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著苏卓兴、陶薰仁译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插图版全译本)/译林名著精选》是一本介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青年英雄的书。这部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原型,记述了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二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用来打发时光,可读可不读的闲书,对那些行走在成长路途上的年轻人来说,它是一位很好的朋友,教会你如何变得坚强、善良和勇敢;对那些渴望让孩子变得幸福、高尚的父母们来说,这本书是一位耐心的顾问,指引你如何言传身教,有效地与孩子们进行沟通,相信每一位用心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不论年长或年幼都会从中收获良多。
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著苏卓兴、陶薰仁译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插图版全译本)/译林名著精选》是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写的一部描述卓娅和舒拉如何成长为前苏联卫国战争英雄的纪传体小说。主要讲述了: 突如其来的炮火打乱了卓娅和舒拉一家宁静的生活。姐弟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一份最动人的生命答卷。
卓娅吃惊地看着他,却没有哭。过了一会儿我又听到了:
“你说:柯罗瓦支。”
舒拉用顺从的声音重复着:
“柯洛瓦支。”
我弄不清楚舒拉是否知道他在家里是最小的孩子,但是他早就会利用这点。他在为自己辩护的时候总是委屈地说:“我小!”如果他打定主意要得到什么东西,大人又不给他,他就大声喊着:“我小!”有时候他无缘无故,但却自以为有理地、骄傲地说:“我小!”他知道我们都爱他,他想使每一个人:卓娅、我、他父亲和祖母全都听他的。
只要他一哭,祖母就说:
“谁欺负我的舒拉了?快到我这儿来,我的宝贝!看我给什么我的小孙孙!”
舒拉就破涕为笑,撒娇地爬到祖母的膝上去。
要是他的什么要求被拒绝了,他就躺到地上大声哭喊,蹬腿或是可怜地呻吟着,那样子就是清楚地告诉你:“我是可怜的小舒拉,没有谁可怜我,没有人抚爱我!”
有一次,舒拉因为要在午饭以前吃粉羹(一种酸甜的糊状羹,一般在饭后吃),大哭大喊起来了,我和阿纳托利·彼得洛维奇就从屋里走出去了。舒拉自己留在屋里。开始时他仍然大哭大闹,还不时地喊着:“给我粉羹!”“我要粉羹!”后来,显然是他决定不再多费唇舌了,就简单地喊:“给我!”“我要!”他在哭叫的时候,我们已经悄悄地走了出去,当他感到屋里没有动静,抬起头来看了一圈,就不再哭了:既然屋里没有人,还费力装哭给谁听呢!他沉思了片刻,就拿起木片堆什么玩意儿了。然后我们回来了。他见我们回来,又做出要哭的样子,这时阿纳托利·彼得洛维奇就严厉地对他说:
“你要是再哭,我们就把你一个人留在这里,我们不再和你一起住了。知道吗?”
舒拉不做声了。
又有一次,他在哭的时候,从手指缝里用一只眼睛偷偷看我们,是否同情他的眼泪。但是我们故意不理睬他:阿纳托利在看书,我在批改学生的作业。这可好了,舒拉就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不声不响走到我身边,爬到我的腿上。我轻轻地拍了一下他的头,就把他放在地板上,自己仍继续工作,他也不再妨碍我了。通过这两件事把他给治好了:自从我们不顺从他以后,他就不再撒娇,哭闹了。
卓娅很爱舒拉。她经常装出大人的神气,庄重地用大人的话说:“不要娇惯孩子,让他哭一会儿吧,没事!”她说这话时的神情很惹人发笑。但是当她一个人陪着小弟弟的时候,她对他一向是很温柔的。如果他摔倒了,哭起来了,她就跑去拉他的手,尽力把这个小胖子抱起来。她用自己的衣襟给他擦眼泪,劝说着: “别哭了,你要做一个聪明的孩子。对啦,好孩子……你把这木块拿着。来,让咱们修一条铁路,你愿意吗?……这是画报,我给你看图画好吗?你来看看……”
最有趣的是:卓娅对自己不懂得的东西,总是坦白地承认自己不懂;而舒拉的自尊心特别强,“我不知道”这句话,是很难从他口里说出来的。为了避免承认自己不懂得某一件事情,他会想出各种狡猾的办法。我还记得,有一次阿纳托利买了一本儿童读物,内容很丰富,里面带有很多十分生动好看的图画:画着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物件和人。平时我们喜欢和孩子们一起翻阅这本书。有时候我指着图画问舒拉:“这是什么?”如果是他所认识的东西,他就会立即高兴而骄傲地说出名称来,而遇到他不知道的东西时,就不是这样了,为了避免回答,什么鬼点子他都想得出来!
“这是什么呀?”我指着火车头问他。
舒拉叹了一口气,踌躇片刻,然后狡猾地笑笑,说道:
“你自己说好啦!”
“这是什么呀?”
“小鸡儿。”他很快地回答。
“对啦。这个呢?”
画的是他不认识的奇怪的动物:骆驼。
P16-17
眼下书店里的书越出越多,装帧也越来越漂亮,可是真正能让人精神振奋的好书却并不多见,值得重读的书更是希罕。一本好书其实是可以一读再读的。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就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这部小说以真人真事为原型,记述了家喻户晓的苏联英雄姐弟卓娅和舒拉二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卓娅和舒拉20世纪20年代出生于苏联的一个普通劳动人民家庭。在父母的倾心教育下,姐弟俩从孩提时代起就逐步养成许多优良品质:尊重长辈 、乐于助人、学习勤奋、积极劳动、热爱生活、兴趣广泛等等。1941年,德国法西斯背信弃义入侵苏联,还在读中学九年级的卓娅辞别母亲,自愿加入游击队,走上保卫祖国的岗位。在经过短期培训后,她和同志们一起深入敌占区埋地雷,烧敌营,表现机智勇敢。1941年9月的一天,她在烧毁敌人的马厩时不幸被捕。凶残的德寇对卓娅进行了种种摧残和侮辱:长时间严刑拷打她,并逼迫她身着单衣,赤裸双脚在雪地上跑动……坚强的卓娅承受住了所有非人的折磨,拒绝回答德寇的问题,没有泄漏游击队的任何秘密。一无所获的敌人恼羞成怒,绞死了卓娅。弟弟舒拉从小就与姐姐感情深厚,他在卓娅牺牲后,怀着为姐姐报仇的决心进入了乌里扬诺夫斯克坦克学校参加培训。不久,他驾着坦克奔赴前线,以指挥员的身份率领士兵奋勇杀敌。在战场上,他镇定勇敢,表现出色,屡建功勋,先后获得卫国战争一级金质勋章和红旗勋章,最后在1945年4月——二战胜利前夕不幸牺牲在自己的指挥岗位上。
作者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卓娅和舒拉姐弟俩的母亲,她用朴实的语言、流畅的文笔满怀深情地回顾了两位英雄从出生到牺牲的一幕幕生活场景,全书写得自然生动,充满生活气息,通篇充满了温馨的爱:对亲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祖国的爱,是一本难得的、成功地进行爱的教育的范本。
1952年《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首次被译介到中国时就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鼓舞了成千上万的中国热血青年踊跃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去。一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重新打开这本书细细品读,我们仍然可以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第一,这本书是一部英雄的成长史,透过卓娅和舒拉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英雄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姐弟俩在父母的教育下从小就善良好学、诚实坚定、不怕困难、坚强不屈,在日常生活中已表现出许多优良品质。例如,有些功课卓娅学起来比较吃力,但她宁可自己一个人做到深夜,也不要舒拉帮助她,并最终圆满完成作业,锻炼了自己独立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和韧性。弟弟舒拉是家中唯一的男孩,为了表现自己的阳刚之气,他一向排斥说温情的话,但他心底不乏对亲人的关爱。卓娅生病住院期间,他承接了一些绘图的工作赚到些钱,他把每一分钱都积攒起来为姐姐购买衣料,体现了浓浓的手足之情。认真读完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我们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正是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所培养起来的优秀品质决定了他们在危难关头能够坚定、从容地面对考验。青少年读者在卓娅和舒拉身上可以找到学习的榜样,帮助自己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树立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锻炼顽强的意志品质。
第二,这本书是一部伟大母亲的成长史。养育了两位英雄儿女的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女性。她年轻时就失去了丈夫,独自挑起抚养两个孩子的重担。生活再艰辛,她也从不抱怨,而是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应该正直做人,辛勤劳动,感受生活的种种美好。她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利用一切机会跟孩子们讲故事,谈人生,引导他们做诚实勇敢的人。当卓娅回家来告诉她要上前线时,她心中有许多的不舍和担忧,却并未阻拦,而是默默用心替女儿整理行装,以行动来支持女儿的决定。女儿的牺牲对她的打击很大,心头的伤痛还未来得及平复,唯一的儿子又要上前线,这一次她依然选择了支持,并鼓励儿子要永远忠诚、坚强。
每次读这本书我都被这位伟大的母亲所感动,在生活里接二连三地面对了丈夫、女儿、儿子三位亲人的死亡,这一连串的伤痛需要怎样的勇气才能承受得住!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 “写这本书我既愉快又痛苦,回忆起往事,我好像又重新手扶着摇篮摇着幼小的卓娅,怀抱着三岁的舒拉,重新看见我的孩子们,看见他俩在一起活泼可爱地健康成长,充满了希望。……以后需要叙述的事情愈少,我就愈感痛苦,愈明显地接近不可避免的结局,我就愈难找到需要的适当的语言。”在平缓的语气和平静的文字背后,我们分明能感受到那浓浓的母爱和深深的伤痛。这位伟大的母亲,是怀着怎样复杂的心情回顾她这双儿女短暂的一生呀!令人敬佩的是:虽然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但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坚强地承受住了这一连串的打击,她没有被悲伤击垮,而是化悲痛为力量,以坚韧的毅力不知疲倦地进行创作活动和社会活动,以卓娅和舒拉精神鼓舞、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是位善良坚强的伟大女性,我们可以从她身上汲取力量,学会正视人生的挫折,勇敢积极地生活。
第三,将卓娅和舒拉这对英雄儿女以及他们的伟大母亲联系在一起的是亲情,是亲人之间的交流,是母亲对儿女的教导,是儿女对母亲的体贴。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重视家庭教育的今天,这本书不啻为一本家庭教育的范本。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和她早逝的丈夫一致认为“最好的教育不是长篇大论地说教,不是没完没了地训斥孩子,而是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对待工作、人生的态度,用自己的整个风度教育孩子。”教育实际上包含在每一件细小的事情上,包含在父母的每一个举动中,每一道眼神间,每一句言辞里。孩子时时刻刻都在用敏锐的双眼观察父母的一言一行,并在父母的行为举止中寻找主意和榜样,在一切事情上进行模仿。现在很多为人父母者空有望子成龙的想法,却不愿付出心血教育培养子女,为了自己所谓的事业而一再忽视同子女的接触和交流,以为官做大了凭权力,钱赚多了凭金银就可以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给他们创造好的未来。其实这乃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因为最宝贵的亲情会在时光交错中淡漠,良好品性的养成常在不知不觉中错失。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和她的丈夫工作十分繁忙,能匀给孩子的时间并不多,但他们用心地抓住每个机会去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把握他们的成长变化。比如,他们下班回来虽然很劳累,却仍然很耐心地听孩子们汇报一天中发生的事情:为什么习题没做完,新背过了什么诗,邻居家的小狗出了什么事……他们与孩子们一起游戏,一起阅读,一起做家务。这些活动使父母和孩子们更为亲近,使家庭里的友谊亲情变得更为深切、真挚。
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在教育孩子时,注重的是培养品质,让孩子们活得幸福且高尚,而非出人头地。她经常带领孩子们去参观特列嘉柯夫美术馆,让他们细细揣摩、体会列宾、谢罗夫、苏里柯夫等众多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她希望孩子们从中学到的不只是绘画技巧,还要理解画家在画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使孩子们不仅关注画面本身,而且联系社会历史进行广泛深刻的思考。
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认为“遇到一本有智慧的,有力量的,正直的好书,对青年是有重大意义的”。因为一本书“常常可以决定青年人未来的道路,整个的前途”。因此她总是鼓励孩子进行大量阅读,帮助他们从图书馆借一切需要的书籍。她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许多作家的作品,如普希金的小说、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盖达尔的儿童读物、伏契克的《牛虻》……在读书的过程中卓娅和舒拉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明白了什么是崇高、尊贵,什么是卑鄙、下贱,什么是真正的友爱、忠实、公理”。关于书中所叙述的一切,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并不会简单地告诉孩子们哪些正确,哪些错误,她赞同孩子们自己去讨论、争辩、思索书中的一切,进而寻求人生的答案。
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还认为“家庭、学校都不是密封的罐头,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孩子们都能感受到令全国人民高兴、忧虑和快乐的事情,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是教育孩子们的好教材。”因此,她鼓励孩子们心怀天下,关注国家大事、世界大事。她和孩子们一起留意国家援救“切留斯金”号船员的情况进展,当解救最后获得成功时,他们和全国人民一起为之欢欣鼓舞;1935年苏联第一条地下铁道刚建成时,她和孩子们一起冒雨前去参观,亲身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西班牙内战期间,全家齐心协力从不多的收入中省下钱来捐助饱受战争之苦的西班牙妇女和儿童……柳·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深信:“孩子们从自己周围美好食物中所接受的教育,学校所教给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知识,都在他们心里孕育着真正的人道精神,仁爱思想,渴望着建设而不是破坏,向往着创造而不是毁灭。”
所有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美好人生的父母们,不妨仔细读读这本书,从中学习如何做孩子的真心朋友,了解、关心他们;学习如何给孩子树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学习如何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敞开心胸,做一个坦荡真诚的人。
作者在谈论书的重要性时曾说过一句话:“书早已不是用来帮助休息和消遣的东西了,它是朋友、顾问、导师。”用这句话来评价《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真是再合适不过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用来打发时光,可读可不读的闲书,对那些行走在成长路途上的年轻人来说,它是一位很好的朋友,教会你如何变得坚强、善良和勇敢;对那些渴望让孩子变得幸福、高尚的父母们来说,这本书是一位耐心的顾问,指引你如何言传身教,有效地与孩子们进行沟通,相信每一位用心读过这本书的朋友,不论年长或年幼都会从中收获良多。
重译完《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掩卷沉思,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卓娅和舒拉姐弟两位英雄的形象仿佛仍站在我们眼前,他们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喜怒哀乐无不神气活现、生动逼真地浮现在我们的脑际;他们那短短一生的足迹、英勇的行为及其所表现出来的明彻的思想、坚定的信念、分明的爱憎、不屈的意志、凛然的正气无不感人肺腑,萦绕心头。
在卓娅和舒拉刚刚懂事的时候,德国法西斯就用闪电式的战术,大举进攻了他们的祖国,践踏了他们神圣的国土。沉重的打击、巨大的灾难残酷地降临到一个伟大民族的头上。苏维埃毕竟是一个不甘屈服的整体,在这血与火的严峻考验面前,在这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苏联人民燃起了复仇的火焰,特别是苏联广大男女青年,他们纷纷扛起枪上前线,担当起了反抗法西斯侵略主力军的重任。由于他们的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给予疯狂的侵略者以迎头痛击,扼制了他们日益膨胀的侵略野心,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年轻生命,捍卫了国家、民族的尊严,保卫了苏联人民的和平生活,向祖国、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那是一个呼唤英雄和创造了英雄的年代。卓娅和舒拉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卫国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这一代优秀青年的代表,就是千千万万反法西斯青年英雄的代表。他们的英雄事迹、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形象令世人瞩目、景仰。他们不仅是苏联人民反法西斯的英雄,也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英雄。苏联人民不会忘记他们,世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历史的烟尘也永远泯灭不了他们革命英雄主义的夺目光辉。
《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中译本50年代在我国面世以来,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各阶层读者的热烈欢迎。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从这本书里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她哺育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读者,我们今天许许多多的成年人,数不清的工人、农民、战士、知识分子、国家公务人员,都是读着这本书长大的,他们今天看到她,那种眷恋感和亲切感是不言而喻的。尽管时代条件有了变化,但这本书的意义并没有消失。随着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大潮的涌起,一些人模糊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的取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败风气有所滋长,一些人不择手段地捞钱,醉生梦死地活着,什么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人类的命运统统置诸脑后而不顾,见义勇为的人少了,关心他人的人少了,艰苦奋斗的人少了,这种社会风气对于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十分不利。值此社会呼唤正义、良知、友爱、俭朴的时刻,这本书的重译再版,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卓娅和舒拉把祖国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人民,赴汤蹈火,流血牺牲在所不辞。他们这种人生价值取向和人生意义的昭示,永远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崇高道德、理想的光辉,对于为建设四化、振兴中华奉献力量的我们来说,仍然是指导我们前进,指导我们为人、处世、工作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珍视。
这次重译,我们根据内容,重新加了小标题。苏卓兴译前半部分,陶薰仁译后半部分。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缺点错误一定不少,万望读者指正。
苏卓兴 陶薰仁
1995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