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系列丛书”收录了中国人民百年来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不仅有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杰出人物,还有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的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
阅读本书,能帮助青少年树立自己人生的良好的偶像观,能帮助青少年从小立下伟大的志向,能帮助青少年培养最基本的向善心,能帮助青少年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能帮助青少年锁定努力的方向,能帮助青少年增加行动的信心和勇气。
《铁道游击队》为该系列其中一册,由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编写委员会编著。
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编写委员会编著的《铁道游击队》收录了《铁道游击队》《七七事变》《狼牙山五壮士》等十余部电影,讲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团结一致,为拯救民族危亡而英勇斗争的英雄故事。这些电影故事极具传奇色彩,曲折惊险、悬念横生,格外引人入胜。它们突出了“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主题,体现了思想性、民族性和革命性。
1939年,津浦铁路上,一列煤车从枣庄中兴煤矿开出来,在夜色里疾驰。这时,从车身两边,爬上来几个人,他们攀上煤车顶,迅速地把大块的原煤抛向车外。
看守煤车的日本鬼子发现了煤车上的人影,急用手电筒照射,正好看到正在破坏车上物资的几个工人。
其中一个领头的工人叫彭亮。他见状,打了一个响哨,工人们听到后纷纷跳下火车,消失在夜幕里。
彭亮和鲁汉躲到了车站二把头王强家,见到了几年前跑到山里去抗日的伙伴刘洪。鲁汉激动地说“洪哥,你就在这领着我们干吧!”
刘洪说:“我这次回来就是这个意思!”
鲁汉拿过刘洪的枪,爱不释手,吵着说:“洪哥,你到山里也给我们一人弄一支来,没这家伙,太窝囊了!”
刘洪说:“这家伙只能从小鬼子那里要,我们不仅自己要武装起来,还要支援山里面!”
一天清晨,王强在车站广场给鬼子搬运货物时,发现这次的货物比往常的要沉。他用手指探知里面装的是枪支,再到车厢里一看,短枪和手榴弹、子弹都有。他迅速记下这节车厢的编号,并悄悄向别人打听到了这趟车的发车时间。
晚上,刘洪带着伙伴们分头隐藏在铁道线边的灌木丛里,远远看着运送军火的列车慢慢驶来。大家心里一阵激动。列车驶近后,刘洪飞身爬上火车。在飞快奔驰的列车上,他攀着边缘,一步一步地挪向装有枪支的3号车厢的车门。只见刘洪迅速用铁钳钳开了铁锁,并敏捷地把一箱箱军火抛下车去。
等在车道两旁的王强、鲁汉、彭亮等人赶紧抢搬雨点般洒下的箱子,快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大家把军火搬到了王强的家里,打开一个箱子一看,发现里面里都是驳壳枪,大家高兴极了。刘洪给大家一人发了一支手枪,谨慎地说:“大家平时要小心,千万别走漏了风声。剩下的枪支要全部转移到山里去。”
日军司令看到铁路上经常出事,尤其是这次丢失军火后大为恼火。他认为是八路军干的,便决定从伪满洲把他的得力学生冈村调来负责铁路的安全。
冈村是个杀人魔王。他把抓来的嫌疑人员一批批地处死,妄图用血腥的手段来稳固他的铁路线。另一方面,他又软硬兼施,想从被捕的煤炭工人口中得到消息。
正当冈村准备拷问工人时,传来了司令官被杀的消息。他没有想到八路军竟敢如此大胆,敢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杀人。冈村看着死去的恩师,下决心一定为恩师报仇。恼怒的冈村,下令严厉搜查车站周围的居民。
这天,刘洪的聚义炭庄开业,一派生意兴隆的景象。鲁汉、小坡、彭亮都是伙计,王强也来祝贺。这时,冈村带着大队人马进来了。王强赶紧出面招呼,一边说“我朋友的炭庄今天开,这是许可证。”一边把一张许可证递给冈村看,冈村看了一眼,扭头走了。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生意人打扮的年轻人走进来。刘洪一看,原来是山里派来的李正。大家进了屋子,李正拿出八路军军分区的指示给刘洪看,上面写着:“山东鲁南军区司令部命令:兹任命刘洪为军区铁道游击队大队长,李正为政委,王强任副大队长。”
刘洪、王强和李正紧紧地握手。刘洪激动地说:“我们又在一起战斗了。”P3-5
信仰是什么?
列夫·托尔斯泰说:“信仰是人生的动力。”
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
信仰主要是指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或宗教的极度尊崇和信服,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动的榜样或指南。信仰在心理上表现为对某种事物或目标的向往、仰慕和追求,在行为上表现为在这种精神力量的支配下去解释、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信仰,是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最宝贵的精神力量。人有信仰,才会有希望、有力量,才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而不至于在多元的价值观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迷失方向。
信仰一旦形成,会对人类和社会产生长期的影响。青少年是社会的希望和未来的建设者,让他们从普适意识形成之初就接受良好的信仰教育,可以令信仰更具持久性和深刻性,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立足于社会而不败,亦可以使我们的伟大祖国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事实上,信仰教育决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教育,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无数可以借鉴的素材,它们是具体的、形象的、有形的、活生生的,甚至是有血有肉的。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辉煌历史,多少仁人志士只为追求真理、捍卫真理,赴汤蹈火,前仆后继;多少文人骚客只为争取心中的一方净土,只为渴求心灵的自由逍遥,甘于寂寞,成就美名;多少爱国志士只为一个“义”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如滚滚长江中的朵朵浪花,翻滚激荡,生生不息,荡人心魄。如果我们能继承和发扬这些精神和信仰,用“道”约束自己的行为,用“德”指导人生的方向,那么我们的文明必将更加灿烂,我们的国运必将更加昌盛。
正基于此,“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系列丛书”应运而生。除上述内容外,本丛书还收录了中国人民百年来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反抗腐朽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前赴后继,浴血奋斗的精神和业绩,尤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业绩;不仅有中国历史上涌现出的著名爱国者、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和杰出人物,还有新中国成立以后涌现出的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
阅读这套丛书,能帮助青少年树立自己人生的良好的偶像观,能帮助青少年从小立下伟大的志向,能帮助青少年培养最基本的向善心,能帮助青少年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能帮助青少年锁定努力的方向,能帮助青少年增加行动的信心和勇气。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有信仰,民族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力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少年有信仰,国家必有希望。
中华少年信仰教育读本编写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