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
我不期望你们会相信,但这些事确确实实发生过。如果你们相信了,我也不会因此而小瞧你们。不管怎么说,有谁会相信生命这一事实?小时候我们花了多少时间才把卵子里的精子这个概念搞清楚——难怪卷心菜要容易明白得多。让我来告诉你们发生了什么,其余的就由你们自己决定吧。
卢伊吉·巴切莱蒂坐在他的摄影棚里,他想给上帝照张相。从来没有人想到过给上帝照相,卢伊吉心想,这个可怜的杂种也许感到被人冷落了。
整个事件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没人事先考虑过这张照片的实际尺寸、相框里需要放些什么,以及用什么来做相框等等这类的问题,至少卢伊吉没想过,所有这些以及某些其他事件将演变成一部传奇,而传奇的名字就叫“面包匠的狂欢节”。
面包匠名叫吉安尼-特里莫托,他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巨人。因为吃了很多黑麦食物的缘故,有人说他放的屁是全镇最响的,曾震开过马厩的大门,还有一些未经证实的其他传言。
他是个屁放得很响的男人,这点确凿无疑。他用放屁来加重自己说话的语气,就像别人用咳嗽或打喷嚏的方式一样。我这么说绝对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为了保持记录的准确性。你可以认为这是我对真相的一种承诺。很遗憾,诚实本身并不具备谦虚的特质,也不会让人觉得得体。我讲到哪儿了?
吉安尼·特里莫托嗜酒如命,他热衷于神圣和亵渎之间的界限,时不时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幽默感。他身体的一端是熏人的酒气,另一端则是热气腾腾的黑麦气流,幸亏这两股气体被分开了,不然的话,极可能引发一场剧烈的爆炸。
而那也许正是吉安尼死亡的原因——喝烈酒喝个烂醉,同时放了个屁,他即刻燃烧起来。这是个没有根据的推测,事情如果真是如此,那就更加让人担忧了。
吉安尼最大的心思是他唯一的孩子弗朗西斯卡,一个快速成长的十三岁女孩,她看上去像一枚就要初次绽放的无花果。她的初潮将至,他该对她说些什么呢?她母亲已经离开人世,这些话是从他嘴里说出来好,还是让他的女性朋友来说呢?他想去酒吧找好友阿马莱托参谋参谋。他放了一个屁,头脑清醒了一点,想去喝一杯,但面包还没有烤好昵。
弗朗西斯卡尚未意识到她体内将会发生多少场革命,她将被彻底改变。她的卵巢像两只暗藏的眼睛,凝视着对她来说还很陌生的世界。
很想说她变成了一棵圣树,但不太好意思。还是这么说吧,虽然那枚无花果尚未绽开,但她体内的水肯定已经流动起来了。
很难描述当她看到刚刚长出,并且越来越茂密的阴毛时那种被暴露的感觉。她刮掉阴毛,毛茬子刺疼了她,可毛很快又长了回来,而且比原先的更硬,更像电线。刮得越凶,长得越像电线,好像每刮一次,就有一些刀片上的碎金属钻进了阴毛里。没人警告过她毛茸茸的阴毛会冒出来。她觉得自己的一部分被人取走了,这很奇怪,因为实际上是有东西添加到了她的身体上。那种奇怪的感觉挥之不去,她的一部分被取走了,被拒绝了。没人向她谈起过童年之死。
P13-15
关于人类状态骇人听闻、精妙绝伦的寓言。阅读这本书,为它惊叹,并对它致以谢意。
——多萝西·体伊特
林赛的作品时常能欢快地激发读者对于终极理性设想的思考。
——米切尔·沙奇(《澳洲人周末》)
最后,一个愉快开场的故事探讨了原始的恐惧、邪恶.宽恕、《旧约》,以及群体的净化。结果,这便成了一部既欢乐又让人不安的小说。
——《纽约时报》
小说的结局是一场残暴喧嚣的狂欢,一个令人不安的骇入场景,通过这一场景,林赛有力地把对于内在美和人体之高贵的守护,与对于潜伏在貌似最纯洁灵魂中的邪恶的忧虑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
——《出版商周刊》
大约是在2001年,我在美国达拉斯逛一家旧书店,一本书的封面吸引了我,封面上有一位体态丰盈的女子,无辜、略带忧伤的眼睛流露出一丝神秘。我打开书,站在书架边上读了约一个小时。当时的感受可借用作者林赛在本书中文版序言里的一句话来形容:“整个地狱就在画布上铺展开来……或许,还有一小片天堂。”我当即买下了这本书,并产生了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翻译这本书。
读完这本书,如同吃下了吉安尼烘烤的复活节面包。这个愚人节出生的面包匠,为了能在有生之年步入面包匠名人堂,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在他五十岁生日的那一天,用被麦角菌感染的面粉、罂粟籽、非洲树液(一种强力催情剂)和发酵的蜂蜜酒烤出一炉复活节面包。这种使得整个小镇居民疯狂的面包也对我起了作用,让我在极度兴奋之余被一层深色的忧伤笼罩,而自己过去对人生的一些模模糊糊的思考则变得清晰了。林赛像一位善于用色的画家,通过拼接、夸张人在日常生活中因欲而生的荒诞言行,描摹极端环境下狂欢式的癫狂,刻画出入性的不同侧面。发生在巴切赖托小镇上滑稽离奇的故事,让你在发笑的同时流下眼泪。
安德鲁·林赛曾就读于巴黎贾克·乐寇国际戏剧学校,在该校的“动作实验室”探索戏剧、雕塑、建筑、音乐与人体之间的关系。回到澳大利亚后,他组建了“红色风暴”剧团,从事戏剧写作、导演和演出。对戏剧的热爱无疑对林赛的写作产生了影响,他的叙述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小说中的场景栩栩如生,人物呼之欲出:穿着粉色芭蕾舞鞋,独腿上缠着一条粉色丝带的苉雅在表演黄蜂舞;蜷缩在幽暗马厩里的卢伊吉正试图通过“自然成像”原理给上帝拍一张照片;单手的泥瓦匠科斯塔胸前挂着一只石膏做的假手,跪在被他当作存放思想之处的教堂里;面包匠吉安尼的情人西娃娜骑在他肥胖的身体上,仰着头,等待性高潮的到来;每根骨头和每个器官都被肥油包裹着的牧师艾米莱手持牧羊杖.站在通往诺亚方舟的跳板旁,一群鱿鱼正顺着他的长袍往他身上爬……如果让耶罗尼米斯·博斯来画老彼得·勃鲁盖尔的乡村狂欢图景,大概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这种独特而强烈的写作风格与法国讽刺作家拉伯雷相似,叙述语言大胆幽默,反讽双关运用自如。他对面包匠吉安尼的描述是对本书(或是作者本人)最好的总结:“吉安尼·特里莫托……热衷于神圣和亵渎之间的界限,隔三差五地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幽默想法。”林赛继承了西方文学近两百年来的新异教传统,在颂扬生命的同时承认其包含的残忍和黑暗。他的故事始终围绕着人的身体及信仰的愈合与重新生长铺展。巴切赖托的镇民在愚人节那天吃下吉安尼的十字面包,在经历了狂欢节式的交媾和性高潮之后,身心疲惫,但灵魂却受到了一次空前的洗涤。象征父权的方形旧教堂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重建在废墟上的一座乳房形的新教堂。正如最终成为圣女的弗朗西斯卡希望存在一个阴性的上帝,也许一座象征母性的乳房形教堂才能修复受到伤害的信仰。作者通过戏讽常入眼中最为神圣的宗教来展现人性中的丑恶,但展现并不意味着就能粗暴地从道德的角度去批判它,甚至毁灭它。暴露丑恶同样可以洗净灵魂的污垢,因为当你反观处在文明巅峰与尽头的当代,展示荒诞也许才是最有效的治愈方式。
林赛本人非常认同评论家詹姆斯·韦茨对这本书的评价:“其令人惊讶的幽默几乎达到了哲学的高度。”在这部看似色情闹剧的小说里,作者实际上向读者提出了一系列严肃的问题:怎样处理我们与生俱来的凶残和丑陋?能否把它们当作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加以接受?救赎之路在哪里?如果我们没有足够的怜悯之心,这个世界还会有希望吗?对于这些问题,林赛并没有给出答案,杰出的小说家可以超越哲学的高度,但却无法拥有哲学家的实干品质,因为他触摸到了哲学领域无法企及的人性的边界,这个边界暧昧含糊,却更贴近生命的本源。
我在与林赛就翻译事宜邮件沟通过程中曾提到卡佛,意外得知卡佛也是他喜欢的作家之一。他曾在他父亲的葬礼上朗诵了卡佛的这首小诗。
迟到的断想
尽管如此,这一生中
你有没有得到
你想得到的?
我得到了
你想要的又是什么?
称自己为爱人,并感到
被这个世界爱过。
或许爱才是林赛提出的问题的终极答案。
林赛花费了十年时间完成他的这部处女作,我断断续续翻译这本书的时间也超过了十年。衷心感谢译林出版社引进了这部疯狂而又充满力量的作品,了却了我平生一大心愿。我希望并相信这本书会带给读者阅读的快感。
在我祖母的房子里——中文版序
我当学生的那几年,一直住在巴瑟斯特,一个乡间小镇。某个安静无事的周末,我们凑足一帮入,跳上我那辆车,驱车三小时直奔悉尼,开始了一场走马观花之旅。我妈做了番茄奶酪意大利面来招待这批冒昧登门的年轻男女。随后,我们启程去了新南威尔士艺术画廊。
这次出行纯属心血来潮。像大多数年轻入一样,我们渴望着去体验世界。两位来自英国的行为艺术家,吉尔伯特和乔治,正在画廊里表演一种程式化的舞蹈。他们身穿套装,扮成整齐利落的生意人,随着一首名为《拱门之下》的老歌起舞。每当歌曲快要结束时,其中一人就会把唱针搁回到唱片开头,然后两个人又继续重复着他们缓慢的舞步,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那天,无论你站在画廊的哪个角落,老歌那甜蜜的叠歌都会一路追着你,追着你,追着你,那种重复让人抓狂,直到最后,我觉得有必要冲到马路对面的公园里去,只是为了不再听到那首歌。
我还记得那片草地是绿色的,那么绿,仿佛吉尔伯特和乔治的奇异表演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剥离了我对世界的惯常视线,让我更加敏锐地观看事物;仿佛我的双眼已经获得了某种涤净。这是我和“行为艺术”最早的一次邂逅。那时我还不知道那一天终将成为改变人生,或者定义人生的一天。
我躺在草地上.凝望着无垠的蓝天和朵朵白云,最后又返回到画廊去等朋友。我仍然能够听到远处《拱门之下》的乐曲声——吉尔伯特和乔治困陷在自己选择的音乐地狱里……
我去书店翻书时,曾读到过一段既让我称奇又让我吃惊的内容:有人猜测说,像耶罗尼米斯·博斯这批欧洲画家之所以创作出极具创意与幻象感的作品,可能是食用了含有天然致幻物的黑麦面包,从而激发了艺术灵感。因此,当画家们吃完午餐或晚饭回到自己的工作室里,整个地狱就在画布上面铺展开来……或许,还有一小片天堂。
这则轶闻一直留在我印象当中,并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多年以后.当我开始创作这部最终命名为“面包匠的狂欢节”的作品时,这则故事突然间浮出了水面,并成为小说的部分原动力。
初稿写到第三个月的时候,我逛了另一家书店,这次是在墨尔本。我发现了皮耶罗·康波雷西的一册《梦幻面包》。康波雷西在书中记载了一些有关致幻面包的史实。他认为,由于身体孱弱、饥饿、疾病以及食用被污染食物等综合原因,“中世纪欧洲”的部分居民可能生活在一种半恒常的幻觉状态之中。
对我来说,这真是不可思议:找到一本书,里面记载着我花费几个月时间想象的那些事物的史实。康波雷西的著作还让我确信:无论我那些想象看上去是如何不着边际,其实它们并不比人类生活的种种真相更加离奇。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这部小说最终得以出版。
看到这本书能在澳大利亚付梓是一种宽慰,而且我还高兴地看到这个疯狂的故事给读者们带来了愉悦。现在这部小说即将开始另一段旅程,并且是以中文版的形式。我要感谢本书的译者小二、联系版权的陆大鹏,以及每一位让这次旅程成为可能的译林出版社的成员。我希望这本书能给中国读者带来愉悦。
在我刚开始写作这部小说的时候,还住在祖母生活过的那栋房子里。我对她唯一的记忆也发生在那栋房子里,那时我还是个小不点儿男孩。在那段记忆里,我正坐在地板上盯着祖母的两条腿看,想要分辨哪一条是木头做的——有一天她站到石墙上去摘花,墙塌了,我的祖母从此就少了一条腿。
我想伸手去捅她的一条腿,这样就可以知道哪条腿是假的了。但我不敢,害怕捅错了,她会马上发现……
我的工作室是祖母以前的阳光房。不觉之中,这段有关祖母的唯一记忆幻化成了苉雅·詹内绨,小说里独腿的芭蕾舞女演员。
这部小说发展成为奇异小镇巴切赖托的故事,其中的灵感来自我对童年的回忆、当时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以及一些纯粹杜撰或半杜撰的事情。故事比我最初设想的要黑暗得多,但我希望它仍然饱含着一种人间喜剧式的精神,以及对人性所蕴含的可能的颂扬。
欢迎来到巴切赖托……
安德鲁·林赛
2015年2月
安德鲁·林赛著的《面包匠的狂欢节(精)》讲述:意大利小镇巴切赖托的居民怀揣各自的欲望,毫无感觉地过着荒唐的生活:要为上帝照相的卢伊吉,用独腿跳舞的苉雅,阴暗病态的牧师,肥胖纵欲的面包匠……人们在伦理和堕落的对抗中日夜挣扎,终于在复活节与愚人节相遇的那一天,借助面包匠吉安尼神奇的复活节面包释放了内心的恶魔,在肆意交欢中,灵魂得到了彻底的清洗。
人类的信仰经得起怎样的考验?我们的伦理能承受怎样的试炼?直面这些让人不寒而栗的问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安德鲁·林赛著的《面包匠的狂欢节(精)》是一出挑战承受力底线的情色剧,揭示人类社会隐忧!小说讲述了在奇异小镇上的疯狂面包,欲望与放纵导演了狂欢节,为内心的丑恶举杯庆祝。
这离奇荒诞的小说提出的是一个我们几乎无法回答的哲学问题,主导我们精神的到底是什么?为何在欲望面前,信仰的塌方如此猛烈,人的堕落会如此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