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纪元,在中国革命史上意义深远,南昌更因此被誉为英雄城。王小玲、曹佳倩主编的《八一记忆--文物背后的故事》是以南昌八一真心纪念馆内部分珍贵文物为背景,通过南昌起义参与者、亲历者对起义过程的追忆,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八一记忆--文物背后的故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纪元,在中国革命史上意义深远,南昌更因此被誉为英雄城。王小玲、曹佳倩主编的《八一记忆--文物背后的故事》是以南昌八一真心纪念馆内部分珍贵文物为背景,通过南昌起义参与者、亲历者对起义过程的追忆,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内容推荐 王小玲、曹佳倩主编的《八一记忆--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让市民了解南昌起义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与观众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本书分为见证起义、睹物思人、历史印记和缅怀“八一”四大部分,并附录了8篇征集轶事。 目录 一、见证起义 江西大旅社 喜庆礼堂 25号房间 贺龙指挥部 叶挺指挥部 第三军军官教育团 花园角2号 打响第一枪 “红带兵”的由来 福音医院 “革命者来” 一封绝密信函 血战三河坝 二、睹物思人 周恩来的毛毯 《八一起义》连环画说明稿 贺龙:“下定决心跟党走” 贺龙的党员登记表 贺龙重访旧址忆“八一” 名将叶挺 朱德巧施妙计 陈毅题写馆名 “小划子会议” “郭主任”的木箱 “革命老人”吴玉章 英烈李硕勋 老革命的本色 迟到的追认 一只破碎的碗 第一批女兵中的“四大金刚” 三、历史印记 一万银元的深情厚谊 四口水缸茶水飘香 缝纫机工人日夜赶制军服 “为起义军理发也光荣” 一枚珍贵的徽章 彻夜抢修涂家埠大桥 “潮汕七日红” “中国第一个苏维埃” 《红灯》周刊 最早刊登南昌起义消息的两份报纸 进步刊物《呐喊》 四、缅怀“八一” “八一”在军旗、军徽中闪光 朱德题词 刘伯承题词 陈毅题词 聂荣臻题词 徐向前题词 董必武题词 林伯渠题词 彭真题词 郭沫若题词 吴玉章题词 徐特立题词 萧克题词 谢觉哉题词 侯镜如题词 周土第题词 李一氓题词 附录:征集轶事 首任南昌市市长邓飞指示成立历史调查组 邵式平省长关心指导南昌起义史料调查 查阅到了刘伯承在莫斯科撰写的南昌起义报告 七次访问萧克将军 意外找到了朱德当年的警卫员 访问起义后江西省政府代理主席姜济寰的儿子 访问南昌工人纠察队队长 寻访江西大旅社工友 后记 试读章节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了震惊全国的南昌起义,领导起义的总指挥部就设在江西大旅社。 江西大旅社是当时南昌城内首屈一指的豪华旅社,1922年,由南昌商界知名人士李晋笙、包竺峰、罗和仲集资40万元兴办。他们选取当时南昌市中心最繁华地区,准备建一所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型旅社。这在当时是一件很轰动的事情。为此,他们专程到上海请人设计,由新赣建筑公司承建,经过两年的努力,大旅社于1924年正式落成,成为当时南昌规模最大的高层建筑,是江西民国时期的三大建筑之一。 大旅社主立面采用水泥浮雕花饰,兼具西式巴洛克建筑风格的特点;楼内有一天井,有通风采光的作用,下雨天还有“四水归堂”的聚财之意。四周的房间环绕天井排列,形成回字形格局,具有典型的中国江南民居传统建筑特色。大旅社内部的中式格局和外观的西洋风格,浑然一体,构思精巧,呈现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江西大旅社共有96间客房,一楼设喜庆礼堂,供举行婚寿庆典之用。二楼是中餐厅,又称江天大酒楼,每个包厢房都以名贵花木命名,如碧桃、丹桂、红梅、玫瑰等;三楼是西餐厅,又称西江番菜馆,每个包厢房则以国外著名城市命名,如伦敦、柏林、罗马等。屋顶还设有摘星茶楼,加上大旅社旁开设的泰新剧院。这一当时南昌商铺云集的繁华地带,吸引了诸多富商巨贾、达官贵人前来聚会,可谓热闹非凡、盛极一时。 正是由于江西大旅社是一个鱼龙混杂、喧嚣复杂的场所,有利于掩护起义的准备工作。1927年7月26日、27日,叶挺、贺龙部队先后到达南昌,根据南昌的敌情和初步作战任务,这两支部队各自选择了适当的驻地。贺龙部第20军第l师把江西大旅社整个包租下来,大门口挂上师部的牌子,并派卫兵严加守卫。7月27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党的前敌委员会在大旅社内宣告成立,该处便正式成为领导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 起义前后,江西大旅社一楼的喜庆礼堂就是前委会议室。会议室旁边的9号房间是起义的最高军事指挥机关——军事参谋团办公室,军事参谋团参谋长刘伯承在此办公。一楼还设有警卫队住房,时任警卫班班长粟裕就住在这里。战斗打响后,一楼还临时设有卫生队救护室、战利品存放室。起义前夜,整座大楼弥漫着临战前的紧张状态,起义官兵包括警卫连、卫生队都根据部署,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备战工作。 大旅社的二、三楼汇聚了当时全国的革命精英。他们中有来自各地的工农运动领导者,有受党派遣来参加联席会议的各省代表们,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各部门的负责人,还有著名的国民党左派人士。革命委员会秘书长吴玉章、财政委员会主席林伯渠等都住在这里。在此期间,大旅社的酒楼停止对外营业。这些空置的包房,完全成为革命人士开展活动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商讨斗争策略、交流经验,研究未来革命工作的开展,整个餐厅洋溢着火热的革命气氛。起义胜利后,大旅社便成为革命委员会的办公场所,各种通告、宣言和任职命令都是从这里发出。四楼是政治宣传工作人员的活动场所。起义前后,这里热闹非凡,灯火通明,宣传人员常常彻夜写标语、传单。南昌地区的群众代表,也是频繁进出,积极配合起义军各项工作。 大旅社的正门两侧,分别是账房和营业部。账房是旅社接待安置旅客和结账的地方,类似现在的总服务台,后面还有一间洽议房,是商谈大宗住宿餐饮喜庆业务的场所。起义军进驻后,账房柜台上就放上了客满的牌子。原住的旅客全部退出,也不再接收新的客人。贺龙同志后来在参观纪念馆时,回忆说:“起义期间,我多次到总指挥部来,有几次,我就在账房里坐坐,了解工友的服务接待工作,还向他们了解了不少南昌市民的生活和商业经济情况。”这些都为起义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P3-6 后记 《八一记忆——文物背后的故事》一书几经易稿,终于付梓出版了。挖掘文物背后的生动故事,宣传展示南昌起义这段光辉历史,追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让读者在轻松愉快地阅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是我们编撰此书的初衷。 本书共分为“见证起义”、“睹物思人”、“历史印记”、缅怀八一”四个章节,选取了近80件馆藏珍贵文物,其中“南昌起义时慰劳起义军的捐款收条与回信”、“叶剑英使用过的1926年的南昌市全图”等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些饱经岁月沧桑的文物,记录了南昌起义背后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是历史的生动见证,也承载着我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切追思。 本书由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馆长王小玲具体组织实施,曹佳倩、齐刚、刘小花等策划并编纂提纲。曹佳倩、齐刚、肖燕燕、林南红、熊艳燕、张勇、郝仕强、彭莹、刘小花、戴和杰、朱小可、孟欣、章爱凤、刘燕、邓源源、刘芝、贾广宁、戴怡、章丽丹、吴元参与了资料整理和故事的编写。老一辈八一馆人徐巍、凌家传也为此书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建馆之初,他们就遍访起义亲历者,广泛征集文物,收集了许多南昌起义珍贵资料,为本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两位老先生已仙逝,本书的出版是对他们不辞辛劳、执着考究精神最好的慰藉,也在此献上对两位老前辈的诚挚敬意!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