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会宁散文/会宁历史文化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孙平
出版社 兰州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说说会宁方言“袱横”》、《风吹祖厉河》、《国人需学会平常心看奥运》、《十年》、《故乡的云》、《母亲的洋芋情结》、《家乡的柳树》、《西行散记》、《在黄荒的山上》、《秋天的故事》、《平生庄稼汉》、《我要感谢书》、《冬天里的春天》……孙平编写的《会宁散文》所选文章由会宁县作家协会组织人员本着全面和高水准的原则进行搜集,共有38位会宁籍人士的散文作品入选。

内容推荐

孙平编写的《会宁散文》所选文章由会宁县作家协会组织人员本着全面和高水准的原则进行搜集,共有38位会宁籍人士的散文作品入选。作品内容充实,风格各异,行文流畅,语句较为通顺,充分显示了会宁作家的散文写作水平,是一本具有阅读价值的散文集。

目录

王汉英

沉淀的回忆

大树那边的人与我

武志元

生命是一种坚守——马登林先生印象

1977,我的十里店

张维奎

我喜欢

塔的生命(外一章)

铁树花

林野

苍父

雅兰

父亲的心结

牛庆国

肩上的灯盏

乡村的剃头师傅

农民的幸福

乡村的土豆

挂在门后面的猪尿脬

那一眼一眼的水窖

母亲的钱包

土堡:山里的句号

苏震亚

又到端阳

会师楼头的紫燕

何定昌

背影——梦寻玄奘大师嵌入历史的西行足迹(一)

我眼里的鲁迅

心中的母亲

话说会宁

别让足球“超载”

玉背砧板可以休矣

李云飞

村庄

六十里山路

夏日看荷花

黄河岸边

方言土语听雨声

高山之高

重读一篇童话

陶耀文

心灵栖息的圣地

王维德

秦腔里的日子

四季乡村

范昌义

鸡血石印泥盒

杏花情

父亲和树

忆林芝

李庭瑞

献给诗或蛇的挽歌

李志中

蛀虫新传

红军会宁大会师

杜永胜

我的母亲

走丈人

毓新

泥坛封存的岁月

高考状元的成功之路

默想父辈

左手写字的老师

如花绽放的土豆

生长地

响河叮咚响

张德旺

乡村的雾

两个花园

阎晋平

童趣拾絮(三则)

关于书的断想

鸽忆

孙平

百年移民村

生命之旅

想起乡下的一条狗

羊奶角与驴奶头

张昱

家乡的菜

周志权

我的外祖母

段兆军

祖厉河

李映河

聆听宇宙的歌唱,谱就会师的乐章——马克选音乐艺术

圣地润泽成新曲——王科健先生《红叶诗章》赏析

养浩然正气,极风云大观——刘汉宝先生书法艺术欣赏

双手捧起农民的歌泣——周志权诗歌的乡村修辞

杨柏枰

新潮与原始的撞击,定势与变势的结合

本土与超越:毓新小说创作

梦在远方化成了一缕香

常琦彪

会宁街棋

老家的五月五

乡村电影

苏黎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读青草诗集《爱在左边》

曹治中

杀年猪

娶媳妇

田绿洲

“旱塬秀峰”铁木山

清代会宁的山陕会馆

“诗中有画”味摩诘

说说会宁方言“袱横”

崔振华

风吹祖厉河

卢亚军

国人需学会平常心看奥运

十年

何军雄

故乡的云

母亲的洋芋情结

家乡的柳树

李俊梅

西行散记

在黄荒的山上

苟爱民

秋天的故事

平生庄稼汉

冯禄

我要感谢书

张伟义

冬天里的春天

大山的回音

散沙集

北方雪花

丁静

以书为友,乐比天堂

杨华

窗前的苹果树

张建业

待到杏花如火时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出生在黄土高原。我的先祖们有幸被造物主像撒豆似的撒在高原的褶褶皱皱里,让他们赤着脊背,用汗水建立大大小小的村庄,顶着当头的几缕白云,仰天鼻息地生存着。

先祖们给我指定的一个山村,周围都是山峦,高高地顶着天空。村子里有十多户人家,都端着祖传的大海碗吃饭,和睦而敦厚。在这样一个具有淳朴文化的环境里,受着无比纯净的原始美德的教育,我的见识日渐光大。有一次,我爬上场院的墙头,看到我们的村子真大,五颜六色的地块,走也走不到头。那周围的山梁,就像今天地理课本上的国界线,神秘而遥远。在那山梁的高处有一棵大树,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一条白色的小路,从它身边经过,通到我的村里。树总是默默地站着,小路上也没有人走过,它们很远很远。

那棵树为什么老站在那儿呢?它不孤单吗?到了夜里,人们都睡了,狼虫都出来乱跑,它不害怕吗?冬天下雪了,它不觉得冻吗?它老是定定地站着,它在想什么呢?它在看什么呢?有时候,它也被快落山的阳光照得明亮,似乎高兴地晃几下脑袋,但一细看,它还是默默地站着。充满了神秘感。大树的山那边还有人吗?还有另一个世界吗?

山那边真的有一个世界,还有人。人是一个花白胡子的老者,悠悠地从那条小路走过来,一直走到村子里,走进我家的大门。他个子矮小,两条腿向外弯成个罗圈,走路一晃一晃的,花白胡子也很亮,大眼睛气虎虎的,好吓人。这是家里有人病了,而且病得非常严重,才去请他来的。他那半旧的青布口袋里装着好多东西,总是有人替他背着。他一来就盘腿坐在炕上,嘴里嘟囔着,爬在小炕桌上写祭文、画符、排神位,做安神驱鬼的准备。他对谁都没有好脸色。他一边做,一边气咻咻地说:“有什么鬼神,我就不相信,没球的事。”人们站在炕沿前侍候着,小心翼翼地,还是要换不少骂,好像别人故意给他添麻烦。他的脸老是板着,只有看见我,才会绽出笑容,千方百计将我骗到身边,用指头在我的额上狠狠弹出“邦邦”的响声,疼得我哭起来,他就高兴得了不得,张开胡子里藏的嘴巴直笑。母亲做好了饭,端上来请他吃,他一声不吭就吃起来,夹很多的辣椒,碗里红红的,热汗直往外冒,他就掏出旧白手布一把一把地揩。到了晚上,他穿戴好了,就摇铃打鼓、念经、出煞、叫魂,跳出跑进,喊得山摇地动,很是威风,吓得我躲在门背后不敢动,想是小鬼也害怕了,一定逃之天天。第二天,不管病人好不好,他照旧板着脸,嘴里仍然嘟囔着:“有什么鬼神,没球的事,我就不相信。”说着,就睃着眼睛到处找我:“这小杂种到哪儿去了……”我躲在母亲身后不敢露面,他映着眼笑着,迈开弯弯的两条腿,沿着那条小路,经过那棵大树身边,晃晃悠悠地走向山那面的世界去了。

这是我认识的大树那边的第一个人,母亲说,他是我的堂大伯。

从大树那边走来的另一个人,是个大个子。他衣服很脏,脸很脏,手也很脏;头上乱七八糟地盘着个辫子,乱成一窝麻;红脸,高颧骨,眼睛很细,藏在额头下面,眼角经常粘着东西;嘴唇上有短胡髭,很黑,很厚。他自己背着个旧麻布口袋,从那棵大树身边晃过来,沿着那条小路,曲曲折折地走进我家大门。没有人去请,是他自己来的,他嘴里不嘟哝,也没有人去伺候他。他坐在炕头吸一袋烟,就钻进磨坊里,翻过石磨,从口袋里掏出铁锤和凿子,当当地凿起来。母亲做了饭,他就放下铁锤从磨坊里走出来,脸上身上落了一层细白的石末,他也不去洗,用大手拍拍,就端起碗来吃饭。他很和善,也不拿指头弹我,我也不很怕他。他成天低着头干活,不爱说话;只有母亲在身边时,淡淡地说几句。他的衣裤破了,母亲要缝缝,他不给;很脏,母亲要洗洗,他也不给。他说穿惯了,就这样穿上好。

冬天,磨坊里太冷了,大家就帮他把磨子搬出来,放在向阳的地方。他勾着头看一下,就坐在一条破麻袋上,当当地凿起来。这时候往往会来一些村子里的闲老汉,悠悠然吸着烟,说着闲话,看他凿磨子。他也很高兴,就掺和着说几句话,空气活泼而热闹。他想吸烟的时候,就把短烟杆噙在嘴里,隔一会冒出一口烟,两手仍然不停地干活。石磨凿好了。母亲说他老了,带个徒弟吧。他淡淡地说,学这活没用,老了就算了。就把大锤装进口袋里,斜背在肩上,沿着那条小路,经过那棵大树身边,又到山那边的世界去了。

这是我认识的大树那边的第二个人。母亲说,他是我的老舅。

到我七八岁时,我终于也沿着那条小路,走到了我的世界的边缘,站到了那棵大树下。它原来是一棵红心柳树。其实也不太高大。树身上是灰色的皮,皲出满身深灰的裂口,比别的树难看。它的树枝很稀疏,但枝条很柔韧。我们玩耍的时候,想折些它的枝条派用场,但是谁也折不断;不但小孩,连大人也折不断。它是一棵坚强的树。至于它为什么坚强,我当时还弄不明白。我只知道它站在这高高的山上,能看得很远很远,它大概是要看那远处的好东西,才甘愿站在这里的。大伯和老舅的那个世界,就在山脚下面,名字很美,叫桃花村。也是个小村子,也被山包围着,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地方。P3-4

序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国文化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演进,因为时代的变迁与区域的差异,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会宁历史文化就是争奇斗妍的地域文化中绽放的一朵奇葩,既散发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朴清香,又显示了提高当代文化借鉴力的旺盛生机。上下数千年,历经多少代,正是会宁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辛勤孕育了地域历史文化的鲜艳花朵。

地域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一个地方精之所在、气之所蕴、神之所附。回眸既往,历史的沧桑与荣耀已被会宁人民深深铭刻在岁月深处,而在发展车轮的滚滚节拍中,会宁踏实而从容地迈着步点,又在不断叩击着崭新的梦想。会宁历史文化中所蕴含的精忠务实的报国情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谐精致的处世理念,是会宁人民引以为豪的宝贵精神财富,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里有历史的沧桑厚重。自古以来,会宁就是交通要道、军事重地,素有“秦陇锁钥”之称。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留下了以牛门洞遗址为代表的大量文物;隋唐丝绸之路从会宁经过;历朝历代的变迁,也都留下了珍贵的遗迹,成为全县丰富的文化遗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牛门洞新石器遗址、郭虾蟆城遗址、西宁城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马明心教堂、铁木山砖照壁以及以县城北二十里铺汉墓群、王莽之父王曼墓为代表的古人类墓葬有10多处,还有省级森林公园桃花山和铁木山,均属省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有革命的悲壮神圣。在这片黄土地上,打下了深深的红色烙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胜利会师,这标志着中国革命的重心成功地从南长江流域转向西北黄河流域。会宁会师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汇合了革命力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筑起了长征史上的巍巍丰碑。今天,会宁以其独特的红色文化,向世人展示着红色旅游无穷的魅力。红军会宁会师旧址被命名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成为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胜地之一。在国~2004--20lO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会宁被列入“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中国二十个红色旅游城市”。

这里有教育的欣慰自信。厚重的历史遗存铸就了会宁人崇文修德、吃苦耐劳的禀性;丰富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会宁人尊师重教、耕读传家的传统。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人、文武举人1 15人、贡生396人。自恢复高考制度的30多年间,会宁县已向全国输送大中专学生近8万人,平均每7.5户有4.8名大学生,是-甘肃省基层学校培养出大学生最多的县,被人们称为“状元县”。从会宁走出去的学子遍布世界各地,工作涉及党政、科研、教育、医疗、商贸等各个领域。西北高考状元县和博士之乡由此闻名遐迩。

文化底蕴深厚是会宁发展的优势所在。会宁文化逐步把会宁推向高端,而发展高端文化又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永久的担当,为此,县委、县政府把文化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加大文化事业投资,加强重点文化工作建设,文化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党的十八大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写进报告,提出了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论断,为我们加快推进文化强县建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在,“会宁历史文化丛书”将陆续出版发行,这不仅为宣传会宁历史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响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号召,全面开展文化创造活动、推动会宁地域文化建设与发展的一件大事和喜事。

“会宁历史文化丛书”第一次较为系统全面地展示了会宁的文学风采、历史人物、民间故事、民俗风情和名胜风光,可谓荟萃众美,雅俗共赏。这套丛书的出版,既是会宁文化建设的一大成果,又是继承和发扬会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文化的延续性在于继承,文化的包容性在于开放,文化的生命力在y-创新。我们继承传统文化,绝不是抱残守缺、守旧复古,而是要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在此基础上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创造出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文化产品,为经济社会发展催生新的增长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正是丰富多彩、日曰不同、月月相异的日常变化发展,这“活水”勾画出了会宁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长卷,也涌动着传承创新的春潮。

当前,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抢抓会宁融入兰白经济圈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会宁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力争早日把会宁建设成为在全国有影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我们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不断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中萃取精华,深刻认识和领会会宁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孕育催生的可贵精神,从广大群众的实践中提炼、拓展和丰富这种精神价值的内涵,将彰显会宁志气、体现会宁精神的地域文化元素提炼升华,使之内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自觉和行动自觉,形成统一认识、共同意志和继续前进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征程中阔步向前,走向新的辉煌。

现在“会宁历史文化丛书”就要出版了,其内容凝聚了会宁文化的丰厚底蕴,为宣传会宁、提高会宁知名度、提升会宁影响力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顾此失彼等毛病,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是为序。

后记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会宁县作家协会组织人员广泛搜集,历时三年多时间使《会宁散文》得以面世。作品收集本着全面和高水准的原则进行,共收集了武志元等10位在外工作的会宁籍人士的散文作品;王汉英等28位一直坚守在会宁的作者的散文作品,特别是林野、雅兰、牛庆国、苏震亚、毓新五位中国作协会员作品的收入,为本书增色不少。由于工作不周等原因,还有一些作者的作品可能没有收入本书,对本书对作者都将是一种缺憾,有待以后完善和弥补。在此,向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向武志元等在外工作的会宁籍人士的支持表示感谢;向王汉英等老中青作者的配合表示感谢。最后·还要提及常琦彪、李俊梅两位同志,他们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以及会宁县作家仂会工作中长期默默无闻、不计报酬地联络人员、收集作品付出了辛勤劳动。

2014年8月14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6: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