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起来,等待杭州陆军疗养院体检中心主任的电话,他帮我联系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吴梦超院长,听主任说住进那家医院挺难的,我老婆等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来电,心急如焚地一个劲打电话在催,对方说已经派人在联络,不要急,不要急。
我傻傻地坐在沙发上,心里空空的,就起来沏了一杯明前龙井茶,茶色很晶莹,喝了一口,味道很甘洌、很醇厚,心想:人要是真的闲下来,与世无争,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以“焚香煮茗不听客去,弹琴咏风自足于怀”。
正在我自得其乐之时,突然茶杯的水溢满茶几,原来我老婆在帮我沏茶水,由于心情急躁,手有些发抖,就控制不了水位了,老婆转身就去拿布擦去茶几、地上的水。
我看看老婆魂不守舍的样子,提起杯喝了一大口茶,生怕自己不小心再次溢出来,会增添老婆的麻烦,但这口茶喝下去,感觉淡淡的,一点味道都没有,再喝一口还是这样。我知道现在我已经没有心情喝茶了。
为了放松一下心情,我出门去徐家汇走走。我家离徐家汇不远,走过去大约10分钟,回来时买了一叠报刊,有《经济观察》《经营报》《新民晚报》《上海画报》和一本财经杂志。
回家后,老婆用急促的语气对我说:“电话已经打来了,说是院长在北京开会,明天下午才能回来,也就是说住院检查的事,要等到明天下午才能有结果。,,于是老婆趁这个空当上网查了上海东方肝胆医院以及吴梦超院长的一此资料,觉得选择吴院长还是满意的,和我商量了一下,我们觉得他值得我们等待。
儿子回来了,他一会儿帮我沏茶,一会儿帮我削苹果,看他们俩那个急, 真可以用热锅中的蚂蚁乱窜来形容。我真的想笑出声来,怎么会这样呢?我 不是好好的吗?与上个周末回来有什么两样呢?只是一个信息,就可以扰 乱一家之心。
他们俩一有空就上网查关于肝癌的资料,越查心里越害怕,一会儿把我 的体检报告拿去核对一下,什么3cm以下的属早期肝癌,8era以上的属中晚 期肝癌,结果确诊我就是届宴晚魍肝堕痢A_…………………………一一
我走过去看看,他们借着由头让我在沙发上坐着,见他们越看越紧张,紧张得两个人对视老半天,匆匆将电脑关上了。我估计他们看到了——早期肝癌病人怎么死的,中期肝癌病人怎么死的,晚期肝癌病人怎么死的,存活率是怎么一回事。这些我早就看到过了,呵呵!他们还装得那么神秘,好让我蒙在鼓里,心里打击会小一些。殊不知我早已心知肚明了。
难熬的等待,老婆闲来无事就去附近的中山医院看了一下,听说那里治疗也很不错。儿子呢,早早起来帮我烧水沏茶、买报纸,忙个不停。看见儿子懂事的样子,心里又高兴,又有些不自然。儿子已接到美国旧金山音乐学院的吉他硕士专业的录取通知,我让他坐一下,与他聊聊,也不知道咋的说了很多很多话,一遍又一遍,借用我老妈的话叫“吩咐落棺材”,而儿子却装模作样地听得很认真,要是平时早就走开了。
老婆回来,打听到中山医院在治疗肝癌方面很有水平,但为了找最好的医院和最好的医生为我治疗,决定还是选择东方肝胆医院。回头又打了一通电话,对方敷衍说了一些理由,就是要等待。老婆认为这种病是等不起的,于是决定自己去东方肝胆医院。当晚就准备了住院用品、现金、电脑(是我要带),还有一些礼品,总之,该准备的全准备齐,再不行回来拿也是很方便的。打定主意后,一家人开始安静了许多,特地与我说点开心的事。真是难为他们了。
一声叹息!求人办事真难。大家一定要明白,遇事要有一个程序,先归零自己做,才是最便捷、最完善的。千万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因为托人做事县不可榨的。而自己做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P5-6
我与玄冰橼十六载,情同手足,如今你遥在天国,可知我心痛?无语凝噎。记得曾经的我们: 一杯茶水、一支香烟,惺惺相惜,无话不谈,不惜时光流逝; 一个村寨、一组镜头,帧帧幅幅,相互吹捧,在幸福中徜徉; 一个设想、一项计划,精益求精,共同欣赏,在碰撞中闪光。 玄冰,你豁达乐观,尽管病魔缠身,照样云游各地,在游走间去感悟生命; 玄冰,你的书法、绘画、摄影、博客,演绎了生命的力量和人生的精彩; 玄冰,你是真正的勇士。你用人们难以想象的意志和信念,独创并实践了 “姑息自然疗法”,记录了《当生命可以预期》,惠及众生。 玄冰,你是优秀的父亲。《一封给儿子的信》父爱深深,血浓于水; 玄冰,你的智慧、达观、仁爱、淡泊名利,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玄冰,你是优秀的丈夫。你对婚姻的理解,你对平凡岁月中 和妻子相濡以沫的过往记录,让我们肃然起敬,令人感佩。 玄冰,这十六年来的点点滴滴,帧帧幅幅,以为永恒。玄冰,安息吧! ——挚手邵世海
《当生命可以预期》是先生方玄冰的一部遗作,足一部生命实录之作。也是先生一生中最精彩的心灵之作,讲述了他与癌症共处的心路历程,坦然深入地探讨许多癌症病人关心却又回避的话题。
先生于2007年4月1日得知自己罹患晚期肝癌,被国内很多医学专家宣布最多只有半年的“活头”,这犹如把人生的棋盘打翻,接下来如何是好?他在恐惧中没有停留太久,而是积极寻求治疗,并在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之时,蘸着生命之血开始写作,一直坚持与病魔抗争五年,直到生命的最后三天才罢笔。他虽然走了,但其作品和精神将永远陪伴我们。
读《当生命可以预期》,是在一次次与先生进行着心灵对话,这是怎样的五年呀!死亡每时每刻都在威胁着他,每天晚上入睡后,他都不知道第二天早晨是否会睁开眼看到阳光,可他心中的太阳偏偏始终就那么明亮,他活出自己的美丽。
先生头脑聪慧,他的事业始终离不开“创意和点子”。对抗病魔,他依旧施展着自己的智慧去抗击癌症,将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面对现实,不过度治疗,采取适合自己的“姑息治疗”法,从而提高了生存质量和延长了生命。同时他乐于与人分享,常常为病友提供无私帮助。
先生生性幽默,尽管有时也有呻吟,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微笑,给人播撒快乐。面对病魔的折磨。他依然乐观诙谐,更加热情地去生活。他旅游,寄情于山水之间;他作画书法,修身养性;他写博客。追问生命真谛;让疾病放慢脚步,留下欣赏生命的机会。
先生胸怀通达。想得开,也放得下,曾几番病情加重走向死亡边缘,但一直都没有放弃对生命的信念。有时他像一位诗人在吟诵人生,有时又像一位智者在独语感怀生命。他对生命的尊重,对病痛的淡定,对离去的从容,合奏了一曲生命之歌。
就差32天,先生没能挺过2012年的愚人节,没能给他庆祝抗癌五周年的纪念日,但他已经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在此感谢段正山老师的辛苦付出,下载整理了先生的博文,值先生离世三周年之际出版发行,以此表达对先生深深的敬意和怀念。
妻于2015年3月
《当生命可以预期》是先生方玄冰的一部遗作,足一部生命实录之作。也是先生一生中最精彩的心灵之作,讲述了他与癌症共处的心路历程,坦然深入地探讨许多癌症病人关心却又回避的话题。
《当生命可以预期》是方玄冰先生的一部遗作,是一部生命实录之作,也是方先生一生中最精彩的心灵之作,讲述了他与癌症共处5年的心路历程,坦然深入地探讨许多癌症病人关心却又回避的话题。全书记录了方先生积极寻求治疗,在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之时,一直坚持与病魔抗争,直到生命的最后三天。他对生命的尊重,对病痛的淡定,对离去的从容,会令每一个读者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