一座战国时期楚国的墓地,被称为“马山一号墓”,墓中发现了大量珍贵的战国时期的丝绸。有十余件各种丝织品制作的衣服,棺内还覆盖着六床锦和绣着精美花纹的丝质被子。在极薄的绢上,绣着千姿百态的花纹图案,一件罗纱的单衣上,绣有数十对对称的猛虎,似正穿山过岭追逐猎物一般,形态十分传神。可见在公元前3世纪时,制造丝绸的工艺和刺绣的技术水平已比较发达。此时的花纹图案已渐渐不再像商周时期注重原始图腾、巫术宗教的含义,而是表现出形式多样、形象灵活生动、写实和大型化的特点。

自秦朝至汉代,丝绸生产的地区向北已经扩大到了如今的内蒙古地区,向南到达了海南岛,同时,染丝的技术也有了极大的提高,花色品种也丰富起来。锦的出现是中国丝绸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锦把蚕丝的优秀性与美术结合起来,丝绸不仅是高贵的衣料,而且成为了艺术品,提高了丝绸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在1972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遗址中,发现了绢、锦、绣、罗纱等多种多样的丝织品。其中一件素纱禅衣最令人称奇,它全长三尺七寸,总重量却不到一两,薄如蝉翼、柔软润滑。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古代,能生产出这样高质量的衣料堪称举世无双。同时,在20世纪70年代甘肃出土的汉代丝织残片中发现了各种颜色的素绢、套花印文绢、褐色花罗、毛锦等十多种丝织品,它们色彩艳丽、工艺精良,可见秦汉时期中国的蚕丝业进入了兴盛时期。P2-4

序言

信仰是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说:“信仰是人生的动力。”

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信仰主要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或宗教的极度尊崇和信服,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信仰在心理上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或目标的向往、仰慕和追求,在行为上表现为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去解释、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信仰,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最宝贵的精神力量。人有信仰,才会有希望、有力量,才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而不至于在多元的价值观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方向。

信仰一旦形成,会对人类和社会产生长期的影响。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的建设者,让他们从普适意识形成之初就接受良好的信仰教育,可以令信仰更具持久性和深刻性,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立足于社会而不败,亦可以使我们的伟大祖国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事实上,信仰教育决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教育,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无数可以借鉴的素材,它们是具体的、形象的、有形的、活生生的,甚至是有血有肉的。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多少仁人志士只为追求真理、捍卫真理,赴汤蹈火,前仆后继;多少文人骚客只为争取心中的一方净土,只为渴求心灵的自由逍遥,甘于寂寞,成就美名;多少爱国志士只为一个“义”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如滚滚长江中的朵朵浪花,翻滚激荡,生生不息,荡人心魄。如果我们能继承和发扬这些精神和信仰,用“道”约束自己的行为,用“德”指导人生的方向,那么我们的文明必将更加灿烂,我们的国运必将更加昌盛。

正基于此,“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系列丛书”应运而生。除上述内容外,本丛书还收录了中国人民百年来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不仅有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杰出人物,还有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的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

阅读这套丛书,能帮助青少年树立自己人生的良好的偶像观,能帮助青少年从小立下伟大的志向,能帮助青少年培养最基本的向善心,能帮助青少年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能帮助青少年锁定努力的方向,能帮助青少年增加行动的信心和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少年有信仰,国家必有希望。

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编写委员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