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不是一本书就能说得清楚的,汪继红编著的《清华管理课》是清华管理学“大海”中的一瓢水,清华管理没有谁能总结得具体和完整,本书中有一些清华教授讲课的内容,也有清华学子在实践中的真知灼见。这里用最通俗的语言向大家展示清华的管理美丽,书中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真实传承了清华的管理思想。
善于学习、勤于阅读,是每个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行为方式。如果你有一颗积极追求卓越的心,且希望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使自己跻身于优秀管理者之列,那么从阅读本书开始吧,相信本书能给你提供切实可行、细致入微的有益指导,使你尽快成为一名高素质、高效率、深谙管理之道的企业高管。
汪继红编著的《清华管理课》以清华大学管理专家以及著名企业家的思想精华为主线,围绕与企业管理相关的各种管理要素如目标、战略、制度、激励、领导力、人才、危机意识等展开分析,内容以实用性和创新性为原则,结合企业管理中真实、生动的案例,为大家讲述了和管理工作息息相关的管理学知识,为读者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帮助。
目标明确,企业才有远景可谈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是圆满地完成工作目标,构建好组织结构,指挥员工有序地工作,面是要为员工营造一种富有激情、向上的氛围。这是一种领导方法,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
——清华大学总裁班客座教授刘炳成
60多年前,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怎样从清华园顺利走到天安门?”这个问题的答案是:“首先要有方向,而且方向要正确,然后需迈腿赶路。”在这里,蒋南翔把一个清华学生从树苗长成栋梁的过程,比喻为清华园到天安门的路程。他认为,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方向。
近百年来,数不清的清华人就是受荫于“方向是根本”的清华传统,在祖国的各个行业中逐步成长为国家和社会的栋梁之材。
蒋南翔表明了目标、方向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实际上,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目标、方向何尝不是重中之重呢?
企业管理学的全部内容可以表述为“1—4—2”,即一个目标,四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和两项常规事务(沟通和决策),从中可以看出,目标摆在第一位。因为企业只有明确了自己存在或运行的目标,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才有可能持续发展。如若不然,企业就会在迷茫与混乱中日渐衰败。
美国某家铸造厂的管理者一度头疼该厂的效益。那段时间,该厂的员工很没干劲儿,旷工、迟到、早退的情况屡屡发生,工厂的效益自然不佳。
某月,这家工厂的货物又延期了,与其合作的客户很是不满,发话说:一个月内再不能顺利交货就要解除合约。这让该厂的管理者不得不严肃对待该厂存在的问题。
于是,该厂新聘了一个管理高手。这个管理高手到岗的第一天,就召集所有员工开了一个动员大会,他为工厂树立了一个目标,本年度要成为当地出厂量最高的塑造厂。并许诺如果能达到这个目标,每个员工的年终奖金提高10%。还制定了工厂年产出量,以及每月的具体产出量,并实行了昼夜两班轮流制。
在当天上夜班的员工下班时,这个管理高手拦住一个员工,问道:“你们的铸造流程一天可做几次?”员工回答道:“6次。”听到员工的答案后,这个管理者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用粉笔在工厂前的黑板上写下一个“6”字。
当上早班的员工进入工厂时,就看到了这个“6”字,这个简单的“6”字激发了他们的能力,当天他们做了“7”次铸造流程,下班时,他们骄傲地把黑板上的“6”改写成了“7”。到了晚上,夜班的作业员为了刷新纪录,竞做了10次铸造流程,他们把“7”改成了“10”。 一个月后,这个工厂顺利地完成了货物。企业原本低迷的氛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每个员工都斗志昂扬。
该厂为什么能由“衰”转“盛”?答案很明显,因为大目标给员工指引了方向,而每天的小目标又让员工斗志昂扬。当每个员工都能清楚地眺望到自己的“果实”时,他们的步伐就会不自觉地变得矫健。
美国行为学家J.吉格勒指出:“设定一个高目标就等于达到了目标的一部分。”这个观点很好理解。设定目标,是实现目标的前提,不是吗?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你首先必须为组织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你要让他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来到这里?我们要做什么?我们聚集到一起要共同达成什么目的?”如果一个领导者不为企业制订目标,企业上下必定是一盘散沙,因为在没有目标、没有追求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会变得迷茫,从而浑浑噩噩地度日子。
放眼望去,那些如日中天的企业,无不是有着明确的目标。
麦当劳公司的目标是占领全球的食品服务业。在全球范围内处于统治地位,以及在建立客户满意度标准的同时,通过执行“服务便利·增加价值·履行承诺”的战略,提高麦当劳的市场占有率和赢利率;美国石油公司的目标是:寻找和开发石油资源,并向我们的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公司英特尔公司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新计算机行业中重要的供应商。
目标是一个企业凝聚力产生的源泉,也是产生效益、利润的基本点。但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者在制订企业目标的过程中要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明确。一个明确的目标才能指引企业的整个团队共同迈进,如果企业的目标仅仅表达着一种“意愿”,那么目标也只是嘴边说过的一句话,并不能带来效率。有效的目标应该是可以转换为各项工作的,是具体的、清晰的、明确的。P2-4
清华大学是中国的最高学府,在中国商业史上,清华大学也是一颗明珠。从清华走出来的人物数不胜数,比如华旗资讯集团总裁冯军、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等,他们都是商业上的精英。
百年清华,百年管理。1926年清华大学成立了经济系,1928年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学家陈岱孙担任经济系的主任,在这之前清华对经济管理就一直有研究。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成立于1984年,它的第一任院长是担任过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其任期是1984年到2001年。他的管理才能一直都是每一个管理人员所追求的。
清华管理也是与时俱进的。在2000年10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成立,组成成员是50多位国际知名企业董事长、总裁或首席执行官、世界知名商学院院长以及我们政府的领导人。它的每一任主席也都是国际管理泰斗界的人物,比如美国财政部长、高盛公司前首席执行官亨利.保尔森先生担任顾问委员会首任主席,英国BP集团前首席执行官约翰‘布朗勋爵担任委员会的第二任主席,沃尔玛百货公司首席执行官李斯阁先生担任第三任主席等。这些人为清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清华管理学院,有这样一个使命:创造知识,培养领袖,贡献中国,影响世界。历经百年沧桑的清华,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魅力,这体现在清华人身上就是:创新、创造。这也是清华能培养出很多社会精英之所在。
管理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智慧。清华大学是现代管理思想的荟萃地,也是管理创新的发源地,这里也是很多成功人士或者想成功人士的管理经验交流的地方。在清华,可以跟世界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对话,在这里有幸可以和商业界的精英分享管理心得。
清华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不是一本书就能说得清楚的,这本书是清华管理学“大海”中的一瓢水,清华管理没有谁能总结得具体和完整,本书中有一些清华教授讲课的内容,也有清华学子在实践中的真知灼见。这里用最通俗的语言向大家展示清华的管理美丽,书中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真实传承了清华的管理思想。
善于学习、勤于阅读,是每个优秀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行为方式。如果你有一颗积极追求卓越的心,且希望提升自己的个人魅力,使自己跻身于优秀管理者之列,那么从阅读本书开始吧,相信本书能给你提供切实可行、细致入微的有益指导,使你尽快成为一名高素质、高效率、深谙管理之道的企业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