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随笔卷)(精)
分类
作者 王彬彬
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从2001-2010年间中国文学的大量作品中认真遴选、集中收录这十年间的中国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和文学理论批评等文学种类中的经典作品,整体展示21世纪第一个10年间中国文学的最高成就,为将来的文学研究提供经典性和权威性的文献资料。

王彬彬主编的《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随笔卷)(精)》是此丛书之一,为随笔卷,共收入四十五篇随笔。

内容推荐

王彬彬主编的《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随笔卷)(精)》是《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的一本,根据随笔最突出的特性是思想表达的自由,要具有文学性,还应该不仅仅满足于说理,同时还应该表现出一种‘理趣’的原则,共选录2001—2010年的随笔45篇。

本书旨在将这十年具有“真思想、真问题、真学问”的随笔进行整理和汇总,为后人提供宝贵的历史财富。

目录

前言

出版说明

导言:我们这个时代的思想表达——十年随笔挹滴(2001—2010)

阿米绪的故事

战争纪念碑的主题是和平——建筑师札记

九分军事一分民

《玉门出塞》及其他

关于“暴民”问题的几点思考

鸭绿江的另一边

“死在家里”还是“死在医院”——我们时代的“后现代问题”

什么《英雄》

权谋文化的历史土壤

流行影视剧对民主精神的颠覆

理性和良知让人如此美丽

一九三零年的肖洛霍夫

诚实与否,这是一个问题

空袭中路遇宋美龄

唤回了倦鸟如今在集合——我的1988

有一个人的存在让我不安

一部宪法与一个国家

我负丹青!丹青负我

画事琐记

今日中国的“群众性民族主义”

雷震与胡适

穿越历史的悲怆——吴哥、红色高棉及其他

殉难的华沙、狂欢的巴黎——六十年前两场反抗纳粹暴政的人民起义

“古镜”新说

“向帕夫利克看齐!”

同一根绳索

四十年前那一年

守卫社会生活的底线

又想起了王大点

革命很奇妙

“绝大部分工作就是否定自己”

丁香似雪

一个人的地震记忆——从唐山到汶川

1978——找回父亲、找回自我

穿制服的思想——被谎言与怯懦所扭曲的良知

洪君彦章含之政治语境下的非正常生活

“罪人日记”的见证

抄家的经历

我的大串联

逃离

“愤青”的下场

敌人的权利

从“禁低俗”说到权力的边界

为合理界定下的精英和民粹权利辩护

知识分子是怎样吸食鸦片的——《知识分子的鸦片》读札

试读章节

对苏联究竟是怎么在风雨飘摇若干年后,最终被迫自行宣布灭亡的看法,这十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说它是多年来积累够了种种祸患,丧尽了人心,实在维持不下去了,它这条路实在走不通了,只好自行宣布退出历史舞台;另一派意见,是说斯大林的正确伟大事业受了挫折,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修改了斯大林的正确革命路线,复辟了资本主义的结果。有的甚至在全国闻名的大刊物上在批判我的文章中说,赫、勃们如果保留了斯大林一点点好东西,那就是苏联人民莫大的幸福了。21世纪的中国的有些人还是这么空前绝后地歌颂斯大林,这真是中国的奇迹。这种歌颂还肯定会越来越多,原因彼此心照不宣,大家全明白是怎么回事。按此逻辑,斯大林在世时,苏联人民的幸福还受得了吗?恐怕全宇宙也装不下那么多幸福了。因为中国人太闭塞,具体情况一无所知,说这类话对自己又大有好处,即使今天仍然全力崇拜斯大林的俄罗斯人,也不会把话说到这个程度的。

对于苏联的自我灭亡,经多年考虑,翻了一些材料后,我的最后结论,可简单地归纳为四个字:政酷民贫。稍详一点,就是政治、经济、思想、军事、外交(对外扩张)五大方面的斯大林模式。根本的一点当然是专政太酷。不少人承认有斯大林模式,但只承认在经济上有这个问题,也只承认只要在经济上改正一下过分集中的缺点,松动一点,其他方面则应仍旧贯之。谁敢把斯大林模式超出经济范围,谁就是“修正主义”、“自由化”,是必须打倒的叛徒。斯大林“发展”了的马列主义是铁则,一切社会主义国家都必须照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办。斯大林把农村当时当地先进生产力的所谓富农经济,一声消灭,在1929—1930年的几十天内,连人带物,就轰轰烈烈地全盘消灭了。结果是几千万或成亿农民一下变成赤贫,或连人带物一齐毁灭,这纯是十分残酷无情、违背常理的专政!

百分之百的事实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朝代的统治模式,是完完全全继承了斯大林主义的(安德罗波夫想稍改一改,但上台年把就死了),之后的契尔年科,比前述诸人都更保守、无能,一个眼看就要病死的人,此公是苏斯洛夫一类人物,他出身于意识形态长官,做过苏中宣部长,思想不问可知,他似更不敢也不愿来半点改革,不敢也不愿对斯大林来半点“修正主义”。谁敢离开祖宗成法半步,就叫脱离了“列宁主义”的正轨(即中国说的“修正主义”)。赫鲁晓夫从当权起,除了在杀戮上确是大有减轻之外,其他方面,则是坚持祖宗成法,坚持“凡是”到底的。因此,赫、勃之流,正是不折不扣的斯大林“凡是”派,而绝不做斯大林主义的“修正’’派。我们骂了他们几十年,连骂的方向也根本反了:如果他们对斯大林真来了个大“修正”,岂不是好之又好的事么?所以,“凡是”到底才是他们的致命伤:他们是确确实实亡于“凡是主义”,而绝不是亡于对斯大林的‘‘修正主义”。1956年,赫鲁晓夫要搬去马林科夫的部长会议主席之职,由自己来干,根本理由就是说马氏犯了右倾路线错误,未能全力发展重工业,实即指未能全力发展军需工业,即未能对斯大林“凡是”到底。再以现在最热门的阿富汗问题为例,现在弄到这步田地,同“凡是”有无关系?答日,正是由苏联执行“凡是”政策而引起的。苏联为了占领阿富汗这个重要战略基地,以便有利于对中近东地区、印巴地区以及中国地区的侦察、潜入、渗透和更远大的控制甚至占领更大领土的目的,便于1979年突发大军无故占领阿富汗。我看见的材料,是一、二把手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两人决定的。之后,才加上乌斯季诺夫、葛罗米柯两个政治局委员参加定案——这两人不参加也不行,乌是国防部长,葛是外交部长,如何打、打起来引起的外交问题,全要他们两人去搪。苏联的无故侵略,自然会引起阿富汗的全民抵抗,此点中国人最清楚,我们对日本侵略的全民抗战就是这么来的。绝不因为你打着社会主义招牌进军,人家就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这件事,有的政治家恐怕终生都沉浸在其中始终糊涂的。闹了十多年的“站在家门口,眼望北京城,心想全世界,为革命种田”,“文化大革命”后我在上海郊区劳动时,就多次参加过农民出工前“早请示”的拜神仪式,天天都在自吹全世界都在等待中国去解救他们。似乎全世界的人都快饿死光了,只等中国人去解救他们了。等到真正到达劳动田块,已经上午快十时了,劳动云乎哉,比什么宗教都要宗教。对阿富汗,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才采取逐步脱身政策;1989年初,苏军才全部被迫撤出阿富汗。苏联时期决定占领阿富汗,其实也是继续完成老祖宗斯大林的遗愿,此非信口开河。在《莫洛托夫访谈录》上,载有不少斯大林、莫洛托夫在对外扩张上极力多占领他国的回忆,其中有斯大林对战后领土扩张成果比较满意的言论。但斯大林有一点还是相当不满,指着南方边境外地图说,这面领土扩张成效甚少。当然,斯大林想在南方扩张领土,主要目标并不限在阿富汗,而是伊朗与土耳其,不过这两块肥肉难于下手,其他欧美大国决不允许。现在谈到斯大林要大力扩张领土,有些人即奋起斥责,说这是反革命修正主义,是叛徒。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在接见日本社会党代表团时,就严厉斥责过斯大林的领土扩张主义。那时,斯大林才死去八九年,赫鲁晓夫并没有搞新的领土扩张,所以毛斥责的只能是老扩张主义,即斯大林的扩张主义。(那时,我是个摘帽右派,看不到《参考消息》,是1978年后从书上看到的,保证没错。)

P021-023

序言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凡十三卷十八册,经过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终于面世,无疑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国文学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首先表现于它的世界性的历史处境。2001年发生于美国的“9·11事件”对于世界格局的改变,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还是在精神、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都非常巨大。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经过艰苦的努力与谈判,终于加入了“WTO”。这一事件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经济的影响自不待言,其对我国思想文化界的影响,实际上也非常深刻。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学,就发生和发展于这样的世界背景,并且和这样的背景发生着或显或隐的内在联系。

在中国内部,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对于世界体系的进一步融入和改革开放在多方面的拓展与深化,市场化社会和消费社会的初步形成,媒介文化特别是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发达,文学体制包容性的扩大和评奖制度的调整,以及中国台湾开始于上世纪末的政治转型,香港和澳门分别于1997年和1999年对祖国的回归,都不仅使中国各个区域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发生了变化,它们之间的文学与文化关系,也与此前大为不同。这些“变化”和这些“不同”,二十一世纪以来表现得尤为迅猛、尤为突出,文学处身其中,无论是主动被动,还是直接与间接,自然与它们深切关联。在这些关联中,我们关注最多和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的文学——具体地说,就是我们的作家、诗人,我们的文学批评家、文学研究者,和我们的文学翻译家、文学编辑与文学出版工作者等等——都力图以他们的劳作去书写、把握、追问、反思与介入我们的时代。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这个时代广大民众的精神与生存,在我们的文学中得到了异常丰富的表现。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的文学潮流迭起、异彩纷呈,老一辈作家坚守良知,佳作不断;中年作家们勇猛精进,成就卓绝,殊为我们文学时代的中流砥柱;青年一代,也都姿态各异,身手非凡。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出现了那么多非常杰出的作品。我们的文学在精神特征、话语表达,在价值、美学和艺术策略上既有坚持,又有新变,在文学史的意义上,已经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和相对独特的文学时代。这个时代虽仍在进行,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未来必定宏阔,必有大成。因此,为了全面、系统和较为及时地总结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国文学,对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历史发展、基本格局和重要史料进行认真切实的梳理,并且遴选出其中的重要作家和重要作品,一方面为后人对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进一步研究和文学史编撰提供最具权威性的经典文献,另一方面,也为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提供一套权威性、系统性和集成性的大型选本,我们特邀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的著名学者和著名批评家编选了《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

我们的“大系”,充分借鉴和学习了赵家璧先生1935-1936年间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以来各辑“大系”的历史经验,也据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基本特点,既有常规性的“理论批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杂文”、“报告文学”和“史料”诸卷,也专门设立了“翻译文学”和“随笔”卷,在文学史的意义上强调和突出“翻译文学”对于汉语文学的重要意义,也反映了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笔”文体的持续兴盛。我们希望,我们的“大系”在学术精神上既能对前辈有所承传,也能具有新的尝试和新的开辟。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2001—2010)》虽然较早地动议于2009年,并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启动,纳入了江苏省“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出版规划,也获得了我们学术前辈的热情鼓励与肯定,但是,为了保证编选工作的客观性与严肃性,为了这项浩大的“学术工程”所必须具有的时间的沉淀,我们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国文学结束几年后方始推出。各卷主编作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与文学批评界都极活跃与非常著名的学者与批评家,工作繁忙,而能勠力同心地沉潜数年,共襄盛举,真的应该深深感谢。昔者赵家璧先生在其《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前言”中曾经说过:“我们相信新文学运动第一个十年间许多英雄们打平天下的伟绩,是值得有这样一部书,替他们留一个纪念的。现在我们做成了,我们觉得了却了一件心愿!”对于我们这套“大系”来说,值得纪念的,除了我们的很多作家、诗人、批评家和翻译家们的文学“伟绩”,还有我们的前辈与我们的同仁们对“大系”所付出的很多热情、很多心血,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也非常想说:“现在我们做成了,我们觉得了却了一件心愿!”我们希望,在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行将结束的时候,我们的文学必将取得新的“伟绩”,我们的文学研究界与批评界,也必将有一次新的集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4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