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农历四月初七,我出生于冀南平原肥乡县东贾北堡村。那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火红火红的,我在母亲的痛苦声中呱呱坠地。爷爷、奶奶和周围邻居围着我议论纷纷,说我长相不俗,定是有福之人!爷爷费尽心思,给我起了一个“唐生”的奶名儿。
我出生当年的七月,日本人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略中国。彼时中国名义上是统一的国家,实则四分五裂,内优外患。幼时的记忆已经模糊,记忆里,最清晰的就是家乡的村庄。
我的家乡人烟稀少,户不上百,总人口也不到四百。因地处偏僻,百姓生活算是安定,兵匪少见。村东南至肥乡县城18华里,村北至永年广府25华里,村西至邯郸市45华里。全村东西一条长街,又有一条南北小街,另挂着一个有几户人家的后拐子。村东头有关帝庙,西边有土地庙,南边有奶奶庙,北边有一座很大的孤桌寺。村人大多信神,烧香拜佛,习以为常。
村庄一马平川,既无丘陵,也无洼地。土改时,一个光棍便可分20亩地,可想当时是多么地广人稀。如今周围十里八乡的人均土地,都没有我们村的多。
我村的土地多为红色胶泥,土质黏。一下雨,路面就泥泞不堪,行走艰难,不出几步,脚便深陷泥里无法自拔。干起农活来更是费劲,俗语“湿了黏,干了硬,不湿不千弄不动”,便是这里农事不易的写照。村中除了玉米、小麦、豆类、高粱,以及偶尔种点儿棉花外,几乎没有别的农作物。
村庄环境优美,一年中有三季都在绿树环绕之中。记忆中有杨、柳、桑、梨、桐、槐、枣等各种树木,既有成片的,也有杂生的;尤其是枣树,更是到处都有,品种繁多。
村周围有几个长满苇子的大坑,深不敢入。周围聚集了各种鸟类,有布谷鸟、黑喜鹊、贼傻鸡、红殿鸽、啄木鸟、燕子……水里的青蛙,空中的蜻蜒,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有各种虫的鸣叫,构成的环境真是美极了。秋凉时节,北雁南飞。“人”字结队,嘎嘎而叫,高飞蓝天,更使这里格外壮美。至今我还常常想着这种情景,陶醉其中。
时过境迁,一个村庄就如同一个人、一个家庭,也有兴盛与衰落。一百年来,我的家乡东贾北堡村也走出了好、差、火的发展曲线。
清朝末年,村里出了一些富户,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砖房处处可见。有几户人家请长工,雇短工,惹得周边村庄的人羡慕,多愿将女儿嫁到这里。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后又日寇入侵,国共鏖战,解放后又经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村子逐渐衰败。数十年间无一间砖房盖起,女孩外嫁,媳妇难娶,光棍逐年增加,人口不升反降。
村庄衰败,有多种因素,我总结了三点:
一、教育不兴,文盲执政。好些年,村里不重视学校,各户不送孩子读书,想找个初中、高中毕业生都难,村支书一茬接一茬都是文盲,如何能带领群众致富?
二、民风古板,保守封闭。群众只知种地,不懂经商。只要不饿肚子,都不出窝,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三、懒散有余,勤劳不足。从我幼年记事起,直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到冬天,人们都靠在土墙边,晒太阳,扯闲话,根本不思劳作。有几年我回乡向他们介绍如何利用闲置土地,大搞植树造林。村支书却说,“种树什么时候才能有收获?到时候我们都见上帝了!”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十余年,村庄又火起来了,新房新院处处可见,年轻人外出打工,娶妻生子,繁衍生息,越来越兴旺。也有一些青年人求学进取,研究生、博士生也逐渐多了起来。
我的祖上,是明永乐初年从山西省潞安府襄垣县多店里马显村迁来的,至今已有22代。最初是兄弟两人,现在已繁衍到四百多口人。
我家老太爷李修己,在我出生前就已过世了。族中人都说他命硬,前后娶了五位老奶奶。他勤劳能干,有心计,以养鸽子、卖鸽粪起家,置办土地三百多亩、庄宅两院,虽不奢华,但青砖白灰,十分体面。还有宅基一处,以及苇坑、树林多处,日子过得十分殷实。
老太爷膝下有三男三女。我爷爷李步云为老大,三爷爷李际云是老生儿子,比我父亲还小不少,侄子们一个一个过世,他还活了许多年。老太爷过世前,给儿子们分家,老大老二每人土地一百多亩,现成宅院一处。我小时候,街中路南,坐南朝北的一处进深宅院,就是老太爷分给的,里面住着我爷爷和他的三儿九孙,二十多口人,十分拥挤。
我爷爷李步云,字登霄,外号老登子,少读私塾,后进学堂接受现代教育,人称洋秀才,名扬乡里,令人生羡。日本侵略中国之前,曾当过村长。他坐馆教书多年,在北河堡刘家寨时间最长。
爷爷个性鲜明,名闻乡里。他一生无心生财,不置地,不建房。爷爷家底不错,又有文化,却一辈子一亩地没买,一间房不盖,反而将祖辈分下来的地卖了几十亩,我的父辈都很疑惑。其实原因很简单,他看透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认为共产党必胜,如果发家致富,会使后人受罪。也正因如此,土改时我家被划成了中农,后来没有为成分所累。
爷爷倡导自我成才,不把严管严教看成是子孙出息的必由之路。小时候,他很少问我们的学习。有一次,我求他教我打算盘,一遍下来没学会,又教了一遍,仍有不懂。他生气了,拄起拐棍就走。第二天,我学会了,打给他看。他笑着说,读书不是勉强的事,应该是自愿,自己感兴趣,只有愿意学习的孩子,才有可能成才。他对我父亲说,小四学习主动,要多留心培养。P2-6