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中国封建文人的黄金时代。常华著的《品宋词习典故》以卷帙浩繁的宋词为载体,从灵动的词牌名,到或清雄顿挫,或绮丽婉约的长短句,越过耸峙的文化峰峦,试图以一种跳出文本的言说方式,打开宋词之门;以独出机杼的读诗视角,深度扫描尘封的历史岁月。剖开文字密码,阅读其背后的世事流转,沧桑变化。
又见琥珀——权当序言
第一辑 翰墨春秋
用飘逸的行草穿起岁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洗尽文字的铅华◎欧阳修《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把性格搓成拔河的绳子◎司马光《锦堂春慢》(红日迟迟)
一纸试卷,提前结束童年◎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让琴弦像血脉一样张开◎黄庭坚《浣溪沙·渔父》
梦境,在雪中搭建◎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弦歌不绝的精神家园◎吕胜己《鹧鸪天》(记得追游故老家)
桃花坞,种着文人的三种命运◎范成大《千秋岁·重到桃花坞》
手握木楔,装订生僻的文字◎周邦彦《瑞龙吟·春景》
荒诞的舞者◎米芾《水调歌头》(砧声送风急)
在对立中寻找平衡◎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骑着的卢马飞奔纸上◎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握笔的手,本应握紧一杆金枪◎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身披蓑衣的鸿儒◎朱熹《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
第二辑 零雨落花
在半片铜镜中守望爱情◎秦观《调笑令·乐昌公主》
雨中的孤燕◎苏轼《永遇乐》(明月如霜)
花河上的水鸟◎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
青楼的碎影弥盖双眸◎周邦彦《少年游》(并刀如水)
雨打芭蕉,谁是卷帘人◎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个词牌,撑起一座园林◎唐琬《钗头凤》(世情薄)
埙声,只吹给自己听◎辛弃疾《鹊桥仙·送粉卿行》
第三辑 皇袍翳影
被成语捆住的王◎李纲《喜迁莺·晋师胜淝上》
挥舞马鞭,驾驭一个帝国◎李纲《水龙吟·太宗临渭上》
天井中的悲歌◎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充满隐喻的坐标◎周密《木兰花慢·雷峰落照》
孤寂的祭坛,旱雷腾动◎赵顼《瑶台第一层》(西母池边宴罢)
被解构的江山◎赵佶《燕山亭》(裁减冰绡)
烫手的王座,烫手的狼烟◎赵桓《西江月》(历代恢文偃武)
皇权,一个需要掩饰的假象◎赵扩《浣溪沙》(花似醺容上玉肌)
第四辑 宦海云烟
举着惨白的骨头守城◎文天祥《沁园春·题睢阳庙》
牵着皇帝的衣角疾走如飞◎寇准《江南春·秋风清》
以热爱恩师的名义,驱逐恩师◎丁谓《凤栖梧·蝶恋花》
穿过时光之孔,投射精致的倒影◎沈括《开元乐·三台》
在坚硬的田垄上奔跑◎王安石《桂枝》(登临送目)
在纤细的笔锋中藏下欲望◎蔡京《西江月》(八十一年住世)
用滚烫的体温,烘热冰封的河流◎李纲《苏武令》(塞上风高)
没有羊群的放牧◎洪皓《江城梅花引·忆江梅够》
采石矶,一个文官的武戏◎张孝祥《水调歌头·闻采石矶战胜》
一只倒悬水面的蟋蟀◎无名氏《长相思》(去年秋)
坚硬的琴弦直插夜空◎汪元量《水龙吟·淮河舟中夜闻官人琴声》
第五辑 布衣苍生
面对石壁,结趺而坐◎黄庭坚《渔家傲·初祖》
用炫目的胭脂研磨灵感◎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融入红尘的修行◎惠洪《浪淘沙》(城里久偷闲)
以劫富济贫的方式叩谢皇恩◎宋江《念奴娇》(天南地北)
梆音击碎月色,清冷如昨◎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跋:放眼宋词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