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梅尔·卡达莱,(1936-)。2005年获布克国际文学奖。阿尔巴尼亚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诗人,1936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南部山城吉诺卡斯特,曾先后在地拉那大学和高尔基世界文学学院学习深造。1963年,他发表首部小说《亡军的将领》一举成名,随后转向小说的创作。《金字塔(精)》是他的长篇小说,讲述法老执意修建城堡,导致国家陷入一片混乱。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金字塔(精)/伊斯梅尔·卡达莱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伊斯梅尔·卡达莱,(1936-)。2005年获布克国际文学奖。阿尔巴尼亚当代最著名的作家和诗人,1936年出生于阿尔巴尼亚南部山城吉诺卡斯特,曾先后在地拉那大学和高尔基世界文学学院学习深造。1963年,他发表首部小说《亡军的将领》一举成名,随后转向小说的创作。《金字塔(精)》是他的长篇小说,讲述法老执意修建城堡,导致国家陷入一片混乱。 内容推荐 《金字塔(精)》是首届布克奖得主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的长篇代表作,也是其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小说讲述法老执意修建城堡,导致国家陷入一片混乱,阴谋四散,军队集结,民不聊生。 目录 译序 起源。一个古老想法的艰难重提 工程的开端。跟任何其他建筑的准备都不可同日而语 阴谋 日常纪事。右翼,西侧脊顶 金字塔直升上天 王室烟尘 建造的编年史 顶端附近 普遍怀疑之冬 建造完工。金字塔呼唤它的木乃伊 忧伤 强暴 反金字塔 衰老。假象 骷髅堆 尾声。玻璃 试读章节 一些人把希望寄托在老太后身上,然而从她那里却并没传来丝毫令人鼓舞的消息,与此同时,大多数人却在文献故纸堆中继续着他们的研究。 他们越是投身于其中,他们的寻找就越是显得艰难。数量众多的纸莎草纸已经丢失,另一些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甚至连现存的文件中都包含着一些被涂抹或被剪除的段落,边缘处常常写有来自上界之令的批语,而且居然不带丝毫的注释。 然而,即便已经断章截句,纸莎草纸还是提供了有关他们调查对象的各种各样的情况。人们从中几乎能找到关于金字塔的一切:原先的坟茔,作为金字塔原始形象的马斯塔巴’,第一座金字塔的故事,从第二座到第五座,它们的连续变化,它们基座的增宽,它们高度的增加,涂尸膏油的秘密配方,盗墓的最初尝试,专门用来防止此类破坏的计划,多种多样关于运输石头、堵塞入口的花岗岩方石的证明,提升作品大师们等级地位的法令,一些账目的遗迹,死刑判决书,无法理解的或故意涂改掉以免清晰显示的草图,等等。 这一切或多或少还算清楚,但他们孜孜不倦地调查的对象从他们面前固执地逃逸,消失在乱七八糟的纸莎草纸堆中,微微显露了一下身影之后马上就隐遁无形,就像是一只蝎子匆匆逃走。他们追逐着曾经主宰了金字塔建造的概念,它之所以存在的秘密理由,但这一理由总是不断地从他们眼前逃逸。它基本上隐藏在被涂抹掉的纸莎草纸断片中,即便偶尔露出表面一下,也仅仅只是闪电般的一瞬间。 他们从来就没有被迫付出过如此的精力,不禁搞了个头晕脑涨,天昏地暗。然而,尽管研究对象持续不断地从他们眼皮底下溜走,他们最终还是渐渐圈定了它的范围。就算不是它本身,至少也是它的影子。 他们久久地论述那里头报告的一切,而让他们大为惊讶的是,他们突然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早已十分完备地了解了正在寻找的一切。他们始终就把握着金字塔的关键,它的基本概念,它的存在理由,除了一点,即金字塔安躺在他们头脑中,局限于话语表达中,甚至还仅仅局限于他们的思想中。纸莎草纸上的文献档案只是为它披上了词语和含义的外衣。以至于,一个幽灵可以由它来装点。 这一切再明晰不过了,大祭司在前去面见法老之前的最后一次密谈时说,我们已经认识到问题的本质,不然,当君王说出那些我根本不想在此重复的话时,我们也就不会如此受到惊吓了。 两天后,他们受到胡夫的召见,一个个神情严肃,因失眠而形容憔悴。法老的模样也不比他们强多少。不一会儿时间,怀疑就掠过他们的脑际,君王很可能已经忘记了整个这件事,而他们将无谓地一个劲地鼓风吹气,要让死灰复燃。但是,大祭司开口说出如下这番话:吾等听从陛下召见,前来商议建造陛下的金字塔的事宜,这时,胡夫既没有表现出惊讶,也没有显现出迷惑,甚至都没有问他们一句:即是说? 他满足于微微点头示意,意思是:我正听着各位爱卿呢!于是他们就开始说了起来,先是大祭司,随后众人轮流开口讲说一番。 久久地,滔滔不绝地,他们汇报了通过查阅纸莎草纸文献而了解的一切,同时不断地为该说到何种程度而苦恼不已,真不知道自己是说多了,还是说少了,是言重了,还是言轻了。他们回顾了由法老左塞建立起来的第一座金字塔,它只有二十五肘高,还回忆了法老荷露斯萨克海姆一克海特的愤怒,他曾鞭挞了他的建筑师,因为后者呈递建造计划时,金字塔的高度被法老认定太低…… P4-6 序言 为译文写序言,是出版社的规矩,也是我自己作为译者要做的一份分内工作。 《金字塔》也不能例外。 《金字塔》是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写的小说,而卡达莱的另一部小说《错宴》,我早几年就翻译了,也为之写过一篇译本序言。那篇序言的第一部分就是卡达莱的生平,在此不妨原文转录,作为本序言的第一部分。 伊斯梅尔·卡达莱(Ismail Kadare,1936一)的名字,我是早早就听闻了的。在阿尔巴尼亚还被中国人称为“欧洲社会主义的明灯”的那个时代,我的印象中,他就是“山鹰之国”最有名的作家之一,得到过他们的领袖人物恩维尔·霍查的赞扬。后来,中国“文革”结束,开始改革开放,中阿关系不再是“兄弟般”的友谊,从那时候起,我们就不那么关注阿尔巴尼亚文学了。很自然地,文学家和爱好者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意识流、存在主义文学、新小说、荒诞戏剧、黑色幽默、拉美文学爆炸等西方现当代的主流文学上,卡达莱的名字则渐渐地从我们的视野中淡出。 直到新世纪,我们方才得知,这位大名鼎鼎的伊斯梅尔·卡达莱,目前已经居住在西方,准确地说常常在法国,而他的作品则早就在全世界传播开了。 卡达莱的文学生涯,几乎就是阿尔巴尼亚当代历史的一个缩影。他生于阿尔巴尼亚南部靠近希腊边界的小山城吉罗卡斯特,童年时代经历了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的占领。二战结束后,他先在地拉那大学历史系读书,后赴莫斯科留学,在苏联的高尔基文学院深造,同时掌握了俄文和法文。60年代苏阿关系破裂,卡达莱回国,在多家报刊当编辑,并写作诗歌。 卡达莱以他的长诗《群山为何沉思》(1963)、《山鹰高高飞翔》(1966)和《六十年代》(1969)而成为当时国内诗坛的大名人。70年代后转入写小说,同时也写散文、诗歌、儿童文学和戏剧剧本。著作有《亡军的将领》(1967)、《婚礼》(1968)、《雨鼓》(1970)、《石头城纪事》(1971)、《伟大孤寂的冬天》(1973)、《南方之城》(1968)、《三孔桥》(1978)、《破碎的四月》(1978)、《梦幻宫殿》(1981)、《谁带回了多伦蒂……让我对卡达莱的作品备感亲切。后来,法伊也成了我的好朋友,我的女儿翻译了他的好几篇短篇小说,我也翻译了他的小说《长崎》(获得过2010年法兰西学院的小说大奖)。而他2014年来北京时,我们还见面叙了旧。 这次翻译《金字塔》,从2013年3月起开译,7月底译完初稿,至当年11月完成了三遍校改和修改。 近日,出版社嘱我为译本写个序言。我明白,确实应该写些东西,但翻译小说的过程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不少鲜明的文字印象已然褪去。本当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写序言,但如今已经思绪飘散,概念淡忘。这就好比我当时还在上班,编辑杂志,主持研究项目,而今已经属于退休老人,今非昔比了。 为写序言,我在美丽的厦门海滨(我退休后应聘在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教书),利用空闲时间又读了一遍拙译,梳理了一通小说的情节和主题,方才动笔写作,并利用“五一节”小长假的时间,在北京最终修改完成稿子。但愿这些综述性、概括性和分析性的文字没有太多的误读和误导。但愿书前的这几页对愿意读一读序言的汉语读者还能有一点点帮助。 需要说明的是,小说《金字塔》的原文为阿尔巴尼亚语,而我是通过Jusuf vrioni的法译本(法国Fayard出版社1992年版)诺》(1986)、《H档案》(1989)、《音乐会》(1989)等。 1990年10月,阿尔巴尼亚政局激烈动荡之际,卡达莱获得法国政府的政治庇护,移居巴黎,并很快开始用法语写作。2005年,卡达莱获得了首届英国布克国际文学奖。 卡达莱后来的作品,我都是从法国的Fayard出版社的目录上了解到的。它们有《金字塔》(1992)、《长城》(1993)、《影子》(1994)、《都城十一月》(1998)、《四月冷花》(2000)、《候鸟之飞》(2001)、《鲁尔·玛兹雷克的生活、游戏与死亡》(2002)、《阿伽门农的女儿》(2003)、《事故》(2008)、《错宴》(2009)等。他的《文集》从1993年起陆续 出版,目前已经出版到了第13卷。 作为中国读者的我,已经接连读到了《亡军的将领》《破碎的四月》和《梦幻宫殿》的中译本。我为他的写作所震惊。一个阿尔巴尼亚作家,能那么自然地赢得世界各地的读者,自有他的特色所在。而在我看来,正是对专制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对祖国文化的有意识继承和发扬,对各种文学手法的大胆尝试和实践,造就了卡达莱这样的一个文学伟人。 《金字塔》写于1992年,晚于已有中译本的《亡军的将领》、《石头城纪事》、《破碎的四月》、《梦幻宫殿》、《谁转译的。有经验的读者都知道,多经过了一道转译的作品,在文字上、风格上都会离原作走脱更多一些。我在当年翻译卡达莱的《错宴》就领教过了。这次也一样,明明知道依据的版本有些“异味”,但根本无从寻找“真身”的模样,只能依葫芦画瓢地译来。不知该是什么样,但依稀就是这样了,还请读者诸君多多海涵。 是为序。 2015年4月27-28日草于厦门大学 2015年5月3日定稿于北京蒲黄榆寓中 书评(媒体评论) 伊斯梅尔·卡达莱描绘出了完整的文化——包括它的历史、它的热情、它的传说、它的政治和它的灾难。他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传统,是一位世界性的作家。 ——约翰·凯里,布克国际文学奖评委会主席相较于普通的政治寓言,《金字塔》显然要丰富和有意思得多。卡达莱有一种写起比喻来举重若轻的天赋,像卡夫卡。 ——《洛杉矶时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