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模式--防灾救灾与灾后重建
分类
作者 谢永刚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谢永刚所著的《中国模式--防灾救灾与灾后重建》梳理了中国历史上的防灾救灾的经验和教训,并以98大洪水、5.12汶川大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等重大灾害为背景,分析了防灾减灾以及灾后经济恢复和灾后重建的办法和效果,并与美、英、日等发达国家的减灾救灾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出了防灾救灾的“中国模式”及其特点,这将对今后指导灾后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同时也为国际社会提供减灾救灾的“中国经验”。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分析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2 灾后重建和经济恢复的理论依据

2.1 政治经济学理论

2.2 发展经济学理论

2.3 制度经济理论

2.4 灾害经济学理论

2.5 人道主义思想理论

2.6 小结

 3 我国各历史阶段减灾救灾的特点分析

3.1 古代的减灾救灾特点

3.2 1920-1949年的减灾救灾特点

3.3 1949~1978年的减灾救灾特点

3.4 1978年至今的减灾救灾特点

3.5 小结

 4 历史上防灾减灾及灾后重建的中国模式梳理与概括

4.1 宏观模式

4.2 微观模式

4.3 中国模式的历史经验总结

4.4 小结

 5 国外救灾模式及启示

5.1 美国减灾救灾模式

5.2 英国减灾救灾模式

5.3 日本减灾救灾模式

5.4 东南亚减灾救灾模式

5.5 国外减灾模式对中国的启示

5.6 小结

 6 灾后重建的“中国模式”创新

6.1 对口援建模式

6.2 减灾产业发展与示范区相济模式

6.3 国家主导加社会救济模式

6.4 救灾与惠农扶贫项目捆绑模式

6.5 物质重建与精神文化重建相结合模式

6.6 “以工代赈”与就业支持政策融合模式

6.7 独具地域特色创新救灾模式

6.8 灾后重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模式

6.9 大规模军民协同作战模式

6.1 0小结

 7 “中国模式”的自我修复和完善

7.1 防止“贵族式救灾”

7.2 完善信息透明制度,克服腐败问题

7.3 发展“家庭救灾模式”

7.4 完善灾害保险制度

7.5 实现救援制度化、常态化

7.6 小结

第二部分 案例研究

灾后重建的“中国模式”的案例研究——以“5·12”汶川大地震“对口援建模式”为例

 1 关于对口援建

1.1 定义

1.2 对口援建的基本原则及评价

1.3 对口援建的具体要求及评价

1.4 对口援建的基本方案及评价

 2 对口援建的方式及核心任务

2.1 援建的方式

2.2 援建的任务及评价

 3 以往“对口援建”的成功经验

3.1 经济援助

3.2 医疗援助

3.3 教育援助

 4 汶川灾后重建中“对口援建”的具体做法及创新

4.1 提高软实力

4.2 强化硬实力

 5 对口援建的特点归纳与梳理

5.1 结构特点:三主、一核、一辅的“五方”合作

5.2 要素特点:实现三结合

5.3 目标特点:“援建+合作”

5.4 战略特点:实现五结合

5.5 组织特点:举国体制

5.6 运作特点:激励竞争

 6 几个重要经济理论对“对口援建”模式的指导意义

6.1 宏观调控理论的作用

6.2 比较优势与互补理论的具体运用

6.3 大推进理论的指导意义

6.4 以制度创新理论为指导方向

 7 我国对口援建政策的效果及评价

7.1 对口援建政策的效果

7.2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

7.3 灾民安置

7.4 抗震救灾时效情况评价

7.5 对口援建模式的经济功能

7.6 灾后救援的制度创新:“三个第一”

7.7 成功实现“三个突破”

7.8 救灾资金筹措的制度创新

7.9 对口援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7.10 小结

第三部分 专题讨论

 1 西方灾后重建经济理论及其借鉴意义

1.1 奥山育英理论概述

1.2 借鉴意义与启示

1.3 结论

 2 我国重大灾害救援与重建的举国体制及其评价

2.1 “举国体制”及其特征

2.2 减灾救灾的举国体制与现行经济、政策的关系

2.3 对“举国体制”的评价

 3 1990一2000年我国的灾后救济制度考察

3.1 这一时期救灾制度概述

3.2 救灾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完善救灾制度的几点建议

 4 自然灾害的经济属性探讨

4.1 引言

4.2 如何定义自然灾害经济属性

4.3 认识自然灾害经济属性的三个层次

4.4 结论

 5 解决灾区重建资金短缺问题:基于孟加拉国农村小额贷款成功经验的启示

5.1 背景

5.2 四川灾区实行长期小额贷款的可行性探讨

5.3 四川灾区实行长期小额贷款的具体建议

 6 中央政府统一治水模式:水利减灾投入对农业增长影响及减灾措施的绩效研究——近20年农村治理水旱灾害对农业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6.1 引言

6.2 水旱灾害的防治措施与其他农业增长因素的关系分析

6.3 水旱灾害的减灾措施对农业增长的影响案例分析

6.4 主要因素对农业产值影响的计量分析

6.5 我国各阶段影响种植业产值增长因素的贡献度及绩效分析

6.6 结论与建议

 7 汶川大地震对灾区企业及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

7.1 引言

7.2 汶川地震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7.3 汶川大地震对我国股票市场长期影响实证分析

7.4 结论

 8 自然灾害对灾区农村家庭经济长期影响及恢复研究——以黑龙江省沙兰镇“6·10”重大山洪灾害为例

8.1 沙兰“6·10”山洪灾害及其危害

8.2 长期影响研究的意义与相关成果概述

8.3 灾区相关长期经济影响要素的统计与处理

8.4 结论

 9 突发性重大灾害事件对灾区生活必需品价格的影响及对策

9.1 引言

9.2 灾后物价上涨及其危害

9.3 灾后物价波动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9.4 对策与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