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是唐朝贞观年间魏征、褚遂良等贤臣,把历代典籍的精华提炼出来,编成的一本书。唐太宗非常喜欢这套书,手不释卷。从一定意义上说,本书对于“贞观之治”的出现,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后来由于岁月变更,此书隐没于历史的长河中。时值中华全面复兴的伟大时刻,《群书治要》又受到了重视。但是本套丛书部头较大,全书又是文言文,普通人很难阅读。为此,数家中华文化教学中心,组织力量,每年从挑选出了360句,每句给予了认真的解释。计划每年出版一本,花十年的时间,出十本,成为完整的一套。世界知识出版社已经出版了《群书治要360》第一册、第二册,本书是第三册。
《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令魏征、褚亮、虞世南、萧徳言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书成之后,太宗喜其广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释卷。
本书是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平之智慧、方法、经验、效果的集大成之作,亦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积累的文化结晶。这部宝典既能帮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也能为当今各阶层领导者提供可贵借鉴。对于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社会大众,本书也是修身、治家、处事的智慧源泉。
《群书治要360》系列书,即从《治要》中精选出精彩、适合当前社会迫切需要的360小段,加以注解、难字注音,再翻成白话文,便于大家每天学一段;将整套书概括为六条大纲:君道、臣术、贵德、为政、敬慎、明辨;每条大纲下,又归纳了《治要》论述的相关要点作为细目,希望本书的纲目,对于读者领纳《群书治要》全书的精神,亦能有所帮助。本书为系列第三册。
一、修身
甲、使命
1、《洪范》曰:“天子作民父母,为天下王。”圣人取类以正名,而谓君为“父母”,明仁爱德让,王道之本也。(卷十四 汉书二)
【白话】《尚书·洪范》上说:“天子能做人民的父母,而为天下所归往。”圣人用相似的称谓来端正名分,而称君主是“父母”,表明宽仁慈爱、有德礼让,是王道的根本。
2、圣人之从事也,所由异路而同归,其存亡定倾①若一,志不忘乎欲利人也。……圣人之心,日夜不忘乎欲利人,其泽②之所及亦远也。(卷三十五 文子)
①存亡定倾:使濒临灭亡或已亡者得以继续存在或延续,使危险的局势或即将倾覆的国家转为稳定。
②泽:恩德,恩惠。
【白话】圣人做事,都是殊途同归,他们使濒临灭亡之国得以延续、使即将倾覆之国得以安定的目的是一致的,心志总是不忘记要有利于人民。……圣贤者的心境,日夜都不忘记有利于他人,他们的恩德所播及的地方也是很广远的。
3、道也者,福之本也;祥也者,福之荣也。无道者,必祸之本;不祥者,必失福之荣矣。故行而不缘道者,其言也必不顾义矣。故纣自谓天王也,而桀自谓天子也,已灭之后,民以骂也。以此观之,则位不足以为尊,而号不足以为荣矣。故君子之贵也,士民贵之,故谓之贵;故君子之富也,士民乐之,故谓之富。故君子之贵也,与民以福,故士民贵之;故君子之富也,与民以财,故士民乐之。(卷四十 贾子)
【白话】道义是福德的根本;吉祥是福德的荣显。不行道义,一定是遭受祸患的根源;不吉祥,一定是丧失福德的表现。所以行为不依循正道,那么言语也一定不讲求仁义。所以商纣自称天王,夏桀自称天子,他们灭亡之后,人民还在咒骂他们。由此看来,有地位不足以让自己尊贵,而名号也不足以让自己引以为荣。所以君主的尊贵,是士民都尊重他,所以才称为尊贵;君主的富有,是士民都爱戴他,所以才称为富有。所以君主的尊贵,在于给予人民以福祉,所以士民尊重他;君主的富有,在于给予人民以财富,所以士民爱戴他。
4、武王克殷,发巨桥①之粟,散鹿台②之钱;封比干之墓,解箕子之囚;无故无新,唯贤之亲。用非其有,使非其人,晏然③若其(
无若其之其)故有之。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志大矣!(卷四十一 淮南子)
【白话】周武王攻破殷商后,发放巨桥的粮食,散发鹿台的库钱;封修比干的陵墓,把箕子从囚禁中释放出来;不分旧臣还是新人,只要贤能就亲近。使用的不一定都是他原有的东西,任用的不一定都是亲近的人,而武王自在从容,就像都是他原有的一样。由此看来,圣人的志向远大啊!
乙、戒贪
5、罪莫大于可欲,
好淫色也。祸莫大于不知足,
富贵不能自禁止也。咎莫大于欲得,
欲得人物,利且贪。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无欲心也。(卷三十四 老子)
【白话】罪恶没有比荒淫好色更大的,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过错没有比贪得无厌更大的。所以,只有知足的富足,才是长久的富足。
6、今夫溜水①足以溢壶榼②,而江河不能实漏卮③。故人心犹此也。自当以道术④度量,食充虚,衣御寒,则足以养七尺之形矣。若无道术度量,则万乘之势⑤,不足以为尊,天下之富,不足以为乐矣。(卷四十一 淮南子)
【白话】如今屋檐上滴下的水能把水壶装满,而江河之水却装不满漏水的酒器。所以人心就像这样。应当以仁义道德来衡量约束自己,食物能填饱肚子,衣服能抵御风寒,也就足以养护七尺之躯了。如果不用道德标准来衡量约束自己,那么,即使拥有天子的权势,也不会感到尊贵;即使拥有天下的财富,也不会感到快乐。
①溜水:屋檐上滴下的水。溜:通“霤”,屋檐滴水处。
②榼(kē):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③卮(zhī):古代盛酒的器皿。
④道术:仁义道德。⑤万乘(shèng)之势:拥有可出动兵车万乘的力量,喻拥有的地位极高。乘: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
P2-6
编译《群书治要360》系列缘起
《群书治要》乃集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平之理念、智慧、方法、经验、效果,是为大成,亦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积累下来的文化结晶。这部宝典既能帮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奠定大唐三百年盛世的基础,也必能为当今各阶层领导者提供珍贵借鉴。不仅如此,对于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社会大众,此书亦如同智慧源泉般,能使身心安乐、家庭幸福、事业永续。
我们的导师释净空老教授念念不忘中华文化的承传,二○一○年底,幸蒙祖宗庇佑,这套宝典最终送到了老教授手中。老人家深知此书是解决当今社会问题的一剂良方,欢喜不已,立即委托世界书局翻印流通。导师在马来西亚拜访总理纳吉布与前总理马哈蒂尔时,简略地介绍了《群书治要》内容,两位长者当时便迫切地表示想看到英文译本。导师由此想到,可从《群书治要》中节录,选成三百六十条,译成白话文并翻译成各国文字,方便大众每天阅读。导师将这个任务交给了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这就是中心邀请全球各地有志之士合作编辑中文版《群书治要360》,然后再译成英文的缘起。导师预计在若干年间,每年从《群书治要》当中选取三百六十条原文,并译成各种不同国家的文字、语言在全世界流通。导师认为,这是中国对于整个世界和平作出的最大贡献。
《群书治要360》的编译工作刚开展,随即得到了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及马来西亚许多仁人志士的协助,在此一并致上真诚的谢意!
由于编辑组的德行、学识有限,本书肯定有许多疏漏之处,恳请诸位仁者不吝赐教、指正。衷心祝福读者在古圣先贤智慧的引领下,身心和谐、家庭和乐、事业和顺,并希望本书能帮助社会化解冲突、消弭对立,走向安定、幸福、美满、和平的大同世界。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圆满幸福的人生!
《群书治要360》编辑组谨识
二○一五年七月十二日
承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治世宝典”《群书治要》,怀着对先人的感恩之心,用心学习并尽力推广《群书治要》,把祖先留下的瑰宝很好地传播开来。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叶剑英元帅之女凌孜
《群书治要》中既有明君治国的经验,也有昏庸败政的教训;既有忠良辅国的故事,也有奸臣欺主的实录,堪称资政巨著,是深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治国理念、汲取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读典籍。
——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
《群书治要》作为一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哲学,不仅对于领导者的治国理政有益,对担任社会不同角色和身份的个人、团体也都有着宝贵的学习和借鉴价值。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桂钿
《群书治要》集中体现了治道思想的源流本末,是古代治道思想的集大成。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