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天年的智慧(第2版)》是一本继承中医传统养生理论,紧跟养生时代脉搏的实用养生专著。以传统养生理论为基础,结合作者罗兴洪多年的养生研究和养生实践,从养生先养心谈起,系统介绍了养心、养气、养身、啬神、胎教、小儿养护、起居、房事等养生的各个方面,同时介绍四季不同、养生各异的方法以及中医药的养生保健。
本书既有养生理论的探讨,又有古今养生格言、警句的点缀和现实养生的生动例子,井配备精彩的养生图片,在帮助读者理解养生之道的同时,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充分体现“养生先养心”的核心思想,不失为养生的良师益友。
《活到天年的智慧(第2版)》由罗兴洪主编。
养生先养心,心善则寿长。很多重病和绝症都是因为不良心态引起的。恬淡虚无是长寿的前提。
一个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国家,胸腹好比官室,四肢好比国境,骨节好比百官,心神是国君,血是大臣,气是民众,所以懂得管理身体,就像一个国君管理国家一样重要,安邦定国的要旨在于爱护人民群众,保养身体的要旨在于养气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19种中医防病治病方法,从现在开始,养好您的脏腑器官。
(三)佛家养心,空净通达
佛教认为,心得清净,净光通达,智慧现前。因此供养十方诸佛,不如养一个无心之人。心常空空,意常淡淡,对一切不分辨、不执著,是最好的养心方式。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故常在佛国。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人空,念念归静,从一佛国至一佛国。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若一念心起,则有善恶二业,有天堂地狱;若一念心不起,即无善恶二业,亦无天堂地狱。为体非有非无,在凡即有,在圣即无。圣人无其心,故胸臆空洞,与天同量。
以和平愿力来养心。每个人的心里有和平的愿望,和平的力量,就能用和平的心,去创造和平,造福社会。
以般若福慧来养心。如果我们的心里没有般若智能,没有福德善念,就像一个工厂没有资源,没有原料,就不能生产好的产品。假如我们的心中充满“般若的泉水”、“智能的泉水”,就能涓涓不断地流出智能和福报。
以菩提禅净来养心。人有时候有妄想,有烦恼,有是非,有差别,所以要有菩提正觉,要用禅定来养心,要用念佛的清净心来养心。就如一缸浑浊的水,把明矾放进去就清净了。对于我们妄念杂染的心,要用正念去清净,用菩提去清净,用念佛去清净,我们的心自然就清净了。
以空无包容来养心。有时候我们的心量狭小,不能容物,假如心胸像虚空宇宙,就能包容世界万物。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要能容纳异己的存在,这样心胸才会宽广。
以明心养心。禅宗讲“明心见性”,就是要明白自己的心,要清楚当下的每一刻,这样才能够明心见性,凡事也就容易成功了。
以用心养心。有的人常常被心所用,自己不会用心。所谓“心为形役”,我们的心常被七情六欲所左右,被外界的色、声、香、味、触、法所左右,因而引起贪念及憎恨,所以我们要懂得用心,才不会起无明。
(四)道家养心,道法自然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乃长生之诀”,一切要顺应自然。
人法地,就是人要以大地为法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心要顺应这个规律。春天,大地阳气升腾,地力恢复,人就要去耕种,去顺应百花生长。夏天,万物蓬勃、葱茏、茂盛,人体与整个大地都处在一种“旺盛”的状态之中。秋收冬藏,秋天果实成熟,是收获的季节;冬天,大雪覆盖大地,整个大地进入滋养休息的状态,为来年的恢复做好准备。人的心也要顺应自然:春萌、夏动、秋敛、冬静。
天人相应,天即自然,人处于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之中,必受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需要,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需要。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就会破坏真元之气。
道家提倡“致虚极,守静笃”。要静心以养,摒弃一切欲念,主张“去甚、去奢、去泰”,在养生过程中要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要求,追求恬淡闲适、平和安静、洒然超脱的心境。
庄子认为,人的生存只不过是世界纷繁现象的一种,生老病死不过是人生必经的过程,与世界的万物相同。所以,《庄子·秋水》写道:“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告诫人们不要因为生死的变化而欢喜或悲伤,提倡养生要清静无为,重视精神修养,以使内心无所欲求,保持良好的精神境界。
庄子还提出通过少私、寡欲、静心、超然四个方面来养心养生。他认为,私是万恶之源,百病之根。一个人如果私心缠身,必定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日思夜虑,不得其安。这就必然会形损精亏,积劳成疾。欲不可绝,但也不可纵,纵欲必然会“闯祸染病”。一个人如果少情欲,则不会欺男霸女;节物欲,则不会图财害命;寡官欲,则不会投机钻营。只有知其荣,守其辱,安其分,图其志的人,才会身心健康,安然处世。一个人如果终日不得安宁,思想不得止息,定会百病丛生。
只有心平气和,“头空、心静、身稳”,有很强的自控能力,才能少受外界干扰,保持平静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
P30-33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人的寿命越来越长,人们也更加关注健康养生,健康已逐渐成为一种产业,越来越多的人从事着健康产业。学习、了解正确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对于养生尤为重要。
养生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影响人类健康的八大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体重因素,血压因素,烟酒因素,饮食因素,运动因素,心理因素。第一、二条是基础因素;第三、四、五条是条件因素;第六、七、八条是关键因素。合理膳食是长寿之窍;适量运动是长寿之药;心理平衡是长寿之道。
《活到天年的智慧》是一本继承中医传统养生理论,紧跟养生时代脉搏的实用养生专著,于2011年出版发行后,就受到广大读者朋友的高度认可,成为许多读者床头、案头必备书。有很多热心读者来电或来函咨询养生问题,交流养生心得,畅谈读后感想,表达对本书出版的感谢,有的还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每每收到这样的电话或邮件时,我均耐心解答、反复推敲、详细记录,为本书的再版做准备。
此次再版,从如下几点对原书进行了修订:
1.增加了“因天秩序,顺时养生”一章。养生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利于健康,二十四节气气候不同,一天十二时辰活动各异,故要“因天秩序,顺时养生”,即要顺应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的养生之法。
2.增加了养生误区一章。当今社会,由于大家关心养生,因此,养生专家如雨后春笋般突现,养生方法是层出不穷、花样百出。其间难免鱼龙混杂,出现许多养生误区,给健康养生带来隐患,本书单列一章,详述了一些养生误区,以警醒世人。
3.收集了养生谚语和历代典籍中的养生名言警句。养生谚语是千百年来人民群众养生经验的高度总结,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本次收集整理了所有养生谚语,并收集整理了历代典籍中有关养生的精辟论述,分类列于各章之后,便于学习、领会和应用。
4.修正了一版中一些表述不精准的地方,补充了一版中一些遗漏的内容,使得本书日臻完善、更具有权威性。
5.收集了更多养生的图片,图文并茂,让读者在学习养生方法的同时,有种美的享受,也有助于对养生理论的理解。
6.对版式进行了修改,更利于阅读和珍藏。
有病要早治,无病要保养。三分治病七分养,九分锻炼十分防。大病要养,小病可抗。大水没来先垒坝,疾病没来先预防。一份预防病方,胜过百份药汤。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闲人愁多,馋人苦多,懒人病多,恶人罪多;忙人闲多,智人善多,仁人寿多,圣人德多。养生的关键是养心,要有正确的养生方法,并能持之以恒。 本书再版发行后,希望能有助于人们的健康长寿,让更多的人,活得健康、活得长久,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但由于作者的知识和水平有限,也许其间仍不泛遗漏和错误之处,还望读者海涵,并给予指出,以便以后再版时更正,以造福更为广大的人民群众,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三乐堂堂主兴洪
2014年初冬于上海虹桥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