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康美出身农村,有过五年的从军经历,回归故里后,又当过近十年的临时工,丰富的阅历、经历,是他创作的源泉。文章俯仰之间尽显哲理与思辨,透析着一种粗砺、豪壮、苍茫、原始而又凝重的原野精魂。文章平实而高远、简练而睿智,极富浪漫色彩。《俯仰之间》中涉及农村,城市,部队,和站在旷野中的突发奇想等等。作者抓取那些常被人遗忘的生活情趣,在大自然万千变化中,赋予自己特立独行的思考。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俯仰之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康美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作者李康美出身农村,有过五年的从军经历,回归故里后,又当过近十年的临时工,丰富的阅历、经历,是他创作的源泉。文章俯仰之间尽显哲理与思辨,透析着一种粗砺、豪壮、苍茫、原始而又凝重的原野精魂。文章平实而高远、简练而睿智,极富浪漫色彩。《俯仰之间》中涉及农村,城市,部队,和站在旷野中的突发奇想等等。作者抓取那些常被人遗忘的生活情趣,在大自然万千变化中,赋予自己特立独行的思考。 内容推荐 《俯仰之间》是当代作家李康美的散文精选集,除了见诸于全国各种报刊的作品之外,有许多篇章还被收入散文佳作的丛书。其中相当作品曾荣获各种奖项,在散文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全书共收录了七十一篇作品,由远古梦痕、风物心语、万相拾零、沧桑乡韵、域外风情五辑组成,。涉及农村,城市,部队,及站在旷野中的突发奇想等等。文章平实而高远、简练而睿智,极富浪漫色彩。作者善于抓取那些常被人遗忘的生活情趣,在大自然的万千变化中,赋于自己特立独行的思考。俯仰之间尽显哲理与思辨…… 目录 序言 远古梦痕 高原结构 黄河入海流 俯瞰“壶口”闻古声 寻找远古的本色 美本无言游少华山风景区 期待约会 源 重铸辉煌 塔前遐想 幸观华山云海日出 仓颉庙回味 三峡的诱惑 故乡的河 龙门寄情 风物心语 表演的风景 雾里出游 两棵奇树 沟趣 又是绿芽变枯叶 门楣凝眸 炕 废墟中的欣慰 司马祠之惑 石头的记忆 寻访传说 东北七月天 秦岭里的较量 万相拾零 保存虚荣 “上瘾”年代 走大寨 我的滑稽之旅 河那边 每去韩城总难眠 冷宫 尕手枪 手 世纪之约 体验沈阳怪坡 水的滋味 追忆恐惧 感念耐心 十四岁远行 远去的铃声 倒影 沧桑乡韵 不坍的老屋 安妥归途 心静自然亮 家事悠悠 情感侵略 生命 宠物 村头人物 打麦场 记忆中的红薯饭 一亩二分地 永远的分裂 相逢在葬礼 故乡的葬礼 碾盘子 乡土情愫 域外风情 追赶太阳《欧洲随想》之一 活动的寝榻《欧洲随想》之二 奔走的房子《欧洲随想》之三 距离《欧洲随想》之四 见识欧洲红灯区 坦然的行乞俄罗斯见闻之一 飞机上的巧遇俄罗斯见闻之二 俯仰之间俄罗斯见闻之三 荒芜的“三八线” 东京地铁 赌城之虞 后记 试读章节 无声的静谧中,掩藏着轻松的浩荡之气。少于雕琢少于伪饰的远古结构,只有在大草原大戈壁中才能得到真实的体现。 青海高原上的秋天,没有五光十色的斑斓景致,枯萎了以后的白色旷野,成了一望无际的主色调。狂放的北方之风,摇撼着大草原的寂寞,但是一浪接一浪的激情,仍然属于大自然的喧嚣。这种激情,其实是一种天旋地转的爆发力,是时间磨砺历史真切结实的力度。博大使人感到了渺小,遥远使人觉出了孤独。从内地而来,企图寻找超脱的我们,很快又企盼着人类自身的热闹。车子驶出西宁市时,引发我内心的急切还是茫茫高原的无限诱惑。黑色飘带似的公路成了盘旋而上的天梯,瞬间又觉得它是一条回归远古的隧道。 内地人和高原人的距离意识,在这里发生了潜在的隔阂和冲撞。在内地人看来,数百里的路程就会让人顿生长途颠簸的煎熬。而高原人却把千里之外的跋涉说得十分地轻描淡写:“不远,也就是一千多里……”“不远,刚才出城也就是四百里多一点。”诸如此类的距离用语,几乎可以从每个高原人的嘴里听到。大家尊称“孟哥”的司机小孟,更加是一举一动都显示着高原人的特有风度,沉默寡言而又不失幽默,豪放质朴而又不失儒雅。精神兴奋时,他可以把车子开得如同飞翔,稍觉疲惫,他又会立即把车子停靠在路边,头一歪就呼呼入睡了,酣畅得没有半点矫揉造作,我确信他也没有半点虚幻的梦境。十多分钟后,他头一抬又是那般地清醒!西部高原人的生命被西部高原的结构磨砺得棱角分明,无拘无束。同属西部人的肖女士介绍说,一场大病差点断送了孟哥三十多岁的生命,在生与死的较量中,孟哥惟一依恋的就是他自己的双筒猎枪。有朋友不失时机地出以高价讨购,他豁然睁开眼睛问:“你试试我的鼻孔还能出气吗?”那朋友惊恐地后退一步,再不敢吱声了。孟哥又低声地吼叫说:“只要还有一丝气息,我的猎枪就绝不改姓!”孟哥的生命与猎枪同在,最终他也战胜了病魔。 大草原的风是流动的透明液体,不夹杂任何一种霉变的腐烂气息,不裹挟呛人的烟灰尘埃,没有人欲横流的汗腥味。徜徉在湛蓝的碧空和泛白的丘漠之间,无论是哀叹还是呼唤都会显得无遮无拦。尽管无遮无拦,尽管可以纵情地飞翔想象的翅膀,但总是无法和大自然的营造过程珠联璧合。遥望唐古拉山顶的厚重积雪,我所能联想到的仍然是故里矮屋上的白色冬季。那一条山谷可能通向千里万里之外,存人我记忆中的依然是村头的浑浊小溪。一开始就对高原生命充满怜悯的我,这时候却自叹自嘲地怜悯起我们自己了。青海高原上的自然和浩瀚,都是日复一日的粗犷和豪迈,从来不在乎温馨的愉悦或者悲哀的体验,每一颗沙粒每一层岩石上都忠实地镌刻着记忆的年轮。 掀开这些年轮,几乎全部是干透了的坚毅和自信! 路程成了无关紧要的东西,在青海高原上行驶,心里想的只是来自远古的启迪。这又是置身无垠戈壁的一种特有心境。回顾足迹的累赘,争名图利的烦恼,谨小慎微的拘囿,眉高眼低的困扰……一切都被身后的地平线隔断了。况且我们也没有具体的目的地,告诉孟哥的“目的”也是信马由缰的疯跑,或者是感受一下青海高原的震颤和心跳!善解人意的孟哥,驾车跑了四五百里,最后又把车子停放在草原的纵深处,还不等我们从浩瀚的氛围中收回似乎散落了的魂魄,他已经手提猎枪疾步向前奔去。无边无际的草原很快把他浓缩成一个小黑点,最后就溶化得看不见了。我们之中,只有孟哥曾经有过生死离别的切身体验,但又数他最洒脱最轻松。他没有半点痛苦的回味,也不作出深沉的咏叹,他甚至从来不谈生命这个字眼,就像大草原一样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化成了永恒,把一切的情感都铺展得深广而丰厚。孟哥的超然和沉静不是强打精神伪装出来的,而是久居高原,久日和高原打交道之后养成的坚韧习惯。 在青海高原上打猎,需要耐心,需要速度,更需要明察秋毫的敏锐眼力。高原上的兔子和高原上的沙土都几乎是同样的颜色。当那些野兔从你的脚前蹿起时,你才会惊呼它隐蔽而神速的自我保护天性。一声悠远的枪声响起,我们隐隐感受到一丝孤寂中的欣悦和悲悯,另外还有一种在巨大的沉默中振聋发聩的波涛。在这里,周秦汉唐的久远压抑都荡然无存,生生死死都成了自然的新陈更替,千百年的变迁都成了一忽儿的事情,浩瀚和厚重把时间都压缩成了不含湿润的化石。 这样,又无形地拉长了生命的进程。P3-5 序言 算来,我和康美的友情二十六年多了。当年,在西北大学首届作家班的那伙同学中,我们算联系多的,他跟我家雷抒雁是乡党,也是朋友。康美到北京,都会到我家去“谝闲传”。 可能是DNA的关系。我总觉得陕西人都挺像兵马俑的,尤其是李康美。印象中,康美一直很质朴,从内到外。这也许就是他的魅力所在,也是当年同学们对他的共同评价。2011年11月间,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召开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我有意请当年的同学们聚一下。我知道很不容易,二十多年了,同学们各在天之一隅,很多都失去了联系。没想到,李康美欣然允诺当召集人,很快就把来自各个省、市、自治区参会的同学们都聚齐了。从而也可见康美的热情、真诚和号召力。 文学是我们的桥梁和纽带。初识康美,我知道他主要从事小说创作,出版了多部长篇,还在全国很多杂志上还发表过中短篇小说。读他的作品,从他不断成熟的文字文章中,就不难看出他不懈的努力。他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的《赴任》、《女县长》两部中篇小说,当时在全国很有影响。 陕西是个文学大省,李康美作为长期生活、工作在渭南市的一个普通作家,后来成长为陕西省作家协会的副主席,这足以说明他的文学成就以及出色的组织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个秋天,李康美突然来电话,我问他在哪里?他说到北京已经好几天了,刚刚给中央电视台修改完一个电视剧本。我很奇怪他什么时候又触上“电”了?那天正好是中秋节,我当即开车把他接到家里,我先生雷抒雁很好客,尤其是见了老乡肯定要开喝啦。也是高兴,为康美的电视剧本即将拍摄祝贺。后来听说李康美在影视剧创作上不断又有新收获,创作拍摄了十多部影视剧,多次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和中央电视台的优秀剧本奖。后来我家的酒,康美没少喝,每次到北京,老雷都会拿出自己存放的好酒款待他,为他祝贺。 李康美还是挺勇于探索的,他涉及的创作形式很宽泛。现在,他正在结集出版《李康美散文精选》,不曾想他在散文创作上也这么硕果累累。既然是散文精选,那么就应该是他自己认为的优秀之作。实际上,这本结集的许多文章,我在《散文》、《美文》等刊物上都读过。像《炕》、《废墟中的欣慰》、《冷宫》、《走大寨》、《高原结构》、《心静自然亮》等等,都得到过读者们的很高评价。其中《保存虚荣》、《黄河人海流》等作品还被选入了好几个省的高考作文模拟题,全国散文佳作选。 康美出身农村,有过五年的从军经历,回归故里后,又当过近十年的临时工,阅历、经历,都成了他创作的源泉和富矿。一篇篇读他的散文,李康美的形象更加真实:秦人的粗犷、农民的质朴、军人的犀利、作家的敏锐…… 在《保存虚荣》中,他从一个存放久远的烟盒说起,尖锐地揭示了人们普遍存在的虚荣。在我看来,康美的胸怀总是坦诚而坦荡的,极富浪漫色彩。他很善于抓取那些常被人遗忘的生活情趣,在大自然的万千变化中,赋予自己特立独行的思考。比如《表演的风景》,一场雨夹雪的到来,在李康美的笔下,竟然有了如此细腻人微的描绘…… 一个成熟的作家,目光宽广了,作品也就大气了。李康美的散文,有农村,有城市,有部队,还有站在旷野中的突发奇想。多年来,李康美在小说、影视和散文创作上都有着自己的探索,有着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思、所悟…… 李康美自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文学队伍,已经发表和出版了六百多万字的作品,至今仍然笔耕不辍。据说他刚刚完成了一部近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新作,目前受一家出版社的邀请,正为一名农业科学家撰写长篇报告文学。 我为他文学形式的再次成功转型,祝贺、祝福。 马利(著名作家、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 2013年7月9日 后记 那是细雨纷飞的黄昏,时间应该是2011年5月中旬的某一个日子。我之所以对这样一件事情记忆犹新,是因为我突然看到了奇特的天象。 当时,我正独自行走在南塬半坡中一条荒芜的小道上,天空上不知不觉间就布满了阴云。开始,我还担心遭遇到暴风骤雨,可是,雨滴是降临了,却一直是那种淅淅沥沥的样子,不紧不慢,不急不躁,甚至也没有劲风吹动草木的喧嚣。这时候,我就打消了赶紧打道回府的念头,依然慢悠悠地继续前行。按照我们惯常的经验,夏天的雨,都是来的急促,去的迅速,而那一天的雨,却像春雨似的绵绵不绝,一直保持着细密程度。 忽然间,西下的太阳又冲破了云雾,尽管头顶的细雨还没有停下来,在东方的天地间,还出现了两弯彩虹。那两道彩虹是交叉在一起的,犹如恩爱的情侣手挽着手,或者是亲密地紧紧拥抱。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多次看到过彩虹,而像这样的两道彩虹交织在一起,可能就不会多见了。 虽然我不是一个喜欢迷信的人,但是在心里还是觉得这是天意的青睐。 那时候,距离我六十岁的人生大关还不到一年。这样的年纪,人的心情最容易变得郁闷起来,对于任何事情,也最容易变得疏懒而懈怠。何况在此之前,我的身体还和我开了一次不大不小的玩笑,手术之后,就已经有意无意地降低自己的人生目标了。 经常独自在野外行走,实际上就是那种情绪的佐证。 5月的气候,还谈不上有多么炎热,一阵细雨飘过,带来的就更加是心旷神怡。整个天地的云雾都散开后,那两弯彩虹就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之中。在别人看来,或许那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境,抑或是一种美丽的幻觉,可是对我来说,我将会终生沉浸在那样的激动和兴奋中,我将会终生把那样的景致视为天意的召唤。天地间的彩虹稍纵即逝,心中的彩虹就无疑是精神的动力。 从此,我又进入了正常的写作状态,心境也变得异常开阔。这部散文集里的许多篇章,也就是我这两年多来的新作。另外,我还完成了一部近四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和一部近三十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所有这些,都应该是对那两道彩虹的真挚回报。几经琢磨,包括编辑和朋友们的肯定,我还是把这部散文集定名为《俯仰之间》。“俯”,向下看;“仰”,向上看。向上看天高地远;向下看草木横生。天地间不过是感情的境域,凡人和伟人都有着自己的痛苦和欢乐。俯仰之间,就会放宽自己的心胸,容纳天下的万物,纵观天下的事理,坚定自己的信念。 从此,我还养成了在微风细雨中散步的习惯。不打伞,不披任何遮雨之物,当然有时候也会被淋得浑身湿透,但是却一直乐在其中。彩虹本虚无,只是因为阳光的照射,才有了绚丽的七彩光谱。那么,在阳光短暂地离开后,沐浴在雨雾中,其实又是对彩虹的期待,对阳光的思念,对人生光谱的寻觅了。 2013年10月29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