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双色版无障碍成长阅读)(精)/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特有的韵味是贯穿其整个创作中的潜在的诗情,作为源于作家萧红心灵的一种整体性的世界感受、人生体悟,它弥漫于作品中,成为小说诗意的积淀。这种诗情在小说中常常以诗歌的抒情形式直接传达出来,连语言、韵律、节奏也都诗化了,让人感觉不是在叙述故事情节,也不是在进行情景描绘,而是创作主体悲凉心理情绪的流动,直接感染着读者。此外,萧红还常用诗歌惯用的“回环复沓”的艺术手法来抒情,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感,强化了小说诗的情感和氛围,让人读起来荡气回肠,富有韵味。
《呼兰河传(双色版无障碍成长阅读)(精)/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作者萧红通过对典型的风土人情的描写来展现浓郁的地方色彩。在小说的第一章,作者就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冬日边陲小城特有的景象,使用了“扫帚”“冰溜”“大车店”“狗皮帽”“裂口”等地方性语言,描绘了“北方典型的风土人情”,营造了一种特殊的寒冷气氛和富有地方色彩的美。同时作者还通过描写呼兰城的风俗习惯,既展现了呼兰城的风俗民情,又写出了小城中人们的一种集体麻木的生存状态。
在这大泥坑上翻车的事情不知有多少。一年除了被冬天冻住的季节之外,其余的时间,这大泥坑子像被赋给了生命似的,它是活的。水涨了,水落了,过些日子大了,过些日子又小了。大家对它都起着无限的关切。
水大的时间,不但阻碍了车马,且也阻碍了行人,老头走在泥坑子的沿上,两条腿打战,小孩子在泥坑子的沿上吓得狼哭鬼叫。
一下起雨来这大泥坑子白亮亮地涨得溜溜地满,涨到两边的人家的墙根上去了,把人家的墙根给淹没了。来往过路的人,一走到这里,就像在人生的路上碰到了打击。是要奋斗的,卷起袖子来,咬紧了牙根,全身的精力集中起来,手抓着人家的板墙,心脏扑通扑通地跳,头不要晕,眼睛不要花,要沉着迎战。
偏偏那人家的板墙造得又非常平滑整齐,好像有意在危难的时候不帮人家的忙似的,使那行路人不管怎样巧妙地伸出手来,也得不到那板墙的怜悯,东抓抓不着什么,西摸也摸不到什么,平滑得连一个疤拉节子也没有,这可不知道是什么山上长的木头,长得这样完好无缺。
挣扎了五六分钟之后,总算是过去了。弄得满头流汗,满身发烧,那都不说。再说那后来的人,依法炮制,那花样也不多,也只是东抓抓,西摸摸。
弄了五六分钟之后,又过去了。
一过去了可就精神饱满,哈哈大笑着,回头向那后来的人,向那正在艰苦阶段上奋斗着的人说:“这算什么,一辈子不走几回险路那不算英雄。”
可也不然,也不一定都是精神饱满的,大半被吓得脸色发白。有的虽然已经过去了多时,还是不能够很快地抬起腿来走路,因为那腿还在打战。
这一类胆小的人,虽然是险路已经过去了,但是心里边无由地生起来一种感伤的情绪,心里颤抖抖的,好像被这大泥坑子所感动了似的,总要回过头来望一望,打量一会儿,似乎有些话要说。终于也没有说什么,还是走了。
有一天,下大雨的时候,一个小孩子掉下去,让一个卖豆腐的救了上来。
救上来一看,那孩子是农业学校校长的儿子。
于是议论纷纷了,有的说是因为农业学堂设在庙里边,冲了龙王爷了,龙王爷要降大雨淹死这孩子。
有的说不然,完全不是这样,都是因为这孩子父亲的关系,他父亲在讲堂上指手画脚地讲,讲给学生们说,说这天下雨不是在天上的龙王爷下的雨,他说没有龙王爷。你看这不把龙王爷活活地气死,他这口气哪能不出呢?所以就抓住了他的儿子来实行因果报应了。
有的说,那学堂里的学生也太不像样了,有的爬上了老龙王的头顶,给老龙王去戴了一个草帽。这是什么年头,一个毛孩子就敢惹这么大的祸,老龙王怎么会不报应呢?看着吧,这还不能算了事,你想龙王爷并不是白人呵!你若惹了他,他可能够饶了你?那不像对付一个拉车的、卖菜的,随便踢他们一脚就让他们去。那是龙王爷呀!龙王爷是惹得起的吗?
P9-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